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ulumuqi Shi
[外文]:╇rümqi Shi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天山北麓,乌鲁木齐河畔,地形向南拗进,扼天山南北交通隘口,历史上即为天山南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 辖7区及乌鲁木齐县。 面积1.144万平方公里,人口123.73万;其中市区面积835平方公里,人口110.9万。乌鲁木齐之名最早见于《天下郡国利病书》,称委鲁姆;清中期《西域图志》作乌鲁木齐。乌鲁木齐一词源出蒙古语,有红庙子之意。附近地区历来为天山以北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汉为卑陆后国,受辖于西域都护府;唐为北庭都护府轮台县;元属别什八里元帅府;旧无城堡,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在红山以南修建一驻军城堡,乾隆二十五年(1760)置乌鲁木齐直隶厅。乾隆三十年(1765)在旧城北一里处建新城,后改称迪化城,俗称汉城,又称红庙子;乾隆三十七年(1772)在汉城西北八里建驻八旗兵新城,乾隆赐名巩宁城,俗称满城。次年改安西道为镇迪道,改迪化同知为直隶迪化州,均驻满城。至18世纪中叶,乌鲁木齐已发展为工商业城市。光绪年间则成为“全疆一大都会”。光绪十年(1884)定为新疆省会。1913年改为县,1945年建迪化市,1953年改为乌鲁木齐市。
市区附近属中温带气候,冬季漫长,春秋短促,夏季少酷热。年均温7.3℃,极端最低温-41.5℃,极端最高温40.9℃。无霜期平均174天,10℃以上活动积温为3571℃;年降水量195毫米,农作物一年一熟。南面山区自然景观分带明显,海拔1500米以下为草原,年降水量不及400毫米;1500-2700米为云杉林带,年降水量400-600毫米;2700~3500米为高山草原, 为优良夏牧场, 年降水量500~600毫米;3500~3800米为寒冻荒漠,夏季有短期植物生长;3800米为雪线,以上为冰川及常年积雪覆盖。海拔1000~3000米的中山带冬季存在逆温层,气温高于山麓,向阳坡是冬牧场。南部的柴窝堡—达坂城盆地,自然地理上已具有从北疆向南疆过渡性质。达坂城附近年降水量仅63毫米,博格达山南城的阿克苏村(位达坂城北)年降水量164毫米,为北坡海拔相同的天池降水量的1/3。达坂城附近的水系属于吐鲁番盆地内流区,而柴窝堡以北的水系则属于准噶尔盆地内流区。
市境附近地区森林、煤、铁、金、盐、化工原料等自然资源丰富。煤矿分布广,质量好,储量20多亿吨,六道湾等处煤矿已开采。达坂城至柴窝堡有池盐、芒硝矿和含硼卤水矿,其中达坂城盐湖已开发。目前,本市已建成煤炭、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化肥、棉毛纺织、农机、皮革、建材、食品等工业,工业总产值约占新疆工业总产值24%,已发展成为新兴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同时,又是新疆交通枢纽,铁路可直达北京、上海、郑州、西安、兰州及成都等城市,由本市向西的铁路已延伸至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铁路接轨。公路可通自治区各州、县,翻越天山的公路,除经达坂城、托克逊一线外,还有沿乌鲁木齐河翻越胜利达坂至库尔勒。民航班机国内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哈尔滨、天津、西安、兰州等市;区内直达克拉玛依、 阿勒泰、 富蕴、伊宁、库尔勒、且末、库车、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城市;国际航线直达阿拉木图、伊斯坦布尔、沙迦等地。克拉玛依至乌鲁木齐输油管也已建成。文化建设方面已有综合性的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及工、农、医、石油、教育、财经等学院13所。科研机构有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新疆社会科学院及新疆农业科学院及其他研究院所。城南燕儿窝的烈士公园中有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烈士墓。城中人民公园内的鉴湖,传说清文人纪昀谪戍新疆时,曾在此写成《阅微草堂笔记》。在城内和新市区有多处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