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作用疗法的治疗作用 | 意义疗法的具体应用

1. 意义疗法的具体应用

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

维克多·弗兰克尔,生于1905年3月26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贫穷的犹太家庭,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 - 意义治疗与存在主义分析的创办人。

弗兰克在心理学上的贡献,主要在于他靠自身体验所创的意义治疗。所谓意义治疗,是指协助患者从生活中,领悟自己生命的意义,借以改变其人生观,进而面对现实,积极乐观的活下去,努力追求生命的意义。

维克多本人,就是这一治疗的最好例证。作为一个犹太人,在奥斯维辛生活过,被纳粹摧残。却始终在生活中寻找着意义,不曾放弃。从奥斯维辛出来后,他回到维也纳,获得一系列学术成就。一生积极努力活在当下,67 岁的他领取了飞行员驾驶执照,80 岁时仍能攀登阿尔卑斯山,并到世界各地演讲推广意义治疗。

2. 意义疗法的具体应用有哪些

医学是照料患者并管理其伤害或疾病的诊断,预后,预防,治疗或缓解的技术,科学,和实践。

医学包括各种保健演变为维护和恢复实践健康由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当代医学应用生物医学,生物医学研究,遗传学和医学技术来诊断,治疗和预防伤害和疾病,通常通过药物或外科手术进行;

也可以通过心理疗法,外部夹板和牵引,医疗器械,生物制剂和电离辐射等多种疗法进行其他。

自史前时代开始就实践医学,在此期间,医学是一门艺术(一种技能和知识领域),经常与当地文化的宗教和哲学信仰有关。

例如,一个药的人会运用草药,说祈祷愈合,或古代哲人和医生将适用放血根据理论体液学说。

在最近几个世纪以来,由于现代科学的来临,大部分药品已经成为艺术和科学(两者的结合基本和应用,下伞的医学)。

尽管缝合线的缝合技术是通过实践学习的艺术,但通过科学却可以了解正在缝合的组织中细胞和分子水平发生了什么。

科学形式的医学现在被称为传统医学和民间医学。

它们仍然与科学医学一起普遍使用或代替科学医学,因此被称为替代医学。

例如,关于针灸有效性的证据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变且不一致的”但由经过适当培训的从业人员进行时,通常是安全的。相反,替代疗法不仅限于科学医学,还包括安全性和有效性,被称为庸医。

医学的价值和意义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是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

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营养学。

3. 意义疗法的具体应用是什么

他认为,人的主要动机是要理解生存的目的与意义,揭示自己生存的秘密。他把这种动机称作“探求意义的意愿”。人的本性在于探求意义。由于“探求意义的意愿”是人的主要动机,因此,倘若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内在的欲求受到阻碍,就会引起人的心理障碍。启发患者去发现生活的意义,是言语疗法的核心。

言语疗法的不足在于,治疗者应使患者逐步认识到死亡、痛苦、不确定性的必然性,面临这些遭遇不可避免地会使人感到焦虑、恐惧、失望和罪恶感。患者有时为回避这种焦虑感,会歪曲自己的内心体验,生活在不真实的存在之中。引导患者懂得只有通忍受这些焦虑和痛苦,并在与这些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才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唤起患者的责任感,彻底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对自己的生活道路有明确的方向。

弗兰克的言语治疗是以“人类对意义的探索”为依据的,因此他给他的成名作定名为《人类对意义的探索》。这部著作以弗兰克在纳粹集中营的亲身经历,包括在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经历,阐述了他能支撑下来的唯一支柱是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并由此提出言语疗法的理论与实践。他后来的一些著作有:《意义的意愿》、《无意识的上帝》、《听不见的要求意义的呼声》、《精神治疗和存在主义》、《医生和心灵》等。这些著作详尽阐述并发展了他的言语疗法。

4. 意义疗法的方法

当前脑科学中最有意义的事为阐明脑功能。

日本在1996年制定为期二十年的“脑科学时代——脑科学研究推进计划”,阐明产生感知、情感和意识的脑区结构和功能(功能定位、认知、运动、情感、学习,思维、直觉、自我意识);阐明脑通讯功能(语言信息在脑神经网络中表达的机制,人类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语言、思想和智力之间的关系)。

控制脑发育和衰老过程(识别与发育及脑分化相关的基因家族、发展调节脑发育和分化的技术手段,促进人类大脑健康发育和防止发育异常,控制人脑衰老),神经性精神性疾病的康复和预防(药物成瘾性、修复受损脑组织、单内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神经组织移植和基因疗法,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预防的方法)。

5. 意义疗法的核心要义

其实我一开始就是笃定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意义本身有意义吗?寻求意义有意义吗?没有的,意义是人赋予的东西,可是当人本身都没有意义时,怎么赋予别的事物意义呢?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是二战期间被抓进集中营的幸存者,称得上是九死一生。于是在不能探索其它任何事物的时候,只能开始探索精神。哪里没有食物、没有异性、没有物质条件,整天担惊受怕,总是担心是下一刻就会被抓到毒气室做实验。在极其偶然的条件下,作者活了下来,并且恰巧是个医生。

人类有一个很难被自己察觉到的本能,即是赋予偶然的事物予意义。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做对了什么,会不会是自己一直善良得到的回报,是不是自己的精神极为强大,还是从小你就是个幸运的小机灵鬼。这种偶然得到的结果,却被人称作是经验之谈。当然也不乏正确的例子,因为正确了,我们才看到了,死了的人怎么说话呢?

作者说,自己生命的意义,就是帮助他人找到生命的意义。并不是对作者不敬,只是不禁思考,这样有意义吗?

是不是作者本人在经历世界上最深刻的苦难之后,就特别容易对平常的生活产生幸福感,觉得这全都来之不易,即使是打扫厕所,即使一辈子是个送报工,即使活着就被上层的人压榨。

作者所谓的意义,就是让人类在自己的日常中,误以为这一切都已经很好,事情还会变的更好。觉得无论任何工作,只要去追求灵魂上的圆满,都算是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人是能够习惯一切的,即使是最乏味的工作,最可怖的死亡。当你习惯了受苦就仿佛在追求生命的意义,这就是对一个人而言最大的骗局。

作者本人十分勇敢,战争时期抛去和平生活研究学术的机会,留在父母身边,结果九死一生。这样的经历,是无法复制的。他得出的经验,没有经历过的人怎么体会呢?于是说不能说他是错的,但放在我们身上又不适用。

作者探讨存在,探讨生命,探讨人的精神,我只是思考自己。人终究是社会动物,人的意义也只能靠人来赋予,人类最好的状态是另一个人就是他生命的意义。

6. 意义疗法的案例

《五十二病方》保存着远古时期传流下来的若干方药,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

例如书中对一种疾病有不同的疗法,同一种药物有不同的名称,甚至一个字的写法前后不统一,又如不少的方后注明“尝试”,“已验”,“令”(即善)字样,充分证明是劳动人民群众经实践而积累成的。

7. 意义疗法的定义

园艺学对园艺疗法概念的应用最初出现在19世纪初,作为美国国家独立宣言人之一的BenjaminRush最初提出了农业生产劳作与人类健康状况有关,从而使得园艺疗法在医学康复、精神治疗、智障儿童教育和老年人护理上沿用至今。

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植物不仅给人类提供了各种生命活动的能源,而且也作为观赏景观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目前园艺疗法在养老方面的运用非常广泛。随着老龄化问题日趋加深,园艺疗法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各种病症和常见健康问题有着独特的治疗效果和养生价值。

园艺疗法的意义:

园艺疗法是一种能够通过园艺活动的进行,为老年人提供修身养性,保健养生效果的疗法。

园艺疗法的定义有许多种,目前受到广泛认可的是美国园艺疗法协会对园艺疗法作出的如下定义:园艺疗法是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园艺疗法的养老价值:

从园艺疗法可获得的功效来看,它对人类体力、身心健康、精神问题的治疗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那些具有慢性疾病或处于高龄的老人而言,通过参与园艺的相关活动,可以让他们寻求到一个精神上能得到依靠的地方,因为植物并没有威胁性,不会带着异样的眼光来判断是否生长,通过他们的精心呵护,所有的努力都会得到馈赠,使得这些老人可以感受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产生对于晚年生活的热爱和对自身的自信。

园艺疗法的特点:

早在1699年,一位叫李那托·麦加的人就在《英国庭园》中对园艺的治疗效果记述道:在闲暇时,您不妨在庭园中挖挖坑,静坐一会,拔拔草,这会使您永葆身心健康,这样的好方法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1)自然性。园艺疗法不同于其他物理或者化学疗法,它是一种自然的疗法,是主要依靠植物或者围绕植物展开的活动获益的。

2)服务人群的多样化。园艺疗法不仅适用于病人,也适用于健康和亚健康人群,最重要的是适用于老年人的各种养老活动,它不针对某种特定的疾病。

3)园艺疗法是通过主动和被动两方面来促进和恢复人的身体健康的。前者主要是通过操作性的园艺活动如堆肥、除草、种植、采摘、插花、组合盆栽等实践活动对使用者产生主动疗效,提高其身体机能和免疫力,增加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后者主要是通过治疗性的景观设计、保健植物的选择等对使用者的身心产生一种被动的效果。

4)经济性。园艺疗法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简单的园艺布置就能达到理想的养生保健效果

5)长期性。园艺疗法必须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国外案例:

古埃及时代,人们已经通过园艺活动来达到治疗的效果,当时的医生让情绪波动的病人漫步花园,以此来稳定情绪。

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70年,美国将园艺疗法引入到伤员康复和职业培训中,为园艺疗法充实了新的内涵。

美国园艺治疗协会于1973年成立,并借由此机构推广园艺治疗及执行专业注册制度。

随着园艺疗法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欧美及日本等国大学开设园艺疗法培训课,使园艺疗法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一个新时期。

园艺疗法在美国:

布灵顿中心是位于北卡罗来纳州亨德森郡的一个园艺教育中心,占地29000㎡,位于一片苗圃地丘陵,拥有优良的自然环境。教育中心主要面向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提供园艺、植物学的实践知识,同时又是一个优美宁静的游赏花园。

中心内含有多功能厅、温室、操作间、露天剧场以及树木园、多年生花卉园、药草园、庭荫花园和一个为身体或精神有障碍的学生而设计的疗法花园。一系列便利的设施体现了设计的细致:各种多彩、芳香、无伤害性的植物栽植;凉亭提供了教学与野餐场所;水景营造平静气氛;小温室满足轮椅的无障碍出入。

园艺疗法在加拿大:

加拿大是园艺疗法开展较好的国家,情况与美国相似,在过去60 多年中十分重视将疗法的实践建立在研究基础之上。由于具有大片原生自然地域和地广人稀的国土特征,园艺疗法的实践往往拥有更广阔的场所,并且更重视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例如: 圭尔夫复健花园、柯堡生态花园、天意农场:治疗性社区等。

中国的园艺文化历史: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即崇尚自然,并以传统花木作为人格寄托,其中以魏晋南北朝为代表。如:东晋王羲之建兰亭于会稽山,周围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胜境;陶渊明喜居田园,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句;南京西善桥出土砖刻壁画“竹林七贤”,表现了文人醉心于竹林中的景象。寄情草木花数,无疑有益于身心健康,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古典式的 “园艺疗法”。

由此看出,“园艺疗法”在中国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特别是高知人群中,具备深入发展和推广的文化土壤。

8. 意义疗法是什么

活出生命的意义

如果说这辈子只读一本传记的话,那就应该读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自传》,该书是由奥地利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哲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90岁高龄时写就的,全书用简洁幽默的笔触回顾了他历尽艰辛、曲折伟大的一生。可以说,弗兰克尔凭一己之力,用意义疗法治愈了20世纪人类精神空虚、虚无堕落、无所适从的世纪病。如今时代虽然发展到了21世纪,但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提升及对人生意义的不懈追寻,仍然离不开这位伟大智者的智慧启迪。 弗兰克尔自小就展露出爱读书、善思辨的非凡天赋,家庭聚会上他总是缠着父母的朋友们问个不休,因此被大人们称为“小思想家”。高中时期,他就和当时名满天下的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通信,深获后者欣赏并由其推荐发表了人生第一篇学术论文;大学时期他又与奥地利另一位心理学家阿德勒建立了亲切的学术友谊,并在此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二篇学术论文。就在弗兰克尔学术前途一片光明之际,德国纳粹入侵奥地利并很快占领了其首都维也纳。1942年,弗兰克尔因学术成就获得了美国签证,就在他犹豫着是要独自逃亡美国还是该留下来和父母一起承受命运时,有一次回家他刚好看到桌上放着一块父亲从被纳粹焚烧的维也纳犹太会遗址上捡回来的大理石残片,于是他问父亲残片上的希伯来文是什么意思,父亲告诉他上面写的是犹太教《十诫》中的一条,“荣耀你的父母,地上的生命将能得到延续。”于是他在那一刻下定决心留下来陪父母,就让美国签证过期吧。 在纳粹统治下,弗兰克尔和家人每天过着着惊惶不安的生活。但他尽其所能地利用医生身份挽救因纳粹政策而要被消灭的精神疾病患者。同时因纳粹严酷的种族灭绝政策,其妻子怀孕后也被迫流产。1942年9月,弗兰克尔及其全家还是迎来了残酷命运,他们都先后遭逮捕并被送进了集中营。此时弗兰克尔已基本完成了代表他意义疗法思想的《医生与心灵》学术著作的初稿写作。他把作品缝在上衣内兜里,希望能躲过集中营党卫军的检查,但手稿还是被没收了。于是在集中营的日子,他一有空闲就琢磨思考意义疗法二稿的写作,事实证明这个执著信念最终成为支撑他活下去的主要心理动因之一。 弗兰克尔发现,在惨绝人寰、残酷黑暗的集中营中生存,大部分囚犯都会经历从震惊、到冷漠、再到麻木(或最终选择放弃)的心理适应阶段。除了被送进毒气室的囚犯,还有很大一部分囚犯之所以死亡,其实环境恶劣并非根本原因,而是由于他们最终因感觉希望破灭而放弃了生之意志。有一次集中营盛传圣诞节时就会迎来解放,有几个囚犯相信了这个传言并为此激动万分。但是随着圣诞节的日益临近,并无任何迹象表明他们将很快被获救。于是这几位囚犯对现实由高度的期望转跌至深深的失望,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们难以承受,于是在圣诞节过后不久他们就因极度失望而感染伤寒症去世了。 弗兰克尔清晰地记得,有一次他也因感染伤寒痛苦不堪,同时因长期饥饿、营养不良而意志极为消沉悲观,此时他身边的狱友诚恳劝说他放弃悲观情绪(这种悲观情绪如果任其发展,人就会开始放弃自己,那就离死亡不远了)。最终他克服了悲观情绪,靠着求生意志、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写作信念支撑以及狱友们的帮助幸运地活了下来。而他的亲人(除了妹妹)包括父亲、母亲、妻子、哥哥等最终都死在了集中营。 战后,弗兰克尔全身心投入工作,不仅成功写出了《医生与心灵》第二稿学术著作,还以他在集中营的经历为蓝本,仅用9天时间就写出了著名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此书通过他真实残酷的集中营经历,令人信服地论证了意义疗法的非凡价值。弗兰克尔认为,人是负责任的,应当实现自己生命的潜在意义。而人通过价值来实现其生命意义,而价值又分为创造价值、体验价值和形成态度价值。在集中营那种惨无人道的极端环境下,虽然创造及体验价值两者均已被剥夺,但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人都拥有选择其生存态度的自由。刚进入集中营时,弗兰克尔就告诫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去碰触电网,即任何时候自己都不会选择自杀。面对党卫军和牢头的残酷殴打、重体力劳动、饥饿、严寒、疾病、困苦等折磨,弗兰克尔从未放弃希望,从未放弃选择其生存态度的自由。他在集中营夜晚昏暗的宿舍里给狱友上心理治疗课程,鼓励他们勇敢地活下去;他在严冬室外重体力劳动中,沉浸在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和对学术生活的向往中,借“痛苦客观化”技巧来缓解那种难熬的困苦。正如弗兰克尔所言,“人‘有能力’保留他的精神自由及心智的独立,即便是身心于恐怖如斯的压力下,亦无不同。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这也就是意义疗法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也正是对这种理念的深刻体悟和以身践行,才让弗兰克尔最终挺过了集中营那段残酷非人的岁月。 战后,弗兰克尔出版了包括《活出生命的意义》在内的39部作品,其作品被翻译成包括日语、汉语、俄语等在内的34种语言。他在世界各地广泛游历讲学,在世界各大名校担任教授;即使九旬高龄时他还与世界各地的来访者会谈,并亲自回复人们的来信。他的意义疗法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因为他深刻洞察到了20世纪人类心灵的空虚与绝望,面对人必有一死所带来的巨大的死亡焦虑,人们希冀借由物欲、权欲、情欲甚至惨绝人寰的战争来逃避生命的空幻与虚无。而针对人类生命的短暂虚无和必死处境,弗兰克尔恰恰指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死亡本身让生命变得有意义。”他强烈反对人生虚无论,正相反,他认为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所作所为,皆非徒劳,皆是不朽。正如弗兰克尔振聋发聩的箴言,“最重要的是,生命的短暂并不会抹杀它自身的意义,因为过去的事情并不意味着永久的消失,而是被保存起来——过往的一切在消逝之前,就被保存在了‘过去’。我们的一切所作所为、所学所感,都被存放到‘过去’之中,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使它们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弗兰克尔看待人生过往的观点,与伟大哲学家尼采的观点正好不谋而合。尼采也认为,“因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总会以某种形式与日后发生的事情产生联系。哪怕是遥远过去的人们的行为,也与现在的事情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一切行为与运动皆为不死,所有人的所有行为,即使是最微小的行为,也是不死的。” 也就是说,人们所做出的任何再微小的努力,都会永久地改变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永远回不去它之前的那个样子了。 所以,因人必有一死而得出人生空幻虚无的结论是极其荒谬的。我们不要打着人生虚无的幌子而破罐破摔、浑噩度日,反倒是要坚信任何努力都并非徒劳,同时为了美好生活真实地付出心血努力。而如果你因过去的所作所在、浑噩度日感到悔恨、愧疚,那么也不用太懊悔,因为弗兰克尔同样指出,“要这样生活:好像你已经活过一次,而在前一次的生命中,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错的,所以现在你要重新开始,把它们做好。” 战后,弗兰克尔特别珍惜时间,他牺牲了无数周末用来工作,试图把失去的时间弥补回来。同时他一如既往对生活充满了巨大的激情与热爱。他年轻时就喜欢登山,高龄之后依然没有放弃这个爱好,80岁时还登上了著名的阿尔卑斯山。同时他也热爱飞行,67岁时还考取了飞行驾照,独自驾驶飞机翱翔在蓝天。弗兰克尔在维也纳大学授课至1995年,于1997年去世,享年92岁。 弗兰克尔的一生,正是发现及践行意义疗法的一生。他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因此重要的不是生命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因此,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弗兰克尔终其一生的生命意义之所在,就是帮助他人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和独特使命,这个意义和使命担当,就存在于当下这一刻、这一天、这一生,它们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担当、去践行,去活出我们人生的独特色彩,收获我们人生的丰饶意义和美满幸福。 “英雄稀有,他们静静地发光,在世界上留下印记。当他们逝去,作为整体的人性,已变得再也不一样了。”弗兰克尔逝世后,人们这样评价他。希望当我们终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时,亦会为自己留下的人生印记、为自己普通而充满意义的一生感到自豪和无悔。

9. 意义疗法的具体应用是

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2010年6月1日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 这本书主要讲述纳粹时期弗兰克尔开创了意义治疗法的励志故事。

书名

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者

维克多·弗兰克尔

类别

励志

原作品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译者

吕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