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樊瑞(《水浒传》中梁山好汉) - 历史百科

樊瑞

樊瑞,小说《水浒传》中人物,善用法术,绰号“混世魔王”。原和“八臂哪吒”项充、“飞天大圣”李衮在芒砀山占山为王。后来宋江带领大军前去征讨,被公孙胜用石头阵降伏。三人一起归顺梁山,做了一名步军将校,和李逵、鲍旭一起率领步兵作战。在接受招安,完成讨方腊之后,樊瑞被封为武奕郎兼都统领。

主要事迹:与梁山第64位好汉项充、第65位好汉李衮同在芒砀山起事。幼年在全真门下学艺,左手使锤,右手使剑,又兼一身法术,伏怪除妖,神出鬼没,斩将夺旗,人不敢近,被公孙胜收服。上梁山后,多次随宋江出征,后期意志消沉,遁入空门。

樊瑞生性淡泊名利,厌恶朝中奸臣搬弄是非,阴柔有余、阳刚不足。正因为他的性格让他选择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没有任何功名利禄,但他无疑是梁山好汉中最幸福的人物之一。他虽为国立下大功,却不重名利,功成身退,回蓟州随公孙胜潜心修道。

人物生平

人物出身

樊瑞是濮州人氏,早年曾作全真先生,学得一身妖法,能呼风唤雨,善使流星锤,神出鬼没,人称混世魔王。他占据徐州沛县芒砀山,与八臂哪吒项充、飞天大圣李衮一同打家劫舍。

归顺梁山

樊瑞三人在芒砀山聚集三千兵马,扬言要吞并梁山泊,结果被朱贵探知,报于晁盖、宋江。史进主动请缨,率朱武、陈达、杨春下山征讨,却被项充、李衮的五百蛮牌滚刀手杀得大败,败退六七十里。

宋江又亲自率公孙胜等人前来剿捕。公孙胜见山上挂满青色灯笼,知道其中必定有人会使妖法,便在山下摆下八阵图,并辅以五雷天心正法。 樊瑞虽会妖法,但却不识阵势。他让项充、李衮攻阵,自己在外作法协助,结果大败而回。项充、李衮都被梁山军生擒。

项充、李衮被擒后,因宋江以礼相待,便投降梁山。二人表示愿意劝降樊瑞,并提出留下一人为质。宋江却并未留质,将二人全部放回。樊瑞见宋江义气深重,认为不可逆天行事,遂下山投降。公孙胜应宋江之请,收樊瑞为徒,传授他五雷天心正法。

大聚义

宋江继任梁山寨主后,安排将佐职司,命樊瑞与雷横一同把守山前第一关。

智取大名府时,樊瑞是第八路头领,与项充、李衮在北京南门外围堵梁中书。

夜打曾头市时,樊瑞随时迁、李逵假意到曾头市作人质,而后与大军里应外合。 后随卢俊义攻打东昌府。

梁山排座次时,樊瑞排第六十一位,星号地然星(金圣叹本作地默星),职司为步军将校。

两赢童贯时,樊瑞与李逵、项充、李衮一同率领五百步军,充当先头部队。

南征北战

梁山受招安后,樊瑞随宋江南征北战,颇有战功。

征讨辽国时,樊瑞曾随宋江到霸州诈降。 后与李逵、鲍旭、项充、李衮一同率领五百牌手,将二十四部雷车推入辽军中军,协助宋军攻破太乙混天象阵。

征讨田虎时,樊瑞随孙立、朱仝镇守壶关。 后被征调到昭德城,与北军国师乔道清斗法,虽然武艺、法术都不敌乔道清,但却为公孙胜来援争取了时间,而后又随公孙胜兵围百谷岭,降服乔道清。 简本水浒中,樊瑞出征前曾被封为副法真人。

征讨王庆时,樊瑞与鲁智深、武松、李逵等十四人率领五千勇捷步兵,从山后小路杀上纪山,夺取纪山山寨,而后与大军前后夹击,使得宋江大破纪山军。

征讨方腊时,樊瑞与朱仝、索超等人率领一千军马,包围扬州城外的定浦村,协助燕青剿除勾结叛军的陈观父子。 后又斩杀苏州守将邬福。 睦州之战中,樊瑞又与南军国师包道乙斗法。他在关胜头顶变出一尊乌龙天将,包道乙则在郑彪头顶变出一尊金甲神人。最终乌龙天将战败金甲神人,郑彪也被关胜一刀斩于马下。

人物结局

江南平定后,樊瑞作为幸存偏将,被封为武奕郎、都统领,“管军管民,省院听调”。 他不愿为官,便与朱武一同做了全真先生,云游江湖,去投公孙胜出家,以终天年。

出处考究

姓名出处

樊瑞其人不见于宋元史料,也不见于《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以及元杂剧水浒戏等早期水浒故事和文学,应属于《水浒传》小说的原创人物。

绰号考究

魔,是梵语魔罗(Māra音译)的略称。《正字通.鬼部》引译经论:“古从‘石’作‘磨’,梁武帝改从‘鬼’。”佛教以能够阻扰修行的障碍为魔,认为一切烦恼、疑惑、迷恋等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都可以称为魔。《大智度论》卷五:“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相传古印度神话中欲界第六王之主波旬(pāpīyas)为魔界之主,是为魔王。

明清小说《西游记》、《说唐》中,都分别见有取名为“混世魔王”者,可见当时社会有此绰号风行。

人物评价

原著赞诗

头散青丝细发,身穿绒绣皂袍。连环铁甲晃寒霄,惯使铜锤更妙。

好似北方真武,世间伏怪除妖。云游江海把名标,混世魔王绰号。

名人点评

李卓吾: 朝廷上权奸皆与宋江作对,独拈出宿元景一个做好人。江湖上好汉皆归向宋江,独拈出樊瑞一起能崛强。相接说来,此是胸肠大,眼识圆,笔力奇处。

后世评价

樊瑞在原著中出场较少,形象较单薄。画家牛牧野有赞诗一首:“晨烟暮霭,春煦秋阴。敬业乐群,悠哉此君。”

现代评点者多认为,樊瑞出场时有吞并梁山的雄心与大败史进的战绩,野心实力可见一斑,而在上山后却默默无闻,潜心学道,可说是“一个虎头蛇尾的人物”。但也正因如此,他方才能在最后全身而退,成为少数几个结局极好的梁山好汉。

但也有观点认为,樊瑞早就有意归附梁山,扬言吞并梁山是想借此引起梁山的注意,因此才在副将被擒、主将尚在的情况下便主动投降。而他首战大败史进,也只是想展示自己的实力而已。

角色关系

樊瑞是梁山排名第六十一的好汉,绰号“混世魔王”。原本占芒砀山为王,一手使剑,一手使锤,又会法术。后被入云龙公孙胜收伏,投奔梁山成为一名步军首领。

衍生形象

衍生小说

百回本续书

陈忱的《水浒后传》中,樊瑞得异人传授五雷正法,在虎峪寨遭到道士郭京逼害,只得重上饮马川落草。 后到海外投奔李俊,封为驱邪秉教真人。 最终因救驾之功,被宋高宗授为暹罗国伏魔护国真人。

青莲室主人的《后水浒传》中,樊瑞托生为天冲曜星小太岁邰元。

70回本续书

俞万春的《荡寇志》中,樊瑞随公孙胜镇守梁山泊三关,最终被陈希真用真武诀镇住。 后押赴京城,凌迟处死。

程善之的《残水浒》中,樊瑞陪同公孙胜下山探母,北上蓟州,从此一去不回。

巴孤的《贼三国》中,樊瑞是宋国安东将军、汝南太守,封睿谋子。 他不满宋江称帝,欲在梁山大会时发动政变,拥立卢俊义,却因杨雄告密而失败,被迫作法逃遁。 后前往岭南投奔柴进,却在途经兖州时遭到官军围捕,被左慈救出,得其点化,尽释前事,从此潜心修道。

姜鸿飞的《水浒中传》中,樊瑞随平方腊,被封为护法真人。

张恨水的《水浒新传》中,樊瑞参与抗金,东京保卫战时陷于金军阵内,被战马踏伤大腿。他见难以突围,遂自刎而死。

重撰小说

褚同庆的《水浒新传》中,樊瑞原是枯树山寨主,善使泼风大刀,曾组织忠义军,参与抗辽。 他在梁山排第六十位,星号地魔星,职司为步军副将,是前军大寨冲锋陷阵头领,统领五百名蛮牌衮刀手。 后极力反对宋江的招安政策,与李逵、鲍旭一同反下梁山,率部追击官军,结果在曹州境内五里冈中伏战死。

评书形象

扬州评话王派水浒中,樊瑞身高九尺,面如喷血,长有半寸长的碧绿汗毛,头戴戒箍,身披道袍。评话中,他不懂法术,武艺也只平平,但却凭借一身不僧不道的装束,吓退了独战梁山步军五虎的史文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