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恭”的成语(42个)

本文整理了恭而有礼、兄友弟恭、洗耳恭听等含“恭”的成语42个,其中“恭”开头的成语11个,“恭”结尾的成语13个,“恭”在中间的成语18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恭”开头的成语

1、恭而有礼[gōng ér yǒu lǐ]

【解释】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示例】而且庶士人等……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一回

2、恭而敬之[gōng ré jìng zhī]

【解释】恭:恭敬;敬:敬重。恭敬的加重说法或诙谐说法。

【出处】老舍《赵子曰》第十五章:“李顺恭而敬之的慢慢地卷起那张戏报子。”

3、恭候台光[gōng hòu tái guāng]

【解释】恭:恭敬;修:等候;台:旧时对人的敬称;光:光临。恭恭敬敬地等候着您的光临。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敬治薄酒,恭候台光。”

【示例】敬于月之十日正午,在舍恭候台光,小酌爽叙,勿却是幸。 ——张恨水《啼笑姻缘》第六回

4、恭逢其盛[gōng féng qí shèng]

【解释】恭:恭敬;逢:遇到;盛:盛况,盛会。敬逢这一盛况或盛会。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饯别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明·许三阶《节侠记·二十五·诬激》:“这是卿等调燮之功,使朕恭逢其盛。”

【示例】可惜今年殿试都不能恭逢其盛,愚姐妹向来并未用功,今年不去,倒是借此藏拙。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

5、恭行天罚[gōng xíng tiān fá]

【解释】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古用来称天子用兵。

【出处】《尚书·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示例】诸帅戮力,恭行天罚。 ——唐·陆贽《平朱泚后车驾还京大赦制》

6、恭贺新禧[gōng hè xīn xǐ]

【解释】禧:吉祥幸福。恭敬地祝贺新年幸福吉祥如意。贺年的常用语。

【出处】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一章:“全都张灯结彩,高悬着‘庆祝元旦’、‘恭贺新禧’之类的大字装饰。”

【示例】春节到来,大家张灯结彩,恭贺新禧,互致祝福。

7、恭喜发财[gōng xǐ fā cá]

【解释】恭喜:恭贺他人的喜事。旧时指祝贺人发财富裕的客套话。

【出处】鲁迅《过年》:“放鞭炮,打麻将,拜年,‘恭喜发财’!”

【示例】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8、恭敬不如从命[gōng jìng bù rú cóng mìng]

【解释】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

【出处】宋·释赞宁《笋谱》卷下:“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

【示例】姑奶奶,既老爷这等吩咐,恭敬不如从命,毕竟侍候坐下好说话。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

9、恭敬桑梓[gōng jìng sāng zǐ]

【解释】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示例】岂孩儿未曾恭敬桑梓? ——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十九出

10、恭恭敬敬[gōng gōng jìng jìng]

【解释】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说不得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

【示例】他们是准备投降的,所以恭恭敬敬地执行了日本人和汪精卫的命令,先把最坚决的抗日分子杀死。 ——毛泽东《必须制裁反对派》

11、恭默守静[gōng mò shǒu jìng]

【解释】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出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又自以归付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恭”结尾的成语

1、兄友弟恭[xiōng yǒu dì gōng]

【解释】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形容兄弟间互爱互敬。

【出处】《史记·五帝本纪》:“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明·朱有燉《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兄友弟恭,夫义妻贤,中外和乐,以致祯祥屡现,百福咸臻。”

【示例】后世不论官宦和平民人家,只要是有产业的,兄弟叔侄争产,势同仇人,平日所讲的仁义忠信,兄友弟恭,全都一风吹了。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

2、颠越不恭[diān yuè bù gōng]

【解释】颠越:陨坠,损害;恭:恭敬。指损害礼法,对上命不恭。

【出处】《尚书·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余。”

3、玩世不恭[wán shì bù gōng]

【解释】玩世:以消极、玩弄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赞》:“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示例】余乡殷生文屏,毕司农之妹夫也,为人玩世不恭。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颠道人》

4、前倨后恭[qián jù hòu gōng]

【解释】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示例】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前倨后恭?”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

5、却之不恭[què zhī bù gōng]

【解释】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出处】《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

【示例】我们觉得却之不恭,只好让他劳驾。 ——邹韬奋《经历·惨淡经营之后》

6、桀傲不恭[jié ào bù gōng]

【解释】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同“桀骜不逊”。

【出处】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故虽桀傲不恭,见先生,莫不感悦而化服。”

【示例】他自恃才高,一向桀傲不恭。

7、草草不恭[cǎo cǎo bù gōng]

【解释】草草:杂乱不整齐的样子;恭:恭敬。草率而不恭敬。常用作书信中的自谦之辞。

8、卑谄足恭[bēi chǎn jǜ gōng]

【解释】卑:低下;谄:巴结奉承;足:音“巨”,过分;恭:恭顺。低声下气,阿谀逢迎,过分恭顺,取媚于人。

【出处】《史记·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9、桀骜不恭[jié ào bù gōng]

【解释】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同“桀骜不逊”。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六七回:“围乃共王之庶子,年齿最长,为人桀骜不恭,耻居人下,恃其才器,阴畜不臣之志。”

10、同寅协恭[tóng yín xié gōng]

【解释】同寅:原指同具敬畏之心,后指在一处做官的人;协恭:友好合作。形容人们互相尊敬,同心协力地工作。

【出处】《尚书·皋陶漠》:“同寅协恭和衷哉。”

【示例】可见你我都是天榜有名,将来同寅协恭,多少事业都要同做。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

11、行过乎恭[xíng guò hū gōng]

【解释】行:所作所为;乎:相当“于”。所作所为过于恭敬。指恭敬过度

【出处】《周易·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12、前慢后恭[qián màn hòu gōng]

【解释】慢:傲慢。以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出处】梁启超《王荆公传》第16章:“知制诰与翰林学士,相去几何?此而谓其前慢后恭见利忘义,何深文之甚?”

13、勤慎肃恭[qín shèn sù gōng]

【解释】肃:严肃;恭:谦逊。勤劳、谨慎、恭敬、谦虚。指做人的美德。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更祈自加珍爱,惟勤慎肃恭以侍上,庶不负上眷顾隆恩也。”

“恭”在中间的成语

1、洗耳恭听[xǐ ěr gōng tīng]

【解释】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示例】如此甚妙,我们洗耳恭听。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

2、毕恭毕敬[bì gōng bì jìng]

【解释】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军长为李玉堂,一山东大汉,抵军部时,在门外相迎,毕恭毕敬。”

【示例】[韩老六]对于穷人的毕恭毕敬的招呼从不理睬,而对于有钱的人,有说有笑。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

3、谦恭仁厚[qiān gōng rén hòu]

【解释】指态度谦逊恭谨,为人忠诚老实。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8回:“今日见宋江谦恭仁厚,愈加钦敬。”

4、安祥恭敬[ān xián gōng jìng]

【解释】古时指教育儿童应注意的四点:安定而不轻躁,详审而不疏率,表现要谦恭,心里要有所敬畏。

【出处】宋·朱熹《小学·嘉言》:“教小儿,先要安祥恭敬。”

【示例】见了娄潜斋家学生安祥恭敬,又动了桥梓同往之意。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回

5、垂手恭立[chuí shǒu gōng lì]

【解释】垂:低下;垂手:表示恭敬。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随时听从吩咐。

【出处】《武松演义》第十回:“武松从纱帐里望出来,看见施福、施寿还是垂手恭立,便招呼道:‘贵家院为何不去?我没事了。’”

6、温恭直谅[wēn gōng zhí liàng]

【解释】温恭:温和谦恭;直谅:性格正直,能谅解人。指和气、谦恭、正直、诚信的高尚品德。

【出处】明·王阳明《客坐私祝》:“但愿温恭直谅之友,来此讲学论道,示以孝友谦和之行,德业相劝,过失相规,以教训我子弟,使无陷于非僻。”

7、打恭作揖[dǎ gōng zuò yī]

【解释】旧时礼节,弯身抱拳,上下摆动,表示恭敬。

【出处】明·李贽《因记往事》:“嗟乎!平居无事,只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同于泥塑。”

【示例】宝玉见他这样,还认作是昨日中晌的事,那知晚间的这段公案,还打恭作揖的。 ——《红楼梦》第二七回

8、温良恭俭[wēn liáng gōng jiǎn]

【解释】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等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出处】《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示例】冯翊郡开国公鱼朝恩,温良恭俭,宽柔简廉,长才博达,敏识高妙。 ——《旧唐书·礼仪志四》

9、克恭克顺[kè gōng kè shùn]

【解释】克:能够。能够恭敬而顺从,一点也不执拗。

10、必恭必敬[bì gōng bì jìng]

【解释】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示例】如父亲冥寿之用度,妹甚不赞成,但须一桌菜祭之,必恭必敬,即尽人子之孺慕。 ——清·秋谨《致秋誉章书》其五

11、谦恭下士[qiān gōng xià shì]

【解释】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出处】《汉书·韦玄成传》:“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示例】他亲自送至车旁,亲自代关车门,行一深鞠躬礼而别,颇能谦恭下士。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流亡》

12、温恭自虚[wēn gōng zì xū]

【解释】温恭:温和谦恭;虚:虚心。温顺谦恭而不自满。形容诚恳受教的好态度。

【出处】《管子·弟子职》:“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

13、敬恭桑梓[jìng gōng sāng zǐ]

【解释】敬恭: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示例】富贵还乡,格外要敬恭桑梓,也是雯青一点厚道。 ——清·曾朴《孽海花》第七回

14、安详恭敬[ān xiáng gōng jìng]

【解释】古时指教育儿童要注意的四点:安定而不轻躁,详审而不疏率,表现要谦恭,心里要有所敬畏。

【出处】宋·朱熹《小学·嘉言》:“教小儿,先要安详恭敬。”

【示例】这谭孝移平日仰娄潜斋为人端方,已是十分要请;见了娄潜斋家学生安详恭敬,又动了桥梓同往之意。 ——清·李观海《歧路灯》第二回

15、谦恭虚己[qiān gōng xū jǐ]

【解释】虚己:谦虚,虚心。谦虚恭敬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就是待那同僚,却也谦恭虚己,百凡从事。”

16、温良恭俭让[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解释】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示例】物有本来,事有终始,以温良恭俭让之德,五者乃圣德光辉。 ——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二折

17、后恭前倨[hòu gōng qián jù]

【解释】倨:傲慢。以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殆不可复》:“这的是舔痔吮痈,后恭前倨,奴颜婢膝。”

18、允恭克让[yǔn gōng kè ràng]

【解释】允:诚信;克:能够;让:谦让。诚实、恭敬又能够谦让。

【出处】《尚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示例】先大行皇帝天表奇伟、大智夙成、宏才肆应、允恭克让、宽裕有容、天章睿发、烛照如神。(二月河《乾隆皇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