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缨”的成语(27个)

本文整理了缨緌之徒、投笔请缨、簪缨门第等含“缨”的成语27个,其中“缨”开头的成语1个,“缨”结尾的成语10个,“缨”在中间的成语16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缨”开头的成语

1、缨緌之徒[yīng ruí zhī tú]

【解释】缨緌:古代帽子下垂的结带。带帽子的人,指社会上层人士。

【出处】汉·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时缨緌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

“缨”结尾的成语

1、投笔请缨[tóu bǐ qǐng yīng]

【解释】指弃文就武,请战擒敌。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久劳苦,尝缀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示例】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 ——郭沫若《归国杂吟》

2、世代簪缨[shì dài zān yīng]

【解释】簪缨:头簪和束发的缨络,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接连几代都是做高官的的仕宦之家。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久闻公世代簪缨,何不立于庙堂,辅佐天子,乃区区作相府门下一吏乎?”

【示例】我娘家是大明开国功臣信国公之后,也算得是世代簪缨之族。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

3、诗礼簪缨[shī lǐ zān yīng]

【解释】诗礼:《诗经》和《周礼》,指礼教;簪缨:比喻高官。讲究礼教的高官显宦。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那里去安身乐业。”

4、户列簪缨[hù liè zān yīng]

【解释】户:门;簪缨:古代官吏的冠饰。门前排放着簪缨。形容做官以后可使门庭显耀,身价倍增。

【出处】明·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三折:“受宠辱,享富贵,户列簪缨,门排画戟。”

5、濯足濯缨[zhuó zú zhuó yīng]

【解释】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出处】《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6、豺狼冠缨[chái láng guàn yīng]

【解释】豺狼:比喻坏人;冠缨:古代官吏的装束。比喻坏人作官掌权。

【出处】唐·李白《古风·第十九》:“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7、愿受长缨[yuàn shòu cháng yīng]

【解释】长缨:长绳子,比喻革命力量。比喻愿为国家效力。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8、请长缨[qǐng cháng yīng]

【解释】缨:绳子。指请求上前线杀敌。

【出处】唐·祖咏《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须请长缨。”

【示例】尽识山川险,深穷彼我情。归来俱封奏,直上请长缨。 ——宋·李觏《送路拯北游》

9、遗簪绝缨[yí zān jué yīng]

【解释】指男女杂坐,不拘形迹,欢饮无度。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淳于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另见《韩诗外传》卷七,王后所绝缨之事。后合二事为“遗簪绝缨”。

【示例】两家父母亦共饮酒三五斗,以后遗簪绝缨,欢谑无度,数日方止。 ——徐珂《清稗类钞·婚姻·台湾番人婚嫁》

10、无路请缨[wú lù qǐng yīng]

【解释】缨:绳子;请缨:指投军报国。没有立功报国的时机。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缨”在中间的成语

1、簪缨门第[zān yīng mén dì]

【解释】旧指显贵人家。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安老爷家,通共算起来,内外上下也有三二十口人,虽然算不得簪缨门第、钟鼎人家,却倒过得亲亲热热,安安静静。”

【示例】即便他恩情金石样,他家是簪缨门第也不相当。 ——欧阳予倩《馒头庵》第二场

2、振缨公朝[zhèn yīng gōng cháo]

【解释】缨:古代帽子上系在颔下的带子;公朝:在朝廷上做事。整理好头冠,入朝处理政事。

【出处】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

3、簪缨世胄[zān yīng shì zhòu]

【解释】簪:发针;缨:帽带;世胄:封建社会中世代相传的官宦家庭。指世代做官的人家.

【出处】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二折:“贤士乃簪缨世胄,堪为元戎帅首也。”

【示例】舍人是簪缨世胄,况又是黉宫名士,指日飞腾,岂分什么文武门楣?(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4、结缨伏剑[jié yīng fú jiàn]

【解释】结缨:系好帽子上的带子。系好帽带,以身伏剑。比喻从容就义。

【出处】《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南朝·梁·江淹《狱中上建平王书》:“常欲结缨伏剑,少谢万一。”

【示例】南朝·梁·江淹《狱中上建平王书》:“常欲结缨伏剑,少射万一。”

5、被发缨冠[pī fà yīng guàn]

【解释】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出处】《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示例】此种举动,岂英之前人曾受黑番何项德泽,不然,何被发缨冠如此耶? ——严复《救亡决论》

6、振缨中朝[zhèn yīng zhōng cháo]

【解释】缨:古代帽子上系在颔下的带子;中朝:在朝廷上做事。整理好头冠,入朝处理政事。

【出处】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

【示例】馥振缨中朝,素有俊彦之称;出据方岳,实有偏任之重,而高略不举,往往失和,危而不持,当与天下共受其责。(《晋书·周馥传》)

7、濯缨弹冠[zhuó yīng tán guān]

【解释】濯缨:洗涤帽缨;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比喻准备出仕。

【出处】三国·魏·曹植《释愁文》:“今大道既隐,子生末季,沉溺流俗,眩惑名位,濯缨弹冠,谘诹荣贵。”

8、长缨在手[cháng yīng zài shǒu]

【解释】长缨:长带子,长绳子。比喻所武装力量掌握在手中。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阙下。”

【示例】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9、簪缨之族[zān yīng zhī zú]

【解释】簪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借指宦官。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示例】他出身簪缨之族,肯定能成功

10、振缨王室[zhèn yīng wáng shì]

【解释】振缨:弹冠,出仕。指入朝做官

【出处】南朝·陈·沈炯《祭梁吴郡袁府君文》:“日者明德世彦,振缨王室。”

11、濯缨濯足[zhuó yīng zhuó zú]

【解释】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

12、濯缨沧浪[zhuó yīng cāng làng]

【解释】在清水中洗涤冠缨。比喻超脱尘俗,操守高洁。

【出处】《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示例】晋·葛洪《抱朴子·释滞》:“濯缨沧浪,不降不辱。”

13、披发缨冠[pī fā yīng guàn]

【解释】指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

【出处】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示例】淮扬之民,方苦昏垫,披发缨冠而救之,犹恐不及,岂能豫忧运道之难处耶! ——明·张居正《答河道吴公桂芳书》

14、濯缨洗耳[zhuó yīng xǐ ěr]

【解释】濯缨:洗涤帽缨;洗耳:指不愿与闻世事。比喻避世守志,操行高洁。

【出处】《魏书·刘献之传》:“吾常谓濯缨洗耳,有异人之迹,哺糟歠醨,有同物之志。”

15、簪缨世族[zān yīng shì zú]

【解释】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出处】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

16、邹缨齐紫[zōu yīng qí zǐ]

【解释】邹缨:春秋时邹国国君系在脖子上的帽带;齐紫:春秋时齐国国君穿的紫色服装。比喻上行下效。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

【示例】是以邹缨齐紫,且以移俗。 ——《南史·儒林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