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的历史沿革

据《义门区志》记载,“早在春秋战国、群雄逐鹿时代,义门属楚要塞,隶归城父县辖。唐天宝十年(公元七五一年),设真源县。因是东汉梁国人孝子韩伯愈故里,故毫州知州张廷在此建立‘泣杖祠’而得‘伯愈故里’别称。清同治三年(公元一八六四年),义门拨属涡阳县治。”义门有先有白龙庙而后才有的义门,白龙庙建于隋朝,毁于清朝同治年间。

唐天宝十年建立的真源县,在安禄山叛乱中遭到战火焚烧,真源县衙近剩一仪门。所以后人据此称之为“仪门镇”。义门俗名“庙集”,因为古时此地庙宇林立。到清朝来年为避宣统的名讳而改“仪门”为“宣门”。

民国成立之后,又复称义门。

解放战争结束后,虽然总体面积没有什么变化,但义门区划却几经更改。

1948年设义门区,归涡阳县管辖(此时涡阳县隶属于阜阳地区),全区所辖范围一镇六乡。

1954年则有一镇十三乡,1958年则设一镇四乡,1961年建区划社,1970年撤区建社,1979年建区划社,这是最后一次建区。在这次建区之后,义门区全区呈葫芦形,东西较短,南北较长(东至杨三官庙;西至张营,与毫县隔沟相望;北至王店子,与牌坊相邻;南至小于庄,与标里搭界)。全区共辖五社一镇,其中的镇主要就是今日的义门镇。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大规模的“撤区并乡”行政区划调整行动中,义门镇被划分为独立的建制镇,在行政等级上,只比县级低半级,是涡阳县行政级别最高的镇。同时,随着亳州的建市,义门镇的隶属关系也由

安徽省地区志编纂委员会.义门区志:黄山书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