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ianyuhua
明末清初弹词作品。原作脱稿于清顺治初年,其后即有传抄本流行。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刻本为嘉庆甲子(1804)遗音斋刊刻,有署名梁溪陶贞怀的《自叙》。蒋瑞藻《小说考证续编》卷一引《闺媛丛谈》:“《天雨花》弹词共三十余卷,而一韵到底,洵乎杰作也。其署名为梁溪女子陶贞怀,而近人谓实出浙江徐致和太史之手,为其太夫人爱听弹词,太史作之,以为承欢之计。则所谓陶贞怀,似系子虚乌有,未知然否?”另有熊德基《〈天雨花〉作者为明末女子刘淑英考》,推论详细,可为一家言。此外,北京图书馆藏高阳齐氏捐献的有残缺的26回清代抄本,没有作者署名和《自叙》,在内容情节等方面也与嘉庆刻本有一些不同之处。
《天雨花》一书,清嘉庆年间杨芳灿就将它与《红楼梦》并提,有“南花北梦”之说。此说虽有些过誉,但它确实是弹词文学中思想性、艺术性都较高的一部作品。《天雨花》以明万历至天启年间朝廷内部斗争为背景,表现了有正义感的官僚左维明及女儿左仪贞等人与万历、泰昌年间权相方从哲、皇戚郑国泰以及天启年间阉宦魏忠贤的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是一部政治色彩很浓的作品。开首就以左维明之父的殉国,显示了明末北部边境严重外患,接着通过左维明少年时期的见义勇为,描绘了佃农备受豪绅压榨的惨状,揭示了明末酿成农民大起义的政治原因。随后,通过左家及亲友桓、王、赵、杜四家与谋夺帝位的郑国泰、方从哲、魏忠贤的斗争,反映了明末贪婪腐朽的权臣、宦官集团和以东林党人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集团之间的激烈斗争。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充满矛盾和危机的明末政治局面,具有一定的真实性。阿英《读〈天雨花〉旧抄二十六回本札记》一文认为,这部作品反映了当时极其强烈悲壮的民族情绪,当是明代遗民之作。他将旧抄本与通行的刻本比较,证明刻本有一些明显的改篡之处,如诬蔑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军等笔墨,都是旧抄本中没有的。因此现存旧抄本当更接近于原作。但刻本的艺术性较旧抄本有所提高,在贯串情节、改正讹夺等方面皆有可取之处。
此书一直未闻有艺人弹唱,但对戏曲颇有影响。清代有孔广林据以改编的《女专诸》杂据;近代有根据此书部分情节改编的京剧《盘龙剑》、评剧《御河桥》、越剧《天雨花》、川剧《三错缘》、闽剧《黄静英迫水》等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