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ang'an Cheng
[外文]:Chang'an City
中国隋唐时代按规划建造的都城,位置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城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因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曾封为大兴公,故命名为大兴。隋亡唐兴,仍定都于此,改名长安。唐初曾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修建。因始建于隋,建成并兴盛于唐,故一般称为隋唐长安城。
城址西周、秦、西汉、新莽、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朝代曾在长安城一带建都。隋统一全国后,因原汉长安城宫殿破坏严重,官署民居混杂,城内用水不足,决定在原汉长安城东南另建新城。隋开皇二年,隋文帝命左仆射高颖任总裁,命太子左庶子宇文恺制定规划。当年六月动工,先修筑城墙,开辟道路,建造宫殿,然后修建坊市,到第二年三月已初具规模。
规模据文献记载,隋初大兴建城时的规模为外郭东西18里115步,周围67里。从1957年起,经多次勘察查明,城墙东西长9721米,南北长8651米,周围长36公里,同文献记载接近。城内面积约84平方公里,为现存明清长安城的7倍。唐初在城北龙首原建大明宫后,城市面积为87平方公里,城北尚有广阔的禁苑。据宋《长安志》记载:城内长安、万年两县共有8万户,其中包括人口众多的许多贵族官僚府第,此外尚有寺庙的僧道,教坊的舞伎、乐工,再加上常驻军队约10万人,总人口将近100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总体布局隋唐长安城的布局受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的影响,将宫城、皇城和居住里坊严格分开,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宫城位置居中偏北,设置官衙、官办作坊和仓库、禁卫军营房等。宫城南面为皇城。皇城内左有太庙,右有太社。皇城外东、南、西三面为居住里坊,北面为禁苑。
道路系统为严格的方格网状,有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14条,其中通向城门的几条主要干道,十分宽阔,如在中轴线上的朱雀大街,宽达150米。居住里坊内的道路为十字形或一字形,宽约15~20米,与全市性道路分为两个系统。同东城墙平行筑有夹城,夹城内为皇帝专用道路,可通兴庆宫和城东南的芙蓉池(后改名曲江池)。
里坊制全城划分为110个坊,以朱雀大街为界,东归长安县管辖,西归万年县管辖。坊有4种规模,最大的约80公顷。有些坊内有大府第和大寺庙。坊四周筑有坊墙,大都开4个坊门,朱雀大街两侧的小坊只开东西两个坊门。三品以上的贵族官吏才许在坊墙上开门。里坊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日出开坊门,日落时击鼓闭坊门。
市场设置及其他长安城在朱雀大街两侧,东西主干道南,设置东市和西市。东市名“都会”,西市名“利人”,面积各约100公顷。市内有井字形街道,宽14~16米。市中设肆和行,按行业集中。两市都有外国商人(以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居多)开的店铺。全城河道分东西两区,通宫城和御苑,又与东西两市沟通,便于商品运输。城外渠道经渭河入黄河,便于漕运。街道两旁植行道树。
影响隋唐长安城是按规划在平地上建造起来的大城市。城墙和道路的方向为正南北、正东西,直角相交,反映了当时先进的测量技术。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规划对当代和后世国内外的都城建设规划有较大影响,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日本的平城京(今奈良西)、平安京(今京都)等均模仿长安城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