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engbin
[外文]:Yokohama
日本著名贸易港,京滨工业地带的重、化学工业中心之一,神奈川县首府。位于东京湾西岸,北距东京外港仅30公里。面积429平方公里(分为14个区),人口301万(1986),日本第二大城市。市区西北部为多摩丘陵一部分,南部则山地、丘陵、台地、低地相间,西部为相模原台地,鹤见川沿岸为冲积平原,东部沿海多人工海岸。本牧岬到大冈山低地之间为填海造陆的新市区。临近首都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横滨的发展并与东京联系极为密切。
原为半渔半农山村。1859年成为日本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1860年输出额占全国86%,输入额占71%,居垄断地位。1872年东京—横滨铁路通车,横滨成为首都的外港。1889年设市。为适应贸易量的急速增长,1889、1896、1917年曾3次进行大规模港湾建设,使横滨发展成为日本的国际贸易港,贸易额常居全国首位。1923年关东大地震使港口设施几乎全部毁坏。20年代末开始恢复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迅速修复战争破坏的基础上,以最新技术设备加以建设,同时大规模进行填海造陆,扩大码头。目前,港区已由鹤见川河口向南扩展到金泽区的柴町,区内各种专业码头彼此衔接,规模颇为壮观。1982年货物吞吐量在1.15亿吨以上,进出口贸易总额居全国之冠,是世界著名港口之一。输出以汽车、家用电器和金属制品为主;输入多为原料(石油、天然气、铝等)和农副产品。
京滨工业地带重要组成部分。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炼油、电器、运输机械、食品、机械及金属制品等约占工业产值的80%,还有钢铁、化学、有色冶金等。其分布明显分为临海和内陆两个工业区:
(1)临海工业区。中、北部的鹤见区、神奈川区以及西区、中区为横滨近代工业发源地,是明治末年大正初期(1910年前后)由鹤见至川崎填海造陆工程完成后兴起的,大正中期(20年代)重、化学工业有所发展,与川崎连接形成大工业地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最新技术设备改造、扩建原有企业,并兴建新企业,形成以炼油、造船、汽车、电机和钢铁为主的重、化学工业区。大型企业多,3000人以上大厂相当集中;战后,在本牧码头到根岸湾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工程,兴建面积达303平方公里的新临海工业区,建立起石油化学、造船、机械、火电等大中型工厂群,称为横滨临海南部工业区。
(2)内陆工业区。沿东海道干线、横滨线、东横线等铁路线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的工业多是电气机械、汽车、精密机械、食品等,大中型厂较多;另外,沿海大型企业的承包工厂多沿鹤见川、帷子川、大冈川等谷地延伸,中小型工厂集中,以机械和轻工业为主。
陆上交通亦很发达,有多条国营、私营铁路以及公路通往各地。东海道干线、东海道新干线和首都高速公路、东名高速公路等都通过这里。市内交通方便,建有地铁。(见彩图)
由市中心的关内到伊势佐木町、野毛町一带是繁华的商业街,元町地区是具有欧美风格的商业区。山下町的中华街为华侨集中地,多中国式建筑,商店、饭店众多。台地是住宅、学校、神社、寺院分布区,台地的倾斜面上,形成了阶梯状的居住地,型式多样、高低参差,为横滨的一大特点。60年代以来在内陆地区又建新住宅区。市内有开港纪念馆、弘名寺、金泽文库和被称为日本建筑史缩影的三溪园等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