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ai Anbang
中国无机化学家和教育家。1901年4月30日生于江苏省丹徒县。192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化学系。1928年赴美留学,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1929年获硕士学位,1931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历任金陵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1947年再度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进修,1948年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配位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无机化学》主编。是中国化学会的发起人之一,1934年为该会创办《化学》杂志(《化学通报》前身),并任总编辑17年,对普及化学教育、提倡化学研究和推广化学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
戴安邦长期从事无机化学和配位化学的研究工作,是中国最早进行配位化学研究的学者之一。自1932年发表了“氧化铝水溶胶的本质”的博士论文以后,对硅、铬、钨、钼、铀、钍、铝、铁等元素的多核配合物化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与协作者所提出的固氮催化剂的七铁原子簇活性中心结构模型和关于氢活化的机理及氨合成的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关于“硅酸聚合作用理论”的研究,获198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发表论文150余篇。他从事化学教育 60余年,主张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重视实验,培养了一大批化学人才。1958年主编了中国第一部高等学校统编化学教材《无机化学教程》;1980年主持编写了《配位化学》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