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为太原郡地。西汉,始置上艾县,为上艾县地。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废上艾县,孝昌年间(525年─527年),恢复建置,改名石艾县,为石艾县地。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原仇县 ,为石艾县、原仇县两县地。大业二年(606年),原仇县更名盂县,为石艾县、盂县两县地。
唐武德八年(625年),受州移治塞鱼(后更名赛鱼),即今平潭乡赛鱼村,石艾县、盂县同属受州。贞观八年(634年),废受州,石艾县、盂县改属太原府。唐天宝元年(742),石艾县更名广阳县,为广阳县、盂县两县地。
五代因之。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以镇州广阳寨建平定军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广阳县改名平定县,为平定县、盂县两县地。
金大定二年(1162年),平定军改为平定州。兴定年间(1217年─1222年),盂县升为盂州。 为平定州、盂州两州地。
元至元二年(1265年),平定县并入平定州,归属依旧。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盂州为县,为平定州、盂县地。
清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州升为直隶州,盂县为其属县。为平定州地
民国元年(1912年),平定州改为平定县。
民国二十六年10月底,日军侵占阳泉,并控制各交通要道和城镇附近地区。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11月, 平定(路北)县抗日政府成立,12月,平(定)西县、平(定)东县抗日政府成立。
民国二十七年(1928年)1月,盂县抗日政府成立。由于
日军的分隔,本区境域以正太铁路为界,分成路北、路南两部分。路北的东村、西南舁、牵牛镇一带属盂县,其余属平定(路北)县,两县同属晋察冀边区。路南, 小河、泊里一带属平(定)东县,其余属平(定)西县,两县同属晋冀豫边区。
民国三十年(1931年)2月,盂县东南部的牵牛镇、东村等92个行政村划归平定(路北)县。
民国三十二年1月,寿东县抗日政府成立,7月改称盂寿县 。原属晋察冀边区的辛兴、旧街乡正太铁路以北地区及燕龛乡属寿东县(盂寿县)。
民国三十四年8月,撤销盂寿县,上述地区复归平定(路北)县。
民国三十五年6月, 平(定)东县、平(定)西县合并为平定(路南)县。
民国三十六年(1937年)5月2日,阳泉解放;4日设阳泉市。7月,本区境内始设二区政府。
民国三十七年8月改设二、三、四区政府。
民国三十八年1月改设二、三、四、五、六区政府。9月,阳泉市改称阳泉工矿区,区政府改称区公所。
1950年2月改设二、三区公所。
1952年4月,阳泉市工矿区改称阳泉市,区公所改称区政府。
1953年4月设二区政府。
1956年3月,二区改称荫营区。
1957年8月,荫营区、站上区合并为阳泉市郊区。
1958年8月,平定县、阳泉市郊区合并,仍称阳泉市郊区。
1961年4月,撤销阳泉市郊区,设市直人民公社。
1963年2月,恢复荫营区。
1969年1月,荫营区改称阳泉市郊区,至2008年底再未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