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巴尔干战争

1912~1913年在巴尔干半岛发生的两次战争。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即黑山)所组成的“巴尔干同盟”,反对土耳其的控制和压迫所进行的战争。盟国由于向土耳其提出给予马其顿和色雷斯自治权的要求遭到拒绝,在俄国支持下于1912年10月9日对土耳其宣战。盟军为民族解放而战,士气旺盛。经过激战,塞、门两军进占马其顿和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军控制君士坦丁堡以西地区;希军进占爱琴海诸岛;土军败退到埃迪尔内、约阿尼纳和斯库台等地。11月3日土耳其被迫请求欧洲列强进行和平调处。由于盟国得到俄国支持,土耳其得到德国和奥匈帝国支持,在大国影响下,直到1913年5月30日签订《伦敦和约》,战争宣告结束。战败国土耳其丧失了在欧洲的大部领土。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保加利亚为一方,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和土耳其为另一方所进行的战争。《伦敦和约》签订后,德国和奥匈帝国利用盟国之间为瓜分土耳其占领地不均所产生的矛盾,极力煽动保加利亚反对其他盟国。1913年6月29日,保军突然向塞、希、门三个盟国发动进攻。不久,罗、土两国相继向保宣战,保军屡攻受挫,全线败退,7月13日被迫求和。8月10日保加利亚与塞、希、门、罗四国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9月29日保、土两国签订《君士坦丁堡和约》。战败国保加利亚丧失了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所分得的大片土地。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使巴尔干各国人民摆脱了土耳其的长期封建统治,具有进步的民族解放的性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使巴尔干各国重新分化,罗马尼亚与英、法、俄协约国靠近,保加利亚则加入德奥同盟。战争中,由于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飞机、装甲车、无线电)的使用,作战方法也有新的变化:战斗队形更加疏开;军队行动更注意隐蔽;进攻多采取机动作战和迂回包围;防御多采取阵地作战。巴尔干战争导致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