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鹿死不择音、秦失其鹿、鸿案鹿车等含“鹿”的成语42个,其中“鹿”开头的成语9个,“鹿”结尾的成语10个,“鹿”在中间的成语23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鹿”开头的成语1、鹿死不择音[lù sǐ bù zé yīn]
【解释】指庇荫的地方。音,通“荫”。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处所。亦比喻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
【出处】《左传·文公十七年》:“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示例】传称:‘鹿死不择音’,谨冒昧略上。 ——《后汉书·皇甫规传》
2、鹿死谁手[lù sǐ shuí shǒu]
【解释】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出处】《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示例】古人把争天下比做“逐鹿中原”。也只有稳据中原,才能定鹿死谁手。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
3、鹿伏鹤行[lù fú hè xíng]
【解释】像鹿那样潜伏,像鹤一样飞行。形容小心警惕的样子。
【示例】瞧他那鹿伏鹤行的样子,真可笑。
4、鹿走苏台[lù zǒu sū tái]
【解释】比喻国家败亡,宫殿荒废。
【出处】《汉书·伍被传》:“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
【示例】不能勾鲸吞越国,翻教鹿走苏台,鸱泛江风。 ——明 ·陈所闻《驻马听·吴山拜伍相庙》曲
5、鹿皮苍璧[lù pí cāng bì]
【解释】形容本末不相称。
【出处】《汉书·食货志下》:“上(汉武帝)与汤(张汤)既造白鹿皮币,问异(颜异)。异曰:‘今王侯朝贺以仓璧,直数千,而其皮荐反四十万,本末不相称。’”
【示例】烟薰屋漏装玉轴,鹿皮苍璧知谁贤。 ——宋·苏轼《仆曩于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碎烂可惜其后十馀年复见之于鲜于骏家则已装背完好子骏以见遗作诗谢之》
6、鹿驯豕暴[lù xùn shǐ bào]
【解释】意指一会儿像鹿一样柔驯,一会儿像猪一样凶暴。形容狡诈。
7、鹿裘不完[lù qiú bù wán]
【解释】比喻检朴节俭。
【出处】《汉书·虞延传》:“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
8、鹿死不择荫[lù sǐ bù zé yīn]
【解释】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处所。亦比喻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
【出处】见“鹿死不择音”。
【示例】不则,职之重命,必且重于官,鹿死不择荫,微臣有褫,无以加焉,在台台必有大不忍者。 ——明·袁宏道《乞改稿三》
9、鹿车共挽[lù chē gòng wǎn]
【解释】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挽:拉。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出处】《后汉书·鲍宣妻传》:“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鹿”结尾的成语1、秦失其鹿[qín shī qí lù]
【解释】鹿:喻指帝位。比喻失去帝位。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示例】自因秦失其鹿,天下大乱,高才疾足者先得之。 ——明·无名氏《暗渡陈仓》头折
2、权移马鹿[quán yí mǎ lù]
【解释】指恃权专横跋扈,任意颠倒是非。
【出处】语出秦·赵高指鹿为马事。
【示例】口变淄素,权移马鹿,山鬼昼舞,愁魂夜哭,如得其情,片言折狱。 ——明·冯梦龙《智囊补·察智·得情》
3、覆蕉寻鹿[fù jiāo xún lù]
【解释】覆: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序:“守株待兔之举,视若不二法门,覆蕉寻鹿之徒,尊为无上妙品。”
4、群雄逐鹿[qún xióng zhú lù]
【解释】群雄:旧指许多有军事势力的人。逐鹿:比喻争夺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示例】福建形成了群雄逐鹿的混乱局面。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58章
5、中原逐鹿[zhōng yuán zhú lù]
【解释】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示例】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唐·魏征《述怀》诗
6、心头撞鹿[xīn tóu zhuàng lù]
【解释】心里像有小鹿在撞击。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一回:“王庆看到好处,不觉心头撞鹿,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霎时间酥了半边。”
7、凿空指鹿[záo kōng zhǐ lù]
【解释】指凭空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示例】上怒下诏,自旬日三贬公至循州长史,凿空指鹿,四海之士盛冤之。 ——唐·李钰《唐丞相太子少师赠太尉牛公神道碑铭序》
8、标枝野鹿[biāo zhī yě lù]
【解释】标枝,树梢之枝,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野鹿,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后指太古时代。
【出处】《庄子·天地》:“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示例】况欲以过门不入、日昃不食之世,反诸标枝野鹿,其不为西晋者几希?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二》
9、獐麇马鹿[zhāng jūn mǎ lù]
【解释】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出处】《西湖志余》卷二十五:“杭州人言举止仓皇者曰獐麇马鹿,盖四物善骇,见人则跳跃自窜。”
10、斩蛇逐鹿[zhǎn shé zhú lù]
【解释】斩杀蛇,追逐鹿。比喻群雄角逐,争权夺势。
【出处】《史记·高祖纪》:“乃前,拔剑击斩蛇。”《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示例】风尘暗四郊,奋英豪,斩蛇逐鹿谁能料?(明·张凤翼《红拂记·揭果》)
“鹿”在中间的成语1、鸿案鹿车[hóng àn lù chē]
【解释】鸿案:指梁鸿妻举案齐眉的事;鹿车:指鲍宣与妻共驾鹿车归乡的事。比喻夫妻相互敬重,同甘共苦。
【出处】《后汉书·梁鸿传》及《后汉书·钱包宣妻传》载
【示例】剑云是寒士生涯,租定了四斜街一所小小四合房子,夫妻团聚,却俨然鸿案鹿车。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2、铤鹿走险[dìng lù zǒu xiǎn]
【解释】①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同“铤而走险”。②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出处】《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档案》:“诚恐川人骤见兵威,妄思自卫,铤鹿走险,风鹤皆惊。”
3、覆鹿寻蕉[fù lù xún jiāo]
【解释】覆: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覆之以蕉,不胜其喜。”
【示例】乌轮兔驾迅长空,覆鹿寻蕉恍梦中。 ——明·陈汝元《金莲记·慈训》
4、木石鹿豕[mù shí lù shǐ]
【解释】豕:猪。形容无知无识。
【出处】宋·朱熹《康塘三瑞堂记》:“城北十里余许,有名康塘者,山川佳胜,木石鹿豕,可纵居游,诚高蹈之墟、君子之居也。”
【示例】冤哉,谓我木石鹿豕耶!具有口鼻,岂有触香臭而不知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珊瑚》
5、渴鹿奔泉[kě lù bēn quán]
【解释】如同鹿口渴思饮,飞快奔赴甘泉一般。形容书法笔势矫健。也比喻迫切的欲望。
【出处】《新唐书·徐浩传》:“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示例】习久,渐惯苦读,古人微意,或有一二悟解处,辄叫号跳跃,如渴鹿之奔泉也。 ——明·袁宏道《瓶花斋集》
6、挺鹿走险[tǐng lù zǒu xiǎn]
【解释】挺而走险。指事急之时,被迫冒险行事。
【出处】语出《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择音(荫)’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7、即鹿无虞[jí lù wú yú]
【解释】原意是进山打鹿,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帮助,那是白费气力。后比喻做事如条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劳而无功。
【出处】《周易·屯》:“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示例】今欲凿空寻访水利,所谓即鹿无虞,岂惟徒劳,必大烦忧。 ——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8、心头鹿撞[xīn tóu lù zhuàng]
【解释】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同“心头撞鹿”。
【出处】《负曝闲谈》第九回:“不要说是看见了和尚头才担心事,就是看见了天生的禿子,也觉得心头小鹿撞个不住。”
【示例】这托名李双双的文弱少年果然是吕四娘!唐晓澜又喜又惊,心头鹿撞,跳个不停! ——梁羽生《江湖三女侠》第八回
9、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示例】东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10、糜鹿姑苏[mí lù gū sū]
【解释】糜:鹿的一种。糜鹿游姑苏台。比喻亡国。
【出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糜鹿游姑苏之台也。”
【示例】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糜鹿姑苏。 ——宋·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词
11、小鹿儿心头撞[xiǎo lù ér xīn tóu zhuàng]
【解释】像小鹿在撞心。形容十分惊慌。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王生听了,惊得目睁口呆,手麻脚软,心头恰像有个小鹿儿撞来撞去的。”
【示例】贾大少爷出来,也不知黑大叔待他是好是歹,心头不得主意,兀自小鹿儿心头撞。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
12、马鹿异形[mǎ lù yì xíng]
【解释】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
【出处】《后汉书·崔琦传》:“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13、逐鹿中原[zhú lù zhōng yuán]
【解释】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示例】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觭角,逐鹿中原,机动歼敌。 ——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
14、三鹿郡公[sān lù jùn gōng]
【解释】三鹿:合起来是“麤”(粗)字。形容人的粗心大意。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三鹿郡公》引《幽燕记》:“袁利见为性顽犷,方棠谓袁生已封三鹿郡公,盖讥其太粗疏也。”
15、指鹿作马[zhǐ lù zuò mǎ]
【解释】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出处】《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16、覆鹿遗蕉[fù lù yí jiāo]
【解释】覆: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出处】清·王闿运《桂阳州志序》:“罗平沼成,明社已屋,覆鹿遗蕉,亡猿灾木。”
17、蠢如鹿豕[chǔn rú lù shǐ]
【解释】豕:猪;蠢:愚笨。笨得像鹿和猪一样。
【出处】《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18、共挽鹿车[gòng wǎn lù chē]
【解释】挽:拉;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鲍宣妻传》:“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衣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示例】他们夫妻共挽鹿车回到故乡生活。
19、马鹿易形[mǎ lù yì xíng]
【解释】出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不能结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欲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20、以鹿为马[yǐ lù wéi mǎ]
【解释】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
【出处】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邪,以鹿为马也。’高曰:‘乃马也。陛下以臣之言为不然,愿问群臣。’于是乃问群臣,群臣半言马半言鹿。”
【示例】若论不直,其粗至於以鹿为马,也是不直。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二
21、蕉鹿之梦[jiāo lù zhī mèng]
【解释】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覆之以蕉,不胜其喜。”
【示例】蕉鹿之梦只不过是自我解嘲罢了。
22、失鹿共逐[shī lù gòng zhú]
【解释】失:失去;鹿:指帝位;逐:追赶。失掉帝位,天下大乱,人人争着追逐。比喻失去政权后,天下大乱,各路英雄争夺帝位。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示例】唾手可得,俯拾即是,如蚁慕膻,闻风并至,失鹿共逐,抚掌欢呼。 ——清、康有为《上皇帝第六书》
23、小鹿触心头[xiǎo lù chù xīn tóu]
【解释】形容因为害怕而心脏急剧地跳动。
【出处】清·翟灏《通俗编·兽畜》:“为帝迫困于斯,见之汗湿衣襟,若小鹿之触吾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