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虫”的成语大全(55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虫臂拒辙、肚里蛔虫、雕虫小事等含“虫”的成语55个,其中“虫”开头的6个,“虫”结尾的12个,“虫”在中间的37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虫”开头的成语

1、虫臂拒辙[chóng bì jù zhé]

【解释】拒:抵抗;辙:车轮痕迹,指车。比喻以小敌大,力量悬殊。

【出处】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虫臂拒辙,鸡肋承拳,万万相殊,破之必矣。”

2、虫鸣螽跃[chóng míng zhōng yuè]

【解释】螽:螽斯,昆虫名。草虫鸣叫螽斯跳。

【出处】《诗经·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示例】楚润云兴,虫鸣螽跃。 ——《旧唐书·太宗纪论》

3、虫鱼之学[chóng yù zhī xué]

【解释】指繁琐的考据订正。

【出处】唐·韩愈《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诗:“《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4、虫沙猿鹤[chóng shā yuán hè]

【解释】旧时比喻战死的将士。也指死于战乱的人。

【出处】《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从为虫为沙。”

【示例】穆昔南征军不归,虫沙猿鹤伏似飞。 ——唐·韩愈《送区弘南归诗》

5、虫书鸟篆[chóng shū niǎo zhuàn]

【解释】书:字体。字体像鸟虫。借指外国文字。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0回:“巡捕传进一个洋式片子来,上面写着虫书鸟篆,说有位洋老爷拜会大人。”

6、虫臂鼠肝[chóng bì shǔ gān]

【解释】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出处】《庄子·大宗师》:“以汝为汝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示例】鼠肝虫臂万化途,神奇腐朽相推迁。 ——金·元好问《食榆荚》诗

“虫”结尾的成语

1、肚里蛔虫[dù lǐ huí chóng]

【解释】蛔虫因寄生在人的肠胃中,故用以比喻对别人的心里活动知道得十分清楚。

【示例】她号称他的肚里蛔虫,他的一举一动都不能瞒过她。

2、水火兵虫[shuǐ huǒ bīng chóng]

【解释】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水灾、火灾、战乱和书蠹。也泛指各种天灾人祸。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着粪: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

3、寄生虫[jì shēng chóng]

【解释】寄生在别的生物体上的动物。比喻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靠别人为生的人。

【出处】王朔《许爷》:“哪怕什么都不干,把钱买了债券,也可以当一辈子舒舒服服的寄生虫。”

4、肉腐出虫[ròu fǔ chū chóng]

【解释】肉腐烂了,就会生出蛆虫。比喻事物本身不健全,祸患自然就发生。也比喻国家不安定,外侮就会乘虚而入。

【出处】《荀子·劝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5、没毛大虫[méi máo dà chóng]

【解释】没有毛的老虎。比喻凶猛的人或事物。

【出处】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一折:“这一把无情毒火,岂非是没毛大虫。”

【示例】分兵左右迎敌,那里当得起这班没毛大虫,声若翻江,势如倒海。 ——清·钱采《说岳全传》第34回

6、蠹书虫[dù shū chóng]

【解释】蛀书的虫子。比喻读死书的人。

【出处】唐·韩愈《杂诗》:“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

【示例】他是个蠹书虫,不知变通。

7、猿鹤沙虫[yuán hè shā chóng]

【解释】指阵亡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人民。

【出处】《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按,今本《抱朴子·释滞》作:“山徙社移,三军之众,一朝尽化,君子为鹤,小人成沙。”

【示例】你看山川图画,人物衣冠,生聚年时久,忍下得咸阳一炬里变焦丘,猿鹤沙虫满地愁。 ——清·杨潮观《下江南曹彬誓众》

8、糊涂虫[hú tú chóng]

【解释】不明事理的人。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云岫这东西,不给他两句,他当人家一辈子都是糊涂虫呢。”

【示例】你这个糊涂虫整天稀里糊涂的。

9、应声虫[yìng shēng chóng]

【解释】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出处】唐·刘束《隋唐嘉话》:“有患应声病者,问医官苏澄,……过至他药,复应如初。澄因为处方,以此药为主,其病自除。”

【示例】已无特见,一一随人之声而和之,譬之应声虫焉。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摘抄》卷四

10、无毛大虫[wú máo dà chóng]

【解释】没有毛的老虎。比喻光从表面不易看破的凶恶之物。

【出处】元·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一折:“四件事无毛大虫,再休与酒色财气相逢。”

11、虎豹狼虫[hǔ bào láng chóng]

【解释】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吓得磕头礼拜。”

12、百足之虫[bǎi zú zhī chóng]

【解释】百足: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即马陆。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虽一时败落,但不会很快彻底垮台。也指某一恶势力被摧垮后余孽尚存。

【出处】明·徐学谟《归有园尘谈》:“吝者自能致富,然一有事则为过街老鼠;侠者或致破家,然一有事则为百足之虫。”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也知道松江漕帮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愿多事。”

“虫”在中间的成语

1、雕虫小事[diāo chóng xiǎo shì]

【解释】犹言雕虫小技。

【出处】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而司文者考变雅之由,往往归咎于稹。尝以为雕虫小事,不足以自明。”

2、物腐虫生[wù fǔ chóng shēng]

【解释】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出处】《荀子·劝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宋·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示例】本县若执“物腐虫生”之理究治起来,不说你这嫩皮肉受不得这桁杨摧残,追此财赃不怕你少了分文。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十七回

3、鼠齧虫穿[shǔ niè chóng chuān]

【解释】指鼠咬虫蛀。

4、鼠啮虫穿[shǔ niè chóng chuān]

【解释】指鼠咬虫蛀。

5、篆刻虫雕[zhuàn kè chóng diāo]

【解释】比喻使小技

【出处】姚锡钧《论诗绝句》:“篆刻虫雕笑壮夫,凿山铸铁叹阳湖。”

6、夏虫语冰[xià chóng yǔ bīng]

【解释】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出处】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示例】不审倚伏之机,不明顺逆之故,是犹醯鸡处瓮,别有一天,夏虫语冰,莫知其候也。 ——清王韬《六合将混为一》

7、夏虫不可语冰[xià chóng bù kě yǔ bīng]

【解释】语:谈论。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示例】郎如此眼光浅,真是夏虫不可语冰。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

8、雕虫篆刻[diāo chóng zhuàn kè]

【解释】比喻词章小技。

【出处】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按,“虫”指虫书,“刻”指刻符,各为一种字体。

【示例】是以子云譬之雕虫篆刻,云夫不为。 ——南朝·梁·沈约《答陆厥问声韵书》

9、雕虫薄技[diāo chóng báo jì]

【解释】犹言雕虫小技。

【出处】清·陈维崧《满庭芳·赠表兄万大士》词:“少日亲情,两家中表,羊车竞戏阶前,雕虫薄技,里塾又随肩。”

10、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wù bì xiān fǔ ér hòu chóng shēng zhī]

【解释】腐:腐烂。指东西总是自身先腐烂,然后虫子才可了寄生。比喻自己先有弱点而后为外物所侵害。

【出处】《荀子·功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宋·苏轼《论范增》:“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11、夏虫疑冰[xià chóng yí bīng]

【解释】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出处】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示例】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12、夏虫不可以语冰[xià chóng bù kě yǐ yǔ bīng]

【解释】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出处】《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示例】郎如此眼光浅,真是夏虫不可以语冰。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

13、蛛丝虫迹[zhū sī chén jì]

【解释】蜘蛛的丝和虫子爬过的痕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七十九回:“蛛丝虫迹,屋漏蝙涎,不即不离,有意无意,其妙如何。”

14、夏虫不可语寒[xià chóng bù kě yǔ hán]

【解释】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寒冷。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夫井鱼不可与语大,拘于隘也;夏虫不可与语寒,笃于时也。”

【示例】真是夏虫不可语寒,说得再多,你也没见过

15、百足之虫,断而不蹶[bǎi zú zhī chóng,duàn ér bù jué]

【解释】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出处】唐·马总《意林》卷一:“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16、彫虫篆刻[diāo chóng zhuàn kè]

【解释】虫书、刻符分别为秦书八体之一,西汉时蒙童所习。以之喻词章小技。

17、雕虫末伎[diāo chóng mò jì]

【解释】犹言雕虫小技。同“雕虫末技”。

【出处】明·唐顺之《答翁东厓总制书》:“俟公破虏功成,当以向时雕虫末伎,作为铙歌鼓吹曲,以继《采芑》《江汉》之余响。”

18、雕虫小巧[diāo chóng xiǎo qiǎo]

【解释】犹言雕虫小技。

【出处】宋·尤袤《全唐诗话·张祜》:“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

19、夏虫朝菌[xià chóng zhāo jūn]

【解释】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出处】语出《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又《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示例】谛而念之,亦无以笑彼夏虫朝菌也。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

20、鸡虫得丧[jī chóng dé sàng]

【解释】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同“鸡虫得失”。

【出处】清·蒋士铨《临川梦·了梦》:“鸡虫得丧成恩怨,鸟鼠因缘见短长。”

21、百足之虫,至断不僵[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iāng]

【解释】百足:虫名,马陆,多足虫;僵:倒。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出处】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22、蓼虫不知苦[liǎo chóng bù zhī kǔ]

【解释】蓼:一种有辣味的草。蓼的味苦,寄生于蓼的虫不觉得它苦。比喻人安于习惯,不知辛苦。

【出处】汉·东方朔《七谏》:“蓼虫不知徙乎葵菜。”唐·白居易《自咏五首》其二:“何异食蓼虫,不知苦是苦。”

23、蓼虫忘辛[liǎo chóng wàng xīn]

【解释】吃惯了蓼(一种有辣味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

【出处】《文选·王粲(七哀)》:“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咨。”晋·左思《魏都赋》“习蓼虫之辛,玩进退之维谷。”

24、夏虫不可言冰[xià chóng bù kě yán bīng]

【解释】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回:“夏虫不可言冰,蟪蛄不知春秋。”

25、猿鹤虫沙[yuán hè chóng shā]

【解释】旧时比喻战死的将士。也指死于战乱的人。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示例】莫嫌歌哭太无端,猿鹤虫沙幻百般。 ——刘复《癸丑初闻南北战争感赋》

26、雕虫小技[diāo chóng xiǎo jì]

【解释】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出处】《北史·李浑传》:“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示例】这些玩意儿,尽是些雕虫小技,不过解闷消闲。我讲的是长枪大戟,东荡西驰的本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27、雕虫末技[diāo chóng mò jì]

【解释】犹言雕虫小技。亦作“雕虫末伎”。

【出处】清·纳兰性德《赋论》:“即诗赋一道,犹可以见贤人君子之用心,若遂薄之为雕虫末技,吾未见扬雄之《法言》、《太玄》可直驾《离骚》而上之。”

28、狼虫虎豹[láng chóng hǔ bào]

【解释】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

【出处】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转过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里面藏着什么狼虫虎豹。”

【示例】县长财主,狼虫虎豹。 ——贺敬之、丁毅等《白毛女》第一幕

29、鼠肝虫臂[shǔ gān chóng bì]

【解释】庄子原意为人世间事物变化无定则,像人那样大的形体也能变成微小的东西。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出处】《庄子·大宗师》:“以汝为汝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示例】鼠肝虫臂原无择,遇酒犹能罄一欢。 ——宋·陆游《成都岁暮始微寒小酌遣兴》诗

30、百足之虫,至死不僵[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sǐ bù jiāng]

【解释】百足:虫名,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出处】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

【示例】又道是百足之虫,至死不僵,跌扑不多时,转眼就高官大禄,仍旧贵显。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

31、百足之虫,至断不蹶[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ué]

【解释】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出处】《文选·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至断不蹶者,持之者众也。”

32、彫虫小技[diāo chóng xiǎo jì]

【解释】指刻意雕琢词章的微小技能。

33、雕虫小艺[diāo chóng xiǎo yì]

【解释】犹言雕虫小技。

【出处】南朝·梁·沈约《<梁武帝集>序》:“雕虫小艺,无累大道。”

【示例】雕虫小艺,微或相许,至于此处,岂卿所及! ——《北史·张普惠传》

34、鸟迹虫丝[niǎo jì chóng sī]

【解释】比喻极易消失的事物。

【出处】清·蒋士铨《临川梦·了梦》:“养娘真信人也,多劳,可怜他把鸟迹虫丝收护的牢。你可也月夕花晨一再瞧。”

35、雕虫刻篆[diāo chóng kè zhuàn]

【解释】比喻词章小技。同“雕虫篆刻”。

【出处】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示例】有日眉扬额点,且自雕虫刻篆,我这里尽清闲。 ——明·高濂《玉簪记·下第》

36、百足之虫,死而不僵[bǎi zú zhī chóng,sǐ ér bù jiāng]

【解释】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出处】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示例】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37、鸡虫得失[jī chóng dé shī]

【解释】象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

【出处】唐·杜甫《缚鸡行》诗:“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示例】鸡虫得失,蜗角争持,闹得天翻地覆,日月无光。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