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石炭酸作用 | 炭酸的作用

1. 炭酸的作用

冬天有助于农作物“防冻”,我们现在地球温室效应就是二氧化碳 造成的,因为碳酸溶液分解后就会产生 二氧化碳,这种气体比空气中其他气体都要沉,会悬浮在作物上,就像给作物多盖了一层被子一样,所以可以起到防冻的作用

2. 活性炭与酸

活性炭处理酒类的有利之点有:

1、脱除不良色泽(例如去褐变色泽);

2、脱除不良气味(例如去羰基化合物和杂醇油);

3、脱除不良苦味(例如去酚类收敛性化合物);

4、脱除造成混浊杂质(例如去高级脂肪酸和酯);

5、脱除影响啤酒泡沫的杂质(例如去麦芽油和单宁酸);

6、促进增添风味的熟化(例如使醛氧化变酸和醇或有香味的酯);

7、帮助制饮料用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净化。

但也要注意其不利之点:

1、使用过量的活性炭,不仅脱除饮料中不良的色和味,而且吸附了某些特色的风味和色泽。

2、一般活性炭用量约为0.025%,也有100L饮料用5-25g活性炭不等。

3、我国白酒制调和酒之前用活性炭高达5%(CN86、107、485),因此,对某一具体酒精饮料需用哪种活性炭,用多少量,接触多少时间,应进行试验来确定。

4、使用过量的活性炭有时反而增加臭味,因为活性炭的参与会形成有臭味的醛缩醇。不过此反应加维生素C可减少。

3. 炭和酸反应

木炭会和强氧化性酸反应,如:浓硫酸,浓硝酸,七氧化二锰(高猛酸酐)C+2H2SO4(浓) ==加热==CO2 + SO2+2H2OC+4HNO3(浓)==加热==CO2+4NO2+2H2O而与浓硝酸在稍低的温度下则反应生成苯六酸.而C与七氧化二锰反应较为剧烈,甚至爆炸!相反,木炭一般不会和强碱反应 单质碳只有石墨态可以:C + 2NaOH + H2O = Na2CO3 + 2H2↑(木炭,焦炭,金刚石都不行)

4. 炭酸食物有哪些

吃了产气的食物会使肚子出现疼痛胀的情况,像一些高淀粉类的食物,比如土豆,芋头,南瓜,板栗,豆制品,碳酸饮料,这些食物里面含有丰富的淀粉,糖类以及纤维素,如果吃的过多的话,会使肠道细菌充分发酵之后产生多量的硫化氢和氨气,如果一时排不出气就会在肠道之中引起胃肠胀气。

5. 石炭酸的作用

不脱色的细菌呈红色。

为抗酸性细菌,脱色后复染成蓝绿色细菌,为非抗酸性细菌。

抗酸染色阳性是红色,抗酸染色的原理是分枝杆菌细胞壁内含有大量脂质,分枝菌酸包围在肽聚糖外面,具有抗酸性,染色时与石炭酸复红结合牢固,能抵抗酸性乙醇的脱色作用,因此抗酸菌能保持复红的颜色,达到染色的目的。未脱色细菌呈红色,为抗酸性细菌,脱色经复染成蓝绿色细菌,为非抗酸性细菌。

6. 炭酸钠的作用

碳酸钠的用途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化学工业、冶金、石油等等行业:

1、每吨玻璃消耗纯碱0.2t。

主要用于浮法玻璃、显像管玻壳、光学玻璃等。

2、重质纯碱可以减少碱尘飞扬、降低原料消耗、改善劳动条件,还可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减轻碱粉对耐火材料的侵蚀作用,延长窑炉的使用寿命。

3、碳酸钠作缓冲剂、中和剂和面团改良剂,可用于糕点和面制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4、碳酸钠作为洗涤剂用于羊毛漂洗,浴盐和医药用,鞣革中的碱剂。

5、碳酸钠用于食品工业,作中和剂、膨松剂,如制造氨基酸、酱油和面制食品如馒头、面包等。还可配成碱水加入面食中,增加弹性和延展性。碳酸钠还可以用于生产味精。来源:-碳酸钠

7. 炭酸化合物有些什么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大多数的有机物一般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有机物最早的定义是只能从有机体中提取出来的物质,现在很多有机物都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有机物这概念现在已经失去它原来的意义。现在有机物和无机物这两个概念没有明确的界限,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划分往往根据它们的性质和组成划分,如醋酸、乙醇、丙酮、甲烷等属于有机物,而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钠、碳酸氨等也含有碳元素,但通常把它们列为无机物,因为它们的性质与大多数无机物有共性,所以碳酸不是有机物。

8. 脱炭酸作用

臭粉(碳酸氢铵):在需要快速大量产生气体的时候就需要用到臭粉。臭粉在加热时或酸性条件下会分解成水,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由于快速释放,氨气在成品里残留很少,不会在成品里尝出氨味。由于臭粉容易分解放出氨气(这就是臭粉名字的出处)而失去作用,它很难储藏,一般在家庭较少使用。在烤制桃酥或某些饼干时要用到臭粉。 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不很稳定。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NH3)、水(H2O)、二氧化碳(CO2)。其中氨气有特殊的氨臭味,所以在长期堆放碳酸氢铵化肥的地方会有刺激性气味。长期在氨气浓度较高的环境下会产生的氨中毒现象。 1.氨能够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 氨抑制丙酮酸脱羧酶的活性,使乙酰CoA生成减少,影响三羧酸循环的正常进行;消耗大量 α-酮戊二酸和还原型辅酶Ι ,造成ATP生成不足;氨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的过程中大量消耗ATP。总之,氨耗大是ATP,又使得脑细胞ATP生成减少以抑制脑细胞。 2.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 氨引起脑内谷氨酸、Ach等兴奋神经递质的减少,又使谷氨酰胺、γ—氨基丁酸等抑制性神经递质增多,从而造成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3.对神经细胞的抑制作用 NH3干扰神经细胞膜上的Na- K-ATP酶,使复极后膜离子转动障碍,导致膜电位改变和兴奋性异常;NH3与K+有竞争作用,影响Na K 在神经的细胞膜上的正常分布,从而干扰神经传导活动。 综上,氨中毒主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正常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能够抑制外周的低级中枢,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使得其对外周低级中枢的抑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从而外周低级中枢兴奋,出现一系列如肌随意性兴奋、角弓反射及抽搐等本能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