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侯”的成语(28个)

本文整理了侯服玉食、拜将封侯、曳居侯门等含“侯”的成语28个,其中“侯”开头的成语4个,“侯”结尾的成语12个,“侯”在中间的成语12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侯”开头的成语

1、侯服玉食[hóu fú yù shí]

【解释】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出处】《汉书·叙传下》:“侯服王食,败俗伤化。”

【示例】湛族为盛门,性颇豪侈,侯服玉食,穷滋极珍。 ——《晋书·夏侯湛传》

2、侯王将相[hóu wáng jiàng xiàng]

【解释】王侯、武将和文臣。指古代统治阶级的上层代表势力。

【出处】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3、侯门如海[hóu mén rú hǎi]

【解释】侯门:旧指显贵人家;海:形容深。侯门象大海那样深邃。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隔绝。

【出处】唐·崔郊《赠去婢》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示例】可是说的了:“侯门如海”,我是个什么东西儿!他家人又不认得我,去了也是白跑。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

4、侯门似海[hóu mén sì hǎi]

【解释】王公贵族的门庭像大海那样深遂。旧时豪门贵族、官府的门禁森严,一般人不能轻易进入。也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

【出处】唐·崔郊《赠去婢》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中;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示例】侯门似海”,我是个什么东西儿!他家人又不认得我,去了也是白跑。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 ——可是说的

“侯”结尾的成语

1、拜将封侯[bài jiàng fēng hóu]

【解释】拜为将领,封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

【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一折:“我也曾陋巷淹留,贫寒常受,红尘火,今日个拜将封侯,才得个名成就。”

【示例】我也弗图个为官作相,我也弗图个拜将封侯。 ——明·吉邱瑞《运甓记·牛眠指穴》

2、万家之侯[wàn jiā zhī hóu]

【解释】指诸侯,周王朝分封的诸侯有大小,根据每个诸侯统治的家庭而决定。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万家之侯。”

3、挟天子而令诸侯[xié tiān zǐ ér lìng zhū hóu]

【解释】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后庭,谁能御之?”

【示例】慨魏武之雄图,终大济于横流,用兵戈以临四海,挟天子而令诸侯。 ——唐·高适《东征赋》

4、挟天子令诸侯[xié tiān zǐ lìng zhū hóu]

【解释】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1回:“此言岂不羞乎?天下岂不知你挟天子令诸侯?”

5、文房四侯[wén fáng sì hòu]

【解释】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

【出处】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示例】文房四侯很少人能数全

6、拜相封侯[bài xiàng fēng hóu]

【解释】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名义或官职。任命为宰相,封为列侯。形容成就功名,官至极品。

【出处】元·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他道是御酒金瓯,浅酌低讴,锦带吴钩,拜相封侯。”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拜相封侯,位极人臣,饮水思源,亦不能不感激曾国藩。”

7、富埒王侯[fù liè wáng hóu]

【解释】埒:同等。富有的程度与国王诸侯相当。形容非常富有。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淮书》:“故吴诸侯也,以郡山铸钱,富埒天子。”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对胡雪岩富埒王侯的生活起居,一向持有极深的成见。”

8、富比王侯[fù bǐ wáng hóu]

【解释】王侯:王爵和侯爵,泛指显赫的爵位。形容非常富有。

【示例】他一心梦想有富比王侯的一天。

9、谈笑封侯[tán xiào fēng hóu]

【解释】说笑之间就封了侯爵。旧时形容获得功名十分容易。

【出处】唐·杜甫《复愁》诗:“闾阎听小子,谈笑觅封侯。”

【示例】自矜奇骨,必谈笑封侯。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谓》

10、挟天子以令诸侯[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解释】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示例】朕命白虎驮邱生来,原恶其自矜汉学,凌蔑百家,挟天子以令诸侯,故有投畀豺虎之意。 ——清·袁枚《续子不语·麒麟喊冤》

11、窃钩者诛,窃国者侯[qiè gōu zhě zhū,qiè guó zhě hóu]

【解释】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示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 ——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序》

12、李广不侯[lǐ guǎng bù hòu]

【解释】以之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同“李广未封”。

【出处】唐·徐夤《赠杨著》诗:“李广不侯身渐老,子山操赋恨何深!”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李广不侯,是有本事没有运气,运气来了,没有本事,不过昙花一现,好景不长。”

“侯”在中间的成语

1、曳居侯门[yè jū hóu mén]

【解释】曳:拉;裾:衣服的大襟。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

【出处】汉·邹阳《上吴王书》:“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

2、五侯九伯[wǔ hóu jiǔ bó]

【解释】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九伯:九州之长。泛指天下诸侯。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示例】五侯九伯,无非问鼎之徒;四岳十连,皆畜无君之迹。 ——《旧唐书·哀帝纪论》

3、五侯七贵[wǔ hòu qī guì]

【解释】泛指达官显贵。

【出处】唐·李白《流夜郎赠卒判官》诗:“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示例】阿英《灯市》:“天子以至于五侯七贵,又为什么要提倡灯会呢?”

4、随侯之珠[suí hóu zhī zhū]

【解释】比喻珍贵的物品。同“隋侯之珠”。

【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虽出随侯之珠,夜光之壁,犹结怨而不见德。”

【示例】随侯之珠,烛众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裴松之注引《文干传》

5、公侯勋卫[gōng hóu xún wèi]

【解释】公爵、侯爵、勋臣、宿卫。泛指名门贵族。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闹榭》:“你看这般富丽,都是公侯勋卫之家。”

6、五侯蜡烛[wǔ hòu là zhú]

【解释】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出处】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

【示例】清·陈维菘《喜迁莺》词:“千载鱼灯,五侯蜡烛,赢得三春梦短。”

7、狗续侯冠[gǒu xù hòu guàn]

【解释】犹狗续金貂。比喻滥封的官吏。

【出处】清·感惺《断头台·党争》:“琶歌宫布,为后不若为娼;狗续侯冠,畏首还当畏尾。”

8、公侯干城[gōng hóu gān chéng]

【解释】公、侯:古时爵位;干:盾;城:城池;干城:比喻捍卫。指为公侯抵御外侮的武将。

【出处】《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9、隋侯之珠[suí hóu zhī zhū]

【解释】隋:古国名。比喻珍贵的物品。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示例】隋侯之珠,烛众士之好,南垠之金。 ——《文士传》

10、王侯将相[wáng hóu jiàng xiàng]

【解释】泛指封建社会中位尊、禄厚、权重、势大的贵族。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示例】王侯将相,岂有种乎。 ——清·郑燮《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

11、封侯万里[fēng hóu wàn lǐ]

【解释】万里:指边远地区。在边疆立功以求取功名。形容有远大志向,气概非凡。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示例】便以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宋·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词

12、和氏之璧,隋侯之珠[hé shì zhī bì,suí hóu zhī zhū]

【解释】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隋侯:周代姬姓诸侯。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