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中海油怎么样(中海油工作怎么样?)

【高质量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

向全面建成海上智能油田冲刺——中国海油的数智化探索

“编号03375号渔船请驶离海上油田作业区域。”正在喊话的是秦皇岛32-6油田海上巡逻无人机。在渤海湾蓝天碧海的衔接处,矗立着约两个足球场大小的生产平台,一些危险操作正在由机器人替代,海洋巡逻、海缆巡检、低空运输均由无人机执行。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旗下这座开采逾20年的老油田,正在重新焕发生机,成为我国首个具有最先进智能技术的海上智能油田。这一探索不仅关乎“智慧海油”的建设,对行业数智化的重构无疑也有着借鉴价值。

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表示,公司将紧盯油气行业发展新趋势,力求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为油气产业带来的新契机,加快推动公司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加快绿色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万物智联

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建成投产

秦皇岛32-6油田最近多了两个新“同事”——无人机和巡检机器人。无人机多用于海管海缆巡检、低空运输、监控船舶抛锚和海管溢油,机器人能自动识别配电盘仪表状态、实时采集局部放电信息、监测有毒有害气体、代替人工配电盘各类开关自动操作等。

这一切都与智能化建设有关。10月15日,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建设项目——秦皇岛32-6智能油田项目(一期)全面建成投用。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下,32-6实现了安全、油藏、注采和设备设施的智能化管理以及远程操控管理,从而实现海上油田无人化少人化、油藏研究可视化、生产运营协同化、战略决策科学化等多方面升级。

“秦皇岛32-6智能油田建设项目(一期)建设周期短、业务范畴广,技术复杂,管理难度高。工程技术团队委派20余位业务和技术专家,带领100余人的实施队伍连续奋战了500多个日夜。”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分公司项目经理田迪说。

作为行业内的开创性示范项目,32-6智能油田管理系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组总计编写了130多万行代码,形成了八大核心技术,构建了100余组算法模型,开发了1600多个业务功能点,涵盖了生产运行全业务链条,项目获得29项知识产权。

渤海智能油田建设专项工作组组长林杨表示,秦皇岛32-6智能油田的目的是提高海上平台的生产监测、预警诊断、主动优化、远程操控、协同运营和辅助决策,实现一体化智能管控。从一期来看,截至目前,核心业务数字化覆盖率已达90��海上平台基本实现光纤全联通和无线信号的全覆盖,骨干网络带宽从此前的40MB提升至10GB。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带宽容量这一关键变化,让油田离全面智能化又近了一步。在几百公里外的陆地生产操控中心就可以对油田生产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智能巡检,实现对海上设施的远程操控、应急响应,以及跨专业、跨部门、跨地域的协同指挥决策。

“平台有400多个智能摄像头和26000多个数据采集点,可以24小时实时获取生产数据,每秒采集量多达10万余条,年数据量高达6TB。将这些实时的生产数据汇总形成大数据湖,从而实现预警诊断、主动优化和辅助决策等智能化管理。”林杨表示,油田智能化的实质是高度融合数字技术和油田技术,将油田全链条业务数据化,并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管控,让数字成为资产,实现数字资产全联接。

日前,在参观平台过程中,记者走到一区域时,手环突然不断震动,发出提醒。对此,秦皇岛 32-6油田CEPJ总监李祖君介绍,该区域是平台系统设定的“电子围栏”试点区域。“电子围栏”是根据作业和安全风险管理需要,对海上平台高风险作业区域做出的设置,当人员闯入电子围栏区域时,他们佩戴的智能手环会震动报警,提示人员已进入危险区,应尽快远离。

“电子围栏”便是安全管理的方式之一。据了解,智能安全管理系统还包括通过应用UWB定位、AI人工智能识别、角位移感知等技术,融合三维数字引擎实现海上平台人员精准定位、视频智能报警、风险分级管控、应急状态联动,以及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漏洞的自动报警,实现安全管理智能化。比如,对于人员在生产区吸烟、不戴安全帽等不安全行为或紧急情况,系统都会自动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