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整理了内亲外戚、至小无内、外感内伤等含“内”的成语95个,其中“内”开头的31个,“内”结尾的12个,“内”在中间的52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内”开头的成语1、内亲外戚[nèi qīn wài qī]
【解释】指帝王的母族或妻族。
2、内省不疚[nèi xǐng bù jiù]
【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示例】不仅‘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而且有无穷的兴味。 ——谢觉哉《“此心光光地”》
3、内忧外侮[nèi yōu wài wǔ]
【解释】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同“内忧外患”。
【出处】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九十九回:“霸踞关中卅二年,如何豆釜竟相煎!内忧外侮侵寻日,莫怪姚宗不再延。”
4、内应外合[nèi yīng wài hé]
【解释】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出处】《三国志通俗演义·姜维祁山战邓艾》:“忽报有内应外合之兵,蜀军溃散。”
【示例】我等不若密通无知,内应外合,事可必济。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
5、内修政治,外治武备[nèi xiū zhèng zhì,wài zhì wǔ bèi]
【解释】修:修治;政治:政策;治:管理;武备:军备。对内修明政治,对外做好军事准备。
【出处】战国·吴起《吴子·图国篇》卷一:“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6、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nèi jǔ bù shī qí zǐ,wài jǔ bù shī qí chóu]
【解释】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荀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7、内外感佩[nèi wài gǎn pèi]
【解释】疏:疏远;亲:亲密。内心疏远,表面亲近。指不是真心待人。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曾子曰:‘内疏而外亲。’”
【示例】不受谏喻是一病,内外感佩是一病。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
8、内视反听[nèi shì fǎn tīng]
【解释】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示例】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矜能,则义士厉节。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允传》
9、内外夹攻[nèi wài jiā gōng]
【解释】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那其间内外夹攻,方能取胜。”
【示例】这件事情,须得我同你两个内外夹攻。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10、内外交困[nèi wài jiāo kùn]
【解释】交:同时;困:困境。里里外外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出处】毛泽东《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它给陷于内外交困的美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示例】他现在已经是内外交困,日子很不好过。
11、内外夹击[nèi wài jiā jī]
【解释】夹:从两方面来的。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台儿庄正面之敌,经我军于六日夜开始总攻,内外夹击……尚据险顽抗,战况之烈,空前未有。”
12、内紧外松[nèi jǐn wài sōng]
【解释】指政策的收紧与放宽或指人的心情,即内心紧张,态度镇静。
【示例】我们采用的内紧外松的策略。
13、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nèi chēng bù bì qīn,wài jǔ bù bì yuàn]
【解释】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
14、内忧外患[nèi yōu wài huàn]
【解释】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
【出处】《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示例】摆着那些七零八落的人才,要支撑这个内忧外患的天下,越想越觉危险。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一回
15、内圣外王[nèi shèng wài zhǔ]
【解释】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出处】《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示例】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宋史·邵雍传》 ——河南程颢初侍其父,识雍,议论终日,退而叹
16、内修外攘[nèi xiū wai rǎng]
【解释】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修”。
【出处】宋·胡锜《拟力田诏》:“顾惟礼耕义种之贤,足副内修外攘之志。”
【示例】观于《垂拱》《奏札》二篇及《戊午谠议序》,反复以天经地义内修外攘不可逆为言。 ——明·张纶《林泉随笔》
17、内省无愧[nèi xǐng wú kuì]
【解释】经过反省而问心无愧。
【出处】宋·李觏《寄祖秘丞》:“方兹恋庭闱,旋已对狱吏,试言其所由,内省亦无愧。”
18、内仁外义[nèi rén wài yì]
【解释】内心很仁慈,待人重情义。
【出处】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伏以阁下内仁而外义,行高而德巨,尚贤而兴能,哀穷而悼屈。”
19、内查外调[nèi chá wài diào]
【解释】指在单位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
【出处】《人民日报》1983.11.29:“经过一个星期的内查外调,掌握了大量证据,很快就挖出了这个由八人组成的贪污盗窃团伙。”
20、内清外浊[nèi qīng wài zhuó]
【解释】清:清白;浊:污浊。内心清白,外表污浊。比喻本质很好而外表极普通。
【出处】晋·杨泉《太玄经》:“内清外浊,敝衣裹玉。”
21、内柔外刚[nèi róu wai gāng]
【解释】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出处】《周易·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
【示例】她是一个内柔外刚的女子。
22、内助之贤[nèi zhù zhī xián]
【解释】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
【出处】《宋史·后妃传上·序》:“内助之贤,母范之正,盖有以开宋世之基业者焉。”
【示例】鲍宣之妻,提瓮出汲,雅得顺从之道;齐御之妻,窥御激夫,可称内助之贤。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夫妇》
23、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nèi jǔ bù bì qīn,wài jǔ bù bì yuàn]
【解释】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出处】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
24、内顾之忧[nèi gù zhī yōu]
【解释】旧时形容没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顾虑家事。现形容有内部的忧虑。
【出处】晋·左思《咏史》诗:“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示例】今南方已平,可无内顾之忧。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
25、内无怨女,外无旷夫[nèi wú yuàn nǚ,wài wú kuàng fū]
【解释】怨女:到了出嫁年龄而未嫁的女子;旷夫:成年而未娶妻的男子。指人们都能找到配偶,成家立业。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示例】现代社会重男轻女思想十分严重,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的局面难以实现。
26、内重外轻[nèi zhòng wài qīng]
【解释】内:京都;外;外省。形容京官权大,外官权小。
【出处】《宋史·高宗纪》:“乙亥,以内重外轻,命省台寺监及监司守令居职及二年者,许更迭出入除擢。”
【示例】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牵制矣。 ——高阳《慈禧全传》四十八
27、内疚神明[nèi jiù shén míng]
【解释】内疚: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神明:聪明正直的神祗。指良心受到责备。
【出处】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三十回:“许衡灭宋,死后犹不欲请谥立碑,盖内疚神明,不无惭德。”
【示例】后虽亦自省:内疚神明,外惭清议,盖饰词耳。 ——孙犁《耕堂读书记》八
28、内疏外亲[nèi shū wài qīn]
【解释】疏:疏远;亲:亲密。内心疏远,表面亲近。指不是真心待人。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曾子曰:‘内疏而外亲。’”
29、内外勾结[nèi wài gōu jié]
【解释】内部与外部暗中相互配合来达到某种目的。
【示例】他们内外勾结,终于搞垮了这个企业。
30、内峻外和[nèi jùn wai hé]
【解释】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
【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泰、华、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于青云上。”
31、内外有别[nèi wài yǒu bié]
【解释】内部、外部应该有严格的区别。
【出处】清·明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故男女授受不亲,家庭内外有别,此王制也,此古礼也。”
【示例】古人说内外有别,道理各各不同,丈夫叫“外子”,妻叫“内子”。 ——鲁迅《内外
“内”结尾的成语1、至小无内[zhì dà wú nèi]
【解释】小到极点,内无余隙。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示例】别把小毛病看成至小无内的东西,小心行得万年船。
2、鱼游釜内[yú yóu fǔ nèi]
【解释】鱼在锅里游。比喻处境十分危险,有行将灭亡之虞。
【出处】《魏书·中山王英传》:“缘江焚毁,靡使所遗。建业穷蹙,鱼游釜内。”
3、包举宇内[bāo jǔ yǔ nèi]
【解释】包举:统括;宇内:天地之间,即天下。并吞天下,占有一切。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4、眉睫之内[méi jié zhī nèi]
【解释】形容近在眼前。
【出处】《列子·仲尼》:“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
5、六合之内[liù hé zhī nèi]
【解释】六合:天地及东南西北。指天下。
【出处】《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存。”
【示例】不能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迟,六合之内,否而未泰。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
6、深文周内[shēn wén zhōu nà]
【解释】歪曲或苛刻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
【出处】清·钱谦益《兵部尚书李公神道碑》:“小大之狱,必以情本伦常依法比,不为深文周内。”
【示例】满洲太祖以七恨誓师,未必无深文周内之言,然明之无端起衅,亦不得谓无咎。 ——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三回
7、铭感五内[míng gǎn wǔ nèi]
【解释】比喻内心非常感激。
【出处】明·罗贯中《粉妆楼》第八十回:“这是万岁的龙恩,臣等铭感五内。”
【示例】这位工人虽然也绷着脸,一言不发,但是对我们一句训斥的话都没有说过,我心里实在是铭感五内。 ——季羡林《牛棚杂忆》第十四节
8、威动海内[wēi dòng hǎi nèi]
【解释】威:威力;动:震动;海内:四海之内,指天下。威力震动天下。形容威力很大。
【出处】《荀子·强国》:“威动海内,强殆中国。”
【示例】大王起于细微,灭乱秦,威动海内。 ——《汉书·高帝纪》
9、攘外安内[rǎng wài ān nèi]
【解释】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示例】管仲一匡九合,攘外安内,其功甚大。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卷七十二
10、铭诸五内[míng zhū wǔ nèi]
【解释】五内:五脏,指内心。深深刻在内心深处,永远不会忘记。
【出处】《旧唐书·李德裕传》:“置之座隅,用比韦弦之益;铭诸心腑,何啻药石之功。”
【示例】吴先生,你的情谊,我是铭诸五内了。 ——李劼人《暴风雨前》
11、锻炼周内[duàn liàn zhōu nà]
【解释】锻炼:形容对判罪的文辞很有研究;周:周密;内:通“纳”,使陷入。指罗织罪状,故意陷人于罪。
【出处】东汉《班固·路温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
【示例】便加以和《金瓶梅》一样的罪:这是锻炼周内的。 ——鲁迅《反对“含泪”的批评家》
12、席卷宇内[xí juǎn yǔ nèi]
【解释】宇内:整个中国。形容吞并全国。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逊传》:“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彫瘁,寇不为衰,而我已大病矣!”
【示例】俄皇尼古拉第一,亦抱非常之远略,思继大彼得之志,席卷宇内。 ——清·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十二节
“内”在中间的成语1、外感内伤[wài gǎn nèi shāng]
【解释】①中医指外感风邪,内有郁积而致病。②比喻内外煎迫。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次日便觉得有些鼻塞声重,胸闷头晕,恹恹的就成了一个外感内伤的病。”
【示例】偶尔的一点外感内伤算不了什么。
2、五内俱崩[wǔ nèi jù bēng]
【解释】伤心得连内脏都破碎了。形容极度哀痛。
【出处】汉·蔡琰《悲愤》:“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3、外内无患[wài nèi wú huàn]
【解释】患:灾祸,忧患。既无外患,也无内忧。
【出处】《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4、分内之事[fèn nèi zhī shì]
【解释】分内:自己,本分。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
【出处】《圣谕广训·孝训》:“皆子分内之事也。”
【示例】这些属于我们分内之事。
5、海内澹然[hǎi nèi dàn rán]
【解释】海内:四海之内;澹然:安静从容的样子。形容国家安定,生活秩序正常。
【出处】《汉书·扬雄传》:“海内澹然,永亡边城之灾,金革之患。”
6、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wài jǔ bù yǐn chóu,nèi jǔ bù yǐn zǐ]
【解释】举:推荐;隐:隐瞒;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出处】《史记·晋世家》:“祁奚可谓不党矣,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7、顾内之忧[gù nèi zhī yōu]
【解释】顾:照管,照顾。指对后方的忧虑、担心。
【出处】《宋史·李处耘传》:“赏厚则人无顾内之忧,恩深则士有效死之志。”
8、外怯内勇[wài qiè nèi yǒng]
【解释】外表显得怯懦,实际却很勇敢。
【出处】《三国志·魏志·荀攸传》:“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9、十步之内,自有芳草[shí bù zhī nèi,zì yǒu fāng cǎo]
【解释】比喻处处都有人才。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出处】京剧《将相和》第五场:“老将军,岂不知,十步之内,自有芳草。”
10、海内鼎沸[hǎi nèi dǐng fèi]
【解释】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出处】《后汉书·袁术传》:“今海内鼎沸,刘氏微弱,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何如?”
【示例】黄巾起来二十余年,海内鼎沸。 ——《三国志·魏志·邢颙传》
11、外方内员[wài fāng nèi yuán]
【解释】指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员,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12、安内攘外[ān nèi rǎng wài]
【解释】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示例】安内攘外之大经,富国强兵之远略。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13、彻内彻外[chè nèi chè wài]
【解释】指完完全全。
【出处】郭沫若《屈原》第二幕:“到了你们这一代就不同了,你们根本就没有受过烙印,所以你们的诗,彻内彻外,都是自己作主人。”
14、外宽内明[wài kuān nèi míng]
【解释】指外表宽宏而内心明察。
【出处】《汉书·黄霸传》:“黄霸为颖川太守,外宽内明,得吏民心。”
15、五内俱焚[wǔ nèi jù fén]
【解释】五内:五脏;俱:都;焚:烧。五脏都象着了火一样。形容象火烧得一样。比喻非常焦急。
【出处】汉·蔡琰《悲愤》:“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示例】偏偏事不从心,谋多未遂,怎得不五内俱焚?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九十七回
16、出内之吝[chū nèi zhī lìn]
【解释】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同“出纳之吝”。
【出处】《论语·尧白》:“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内之吝谓之有司。’”
17、反听内视[fǎn tīng nèi shì]
【解释】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示例】则反听内视,求其所由,必远观诸物,近验诸身。 ——《晋书·挚虞传》
18、眼内无珠[yǎn nèi wú zhū]
【解释】比喻不识货或看不出好坏。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19、十步之内,必有芳草[shí bù zhī nèi,bì yǒu fāng cǎo]
【解释】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隋书·炀帝纪上》:“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
【示例】‘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广大群众是人才的源泉。 ——《解放日报》1942.8.26
20、返观内照[fǎn guān nèi zhào]
【解释】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十五》:“于此不得其解,而见彼之捐弃物欲,返观内照,近于切己体察。”
【出处】吾辈试于清夜平旦~,其能免于王子之所诃与否? ——梁启超《新民说·论私德》
【示例】梁启超《新民说·论私德》:“吾辈试于清夜平旦返观内照,其能免于王子之所诃与否?”
21、外巧内嫉[wài qiǎo nèi jí]
【解释】外貌乖巧,内心刻忌。犹言口蜜腹剑。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翟方进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之心。”
22、五内如焚[wǔ nèi rú fén]
【解释】五内:五脏;如:如同;焚:烧。五脏都象着了火一样。形容象火烧得一样。比喻非常焦急。
【出处】汉·蔡琰《悲愤》:“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示例】据弟打听,非备款百万,不能了事。似此从何筹画?前数天不见兄长覆示,五内如焚。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三回
23、外宽内深[wài kuān nèi shēn]
【解释】指外貌宽厚而实则城府很深。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卻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24、外感内滞[wài gǎn nèi zhì]
【解释】滞?褐土簟V幸绞跤铮蚍绾钊榷貌〗型飧校饶诜颇谥汀1扔髂谕饨还ァ?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小姐的病是外感内滞。”
【示例】现代医学很容易医治外感内滞。
25、色厉内荏[sè lì nèi rěn]
【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示例】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色厉内荏的窘态。 ——叶圣陶《英文教授》
26、外简内明[wài jiǎn nèi míng]
【解释】指对人表面上简易,而内心明察。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
27、海内无双[hǎi nèi wú shuāng]
【解释】海内:四海之内,旧指中国,现亦指世界各地。四海之内独一无二。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一首》:“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
【示例】论富贵京都为上,数繁华海内无双,风流人物貌堂堂。 ——元·胡用和《粉蝶儿·题金陵景》
28、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wài jǔ bù bì chóu,nèi jǔ bù bì zǐ]
【解释】举:推荐;避:避开;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出处】《吕氏春秋·去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29、外愚内智[wài yú nèi zhì]
【解释】外形笨拙憨厚,内心机智聪明。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攸传》:“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
30、外亲内疏[wài qīn nèi shū]
【解释】疏:疏远。外表亲密无间,内心冷若冰霜。形容表里不一。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曾子曰:‘内疏而外亲。’”《晋书·宣帝纪》:“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
【示例】不料此人外亲内疏,挟诈而取益州,遂并汉中,有霸业兴隆之志。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
31、直内方外[zhí nèi fāng wài]
【解释】形容内心正直、做事方正。
【出处】《周易·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示例】只要体当自家直内方外之实事,乃是为已之切。 ——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
32、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wài jǔ bù qì chóu,nèi jǔ bù shī qīn]
【解释】举:推荐;弃:丢弃;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一年》:“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
3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
【解释】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出处】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心灵会互相感应的。
34、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sān shī shén bào tiào,qī qiào nèi shēng yān]
【解释】三尸:道家认为人体内有作崇的神,叫“三尸”或“三尸神”;七窍:指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嘴。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八回:“太师闻报,破了两阵,只急得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
35、外柔内刚[wài róu nèi gāng]
【解释】柔:柔弱;内:内心。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
【出处】《晋书·甘卓传》:“卓外柔内刚,为政简惠。”
【示例】张季德《一家有一家的事》:“好在他的妻子很贤惠,外柔内刚,精明强干。”
36、门内之口[mén nèi zhī kǒu]
【解释】门内:家里。家中的人口。
【出处】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
37、饮冰内热[yǐn bīng nèi rè]
【解释】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示例】强予不从,必有饮冰内热之患矣。 ——明·杨慎《送卞苏溪归叙州序》
38、腹心内烂[fù xīn nèi làn]
【解释】内心溃烂。比喻国家或集团等内部分崩离析。
【出处】《宋书·五行志》:“明帝惊闇,又有异谋。是以下逆上,腹心内烂也。”
39、外攘内安[wài rǎng nèi ān]
【解释】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排除外患,安定内部。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40、外圆内方[wài yuán nèi fāng]
【解释】圆:圆通;方:方正。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示例】静女士时常想学慧的老练精干,学王女士的外圆内方,又能随和,又有定见。 ——茅盾《幻灭》
41、外方内圆[wài fāng nèi yuán]
【解释】外方:外表有棱角,刚直;内圆:内心无棱角,圆滑。指人的外表正直,而内心圆滑。
【出处】《后汉书·致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员(圆),朋党奸,罔上害人。”
【示例】她是一个外方内圆的人物
42、外宽内忌[wài kuān nèi jì]
【解释】指外表上看似宽宏,内心却多忌刻。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杨戏传》:“维外宽内忌,意不能堪。军还,有司承旨奏戏,免为庶人。”
【示例】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
43、外厉内荏[wài lì nèi rěn]
【解释】表面强硬而内心虚弱。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剀传》:“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故清浊而寒温不效也。”
44、四海之内皆兄弟[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
【解释】四海:指全国。全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示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便收了罢。 ——明·徐渭《英烈传》第六回
45、外顺内悖[wài shùn nèi bèi]
【解释】悖:悖逆,违背。表面上顺从,实际悖逆。
【出处】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自天宝以后,政治少懈,文致未优,武克不刚,孽臣奸隶,蠹居綦处,摇毒自防,外顺内悖,父死子代,以祖以孙,如古诸侯,自擅其地,不朝不贡,六七十年。”
46、返视内照[fǎn shì nèi zhào]
【解释】原为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出处】《禅真逸史》第十七回:“澹然凝神静养一会,早听四野鸡鸣,于是垂目低眉,返视内照。”
47、返躬内省[fǎn gōng nèi xǐng]
【解释】躬:自身;省:检查,反省。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失。
【出处】《清史稿·文宗本纪》:“今年过节春分,寒威未解,朕返躬内省,未能上感天和。”
48、黄中内润[huáng zhōng nèi rùn]
【解释】黄:美。指德才深藏不外露。
【出处】《魏书·高允传》:“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
49、暴内陵外[bào nèi líng wài]
【解释】暴:残害;陵:同“凌”,侵犯,凌侮。对内残害百姓,对外欺压弱小。
【出处】《周礼·夏官·司马上》:“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壇之。”
50、返观内视[fǎn guān nèi shì]
【解释】原为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出处】清·蒲松龄《〈王如水问心集〉序》:“即此宜得之公心,返观内视,而九幽十八狱,人人分明见之矣。”
51、外弱内强[wài ruò nèi qiáng]
【解释】外表显得软弱,心里却很刚强。
【出处】《三国志·魏志·荀攸传》:“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甯武不能过也。”
52、外刚内柔[wài gāng nèi róu]
【解释】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
【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兵戈既起,将帅擅权,武吏功臣,过求姑息。边蕃远郡,得以骄矜,外刚内柔,上陵下替,此为屈辱又非多乎?”
【示例】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太祖推服桑维翰》:“边藩远郡,得以骄矜,外刚内柔,上陵下潜,此为屈辱又非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