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登”的成语大全(87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登界游方、从善如登、不登大雅等含“登”的成语87个,其中“登”开头的31个,“登”结尾的15个,“登”在中间的41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登”开头的成语

1、登界游方[dēng jiè yóu fāng]

【解释】登上天界,游历四方。指周游世界。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2、登山蓦岭[dēng shān mò lǐng]

【解释】蓦:超越。形容长途跋涉,路途辛苦。

【出处】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三折:“今日亲将头领差,登山蓦岭践尘埃。”

3、登山逾岭[dēng shān yú lǐng]

【解释】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42回:“且说陈友定从厕中跳墙而逃,恐大路上或有军马追赶,也向东南角上登山逾岭,径寻鹤鸣山一路行走。”

4、登锋陷阵[dēng fēng xiàn zhèn]

【解释】冲锋陷阵。形容作战英勇。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杂应》:“帝以试左右,数十人常为先,登锋陷阵,皆终身不伤也。”

5、登高自卑[dēng gāo zì bēi]

【解释】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出处】《礼记·中庸》:“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示例】学者当登高自卑,不可躐等。 ——清·黄子云《野鸿诗的》卷六十五

6、登高一呼[dēng gāo yī hū]

【解释】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

【出处】《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示例】一省之内,惟彼独尊,自然是登高一呼,众山响应。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

7、登庸纳揆[dēng yōng nà kuī]

【解释】登庸:皇帝登基;纳揆:任命宰相。皇帝登基,任命宰相。比喻政权刚刚建立。

【出处】《隋书·高祖纪》:“登庸纳揆之时,草昧经纶之日。”

8、登山临水[dēng shān lín shuǐ]

【解释】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辩》:“憭慓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示例】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 ——宋·柳永《曲玉管》词

9、登手登脚[dēng shǒu dēng jiǎo]

【解释】用力地伸缩蹬动手脚。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二回:“孩子便躺在席上登手登脚的怪哭,并不知金莲在那里。”

10、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dēng gāo bì zì bēi,xíng yuǎn bì zì ěr]

【解释】卑:低;迩:近。登高山须从低处开始,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示例】这也是‘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意思。 ——苏雪林《玉溪诗迷·引论》

11、登台拜将[dēng tái bài jiàng]

【解释】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同“登坛拜将”。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

【示例】依照古礼,举行登台拜将,授旗授印。 ——诸义平《第29标首义纪实》

12、登山陟岭[dēng shān zhì lǐng]

【解释】陟:蹈、踏。即翻山越岭。形容旅途艰辛劳累。

13、登坛拜将[dēng tán bài jiàng]

【解释】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没坛场,具礼乃耳。’王许之。”

【示例】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

14、登高而招[dēng gāo ér zhāo]

【解释】登高:登上高处;招:挥手招呼人。登到高处招呼人,看到的远。比喻声望高的人发出号召,响应的人必然会多。

【出处】《荀子·勤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5、登山越岭[dēng shān yuè lǐng]

【解释】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百回:“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

【示例】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又要多张旗帜,使敌人不敢登山越岭。”

16、登高能赋[dēng gāo néng fù]

【解释】赋:写作。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示例】古者登高能赋,山川能祭,师旅能誓。 ——《隋书·经籍志》

17、登车揽辔[dēng chē lǎn pèi]

【解释】揽辔:掌握马缰绳。指巡行各地监察吏治。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示例】滂登车揽辔,有志澄清,行入州郡,墨吏不待举劾,便已辞去。 ——蔡东藩《后汉演义》第五十回

18、登锋履刃[dēng fēng lǚ rèn]

【解释】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又臣所上将校,率皆清英宿德,令名显达,登锋履刃,死者过半。”

19、登木求鱼[déng mù qiú yú]

【解释】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出处】宋·苏辙《次韵吴厚秀才见录》:“登木求鱼知我掘,循巢觅兔笑君疏。”

20、登堂入室[dēng táng rù shì]

【解释】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出处】宋·吴坰《五总志》:“如徐师川、余荀龙、洪玉父昆弟、欧阳元老,皆黄门登堂入室者,实自足以名家。”

【示例】听其翻阅,则书非书也,不怒不威而引人登堂入室之明师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

21、登高望远[dēng gāo wàng yuǎn]

【解释】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示例】登高望远,人人怀故国之悲;抚景伤情,处处洒穷途之泣。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

22、登山涉水[dēng shān shè shuǐ]

【解释】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宋江兄弟]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示例】我因归正释门,秉诚僧教,这一向登山涉水,把我那幼时的朋友也都疏失,未及拜访,少识尊颜。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三回

23、登龙有术[déng lóng yǒu shù]

【解释】登龙:登龙门;有术:有谋略,有飞黄腾达,致身显贵的谋术。即有一套钻营高升的本领。

24、登高必赋[dēng gāo bì fù]

【解释】古代指大夫必须具备的九种才能之一。指登高见广,能赋诗述其感受。

【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示例】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 ——晋·王沈《魏书》

25、登山小鲁[dēng shān xiǎo lǔ]

【解释】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出处】《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示例】三皇内文,九鼎丹法,莫不究其条贯,犹登山而小鲁;践其户庭,若披云而见日。 ——唐·岑文本《京师至德观法主孟法师碑铭序》

26、登峰造极[dēng fēng zào jí]

【解释】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示例】到了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 ——朱自清《经典常谈·文第十三》

27、登山踄岭[dēng shān bù lǐng]

【解释】踄:同“步”,蹈,走。形容长途跋涉,路途辛苦。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8回:“我那顽徒,俱是山野庸才,只会挑包背马,转涧寻波,带领贫僧登山踄岭。”

28、登高履危[dēng gāo lǚ wēi]

【解释】比喻诚惶诚恐。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

【示例】汉庭卿士如云屯,结绶弹冠朝至尊。登高履危足在外,神色不变惟伯昏。 ——宋·秦观《雪浪石》诗

29、登崇俊良[dēng chóng jùn liáng]

【解释】登:举荐,推举;崇:尊崇,尊重;俊良:才智优秀的人。推举尊重有才识的人。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30、登明选公[dēng míng xuǎn gōng]

【解释】登:升,推举;明:明察;选:选拔;公:公正。选拔和推荐明察而公正的人才。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登明先公,杂进巧拙。”

31、登高去梯[dēng gāo qù tī]

【解释】攀登到高处后把梯子拿掉。表示已无退路。

【出处】《孙子·九地》:“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示例】盖如登高去梯,与之生死,投醪均味,忘其饥渴。 ——唐·李翰《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序》

“登”结尾的成语

1、从善如登[cóng shàn rú dēng]

【解释】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

【出处】《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韦昭注:“如登,喻难;如崩,喻易。”

2、高不可登[gāo bù kě dēng]

【解释】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同“高不可攀”。

【出处】汉·陈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3、一谷不登[yī gǔ bù dēng]

【解释】指歉收。同“一谷不升”。

【出处】《管子·揆度》:“一谷不登,减一谷,谷之法什倍。”

【示例】[伏湛]谓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 ——《后汉书·伏湛传》

4、比年不登[bǐ nián bù dēng]

【解释】比:屡?牛黄灯怠E┮盗昵甘铡R嘧鳌氨人瓴坏恰薄?

【出处】《晋书·傅玄传》:“时比年不登,羌胡扰边,诏公卿会议,玄应对所问,陈事切直。”

5、红不棱登[hóng bù lēng dēng]

【解释】令人生厌的红色。

【示例】那件衣服洗得红不棱登的,难看极了。

6、捷足先登[jié zú xiān dēng]

【解释】比喻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东西。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示例】所谓秦人失鹿,捷足先登。 ——清·叶稚斐《吉庆图传奇·会赴》

7、年谷不登[nián gǔ bù dēng]

【解释】年谷:一牛收获的谷物;登:成熟,完成。指年成很差,荒年。

【出处】《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

【示例】天下劳扰,年谷不登,兴军致讨,惧非其时。 ——《晋书·贾充传》

8、五谷丰登[wǔ gǔ fēng dēng]

【解释】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出处】《六韬·龙韬·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社稷安宁。”

【示例】自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物康阜,真是升平世界。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

9、花不棱登[huā bù lēng dēng]

【解释】形容颜色杂而乱。

【示例】他们都爱穿那种花不棱登的衬衫。

10、满满登登[mǎn mǎn dēng dēng]

【解释】极丰富的,富裕的,装得很多的。

【示例】我们的晚餐是满满登登的一篮野餐食品。

11、龙断可登[lóng duàn kě dēng]

【解释】指可经营得利。龙,通“垄”。

12、龙断之登[lóng duàn zhī dēng]

【解释】指谋利求财。龙,通“垄”。

【出处】曾国藩《笔记·劝学篇示直隶士子》:“豪侠之质,可与入圣人之道者,约有数端。侠者薄视财利,弃万金而不眄;而圣贤则富贵不处,贫贱不去,痛恶夫播间之食、龙断之登。”

13、岁比不登[suì bǐ bù dēng]

【解释】比:屡屡;频频。农业连年歉收。同“比年不登”。

【出处】《汉书·严助传》:“数年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

【示例】壬寅,以诸路岁比不登,免今年田租、丝银。 ——《元史·世祖纪七》

14、反行两登[fǎn xíng liǎng dēng]

【解释】行:做,行事;登:通“得”,取得,获得。从反面着手行事收到正反两面的效果。

【出处】战国·卫·商鞅《商君书·徕民》:“此其损敌也,与战胜同实;而秦得之以为粟,此反行两登之计也。”

15、比岁不登[bǐ suì bù dēng]

【解释】比:屡屡;频频。农业连年歉收。

【出处】《汉书·成帝纪》:“关东比岁不登,吏民以义收食贫民、人谷物助县官赈赡者,已赐直。”

“登”在中间的成语

1、不登大雅[bù dēng dà yǎ]

【解释】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出处】见“不登大雅之堂”。

【示例】按照老看法,这类书至多只能指示童蒙,不登大雅。 ——朱自清《<文心>序》

2、年登花甲[nián dēng huā jiǎ]

【解释】花甲:用干支纪年,指六十岁。年纪已到六十岁。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大中咸通中敩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3、出于水火,登之衽席[chū yú shuǐ huǒ,dēng zhī rèn xí]

【解释】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

【出处】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国维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则其幸耳。”

4、难如登天[nán rú dēng tiān]

【解释】形容难办的事。

【示例】要这个守财奴募捐,那真是难如登天。

5、平步登云[píng bù dēng yún]

【解释】平步:平地迈步。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地位或境界。

【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假虎威古玩流殃》:“得了个官……这便是平步登云,落了好处了。”

6、涉海登山[shè hǎi dēng shān]

【解释】渡过大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亦作“涉水登山”。

【出处】唐·张说《贺示历书表》:“奉宣圣旨,内出新撰历书二十五卷,以示臣等,窃窥深奥,仰观英华,涉海登山,罔知攸际。”

7、五子登科[wǔ zǐ dēng kē]

【解释】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出处】《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示例】一来就‘五子登科’,这种风气不好。 ——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8、步步登高[bù bù dēng gāo]

【解释】登:升。一步步地升高。多形容仕途顺利,职位不断高升。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曰:‘步步登高时如何?’师曰:‘云生足下。’”

【示例】他只会从空放下,不会步步登高。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三十二

9、不登大雅之堂[bù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

【解释】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部小说,初名‘金玉缘。’”

【示例】而不登大雅之堂的乱弹——皮簧,居然登了大雅之堂。 ——瞿秋白《<乱弹>代序》

10、饮羊登垄[yǐn yáng dēng lǒng]

【解释】形容商人偷工减料,欺诈谋利的行为。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后本师死,稍有贵金,卷怀离寺,作负贩去,饮羊登垄,计最工。”

11、拔诸水火,登于衽席[bá yū shuǐ huǒ,dēng yú rèn xí]

【解释】拔:拉出来;诸: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里拉出来,放在床席上。比喻解救陷于困境中的百姓。

【出处】明·宋濂《阅江楼记》:“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12、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xíng yuǎn bì zì ěr,dēng gāo bì zì bēi]

【解释】自;从;迩:近;卑:低下。走远路必须要从近处开始,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13、平地登云[píng dì dēng yún]

【解释】比喻境遇突然变好,顺利无阻地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同“平地青云”。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9回:“若你克我者为官鬼,必主平地登云之喜,添官进禄之荣。”

14、行远自迩,登高自卑[xíng yuǎn zì ěr,dēng gā zì bēi]

【解释】《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出处】《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示例】所谓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州县博收,乃所以备正史之约以也。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永清县志士旅表序例》

15、入阁登坛[rù gé dēng tán]

【解释】犹命相拜将。指荣任高官显爵。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列公,你只看他这点遭际,我觉得比入阁登坛金闺紫诰还胜几分。”

16、如登春台[rú dé chūn tái]

【解释】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像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出处】《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17、白鱼登舟[bái yú dēng zhōu]

【解释】为殷亡周兴之兆。同“白鱼入舟”。

【出处】《汉书·终军传》:“盖六鶂退飞,逆也;白鱼登舟,顺也。”颜师古注引臣瓒曰:“谓武王伐殷而鱼入王舟,象征而必获,故曰顺也。”

18、涉水登山[shè shuǐ dēng shān]

【解释】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同“涉海登山”。

【出处】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一折:“假饶他升天摄地三千里,亦任他涉水登山二百州,赶将去活喇喇牵转白牛。”

【示例】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46回:“吾涉水登山,各处访察,不想今天在此相遇。”

19、韩信登坛[hán xìn dēng tán]

【解释】汉王刘邦设立拜将坛,用极为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军。后指授予要职,委以重任。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示例】既班三事,又贰六宫,卫青受诏,韩信登坛。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

20、平步登天[píng bù dēng tiān]

【解释】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地位或境界。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棉庵郑虚臣报冤》:“滞色已开,只在三日内自有奇遇,平步登天。”

【示例】假使她能平步登天一下置身到成都的大户人家。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二部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cóng shàn rú dēng,cóng è rú bēng]

【解释】从:顺随。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下》:“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示例】大家都知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可就是不容易做到。

22、羽化登仙[yǔ huà dēng xiān]

【解释】变成神仙而升天了。指人死了。也比喻飘洒脱俗。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示例】后来召忻、高粱都羽化登仙,其族盛于天下。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三十回

23、造极登峰[zào jí dēng fēng]

【解释】登峰造极。比喻达到极点。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只看世上那班分明造极登峰的,也会变生不测;任是争强好胜的,偏逢用违所长。”

【示例】你想造极登峰,那就拿出真本事来

24、已登道岸[yǐ dēng dào àn]

【解释】岸:道路的尽头。已经到了道路的尽头。比喻学问已经大有成就。

【出处】《诗经·大雅·皇矣》:“诞生登于岸。”

25、着屐登山[zhuó jī dēng shān]

【解释】屐:木头鞋。穿着木头鞋登山。形容历尽艰辛

【出处】《宋书·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26、行善如登,行恶如崩[xíng shàn rú dēng,xíng è rú bēng]

【解释】比喻做好事就像登山一样困难,做干事就像山崩溃那样容易。

27、学如登山[xué rú dēng shān]

【解释】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出处】三国·魏·徐干《中论·上·治学》:“夫听黄钟声,然后知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

28、无事不登三宝殿[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

【解释】三宝殿:泛指佛殿。比喻没事不上门。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LeiF塔》:“白娘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去做什么?’”

【示例】所以你一进门,我就知道你是有为而来的了。这才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六回

29、革凡登圣[gé fán dēng shèng]

【解释】革除凡习,成为圣哲。同“革凡成圣”。

【出处】隋炀帝《答释智顗遗旨书》:“世世生生,师资不阙,革凡登圣,给侍无亏。”

30、步月登云[bù yuè dēng yún]

【解释】步上月亮,攀登云霄。形容志向远大。

【出处】明·谢谠《四喜记·赴试秋闱》:“我劝你休带怜香借玉心,顿忘步月登云志。”

31、袍笏登场[páo hù dēng chǎng]

【解释】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中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员打扮,上场演戏。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出处】清·赵翼《数月内频送南雷述庵淑斋诸人赴京补官戏作之二》:“袍笏登场也等闲。”

【示例】关于组织临时政府的问题,段已通电北方各省征求意见,只等回电一到,就要袍笏登场。(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二十七章)

32、揽辔登车[lǎn pèi dēng chē]

【解释】揽辔:掌握马缰绳。指巡行各地监察吏治。

【出处】唐·陈子昂《上军国利害事三条·出使》:“先自京师,而访豺狼,然后揽辔登车,以清天下。”

【示例】丈夫入世贵倜傥,揽辔登车气何爽! ——清·毛奇龄《送吴明府超迁观察之闽》诗

33、傀儡登场[kuǐ lěi dēng chǎng]

【解释】傀儡:木偶戏中的木头人。比喻受人操纵的人上台执政。

【出处】《明史·文震孟传》:“乘帝观剧,摘疏中‘傀儡登场’语,谓比帝于偶人,不杀无以示天下,帝颔之。”

【示例】亲日派大资产阶级早已彻底投降日本,准备傀儡登场。 ——毛泽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34、粉墨登场[fěn mò dēng chǎng]

【解释】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出处】臧懋循《元曲选后序》:“而关汉卿辈至躬践排场,而傅粉墨。”

【示例】及至北平攻陷,这些地痞流氓自然没有粉墨登场的资格与本领,而日本也并未准备下多少官吏来马上发号施令。 ——老舍《四世同堂》七

35、一登龙门,身价十倍[yī dēng lóng mén,shēn jià shí bèi]

【解释】忽然得到荣耀,从而身价倍增。

【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示例】他考上了博士后,就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36、一登龙门[yī dēng lóng mén]

【解释】龙门:传说鲤鱼跃过龙门就变成龙。指一时间飞黄腾达。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示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37、名登鬼录[míng dēng guǐ lù]

【解释】鬼录:也叫“鬼箓”,旧时迷信的人指冥间死人的名册。名字已登上鬼录了。指人将要死亡或已经死亡。

【出处】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

38、临水登山[lín shuǐ dēng shān]

【解释】临:到,靠近。原意是到达水边又登上高山,写送别的情景。现也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辩》:“憭慓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示例】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村宅。 ——宋·陆游《秋夜怀吴中》诗

39、咸五登三[xián wǔ dēng sān]

【解释】指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

【示例】《南齐书·王融传》:“然后天云动,勒封岱宗,咸五登三,追踪七十,百神肃警,万国俱僚。”

40、不能登大雅之堂[bù néng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

【解释】形容不够文雅。

【示例】这种小魔术虽然有趣,但还是不能登大雅之堂。

41、一步登天[yī bù dēng tiān]

【解释】登:上。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出处】清·徐珂《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当监临,斯文扫地。”

【示例】知识要通过学习逐渐积累,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