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uanzishi
[外文]:atomic time
由原子钟(见天文时计)导出的时间,简称AT。它是以物质内部原子运动的特征为基础的。由于世界时存在不均匀性和历书时的测定精度低,自1967年起,原子时已取代历书时作为基本的时间计量系统。
原子时秒长原子时计量的基本单位。原子时秒长的定义是:铯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在零磁场下跃迁辐射 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委员会决定,把在海平面上实现的上述原子时秒,规定为国际单位制时间单位。从此,时间计量标准便正式由天文学的宏观领域过渡到了物理学的微观领域。
原子时起点国际时间局在六十年代初期建立原子时尺度时,将原子时起点定在1958年1月1日0时(UT),即规定在这一瞬间原子时与世界时重合。但事后发现,在这一瞬间原子时与世界时相差0.0039秒,这一差值作为历史事实被保留下来。后来国际计量委员会正式规定了这一原子时起点。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不均匀性,近二十年来,世界时每年比原子时大约慢1秒。在确定原子时起点以后,二者之间的时差逐年积累,到1979年已达18秒之多。
地方原子时根据原子时的定义,任何原子钟在确定起始历元后,都可以提供原子时。由各个实验室用足够精确的铯原子钟导出的原子时称为地方原子时。建立地方原子时常用的方法有:
(1)用实验室大型标准铯原子钟定期校准连续运转的次级标准(例如石英钟、铷原子钟);
(2)用较多的(一般为四台以上)商品铯原子钟导出原子时;
(3)用实验室大型铯标准原子钟定期校准商品铯原子钟;
(4)由连续工作的实验室大型铯标准原子钟直接导出原子时。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0多个国家分别建立了各自独立的地方原子时。
国际原子时不同的地方原子时之间存在着差异。全世界大约有 100台原子钟通过各种方法互相进行对比,再由国际时间局进行数据处理,求出全世界统一的原子时,称为国际原子时(简称IAT)。近年来利用大型标准铯原子钟对国际原子时的长期稳定性进行测量,发现秒长比国际单位制时间单位的定义值短了1×10-12,因而在1977年1月1日0时0分0秒对国际原子时秒长作了 1×10-12调整,以使国际原子时秒长与国际单位制时间单位相一致。
宇宙学效应问题在规定原子时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它与历书时的一致性。但是,按照近年来提出的某些宇宙学理论,引力常数随时间缓慢减小,大约每年减小1×10-10或1×10-11(见物理常数的变化)。如果这种减小是真实的,则历书时将不是均匀的,历书时和原子时的差值也将相应地缓慢变动。不过,至今尚未发现这种长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