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货双孢菇的营养价值和鲜的双孢菇的营养价值是同等的吗?
干制双孢菇一般要加工,会造成部分营养成分流失,它的优点就是易保存,可以用作顿汤。
鲜的双孢菇补硒仅次于灵芝硒是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双孢菇中含有硒、钙、镁、锌等。双孢菇菌盖洁白、肉厚、柄短。被认为素中之王。
双孢菇的功效与作用十分丰富,所以在平时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希望自己减肥的人,都是可以去选择双孢菇来食用的,因为双孢菇本身的热量少,营养比较多,除了自身具有了很多的膳食纤维、蛋白质,还有不好的维生素外,矿物质含量也很多。
二、双孢菇的消费人群,分布在哪个地区,哪个阶层,有没有季节性的变化?国外有没有爱好双孢菇的地区或者国
其实双孢菇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外。欧洲的很多国家都是以双孢菇为主。
三、双孢菇什么时间种植最好。
双孢菇的菌丝适宜生长温度在18-25℃左右。出菇温度在8-23℃左右。因为各地气候不太一样。你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在比较适宜发菌温度的季节,提前一个月进行原料发酵就可以了。
四、双孢菇价格
8~10元
五、双孢菇的价格
中华商务网讯: 去年秋冬至今春,我省各地双孢菇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最低最高价格分别为每 千克2.40元~5.40元,大多在3.00元~3.60元之间,菇农获得了较高的效益, 满怀信心地计划在今秋增加投料量,以使自己的腰包再鼓高一些,也有的乡镇及村 委准备在此基础上,以此作为结构调整的第一项目,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综合分析一下去秋今春的双孢菇市场,不难看出,造成价格较高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栽培面积的减少。为数不少的菇农已将主要或全部精力转向了白灵菇、杏鲍 菇等高档珍稀品种的生产,而放弃了原来的双孢菇生产,使原有的栽培面积减少一 块。其次,受以前双孢菇价格低迷影响,部分原栽培户改种平菇等品种。再次,国 际市场上,我国一直是双孢菇出口的“主力军”,入世后的出口量增幅较大,但栽 培面积、生产技术却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使得国内客商纷纷提高价格收购,以求 完成合同数量。第四,国内双孢菇消费日渐增长,无疑使本来“拮据”的双孢菇产 出数量显得更加不足,导致其身价上涨。据记者在近段时间的接访中了解,有的菇 农准备在秋季再新建大棚,将栽培提高一倍以上;有的一个村意欲新发展栽培面积 即达数万平方米,以求尽快提高收入。但经深入了解,上述或扩大或发展,均是受 当时价格驱动,而没有具体分析市场形势,也没有对市场的未来进行科学预测,更 没有采取切实措施来解决发展之后的销售问题——这可是食用菌发展的瓶颈,基本 属于一种盲从意识。为使食用菌产业化顺利发展,切实保证菇农的生产效益,记者 提出如下看法,供各地参考。 1、仅仅依靠“蘑菇贩子”销售鲜菇的地区,切勿沾沾自喜于一时,他们之所 以出高价收购,完全是因为国际市场大量要货、而栽培面积较少的缘故;一旦大面 积扩大生产,或国际市场变化,他们将会极力压价甚至拒收,3年前的教训应该使 我们长记性了,1.20元/千克的价格,使得大部分菇农血本无归。 2、对于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具备扩大生产的村或乡镇,决策层应当在因势 利导的基础上,走出去寻找并落实销售问题,这才是重中之重,这才是抓根本、抓 实质,否则,尽管是农民自发扩大地生产,如果届时出现卖菇难,农民会将怨气集 中到决策层头上,这应该是个常理。 3、作为乡、村,应当继续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据了解,某些栽培户之所以 效益不高甚至亏本,其中的生产管理技术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是,过去那种 大呼隆、照本宣科的讲课,对提高农民技术水平,根本于事无补,记者认为,以后 的技术讲课、技术培训,应当以菇棚为中心:无论讲授技术,还是解决病害问题, 均应在菇棚内进行,让农民眼见为实,增加感性认识,再结合技术材料的发放及讲 解,提高农民的整体技术水平,将是顺理成章的事。 4、不断优化品种结构。作为普通品种的双孢菇,为世界各国消费者所接受, 故而成为食用菌出口的主要品种。但是,任何事物总是在发展的,我们不应当将生 产固定在单一品种上,应根据市场调研,适时、适当增加其它品种,使品种结构更 趋合理的同时,更能够丰富市场和吸引客商,从而形成真正意义的食用菌产业化, 同步增加农民收入。 5、向加工及深加工方向发展。双孢菇的主要外销产品为盐渍品及速冻品,有 龙头企业进行加工时当然更好,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建设自己的蘑菇加工厂,条件尚 差的地方,应以吸引客商以投资建厂等各种形式来实现自己的计划。只有进行加工 ,才能进行存放,才能实现“旺贮淡销”,才能不被某些不利因素所制约,从而达 到提高整体效益、追求长远效益的目的。另外,记者日前从省农科院食用菌专家曹 德宾处获悉,为保证双孢菇生产效益,有关方面正在山东境内(或临近省份)寻求 发展双孢菇生产基地,产品由其全部收回,鲜菇保护价为3元/千克,盐渍品保护 价为6000元/吨,现尚余500吨盐渍品订单(计鲜菇近700吨),具生产能力的乡村 可尽快与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