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脾主统血作用的实现 | 脾主统血的生理功能

1. 脾主统血的生理功能

五脏,肝、心、脾、肺、肾。

心主血脉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心通过血脉将气血运送于周身;心又主神志,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中心,在人体中处于最高主导地位。肝主疏泄,能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协助脾胃消化。肝又藏血,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脾主运化,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物的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又统血,能统摄血液不致溢出于经脉之外。肺主气,司呼吸,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又能宣发卫气和津液于全身以温润肌腠皮肤。肾藏精,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关,故有先天之本之称;肾又主水,在调节人体水液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的生理功能具体为: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下移小肠,进一步消化,并泌别清浊,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大肠接受小肠中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的水分,其余的糟粕经燥化与传导作用,排出体外,成为粪便。在饮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胆排泄胆汁入小肠,以助消化。三焦不但是传化的通道,更重要的是主持诸气,推动了传化功能的正常进行

2. 脾脏的生理功能

由各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叫系统。

人体共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神经系统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由感受器接受后,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

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所组成。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负责食物的摄取和消化,使我们获得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气体交换地有两处,一是 外界与呼吸器官如肺、腮的气体交换,成肺呼吸或腮呼吸(或外呼吸)。另一处由血液和组织液与机体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内呼吸)。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生物体的体液(包括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从动物形成心脏以后循环系统分为心脏和血管两大部分,叫做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是生物体内的运输系统,它将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由鳃或肺吸进的氧输送到各组织器官并将各组织器宫的代谢产物通过同样的途径输入血液,经肺、肾排出。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骨的表层致密而坚硬,叫骨密质;骨的内部呈蜂窝状,叫骨松质;骨中的空腔叫部分叫骨髓腔,中央充满骨髓。胎儿和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为造血器官。随着年龄增长,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排泄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被排出的物质一部分是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衰老的细胞破坏时所形成的产物。此外,排泄物中还包括一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物质,如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类。

生殖系统生殖系统是生物体内的和生殖密切相关的器官成分的总称。生殖系统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分泌性激素和维持副性征。人体生殖系统有男性和女性两类。按生殖器所在部位,又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

3. 脾统血的生理功能是指脾

脾脏犹如一台“过滤器”,当血液中出现病菌、抗原、异物、原虫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将其吃掉。脾有藏血的功能,脾主四肢肌肉,脾为后天之本,对人体的健康是很重要的。脾虚的患者容易导致面黄肌瘦,营养不良,抗病能力差。

4. 脾主统血的作用实际上是

脾的功能有以下几点:主运化,运是指运输,化就是指消化吸收,脾主要对食物进行消化,并且吸收其中的谷精和水精。而且在吸收后运输于心脏。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防止溢出血脉外的功效,

5. 脾主统血的生理机能是指

一、心脏介绍及功能

1、人的心脏如本人拳头大,外形像桃子,位于横膈膜之上,两肺之间,偏左,主要有心肌构成。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组成。

2、心脏的功能是泵血或循环,血液经过血管进入机体各部器官,血液为机体提供营养和氧。

二、胃的功能: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受纳,通俗的说就是接受和容纳饮食,人吃入的食物,先经口腔,由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咽喉的吞咽,从食道进入胃中。胃的这个功能,还表现为当人吃入足够的食物时,胃会被充满,人会有饱的感觉。如果吃的食物过多,则会有胀的感觉。胃上由贲门接食管,下由幽门接十二指肠至小肠。

三、脾的功能:

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位于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脾脏有滤血、造血、清除衰老细胞的功能。含血量很丰富。

作用:

(1)、吸收营养:脾将食物的营养吸收,并分解成容易吸收的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器官。

(2)、输布精微:身体过胖、太瘦或手脚冰冷、不想活动,都是脾功能异常的表症状。

(3)、脾统血。脾的功能衰退,就会造成血虚的现象和容易出血的情形。当脾肿大或机能亢进时,红细胞破坏过多,可引起贫血和血小板缺少性紫癜,甚至会因大出血危及人的生命。成人脾不好可切除,婴幼儿切脾会造成抵抗力下降。

四、肾的作用:

1、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

2、调节内环境的酸碱平衡。

3、排除代谢废物。

4、分泌肾素,调节血压。

5、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止贫血。

肾的功能:

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主水是说肾有管理水的作用,水液在体内代谢,是水液进入胃肠,参与全身水份的吸收与排泄。

肝脏

位置:在右肋下缘,可分为五叶。即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尾叶。肝脏被许多条韧带固定在腹腔内,肝脏被灰白色的肝膜包裹着。成人男肝重量:1230--1450克;女士为1100--1300j克。

肝脏的作用:

肝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担负着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功能,如脂肪、糖类及蛋白质的代谢和储存,调节血液中的物质的浓度,分泌胆汁,解毒等等。肝内所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达500种以上,肝脏的血流量极为丰富。

肝脏的功能:

进行糖的分解,储存糖原,参与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的代谢,解毒;分泌胆汁,吞噬,防御机能,制造凝血因子,调解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产生热量,在胚胎期肝脏还有造血的功能。

胰腺:

胰腺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胃和腹膜后面约平第一腰椎椎体处,横卧于腹后壁,为一长条状腺体。它长约14—18厘米,重65—75克。胰腺分头、颈、体、尾4部分,这几部分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但含有多种功能的内分泌细胞,如分泌高糖素、胰岛素、胃泌素、胃动素等等。这些细胞分泌激素除了参与消化吸收物质之外,还负责调节全身生理机能。如果这些细胞所分泌的物质过剩或不足,都会出现机体病症变。

肺的功能: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肺经肺系(指气管、支气管等)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

(1)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吸进新鲜空气,排出二氧化碳,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2)、次要作用是调节体温和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肺对人体水液代谢有极重要的调节作用,人在静息状态下通气的耗氧量:1%--2%,激烈运动时则为可增加到8%--12%(经常按摩皮肤对肺是一种保养)。

小肠的功能:

(1)、小肠有三种功能即消化、吸收和分泌及运动功能,其中以吸收和分泌功能为主。它的作用是使食糜消化液充分混合。

(2)、小肠位置:小指肠位于腹中,上接胃幽门,是溃疡的好发部位。下端与大肠相连,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全长成人约5--6米长。小肠一般根据形态和结构变化分为三段,分别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小肠内消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食物经过小肠内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及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基本上完成了消化过程,同时营养物质被小肠粘膜吸收了。

大肠:

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大肠具有接纳小肠下注的消化物,吸收剩余的水份和养料,使之形成粪便,传送至肛门,排出体外。

6. 脾主统血的主要作用机制

1.脾失运化:脾的一大生理功能为“主运化”,与消化系统的关系密切。若脾运化失司则导致泄泻、腹胀等症状,这是脾虚证最基本的病理变化。“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水液运化失常则导致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舌苔白滑。“脾者为胃行津液”,若水谷精微不得布散,则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功能器官都会衰退。 2.脾不统血:中医认为脾主统血,可化生气血,若脾气虚弱,导致脾不统血,可出现月经过多、吐血、崩漏、便血、衄血、皮下瘀点等出血性症状。 3.脾气不升:脾主升清,脾气足方可升举内脏,如果脾气不升,精微不能输布于肺,则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清窍失养则面色无华、眩晕、泄泻、腹胀等症状。若脾气升举无力,则导致脏器的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 4.饮食情志所伤:中医认为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通过饮食从食物中摄取精微物质。饮食失调或七情内伤都可导致脾胃失调,可诱发脾虚证,出现脾虚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