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长江口

丰水、多沙、中等潮汐强度的分汊河口,中国的最大河口。上自安徽大通(枯季潮区界),下至水下三角洲前缘(30~50米等深线),全长约700多公里。河口区可分成3个区段:大通至江阴(洪季潮流界),长约400公里,河床演变受径流和边界条件控制,江心洲河型,为近口段;江阴至口门长220公里,径流与潮流相互作用,河床分汊多变,为河口段;自口门向外至30~50米等深线处,潮流作用为主,水下三角洲发育,为口外海滨(见图)。

图

1842年开始有水深测量图。1915年进行了首次水文测验。1958年开展了上自江阴下至口外海滨的大规模水文泥沙测验。1971年以来,围绕长江河口的治理,对河口区的水文、泥沙、沉积、河床演变及工程措施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做了模型试验和试验性工程。

6000~7000年前,长江河口为一溺谷型河口湾,湾顶在镇江、扬州一带。近2000多年来河口南岸边滩平均以40年1公里的速度向海推进,北岸有沙岛相继并岸,口门宽度从180公里束狭到90公里,河槽成形加深,主槽南偏,逐渐演变成一个多级分汊的三角洲河口。

长江河口水丰沙富,据大通站资料,最大、最小和年平均流量分别为 92600米3/秒、 4620米3/秒、29300米3/秒,年径流总量9240亿立方米。5~10月为洪季,径流量占全年的71.7%,以7月最大;11~4月为枯季,占28.3%,以2月最小。年平均含沙量0.544千克/米3,年平均输沙量为4.86亿吨,沙量在年内分配比水量更集中。

潮汐在口外为正规半日潮,在口内为不正规半日潮。南支潮差由口门往里递减,口门附近的多年平均潮差为2.66米,最大潮差4.62米,属于中等强度(平均潮差为2~4米)的潮汐河口。北支潮差较南支稍大。潮流在口内为往复流,出口门后向旋转流过渡,旋转方向为顺时针向。通过口门的进潮量枯季小潮为13亿立方米,洪季大潮时达53亿立方米。

长江冲淡水的影响最远可达济州岛附近。枯季盐水入侵一般可至南北支分汊口。盐淡水混合北支为垂向均匀混合型,在南支口门附近枯季大潮出现垂向均匀混合型、洪峰流量大又遇特小潮差时出现高度成层型外,全部及部分混合型出现机率最多。南槽、北槽和北港下段存在上层净流向海,下层净流向陆的河口环流。滞流点附近有最大浑浊带。洪季小潮时常有浮泥出现,航道拦门沙与洪季滞流点位置吻合。

长江口外流系有台湾暖流、江浙沿岸流和苏北沿岸流。夏季,台湾暖流增强,苏北沿岸流减弱,长江冲淡水在口门附近先顺汊道方向流向东南,约在东经122°30′右转向东北或东。冬季,台湾暖流减弱,苏北沿岸流增强,长江冲淡水沿岸南下,成为江浙沿岸流的主要组成部分(见东海)。南港实测最大波高3.2米,向口外海滨波高逐渐增大,曾测得6米波高记录。

徐六泾以下,河槽有规律分汊。在科氏力作用下,长江河口存在明显的落潮流偏南、涨潮流偏北的流路分异现象。在涨落潮流路之间的缓流区,泥沙容易淤积形成水下沙洲、沙岛,促使水道分汊。在徐六泾以下被崇明岛分为南支和北支,南支在浏河口以下被长兴岛和横沙岛分为南港和北港,南港在横沙以下被九段沙分为南槽和北槽,从而形成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形势。

在径流与潮流两股强劲动力作用下,河口段河床冲淤多变,主槽摆动频繁。18世纪中叶长江主流重归南支后,北支已日益淤浅,永隆沙至青龙港河段有涌潮,水、沙、盐由北支上口向南支倒灌,但北支在洪季仍偶有泄水、泄沙现象。崇明岛历史上南坍北涨,现在有向苏北并岸的趋势。长江径流基本上由南支排泄,南支河面宽阔,多水下沙洲,河槽演变复杂,目前正处于强烈变化阶段。南港与北港,南槽与北槽的主次关系很易更替。1842年南港为上海港的通海航道。1870年后因南港水深恶化辟北港为主航道,1927年北港上口淤浅,通海航道又改走南港。1958年后北港的分流量已大于南港。

四条入海汊道均存在航道拦门沙,其滩顶水深除北支外,一般在 6米左右,比较稳定。在径流、潮流和盐淡水异重流作用下,有洪季淤、枯季冲,小潮淤、大潮冲的变化规律。南槽浅滩是长江河口最大的航道拦门沙,水深不足7米的滩长25公里左右,不足10米的滩长达60余公里,成为入海航道的天然障碍。

在口外,有水下三角洲,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其上端为拦门沙滩顶,下界水深约30~50米,北面与苏北浅滩相接,南面越大戢、小戢叠覆在杭州湾的平缓海底之上。水下三角洲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但也与苏北海岸和杭州湾存在着泥沙交换。

长江河口港埠众多。中国最大的海港上海港扼长江咽喉。年吞吐量1982年近9000万吨。1975年,通海航道水深已浚深到7米。每年入海离子径流量为14823万吨,占全国入海总离子径流量的43%。大量营养物质输入海,使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域形成中国最大的渔场。河口土地资源潜力很大。据1978年测图量计,在南北支分汊口以下,零米等深线以上的滩地面积有779平方公里,2米以上的有1239平方公里,5米以上的有2833平方公里。据统计,近30年来,仅上海市就围垦了约80万亩土地。

参考书目
    陈吉余、恽才兴、徐海根、董永发:两千年来长江河口发育模式,《海洋学报》,第1卷,第1期,103~111页,1979。沈焕庭、潘定安:长江河口潮流特性及其对河槽演变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1期,131~144页,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