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亳州市涡阳县标里镇的历史沿革

标里即标里铺,原名十八里铺。相传,春秋末期楚灵王伐徐时,大将伍子胥在城父寨(今谯城区的城父镇)镇守,因标里距离城父寨十八里路,故叫十八里铺。由于标里距离城父寨18里的路程非常标准,故人们就把十八里铺改成标里铺(即标准里程的意思)。在元朝时代,标里铺居住的居民是季姓,故又叫季家庄。元末明初,兵荒马乱,在三洗凤阳府时,季姓为元人(今蒙古族)所杀。现有标里集东边的段庄的前身就是当时的季家楼,集东北的季家洼可证。

清咸丰二年(1853年),由于灾荒严重,兵荒马乱和晚清政府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以张乐行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当时叫捻军)不甘忍受,揭竿而起,在标里响应捻军的有邓老洪、邓敦伦、王怀义等人,后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而被清朝政府残杀。邓老洪、邓敦伦、王怀义的义举行为触犯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且他们三人又都是标里人,当时的统治者就对标里人怀恨在心,为达到泄愤之目的,特把“标里”字样改成为“彪狸”字样,以此来侮辱标里人。

清朝光绪年间,在行政设置上,“彪狸”转变为双大寨行政管理机关为寨长制,民国19年(1930年)改为保甲制,“彪狸”划为八个小保,保下设甲,甲编五户连座,民国21年(1932年),“彪狸”设立联保办公处,民国28年(1939年)日本侵占后改为乡镇制。

1948年,“彪狸”铺正名为标里铺。

1949年2月份前,标里属涡亳县管辖。

1949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国解放区调整行政区划恢复原边旧界的措施”下达后,撤销涡亳县,标里属涡阳县所辖。

1949年3月成立花沟区(办公地点设在标里),辖标里、徐庙、新德、何庙、王桥、邓楼、大王、张集、花沟、石雁10个乡。

1950年区划调整,花沟区由原来的10个乡调整为13个乡。

1956年并区、并乡,由原来的13个乡合并成8个乡。

1957年2月再次并乡后,标里区辖标里、新德、黄古同、孙店、临湖5个乡。

1958年10月至1961年12月,涡阳县撤区设社,成立标里人民公社,辖新光、晶华、华光、花光、新桥、红旗、洪山、永兴8个大队。

1962年1月涡阳县建区划社,建立花沟区(办公场所设在标里),辖花沟、孙店、黄古同、姜大、新德、标里6个人民公社。

1969年3月撤区划社,成立标里人民公社,辖16个生产大队。

1979年8月,撤社建区,成立标里区,下辖7个公社。

1981年,涡阳县设立公吉寺区,同年7月,将姜大公社划归公吉寺区。

1983年5月体制改革,社改乡,标里区所辖的6个公社改为6个乡。

1992年2月撤区并乡,成立标里乡,原标里区所辖的花沟乡成为独立的花沟大乡,孙店、郭营划归临湖镇管辖,标里乡辖原来的标里、新德、刘竹3个小乡,38个行政村。

1993年底,根据工作需要,将王寨村并入唐大村,宿小村并入张大村,解散柿王村,调整后,标里乡辖35个行政村。

2002年4月,标里乡撤乡设镇,标里乡改为标里镇。2005年5月合并村,标里镇所辖的35个村合并成18个村民委员会,一个居委会。

2008年再次合并村,标里镇下辖15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105个自然村;其中标里、新德为两个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