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eng Guofan
中国清末政治思想家。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后在京10余年过翰苑生活,曾“师事”唐鉴,“师友”倭仁等,致力于程朱理学,兼治诗古文词。先后任礼部、兵部侍郎,官至总督、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咸丰、同治年间,他奉清廷之命组织地主武装“团练”(史家称“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死后清廷追赠他为“太傅”,谥“文正”。
曾国藩坚决维护封建纲常名教,鼓吹“礼治”,认为“舍礼无所谓政事”,也“无所谓道德”。对外主张“坚守”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求“中外相安”。在学术上,曾国藩尊孔孟而不摒弃诸子;“一宗宋儒,不废汉学”,“兼取二者之长”。
曾国藩的哲学思想是唯心主义的,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他着重继承和发挥程朱理学“理一分殊”、“格物穷理”等思想,强调“亲有杀,贤有等”,认为“格物之事”,就是“剖判其不齐之分焉尔”。他宣扬“以诚为本”的思想,认为“诚”是宇宙万物及其变化的根源,说:“窃以为天地万物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曾国藩是有神论者。他承认“帝天神鬼”的存在,宣扬天命论思想,说“人受命于天”,其功名、富贵、顺逆、成败等“都由天定”。
曾国藩的思想,在清末至辛亥革命以后都有一定的影响。近代有些人甚至把曾国藩当作精神偶像来崇拜。曾国藩的奏稿、书信、日记、诗、文等汇编成《曾文正公全集》,其中的《家书》、《日记》,有单行本流行于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