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围城打援、珠绕翠围、尝在围中等含“围”的成语17个,其中“围”开头的成语4个,“围”结尾的成语3个,“围”在中间的成语10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围”开头的成语1、围城打援[wéi chéng dǎ yuán]
【解释】军事术语,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守城之敌,诱使敌人派兵援救,然后以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
【出处】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五章:“‘围城打援’的办法,不是常使用吗?”
【示例】只有在‘围城打援’的方针下,目的不在打围敌,而在打援敌。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八节
2、围追堵截[wéi zhuī dǔ jié]
【解释】把军队分成几路同时进行包围式的追击,将敌人堵截成几块,加以消灭。
【出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
【示例】红军躲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3、围魏救赵[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示例】倘用围魏救赵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
4、围点打援[wéi diǎn dǎ yuán]
【解释】一种战术,抽出部分兵力围困据点,然后使用主力部队打击救援据点的援军。
【示例】我们要采取围点打援的策略。
“围”结尾的成语1、珠绕翠围[zhū rào cuì wéi]
【解释】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亦比喻随从侍女众多。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禊游》:“纷纭,绣幕雕轩,珠绕翠围,争妍夺俊。”
2、带减腰围[dài jiǎn yāo wéi]
【解释】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损。
【出处】语出《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
【示例】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宋·辛弃疾《木兰花慢》词
3、翠绕珠围[cuì rào zhū wéi]
【解释】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妇女妆饰华丽。也形容富贵人家随侍的女子众多。
【出处】元·曾瑞《哨遍·麈腰》套曲:“金妆锦砌,翠绕珠围,卧铺绣褥酿春光。”
【示例】身本是,翠绕珠围一宦家。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负笈》
“围”在中间的成语1、尝在围中[cang zhai wei zong]
【解释】曾在被包围之中。
2、十围五攻[shí wén wǔ gōng]
【解释】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出处】《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示例】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后汉书·袁绍传上》
3、什围伍攻[shí wéi wǔ gōng]
【解释】古时兵法,谓以十敌一则围歼之,以五敌一则攻击之。参见“十围五攻”。
【出处】宋·秦观《李陵论》:“古之善用兵者,虽能以寡覆众,而什围伍攻之道未尝忽焉。”
【示例】什围伍攻兵法存,发踪指示知何人。 ——明·詹同《出猎图》诗
4、十围之木,始生如蘖[shí wéi zhī mù,shǐ shēng rú niè]
【解释】十围:形容极其粗大;蘖:树木的嫩芽。十围粗的大树,初生时只是一棵嫩芽。比喻事物是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
【出处】《汉书·枚乘传》:“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
5、铜围铁马[tóng wéi tiě mǎ]
【解释】比喻坚固的阵势。
【出处】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奔突飘忽于铜围铁马之中,为意大利国民一天然之陆军学校。”
6、翠围珠裹[cuì wéi zhū guǒ]
【解释】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亦比喻随从侍女众多。同“翠绕珠围”。
【出处】欧阳山《苦斗》四二:“这西门口一带地方,有多少翠围珠裹,身娇肉贵的姑娘,却偏偏都没有长好,单单何家一个丫头,长得这么好,好得出奇。”
7、珠围翠拥[zhū wéi cuì yōng]
【解释】指华贵的装璜或装饰。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伯喈牛宅结亲》:“烛影摇红,帘幕瑞烟浮动,画堂中珠围翠拥。”
8、珠围翠绕[zhū wéi cuì rào]
【解释】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妇女妆饰华丽。也形容富贵人家随侍的女子众多。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依旧有翠绕珠围。”
【示例】刘姥姥进去,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的,并不知都系何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9、翠围珠绕[cuì wéi zhū rào]
【解释】翠:翡翠;珠:珍珠。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亦比喻随从侍女众多。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六回:“听一派凤管鸾箫,见一簇翠围珠绕。”
10、杨虎围匡[yáng hǔ wéi kuāng]
【解释】杨,通“阳”。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
【示例】明·梅鼎祚《昆仑奴》第三折:“你见鬼了,是什么崔千牛与你家红绡,那些似杨虎围匡,空省识明妃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