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整理了置之不问、本末倒置、贫无置锥等含“置”的成语76个,其中“置”开头的26个,“置”结尾的12个,“置”在中间的38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置”开头的成语1、置之不问[zhì zhī bù wùn]
【解释】之:代词,它。放在一边,不管不问。形容毫不关心。
【出处】宋·苏辙《历代论四·狄仁杰》:“仁杰犹置之不问,复授之张柬之,俟其恶稔而后取。”
【示例】知湖州苏轼,本无学术,偶中异科,初腾沮毁之论,陛下犹置之不问。(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七十四)
2、置之死地[zhì zhī sǐ dì]
【解释】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
【出处】《孙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示例】我和你都要留心,若还寻着此人,定要置之死地。 ——元·宋子桢《中书耶律公神道缘·悟诈》
3、置之死地而后快[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kuài]
【解释】快:痛快。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肠狠毒。
【出处】宋·苏舜钦《答韩持国书》:“被废之后,喧然未已,更欲置之死地然后为快。”
【示例】且以朕为难儿,遇事掣肘,故在朝如黄道周之忠纯,何楷之梗直,莫不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卷下)
4、置之死地而后生[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解释】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出处】《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示例】若我不先发制人,终必为人所制,置之死地而后生,等死耳,不如速发难。 ——孙中山《训练革命军人之演讲》
5、置之死地而后已[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yǐ]
【解释】已:结束。把他人害死才算结束。
【出处】《上饶集中营·集中营生活散记》:“天哪!人快要死了,还时时提防他会开小差,难道真要‘置之死地而后已’吗?”
【示例】复以威吓应谓能诬赵、洪则其罪决不至死,且能以巨资相赠,若直供不讳必置之死地而后已。(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四十八)
6、置身事外[zhì shēn shì wài]
【解释】身:自身。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五回:“这彭仲翔却在背后袖手旁观,置身事外。”
【示例】悲观的由来,是在置身事外不辩是非,而偏要关心于文坛,或者竟是自己坐在没落的营盘里。 ——鲁迅《准风月谈·“中国文坛的悲观”》
7、置锥之地[zhì zhuī zhī dì]
【解释】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
【出处】《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示例】宋·陈亮《酌古论·桑维翰》:“且昔者汉高帝尝创业矣,倡义草莽,无置锥之地。”
8、置诸度外[zhì zhū dù wài]
【解释】置:放;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出处】《后汉书·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示例】倒是我这个海外孤臣,萍飘梗泛,祖宗邱墓,置诸度外,今番听见航公这番话说,不禁感触。(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
9、置予于怀[zhì yù yú huái]
【解释】予:给予;怀:心怀。把人或事情放在心中,始终不忘。
【出处】《诗经·小雅·谷风》:“将恐将惧,置予于怀。”
10、置之不论[zhì zhī bù lùn]
【解释】之:代词,它。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形容毫不关心。
【出处】清·皮锡瑞《经学通论》上部:“论古文无师说二十九篇之古方说亦参差不合多不可据古文尚书之名旧矣,今止以今文二十九篇为断,古文置之不论,其说似乎骇俗,不知真古文之亡久矣。”
【示例】虽说激将,难道置之不论?帝师不必亲临,只须青白炁丸儿,找取首级来便是。(清·吕熊《女仙外史》第九十回)
11、置之脑后[zhì zhī nǎo hòu]
【解释】放在一边不再想起。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
【示例】你不能把长辈的忠告置之脑后。
12、置之不顾[zhì zhī bù gù]
【解释】置:放着;之:代词;顾:照管。放在那儿不管。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那薛蟠得了宝蟾,如获珍宝,一概都置之不顾。”
【示例】所以我的应时的浅薄的文字,也应该置之不顾,一任其消灭的。 ——鲁迅《<热风>题记》
13、置之高阁[zhì zhī gāo gé]
【解释】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出处】《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示例】行者在凹里见师父果然做了将军,取经一事,置之高阁,心中大乱,无可奈何。 ——明·董说《西游补》第十五回
14、置之不理[zhì zhī bù lǐ]
【解释】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各人听了,反不以为是,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
【示例】老师批评他,他置之不理。
15、置酒高会[zhì jiǔ gāo huì]
【解释】置:设置。设酒宴办盛会。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
【示例】御营司都统制范琼将至襄阳,李孝忠闻之,率兵犯荆南府,人其郛,置酒高会。(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九十九)
16、置水不漏[zhì shuǐ bù lòu]
【解释】置:安放。放着的水一滴也不漏掉。形容说话行事缜密,毫无差错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录》第114卷:“今有学者在某门者,其于考理,非不精当,说得来置水不漏,真是理会得好。”
17、置诸高阁[zhì zhū gāo gé]
【解释】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出处】廖仲恺《作事必须有恒心》:“当时兄弟以为这种书干燥无味,太没意趣,所以不甚当心,遂置诸高阁。”
【示例】他早就把此事置诸高阁了。
18、置棋不定[zhì qí bù dìng]
【解释】置:放。指下棋时不知怎样下子才好。比喻遇事犹疑不决
【出处】宋·李纲《议责成》:“譬犹奕者,置棋不定,不足以胜敌。”
19、置之弗论[zhì zhī fú lùn]
【解释】之:代词,它;弗:不。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形容毫不关心。
【出处】清·皮锡瑞《经学通论》上部:“论古文无师说二十九篇之古方说亦参差不合多不可据古文尚书之名旧矣,今止以今文二十九篇为断,古文置之不论,其说似乎骇俗,不知真古文之亡久矣。”
【示例】鬼神之事,难言之矣,只得姑且置之弗论。(鲁迅《朝花夕拾·无常》)
20、置身其中[zhì shēn qí zhōng]
【解释】置:放置。把自己放在事情之中。形容对人对事能设身处地的关心、帮助。
21、置于死地[zhì yú sǐ dì]
【解释】置:安放;死地:无处可走的地方。把对方置于灭亡的境地。比喻彻底击败对方
【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22、置之度外[zhì zhī dù wài]
【解释】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出处】《后汉书·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示例】七十老翁,死生早置之度外,由他去吧。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23、置而不问[zhì ér bù wèn]
【解释】宋·苏轼《汉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上林令吏之不材,而虎圈啬夫,才之过人者也,才者遗而不录,不才者而不问,则事之不废坏者有几?”
【出处】宋·苏轼《汉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上林令吏之不材,而虎圈啬夫,才之过人者也,才者遗而不录,不才者置而不问,则事之不废坏者有几?”
24、置若罔闻[zhì ruò wǎng wén]
【解释】置:放,摆;若:好象;罔:没有。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阁臣相构》:“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推其微意,谓便做也得。”
【示例】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置若罔闻,独有宝玉置若罔闻。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25、置水之清[zhì shuǐ zhī qīng]
【解释】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出处】《后汉书·庞参传》:“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
【示例】置水之清必励,则人知敬,此政之本也。(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
26、置水之情[zhì shuǐ zhī qíng]
【解释】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庞参传》:“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
【示例】今任棠置水之情,弘郭係待期之信。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置”结尾的成语1、本末倒置[běn mò dào zhì]
【解释】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出处】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未尝不本末倒置。”
【示例】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本末倒置,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 ——曲波《林海雪原》一二
2、断然处置[duàn rán chǔ zhì]
【解释】断然:坚决,果断。坚决果断地处理。
【出处】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八章:“大敌当前,只能断然处置。”
3、善自处置[shàn zì chǔ zhì]
【解释】处置:自理。自己妥善地处理安排。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从荣负咱恩,尔曹善自处置,休惊动我百姓。”
4、赞叹不置[zàn tàn bù zhì]
【解释】赞叹:称赞;置:停止。不停地称赞。形容对人或事物非常赞赏。
【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鹃红女史》:“时虽隆冬,而花木绮馥,无异三春。生大奇之,赞叹不置。”
【示例】修甫把秋谷这一首诗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赞叹不置。(清·张春帆《九尾龟》第十一回)
5、冠履倒置[guān lǚ dào zhì]
【解释】冠:帽子;履:鞋子。帽子和鞋的位置换了。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出处】《史记·辕固生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示例】以堂堂中国,与之互市,冠履倒置。 ——《明史·杨继盛传》
6、头足倒置[tóu zú dào zhì]
【解释】比喻颠倒事物的主次关系。
7、轻重倒置[qīng zhòng dào zhì]
【解释】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者的地位摆颠倒了。
【出处】宋·刘安世《尽言集·论韩玠差除不当第三》:“轻重倒置,有害政体。”
【示例】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8、临机处置[lín jī chǔ zhì]
【解释】临:面临;机:时机;处置:处理决定。指在紧要关头,要根据面临的具体情况的变化,及时作出决断。
【示例】打枣庄是突然遭遇,临机处置;打王伦、马定钧都是大兵合围,他率先锋突袭成功。 ——二月河《乾隆皇帝》六
9、感喟不置[gǎn kuì bù zhì]
【解释】感喟:有所感触而叹息;置:放到一边。指因深有感触而叹息不止。
10、高自标置[gāo zì biāo zhì]
【解释】标置:放在某种位置。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出处】《晋书·刘惔传》:“恒温尝问惔:‘会稽王谈更进邪?’惔曰:‘极进,然故第三流耳。’温曰:‘第一复谁?’惔曰:‘故在我辈。’其高自标置如此。”
【示例】只是为人却高自标置的很,等闲的人,也入不得他的眼,其学问便可知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11、称赏不置[chēng shǎng bù zhì]
【解释】称赏:赞美;不置:不住地。不住地赞美。形容对事物的喜爱。
12、高自位置[gāo zì wèi zhì]
【解释】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出处】《晋书·刘惔传》:“恒温尝问惔:‘会稽王谈更进邪?’惔曰:‘极进,然故第三流耳。’温曰:‘第一复谁?’惔曰:‘故在我辈。’其高自标置如此。”
【示例】但是他又高自位置,目空一切,自以为他的学问,谁都及不了他。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
“置”在中间的成语1、贫无置锥[pín wú zhì zhuī]
【解释】穷得连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同“贫无立锥”。
【出处】语出《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示例】贫无置锥人所怜,穷到无锥不属天。 ——宋·黄庭坚《赠陈师道》诗
2、无可置辩[wú kě zhì biàn]
【解释】置辩:辩论,申辩(用于否定)。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表示确凿无疑。
【出处】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十六:“太社不立于京都,当安所立。尤无可置辩矣。”
【示例】我们应该用无可置辩的道理说服人,而不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3、措置有方[cuò zhì yǒu fāng]
【解释】措置:布置安排;方:方法,条理。安排布置很有条理。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女子见他措置有方,只道投著好人,亦且此身无主,放心随他去。”
4、姑置勿论[gū zhì wù lùn]
【解释】姑:姑且;置:放在一边。姑且放在一边不去谈论。
【出处】宋·陈亮《题喻季直文编》:“九原不可作,欧、苏姑置勿论;如世所谓六君子者,公将何愧。”
【示例】夫留都自府部科道而下,庸流冗员,姑置勿论。 ——明·归有光《上总制书》
5、水置座右[shuǐ zhì zuò yòu]
【解释】置:搁,放。比喻知足。
【出处】《旧唐书·文苑传》:“仕至郎中矣。至是持一石止水,置于座右,以示有止足之意”
6、毋庸置疑[wú yōng zhì yí]
【解释】毋庸:不必。不必怀疑。
【出处】王朔《痴人》:“是的,这点毋庸置疑!我相信她本来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示例】毋庸置疑,我肯定能赢他。
7、有钱买马,没钱置鞍[yǒu qián mǎi mǎ,wú qián zhì ān]
【解释】置:买;鞍:骑马用的鞍子。花大钱买了马,却舍不得买个马鞍子。比喻钱财使用不当。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一回:“你看这‘有钱买马,没钱置鞍’事么!有本儿开铺子,倒没有厨柜了。”
8、不容置辩[bù róng zhì biàn]
【解释】置:安放。不容许别人进行辩解。指没有辩护的余地。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生》:“吾合休矣。既而俘者尽释,惟某后至,不容置辩,立斩之。”
【示例】不,这都是事实,不容置辩的事实! ——艾立国《人生能有几次搏》
9、不屑置辩[bù xiè zhì biàn]
【解释】屑:认为值得;置辩:辩论,申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出处】鲁迅《孔乙己》:“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示例】我对此事都不屑置辩。
10、处置失当[chǔ zhì shī dàng]
【解释】处理问题的方式不适合。
【示例】这件事情我处置失当,造成了不良影响。
11、无置锥之地[wú zhì zhuī zhī dì]
【解释】没有放置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
【出处】《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示例】尧无百户之郭,舜无置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人之众,汤无七里之分,以王诸侯。 ——《淮南子·氾论训》
12、推诚置腹[tuī chéng zhì fù]
【解释】比喻真心待人。同“推心置腹”。
【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
【示例】皇上待臣推诚置腹,臣岂敢欺饰回报! ——二月河《乾隆皇帝》九
13、姑置勿问[gū zhì wù wèn]
【解释】权且放过,不去追究责问。指对有过错的人暂时给予宽容。
【出处】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二:“吾闻其新娶,若责之,舅姑必以新妇不利,口舌之余,不测系焉。姑置勿问,后或再犯,重加惩治可也。”
14、不容置喙[bù róng zhì huì]
【解释】不容许插嘴。
【示例】他的文章没读过三遍不容置喙。
15、束置高阁[shù zhì gāo gé]
【解释】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同“束之高阁”。
【出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序》:“至于濂、洛、关、闽之学,不究礼乐之源,独标性命之旨,义疏诸书,束置高阁,视如糟粕。”
16、不置褒贬[bù zhì bāo biǎn]
【解释】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17、不容置疑[bù róng zhì yí]
【解释】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出处】宋·陆游《严州乌龙广济庙碑》:“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示例】报告的内容与群众反映的情况一致,不容置疑。
18、推心置腹[tuī xīn zhì fù]
【解释】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出处】《后汉书·光武帝本纪》:“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
【示例】由于他平素对朝廷不满,又感于尚炯的推心置腹,就把他平日不轻对人谈的话都谈了出来。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19、别置一喙[bié zhì yī huì]
【解释】插一句嘴。比喻提出不同意见。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此等书不知出于何伧之手,乃托文章巨公之名,以诳世之聋瞽。人家子弟,辄奉以为圣经贤传,不敢别置一喙,闻人出一议,辄摇手闭目,以为侮圣人之言。”
20、毋庸置议[wú yōng zhì yì]
【解释】毋:无:毋庸:不必,无须;置议:进行讨论。不需要讨论。指事实或道理很清楚。
【出处】清·章炳麟《中国之川喜多大尉袁树勋》:“树勋初念该生等未谙情势,但能解散,即可毋庸置议。”
【示例】其原合同第十二款所载开车之日起,三十六年后,中国政府可给价收回一节,毋庸置议。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三回
21、投置闲散[tóu zhì xián sǎn]
【解释】投、置:安放;闲、散:没有事干。指安排在不重要的职位或没有安排工作。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示例】朝廷灼见奸慝,投置闲散。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八十九
22、措置失宜[cuò zhì shī yí]
【解释】措置:布置安排;宜:合适,适当。安排处理事情不妥当。
23、措置裕如[cuò zhì yù rú]
【解释】措置:处理,安排;裕如:从容不迫,很有办法的样子。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常用来称赞人有办事的才能和经验。
【出处】清·刘坤一《提督因疾出缺请旨简放折》:“前署苏松、福山等镇篆务措置裕如,堪以很令署理。”
【示例】在所谓国民党偏师说的的指导之下,使得反对第四次“围剿”丧失了措置裕如的能力的事实。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24、无从置喙[wú cóng zhì huì]
【解释】没有话可说,没有可插嘴的。
【出处】清·庆兰《莹窗异草三编·宠眉叟》:“卢年禾三旬,断狱精严,令人无从置喙。”
25、无可置喙[wú kě zhì huì]
【解释】犹言没话可说。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8回:“则上下猜疑尽释,谗口无可置喙,身名俱泰,爵位永保,岂不善哉!”
26、倒置干戈[dào zhì gān gē]
【解释】把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
【示例】老百姓都希望统治者倒置干戈。
27、无容置疑[wú róng zhì yí]
【解释】不会错,毫无疑问。
【示例】中国对保持着无容置疑的优势。
28、无可置疑[wú kě zhì yí]
【解释】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出处】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二节:“战国时某些地区已能制钢,无可置疑。”
【示例】我对此事无可置疑。
29、一笑置之[yī xiào zhì zhī]
【解释】笑一笑,就把它放在一边了。表示不当回事。
【出处】宋·杨万里《观水叹》诗:“出处未可必,一笑姑置之。” 宋·陆游《书梦》诗:“一笑俱置之,浮生故多难。”
【示例】漕台见他如此说法,晓得他牛性发作,也只好一笑置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
30、漠然置之[mò rán zhì zhī]
【解释】置:放。很冷淡地把它搁在一边。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
【出处】清·钱泳《履园从话·会稽郡王墓》:“故国家有祀祭之典,官吏有防护之册,而为之子孙者岂忍听其荒废不治而漠然置之耶!”
【示例】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31、难以置信[nán yǐ zhì xìn]
【解释】不容易相信。
【出处】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示例】这件事情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32、投闲置散[tóu xián zhì sàn]
【解释】投、置:安放;闲、散:没有事干。指安排在不重要的职位或没有安排工作。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33、无置锥地[wú zhì zhuī dì]
【解释】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同“无立锥之地”。
【出处】唐·韦应物《答故人见谕》诗:“况本濩落人,归无置锥地。”
34、无庸置疑[wú yōng zhì yí]
【解释】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4章:“无庸置疑,处在他眼下的地位,这种被别人关怀所引起的美好情感,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示例】无庸置疑,我是不会去的。
35、不置可否[bù zhì kě fǒu]
【解释】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温钦差听了一笑,也不置可否。”
【示例】吴荪甫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 ——茅盾《子夜》十
36、淡然置之[dàn rán zhì zhī]
【解释】很冷淡地放在一旁。形容毫不在意。
【出处】高阳《清宫外史》下册:“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虽未到宠辱不惊,名利皆忘的境地,却已能不动声色,淡然置之。”
【示例】我对此事淡然置之。
37、措置乖方[cuò zhì guāi fāng]
【解释】措置:布置安排;乖方:不合条理。指安排处置不合理。
【出处】《清史稿·王茂荫传》:“其措置乖方,人言藉藉,而无敢为皇上言者,或虑无实据也。”
38、无庸置辩[wú yōng zhì biàn]
【解释】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用不着争辩。
【出处】郭沫若《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尊重民族形式并不是复古,那是无庸置辩的。”
【示例】这事无庸置辩是你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