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国锁
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雄跨在洨河上已历1400余载,唐中书令张嘉贞在《石桥记》中写道:“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这字字千金的一句话,点出了它的建造者李春的大名,全部的信息仅此一句,但这句记载,就是一把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给了我们一个有迹可循的可靠线索,藉此认识那个匠心独具的隋代大工匠李春。
李春(约550—约620),字秋实,赵郡封斯人,平棘李氏东祖房后人。《北史》载:“案(按)赵郡李氏,出自赵将武安君(李)牧。当楚、汉之际,广武君(李)左车则其先也。”“左车十四世孙(李)恢,字仲兴,汉桓、灵间,高尚不仕,号‘有道大夫’。(李)恢生(李)定,字文义,仕魏,位渔阳太守。有子四人,并仕晋:(李)平字伯括,为乐平太守;(李)机字仲括,位国子博士;(李)隐字叔括,(李)保字季括,位并尚书郎。兄弟皆以儒素著称,时谓之‘四括’。(李)机子(李)楷,字雄方,位书侍御史,家于平棘南。”平棘即今河北赵县。赵郡李氏族人、唐宰相李吉甫撰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的《元和郡县志·河北道二》的“平棘”条下载:“赵郡李氏旧宅,在县西南二十里。即后汉、魏以来山东(指太行山以东)旧族也,亦谓之‘三巷李家’云,东祖居巷之东,南祖居巷之南,西祖居巷之西。亦曰‘三祖宅巷’ 也。封斯村者,李氏旧茔多在封斯。”北宋欧阳修、宋祁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成书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也载:“自(李)楷徙居平棘南,通号‘平棘李氏’。”《赵州志》亦载:李楷避赵王(司马)伦之难,而居平棘南。
李楷子李叡,李叡生李勖,李勖生李颐,李颐子李曾,李曾子李祥,李祥之子就是首倡均田的李安世。李安世先娶博陵崔氏,生子李玚,后娶北魏皇室沧水公主,生子李谧、李郁。
李玚(?—528年)字琚罗,涉猎经史,很有才华,卓异不凡,气度豪爽,公正强直,闻名当世,极力反对“读死书,读书死”的流弊。曾任中书侍郎等职。与弟弟李谧特别友爱。
李谧喜好《考工记》一书,对建筑学很有研究,著有《明堂制度论》。“明堂者,布政之宫,周制五室,东为木室,南为火室,西为金室,北为水室,土室在中。秦为九室十二阶,各有所居。”东汉《礼图》云:“明堂上圆下方,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十二堂法日月,九室发九州。”李谧就古今明堂建造制度的利弊,进行了详细论述,此后各朝代大都按照他的分析取利避弊,建造明堂。
公元493年,李安世去世之后,葬于封斯李氏旧茔,身为长子的李玚就在封斯居住为父守坟,公元528年四月十三日,在尔朱荣发动的“河阴之变”中被害,朝廷追赠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安葬在封斯旧茔其父墓旁。李玚生有三子,长子李义盛,曾任司徒仓曹参军。在公元550年春天,李义盛生下第一个男孩,取名李春。
李春从小就天资聪慧,喜文好学,尤其对二爷李谧留下的有关建筑学的书籍特别感兴趣,熟读了《考工记》《明堂制度论》《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及《水经注》等典籍,他在不到二十岁时,就参与设计了其堂叔李士谦舍宅改寺工程,两年时间一座占地二百余亩金碧辉煌的大李家寺(即后来的禅林寺)矗立在了封斯村北,广受人们赞誉。
平棘李氏的祖坟在槐水之北,三祖宅巷与其祖坟隔河相望,每次上坟祭祖不是摆船渡河,就是涉水过河,在枯水时节还算问题不大,一旦洪水泛滥,过河祭祖就十分不便,有两年根本无法过河,只得在河南岸“遥祭”,长辈们为此唉声叹气,李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要是在河上架座桥不是来回就方便了吗?于是他在枯水季节指挥人架了一座木桥,这样上坟祭祖就不用涉水了,人人称便。但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西山山洪暴发,惊涛骇浪滚滚而来,眼看着木桥被连桥桩拔起顺流而下,李春的一番心血毁于一旦。赵州桥在哪个省(我国著名的石拱桥赵州桥位于哪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