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尼泊尔

亚洲南部内陆山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北邻中国西藏,东界锡金,东南、南、西与印度接壤。国土呈长方形,面积147181平方公里,人口1610.7万(1984)。全国分14个专区、75个发展县和18个城镇,首都加德满都。

自然条件

全境多山,山地约占80%,其中一半海拔在1000米以上。山势高峻,峰峦叠嶂,7600米以上的高峰达50余座,有“高山王国”之称。地势北高南低,由北而南,急剧递降,在百余公里内,自海拔8000多米陡降至百米以下,高差变化之烈为世界罕见。大喜马拉雅山脉横亘北部,海拔达7000米以上。山势雄伟陡峭,多冰峰雪山。境内8000米以上山峰有道拉吉里峰(8172米)、马纳斯卢峰(8156米)、安纳布尔纳峰(8078米)等,其中位于中尼边境上的萨加玛塔峰(珠穆朗玛峰,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介于大喜马拉雅山脉与默哈帕勒德岭之间的山地,是大喜马拉雅山的南延支脉,海拔2000~5000米。其南部有一些湖相沉积,地壳运动挤压陷落或大河冲积而成的宽阔河谷盆地,如加德满都谷地、博克拉、瑟利亚纳盆地等,是中部尼泊尔人口稠密的农耕区。默哈帕勒德岭和朱里亚岭是横贯尼泊尔中部和南部的两条东西向平行山岭。前者海拔2100米,由花岗岩、结晶岩组成,富矿藏,森林茂密;后者山势低下,海拔不足1000米,坡度和缓,风化层深厚,为毗邻恒河平原的山麓丘陵。两山脉间为众多岗丘分隔的宽广盆地,统称“内德赖”,盆地一般长30~60公里,宽10~30公里,覆盖有茂密森林和高草类,其中大的盆地有拉布蒂、齐特旺、纳瓦尔普尔等。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地区经济的开发,这些地区正逐步辟为农田。朱里亚岭以南的德赖平原是恒河平原的北延部分,平原狭小,境内宽度仅15~30公里,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是全国主要农业区。

图

气候和自然植被受地形制约,垂直地带性明显,自北而南分布有高山带、温带和亚热带 3种气候。大致海拔4800米以上为永久积雪区。4000~4800米为高山草地带,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最热月气温不超过10℃,年降水量约500毫米,生长有石楠属、羊齿属灌木,在向阳缓坡处,草类生长繁茂,是主要夏季牧场。1500~4000米为阔叶-针叶林带,冬季寒冷,夏季温和,气温变化于 0~37℃之间,年降水量为1500毫米,生长有松、橡、枞、柏、云杉、冷杉、杜松、木杜鹃等,默哈帕勒德岭是主要森林区。河谷地区气候一般温和湿润,由于北有高山阻挡寒流南下,1月气温在4~10℃之间,夏季西南季风沿谷地深入,年降水量可达1500~2000毫米。南部的德赖、内德赖及其周近的低矮山麓丘陵属亚热带气候,在季风交替影响下,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干燥,年降水量可达2000~2500毫米。德赖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绝大部分已辟为农田。自然植被仅限于内德赖和费里亚山脉山麓一带,主要有娑罗树、黄檀、桃花心木、儿茶、合欢、赤木棉树和高草类。

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32%。蕴有水力资源 900万千瓦。矿产资源少而分散,有铁、铜、铅、锌等。有众多的野生动物,喜马拉雅山区有麝香鹿、牡鹿、西藏鹿及各种山地山羊,丘陵区有豹、熊、鹿、雉等,德赖森林有虎、熊、象、犀牛、野牛、大羚羊和各种鹿类。由于滥伐森林和不断偷猎,许多野生动物已日渐减少。齐特旺森林以捕猎巨兽而闻名,现已辟为国家动物园。

居民和发展简史

人口增加迅速,1975~1982年自然增长率为22%,超过世界与亚洲的平均值。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 109人。加德满都谷地是全国人口最稠密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达650余人;东部德赖和博克拉盆地人口密度也较大;而广大的北部山区,特别是西北高山干旱区人烟稀少,平均仅2~8人。城市人口仅占4%,其中加德满都谷地的城市人口占全国城市人口的一半。其他较大城镇沿尼印边界一带,主要有比拉德讷格尔、尼泊尔根杰、比尔根杰等。民族构成以廓尔喀人、尼瓦尔人为主,约占总人口80%,大部分居住在中部地区;此外还有居住在北部高山区的菩提亚人、夏尔巴人,西部的马吉人、古隆人,东部的塔芒人、拉依人、林布人等。约8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13%为佛教徒。全国计有语言和方言36种,尼泊尔语为国语。

早在公元前6世纪,加德满都谷地即居住着尼瓦尔人,并建立了王国。公元4世纪初,开始与中国往来,同时有大批西藏农牧民在北部和东部山区定居,发展农牧业。历史上境内曾出现几个国家集团。18世纪西部廓尔喀人兴起,统一全境。1814年英国入侵,继之强占南部大片土地,并强签不平等条约。尼泊尔人民经一个半世纪的不断斗争,迫使英国于1950年10月放弃它在尼泊尔的特权,仍称尼泊尔王国。

经济地理

传统农业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1982年全国93%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农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55%和出口总值6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50美元。耕地约24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6.3%。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约占播种面积53%,次为玉米(占19%)和小麦(占11.5%)。水稻和玉米是夏季作物,1982年产量分别为 230万吨和74.3万吨。大约85%的稻米产于德赖地区,其余分布于中部河谷盆地。加德满都谷地耕作集约,单位面积产量高。玉米多种植于草坡地,其中,中部丘陵地区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70%。小麦系水稻、玉米的后茬作物,面积和产量远不如前者。在中部和北部高寒山区也种植大麦、粟类和马铃薯。近30年来兴建萨普塔里、钱德拉纳哈尔、佩瓦塔尔和科西等农田水利工程,灌溉面积已占耕地面积10%。经济作物以黄麻最重要,其次是油料、甘蔗、烟草和茶叶,大部分集中于德赖地区东部及其附近丘陵区;随着农产品加工工业和外贸的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有较大增长。1981—1982年度黄麻种植面积已达4.5万公顷,产量3.9万吨。

1982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 4.2%。以农产品加工为主,有纺织、制糖、卷烟、造纸以及粮、油、木材加工等。基本上没有重工业。麻纺、制糖和卷烟主要集中在东南平原;日用品加工多分布于加德满都谷地的帕坦和巴拉朱工业区。家庭手工业较发达,早在公元前4 世纪有手工编织毛毯、地毯、雕刻、金属器皿、陶器、藤竹制品。宰恩布尔的灯台、博克拉的壶瓶、巴尔巴和波泽布尔的宝剑亦负盛名。

50年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旅游业发展迅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地风光、四季宜人的气候、古老的宗教文化、精湛的手工艺品和丰富的野生动物均为游客所向往。60年代以来,旅游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6%,1982年已达17.5万人,旅游业已成为获取外汇的首要部门。

1981年全国有公路5090公里,其中沥青路面2151公里,初步形成了以首都加德满都为枢纽的公路网。南部靠近印度边界有2条窄轨铁路,共长103公里。1957年建立尼泊尔皇家航空公司,国内主要城市间都有班机来往,加德满都国际机场有通中国、印度、泰国、缅甸和孟加拉等国的航班。

对外贸易,出口以稻米、黄麻和皮革等农副产品为主,进口以纺织品、石油、机械和交通运输设备为主。主要贸易对象是印度,同中国、巴基斯坦、波兰、苏联、孟加拉国以及英、美、日和东南亚各国亦均有贸易关系。

地区经济差异:

(1)北部高山区。面积占全国1/3,人口占10%。地势高寒,耕地稀少(占全国耕地4.9%),土壤贫瘠,耕作粗放,农业水平低。居民多从事玉米、大麦、马铃薯或其他早熟作物种植,并兼营高山放牧或外出经商。

(2)中部山地河谷区。面积约占全国一半,人口占53%。气候温和湿润,开发历史悠久。山坡谷地均已辟为农田,耕地约占全国30%,盛产玉米、水稻,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70%和30%。工业以生产食品和生活日用品为主,绝大部分集中在加德满都谷地。主要城市加德满都。

(3)南部平原区。面积占全国1/6,人口占37%。地处亚热带,水土资源丰富,农业垦殖率高,集中全国近65%的耕地,盛产稻米和黄麻、甘蔗等,是全国最重要的农业区,有“尼泊尔谷仓”之称。工业以麻纺、制糖、粮油加工为主,比拉德讷格尔、比尔根杰和尼泊尔根杰等是主要工业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