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竖”的成语(48个)

本文整理了竖起脊梁、起偃为竖、撅竖小人等含“竖”的成语48个,其中“竖”开头的成语3个,“竖”结尾的成语15个,“竖”在中间的成语30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竖”开头的成语

1、竖起脊梁[shù qǐ jí liáng]

【解释】比喻振作精神。

【出处】宋·陈亮《癸卯秋答朱元晦秘书书》:“伯恭钦夫敏妙固未易及,然正大之体,挺特之气,竖起脊梁,当时轻重有无,独于门下归心而已。”

【示例】汝旧呼狄三,今名道川,川即三耳;能竖起脊梁办个事,其道如川之增,若放倒,则依旧狄三也。 ——清·翟灏《通俗编·身体》引《指月录》

2、竖子成名[shù zǐ chéng míng]

【解释】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

【出处】《晋书·阮籍传》:“(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示例】鬼雄入梦二三辈,竖子成名千百场。 ——傅専《哭杨笃生》

3、竖子不足与谋[shù zǐ bù zú yǔ móu]

【解释】竖子:小子,对人的蔑称;不足:不值得;与:相与;谋:商量。这小子不足以同谋大事。表示对人极大的轻蔑。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示例】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操大怒曰:“竖子不足与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

“竖”结尾的成语

1、起偃为竖[qǐ yǎn wéi shù]

【解释】偃:卧躺。竖:立,站着。使躺着的人站起来。比喻给予减轻刑罚的恩惠。

【出处】《三国志·魏志·钟繇传》:“繇欲轻减大辟之条,以增益刖刑之数,此即起偃为竖,化尸为人矣。”

2、令人发竖[lìng rén fà shù]

【解释】发竖:头发竖起来,形容极为愤怒。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示例】阅详,所犯多属重辟,令人发竖。 ——明·吴世济《太和县御寇始末·土寇王本仁解道申文》

3、七横八竖[qī héng bā shù]

【解释】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

【示例】满架图书,却堆得七横八竖,桌上列着无数的商彝周鼎,古色斑斓。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一回

4、毛发倒竖[máo fà dào shù]

【解释】形容愤怒的样子。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腾读毕,毛发倒竖,咬齿嚼唇,满口流血。”

【示例】看那月色时,也淡淡的,不似先前明朗,众人都觉毛发倒竖。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五回

5、柳眉倒竖[liǔ méi dào shù]

【解释】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女子不听犹可,听了之话,只见她柳眉倒竖,杏眼圆睁;腮边烘两朵红云,面上现一团煞气。”

【示例】两人抬头一看,却就是那非常标致的女洋人夏娃丽姑娘,柳眉倒竖,凤眼圆睁。两人这一惊非同小可。 ——《孽海花》第十回

6、柳眉剔竖[liǔ méi tī shù]

【解释】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八回:“登时柳眉剔竖,星眼圆睁,叫春梅拿着打,把角门闩了,拿大棍把那狗没高没低只顾打。”

【示例】月华仙子见了,柳眉剔竖,星眼圆睁道:“你却将身嫁他,我却如何?”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一

7、毛发森竖[máo fà sēn shù]

【解释】竖:直立。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形容愤怒或极度恐惧、紧张的样子。

【出处】《新唐书·李德裕传》:“向行事近我者,非太尉邪?每顾我,毛发为森竖。”

【示例】余忽心动,毛发森竖,乃迹故步,还至不浒;消苔读碑,慷慨吊古。 ——宋·岳珂《桯史·馆娃浯溪》

8、寒毛卓竖[hán máo zhuó shù]

【解释】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出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见者寒毛卓竖,舍利佛独自安然。”

9、毛发皆竖[máo fà jiē shù]

【解释】竖:直立。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形容极度恐惧、紧张的样子。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回:“猛然间听的呼呼风响,杨忠觉得毛发皆竖,连忙起身,手掣宝剑。”

10、骨寒毛竖[gǔ hán máo shù]

【解释】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

【示例】他被吓得骨寒毛竖

11、胆寒发竖[dǎn hán fā shù]

【解释】形容恐怖之极。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12、柳眉踢竖[liǔ méi tī shù]

【解释】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踢竖,横竖。

【出处】《水浒传》第二一回:“只见那婆惜柳眉踢竖,星眼圆睁,说道:‘老娘拿是拿了,只是不还你!’”

13、毛发尽竖[máo fà jìn shù]

【解释】竖:直立。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形容愤怒或极度恐惧、紧张的样子。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1回:“黑蛮龙听了,不觉腮边火冒,毛发尽竖。”

14、刀笔贾竖[dāo bǐ gǔ shù]

【解释】刀笔:古人在竹简上写字,错了用刀削去重写;贾竖:相当于“小子”。是对刀笔吏的蔑称。

【出处】《明史·汤开远传》:“吏部惟杂职多弊,臣乡吴羽文竭力釐惕,致刀笔贾竖哄然而起,羽文略不为挠。”

15、毛发为竖[máo fà wéi shù]

【解释】汗毛、头发都竖起来。形容愤怒的样子。也形容非常害怕、紧张。

【出处】宋·方岳《三虎行》诗:“日未昏黑深掩关,毛发为竖心悲酸,客子岂知行路难!”

【示例】余肃然而恐,毛发为竖。 ——明·张岱《海志》

“竖”在中间的成语

1、撅竖小人[juē shù xiǎo rén]

【解释】撅竖:卑鄙,恶劣。对卑劣小人的蔑称。

【出处】《魏书·崔诰传》:“撅竖小人,无大经略,正可残暴,终为人所灭耳。”

【示例】撅竖小人,虽能纵暴一时,终当为人所吞食耳。 ——《资治通鉴·晋记》

2、横七竖八[héng qī shù bā]

【解释】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

【示例】床下横七竖八有几双花鞋。 ——曹禺《日出》第三幕

3、二竖作恶[èr shù zuò è]

【解释】竖:小子;二竖:指病魔。比喻疾病缠身。

【出处】《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示例】自谓摄生莫我若,反招二竖来作恶。 ——清·彭蕴章《知病吟》

4、横倒竖卧[héng dǎo shù wò]

【解释】躺卧凌乱的样子。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满院横倒竖卧七长八短的一地死和尚。”

【示例】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21回:“见众人横倒竖卧,昏迷不醒,方要抡刀杀人。”

5、瞋目竖眉[chēn mù shù méi]

【解释】瞋目:瞪大眼睛。瞪大眼睛,竖起眉毛。形容极其愤怒的样子。

【出处】清·袁枚《新齐谐·狮子大王》:“上坐官貌颇温良,闻土神话即怒,瞋目竖眉厉声索二青衣。”

6、横眉竖目[héng méi shù mù]

【解释】指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李居民《四个小故事·铁山庙“拜神记”》:“原来他发现站在他面前的人群个个都横眉竖目,向他挥着拳头。”

7、凶竖得志[xiōng shǔ dé zhì]

【解释】凶竖:凶恶的小人。凶恶的小人得行其志。

【出处】《后汉书·窦武传》:“当是时,凶竖得志,士大夫皆丧其志矣。”

8、横遮竖挡[héng zhē shù dǎng]

【解释】指多方阻挡。同“横拦竖挡”。

【出处】老舍《赵子曰》第三:“守门的手足并用,横遮竖挡的不叫球攻入门内。”

9、横三竖四[héng sān shù sì]

【解释】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越州姜山方禅师》:“横三竖四,乍离乍合。”

【示例】宝钗便顺着游廊,来至房中,只见外间床上横三竖四,都是丫头们睡觉。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10、横拖竖拉[héng tuō shù lā]

【解释】犹横拖倒拽。指用暴力强拖硬拉。

【出处】陆文夫《荣誉》:“可是文教委员是个大块头,打篮球的一等好手,横拖竖拉地就把方巧珍顶到大礼堂门口。”

11、五尺竖子[wǔ chǐ shù zǐ]

【解释】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同“五尺之童”。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仲尼》:“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

12、抡眉竖目[lún méi shù mù]

【解释】抡:用力挥动。形容强硬的神情。

【示例】所以即使是同伴之间,往往因为一句有意的或无意的不相干的话,动了真气,抡眉竖目的恨恨半天而不已。 ——朱自清《海行杂记》

13、独竖一帜[dú shù yī zhì]

【解释】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同“独树一帜”。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竖一帜者,正为不袭盛唐窠臼也。”

14、横躺竖卧[héng tǎng shù wò]

【解释】躺卧凌乱的样子。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两个和尚反倒横躺竖卧血流满面的倒在地下丧了残生。”

【示例】一批批的小伙子,偏在石头上横躺竖卧。 ——郭小川《拍石头》诗

15、标新竖异[biāo xīn shù yì]

【解释】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出处】清·钱谦益《<外制集>序》:“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抽黄对白,肥皮厚肉,其失也靡;标新竖异,牛鬼蛇神,其失也纤。”

16、牧竖之焚[mù shù zhī fén]

【解释】牧竖:放牧的小儿;焚:焚烧。原指秦始皇陵墓被放牧的小孩焚烧。后比喻意外的灾难。

【出处】《汉书·刘向传》:“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槨。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罹牧竖之祸,岂不哀哉?”

【示例】外罹西楚之祸,内受牧竖之焚。 ——晋·潘岳《西征赋》

17、二竖为烈[èr shù wéi liè]

【解释】竖:小子;二竖:指病魔;烈:暴。比喻疾病缠身。

【出处】《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示例】明知二竖之为烈,然不敢攻也。 ——明·朱之瑜《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

18、横眉竖眼[héng méi shù yǎn]

【解释】指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二幕:“来了长安一个半月,在我面前,总看见你横眉竖眼,满脸的怨气。”

【示例】李准《李双双小传》:“回头横眉竖眼地对双双说:‘我算服了你了!’怒气冲冲,头也不回地走了。”

19、横拖竖曳[héng tuō shù yè]

【解释】用暴力强拉硬拖。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9回:“那差役便横拖竖曳,把他抓到轿前。”

20、横拦竖挡[héng lán shù dǎng]

【解释】指多方阻挡。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不想舅太太只管这等横拦竖挡的说着,他一积伶,到底反底下那几个字商量出来了。”

21、歪八竖八[wāi bā shù bā]

【解释】杂乱不整的样子。

22、横说竖说[héng shuō shù shuō]

【解释】指多方论说,反复喻解。

【出处】《景德传灯录·希运禅师》:“且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棙子。”

【示例】卢学士曰:‘说须出自己之意,横说竖说,以抑扬详赡为上。 ——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

23、二竖为灾[èr shù wéi zāi]

【解释】竖:小子;二竖:指病魔。比喻疾病缠身。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示例】本想与诸公同心协力,保持国家,怎奈二竖为灾,竟致不起。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22回

24、横针竖线[héng zhēn shù xiàn]

【解释】指缝纫之事。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说来不怕你大家笑话,我活了十九岁,不知横针竖线,你就叫我钉个纽襻子,我不知从那头儿钉起。”

25、二竖为虐[èr shù wéi nüè]

【解释】竖:小子;二竖: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缠身。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示例】他这段时间二竖为虐,闭门不出。

26、歪七竖八[wāi qī shù bā]

【解释】歪歪扭扭的。形容不正的样子。

【出处】茅盾《上海·我的二房东》:“沿马路上的电灯柱上,里门口,都有些红纸小方块;烂疮膏药似的,歪七竖八贴着。”

【示例】你们歪七竖八的样子让人恶心。

27、埋杆竖柱[mái gān shù zhù]

【解释】埋上杆子,竖起柱子。比喻虚张声势。

28、立眉竖眼[lì méi shù yǎn]

【解释】指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8章:“那几个小子立眉竖眼、七嘴八舌地证明:他就是说了,而且还说过不止一次呢!”

29、横挑鼻子竖挑眼[héng tiāo bí zi shù tiāo yǎn]

【解释】比喻百般挑剔。

【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三幕:“他横挑鼻子竖挑眼,倒好像他立下汗马功劳,得由我跪接跪送才对。”

【示例】搞了这样一个方案。大家可以横挑鼻子竖挑眼,评头品足嘛。 ——张天民《创业》第二章

30、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shí wú yīng xióng,shǐ shù zǐ chéng míng]

【解释】竖子:小子,有轻蔑之意。时代无英雄,使无名之辈成了豪杰。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

【出处】《晋书·阮籍传》:“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