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封泥是中国古代封缄简牍并加盖印章的泥块,也称“泥封”“艺泥”,产生于( )

封泥是中国古代封缄简牍并加盖印章的泥块,也称“泥封”“艺泥”,产生于( )

A.春秋末期

B.东汉初期

【正确答案】A

【拓展解析】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建咸阳宫,其中一处名章台,秦始皇曾在这里“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于是,中央各公卿机关、全国各郡县的奏章便向这里源源汇集。一本奏章就是一捆竹简,作为当时的一种保密措施,上奏官员要将竹简捆好,并糊上泥团,再在泥上钤上自己的玺印,然后放在火上烧烤,促其干硬。奏章被送到章台,值守吏要呈送秦始皇亲自验查,封泥完好,确未被奸人私拆偷阅,才敲掉泥封壳御览。封泥之用见于先秦文献,封泥制度亦见于两汉文献。卫宏《旧汉仪》中有“天子信玺皆以武都紫泥封”的记载。

学习强国挑战答题题目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