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ang Meng
王蒙(1934~ ),现代小说家。祖籍河北南皮县。1934年10月15日出生于北平(今北京)。中学时代在北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王蒙在北京市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即后来的共青团)的区委会工作。1953年写出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79)。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勇敢地、敏锐地触及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矛盾,抨击了基层领导机构和干部身上存在的思想僵化状态和官僚主义作风,以其大胆干预生活,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不久作品受到错误批判。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任助教。1963年调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在新疆期间,他曾到伊犁农牧地区劳动锻炼长达 7年之久,和农牧民朝夕相处,不仅体验了少数民族生活,而且还学会了维吾尔族语言。1973年调回新疆自治区文化局,翻译了《在奔腾的伊犁河上》等作品。1975年到自治区文艺创作研究室工作。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于1978年调回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从此他发表了大量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和文学评论,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丰、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王蒙1985年初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同年在全国党代表会议上当选中央委员。
王蒙在50年代的小说创作,无论《青春万岁》或《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都表现了青年的热情和敏锐。尽管作品反映生活深度不足,基调却是纯真、热烈。充满了幻想和对新社会的爱。1978年以后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日见成熟,格调则趋于清醒而冷峻。《风筝飘带》和《蝴蝶》分别获得北京市和全国最佳小说奖,《相见时难》获1982年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奖。这些作品在广阔的背景下描写了中国人民艰难曲折的前进历程。这些作品,在表现手法上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50年代的作品也有很大不同,经常采用复线条,甚至是“放射线”式的结构,用突破时空限制的大跨度跳跃,按照生活在人们心灵中的投影,反映出经过人们咀嚼后的生活。在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内容以及形式的各个方面,王蒙都是一位勤于探索又善于创新的作家,因此格外受到当代文坛和读者的注目。
王蒙近年来多次赴美国、联邦德国、墨西哥等国家访问。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美、英、墨西哥、罗马尼亚、苏联、日本、荷兰、挪威等国家出版。1986年,王蒙以“荣誉客人”身份出席了国际笔会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