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细胞因子对破溃处有什么作用 | 直接破坏靶细胞的细胞因子

1. 直接破坏靶细胞的细胞因子

T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许多不同的标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这些表面标志都是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又称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主要成分,它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如直接杀伤靶细胞,辅助或者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对特异性抗原和促进有丝分裂原的应答反应,以及产生细胞因子等,是身体中抵抗疾病感染、肿瘤形成的斗士。

细胞免疫的效应形成主要有两种,以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破坏靶细胞膜,直接杀伤靶细胞;另一种是释放淋巴因子,最终使免疫效应扩大和增强。

T淋巴细胞在外周血中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65%-75%,在胸导管内高达95%以上。T淋巴细胞按功能和表面标志物可分为很多种类。

细胞毒T细胞消灭受感染的细胞,这些细胞的功能像一个杀手或者细胞毒素,因为它们可以对产生特殊抗炎反应的目标细胞进行杀灭。

细胞毒T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物是CD8,这个也被称为杀手T细胞。

2. 使靶细胞裂解

效应T细胞包括胞毒T细胞、助T细胞和抑T细胞。

你指的应该是发挥胞毒作用的胞毒T细胞

胞毒T细胞即杀伤T细胞,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在细胞膜上打孔,或者诱导靶细胞的凋亡,从而杀死细胞!

3. 能使肿瘤靶细胞裂解破坏的细胞毒性介质

Tc即细胞毒性T细胞(CTL),分为CD8+CTLs, CD4+CTLs和 CD4-CD8-CTLs几个亚群,它来源于淋巴样造血干细胞的T细胞库,在胸腺中发育成热,并在周围淋巴组织中活化。

效应CTL对靶细胞实行杀伤的途径书要有两条:Fast-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和颗粒胞吐途径介导的溶细胞作用。

致敏后,充分活化的效应CTL迁移全病变部位杀伤靶细胞。

CTL对靶细胞的杀伤需要经历三个时相:(1)接触相,CTL首先通过其表面的粘附分子与靶细胞发生非特异性结合,然后由其表面的TCR复合物与靶细胞表达的抗原肽-MHC Ⅰ类分子复合物发生特异性紧密连接; (2)分泌相,在形成特异性的紧密连接后,CTL发生颗粒胞吐,表而FasL表达增高; (3)裂解相,靶细胞住CTL分泌的穿孔素、颗粒酶以及Fas传导的死亡信号的作用下,发生膜穿孔及DNA降解,胞内渗透压的改变,最终导致细胞裂解或凋亡。

4.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感应阶段指的是抗原的呈递: 体液免疫指抗原通过吞噬细胞和T细胞呈递给B细胞,或抗原直接呈递给B细胞。

细胞免疫指抗原入侵宿主细胞形成靶细胞,然后通过吞噬细胞呈递给T细胞,或者直接呈递给T细胞。

反应阶段指得是淋巴细胞的分化: 体液免疫指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

细胞免疫指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效应阶段指得是免疫系统消灭抗原的过程: 体液免疫中指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的结合体被吞噬细胞消灭。

细胞免疫指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被抗体消灭。 我给你的资料里面是关于生物这一节的内容的 请参考一下

5. 一种细胞因子作用于多种靶细胞

淋巴因子就是具有免疫活性的物质。细胞因子的一类,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的激素样的多肽物质,不具有抗体的结构也不能与抗原结合。不同的淋巴因子能表现多种生物学活性,可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使靶细胞发生特性或功能的变化。淋巴细胞借助淋巴因子对邻近或远离的靶细胞产生作用,这与抗体的作用相平行,是实现免疫效应和免疫调节功能十分重要的途径。比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淋巴因子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其它免疫细胞的杀伤力来起作用的。

T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受抗原刺激可产生淋巴因子。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也可以产生淋巴因子。此外,可产生淋巴因子的还有巨噬细胞等。

三种最常见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B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毒性因子,前两种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不是效应T细胞)产生,分别作用与白细胞和B细胞(体液免疫),第三种是效应T细胞产生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杀伤细胞(细胞免疫),如穿孔素可以在靶细胞上穿孔造成杀伤.

6. 直接破坏靶细胞的细胞因子有哪些

靶细胞就是某些物质所作用的细胞,例如艾滋病病毒的靶细胞是T细胞,淋巴因子的细胞是B细胞。

7. 多数细胞因子以什么方式作用于远处的靶细胞

(1)绝大多数细胞因子为分子量小于25kDa的糖蛋白,分子量低者如IL-8仅8kDa。多数细胞因子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细胞因子如IL-5、IL-12、M-CSF和TGF-β等以双体形式发挥生物学作用。大多数编码细胞因子的基因为单拷贝基因(IFN-α除外),并由4-5个外显子和3-4个内含子组成。

  (2)主要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造血功能和炎症反应有关。

  (3)通常以旁分泌(paracrine)或自分泌(autocrine)形式作用于附近细胞或细胞因子产生细胞本身。在生理状态下,绝大多数细胞因子只有产生的局部起作用。

  (4)高效能作用,一般在pM(10-12M)水平即有明显的生物学作用。

  (5)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相应高亲和性受体数量不多,在10-10000/每个细胞。细胞因子受体的研究进展相当迅速,根据细胞因子受体基因DNA序列以及受体胞膜外区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和结构,可分为四个类型: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和趋化因子受体。

  (6)多种细胞产生,一种IL可由许多种不同的细胞在不同条件下产生,如IL-1除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或巨噬细胞系产生外,B细胞、NK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等在某些条件下均可合成和分泌IL-1。

  (7)多重的调节作用(multipleregulatoryaction),细胞因子不同的调节作用与其本身浓度、作用靶细胞的类型以及同时存在的其它细胞因子种类有关。有时动物种属不一,相同的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可有较大的差异,如人IL-5主要作用于嗜酸性粒细胞,而鼠IL-5还可作用于B细胞。

  (8)重叠的免疫调节作用(overlappingregulatoryaction),如IL-2、IL-4、IL-9和IL-12都能维持和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

  (9)以网络形式发挥作用,细胞因子的网络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1)一种细胞因子诱导或抑制另一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如IL-1和TGF-β分别促进或抑制T细胞IL-2的产生;(2)调节同一种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如高剂量IL-2可诱导NK细胞表达高亲和力IL-2受体;(3)诱导或抑制其它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如TGF-β可降低T细胞IL-2受体的数量,而IL-6和IFN-γ可促进T细胞IL-2受体的表达。

  (10)与激素、神经肽、神经递质共同组成了细胞间信号分子系统。

  (11)自限性分泌。

8. 直接破坏靶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阴性趋化效应是靶细胞由趋化因子浓度高的部位向低的部位移动的现象。趋化因子是指能够吸引白细胞移行到感染部位的一些低分子量(多为8-10KD)的蛋白质(如IL-8、MCP-1等),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趋化因子的主要作用是趋化细胞的迁移,细胞沿着趋化因子浓度增加的信号向趋化因子源处的迁徙。

属于趋化因子的蛋白质不仅因为他们能够趋化吸引细胞, 而且还其基于其结构特点。趋化因子的分子量小, 多为8至10千道尔顿。他们大约有20-50%的序列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他们分享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趋化因子还拥有保守的氨基酸,对其创造自己的三维或三级结构尤为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四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两对双硫键以构成趋化因子的特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