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公”的成语大全(249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公忠体国、三鹿郡公、廉明公正等含“公”的成语249个,其中“公”开头的56个,“公”结尾的58个,“公”在中间的135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公”开头的成语

1、公忠体国[gōng zhōng tǐ guó]

【解释】指尽忠为国。

【出处】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办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一定要用公忠体国的有才能的人,来办这项国事。”

【示例】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郭沫若《蜀道奇》诗

2、公才公望[gōng cái gōng wàng]

【解释】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示例】公才公望当黑头,姓名指顾书金瓯。 ——清·沈曾植《陈庸庵尚书水流云在图册》诗

3、公正不阿[gōng zhèng bù ē]

【解释】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九卷:“相之本主元祐政事者,然其言公正不阿如此,可谓贤矣。”

【示例】他公正不阿的性格值得我们学习。

4、公行无忌[gōng xíng wú jì]

【解释】公:公开;行:做;忌:顾忌。公开做坏事,没有顾忌。

【出处】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摘抄》卷一:“宋人尝谓世有恶少无赖之人,肆凶不逞,小则赌博,大则屠牛马、销铜钱,公行无忌。”

5、公修公德,婆修婆德[gōng xiū gōng dé,pó xiū pó dé指修德属个人,不得兼代。]

【解释】指修德属个人,不得兼代。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烧香可是神佛儿的事情,‘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咱‘各人儿洗面儿各人儿光’,你不要,可行不得。”

6、公尔忘私[gōng ěr wàng sī]

【解释】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

【出处】明·李贽《晃错》:“[晃错]公尔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晃氏之不安矣。”

【示例】若说是为了国法,所以公尔忘私,然而姓朱的却又明明为着升官发财,才出首的:所以有点看不起这个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

7、公是公非[gōng shì gōng fēi]

【解释】公认的是非。

【出处】唐·刘禹锡《天论上》:“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

【示例】公是公非订弟兄,徐行疾行携子侄。 ——清·赵翼《戏为叠字体》

8、公私两利[gōng sī liǎng lì]

【解释】指对公家私人都有好处。同“公私两济”。

【出处】《文献通考·征榷四》:“惟有于耍闹坊场之地,听民酝造,纳税之后,从便酤卖,实为公私两利。”

【示例】全国工商业者必须在公私两利政策之下,自觉地严格遵守各级人民政府的法令,爱护国家财产,消灭旧社会假公济私、损人利己的恶劣作风。 ——《新华月报》1951年第5期

9、公不离婆[gōng bù lí pó]

【解释】老公不离开老婆。形容关系密切。

【出处】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梦笔生花弦索乐府》:‘水不离波,秤不离砣。’”

10、公诸同好[gōng zhū tóng hào]

【解释】公:公开;诸:之于;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指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

【出处】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

【示例】虽经同人研究再三,余心犹耿耿,未敢公诸同好。 ——清·胡凤丹《〈龙川文集〉辨伪考异跋》

11、公私猬集[gōng sī wèi jí]

【解释】猬集:象刺猬的硬刺那样聚在一起,比喻事情繁多。公事和私事繁多。

【出处】明·俞安期《衡岳赋》:“华榱猬集而纵横。”

12、公报私雠[gōng bào sī chóu]

【解释】假借公事报私人的仇恨。同“公报私仇”。

13、公冶非罪[gōng yě fēi zuì]

【解释】形容无辜蒙冤或入狱。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公冶长非罪也。”

14、公门有公[gōng mén yǒu gōng]

【解释】公:公侯。旧时指公侯之家出公侯。

【出处】《晋书·王沉传》:“百辟君子,奕世相生,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15、公侯勋卫[gōng hóu xún wèi]

【解释】公爵、侯爵、勋臣、宿卫。泛指名门贵族。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闹榭》:“你看这般富丽,都是公侯勋卫之家。”

16、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gōng shuō gōng yǒu lǐ,pó shuō pó yǒu lǐ]

【解释】公公说的有公公的道理,婆婆说的有婆婆的道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出处】艾思奇《大众哲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场纠纷,实在难得排解。”

【示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不能分清他们的是非。

17、公之于众[gōng zhī yú zhòng]

【解释】公:公开;之:代指事物的内容;于:向;众:大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示例】请把公司本月的开销及往来公之于众。

18、公正无私[gōng zhèng wú sī]

【解释】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赋》:“公正无私,反见从横。”

【示例】在周秦之际的思想倒已经有很周密的一套想法,便是公正无私,不避亲怨,综核名实,信赏必罚。 ——郭沫若《论曹植》

19、公明正大[gōng míng zhèng dà]

【解释】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出处】清·陈确《翠薄山房帖》:“若一本于公明正大之心,则岂直如此而已。”

【示例】以其磊磊落落之志,出之以公明正大之行为,则其与立宪党之地位,为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与之《论中国现在之党派及将来之政党》

20、公公道道[gōng gōng dào dào]

【解释】不偏不倚的、公平合理的事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咱们今儿可要公公道道的贴一炉子烧饼,要有一个充正经的人。”

21、公道总在人心[gōng dào zǒng zài rén xīn]

【解释】公道:公正的道理。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0回:“人家听了,也只有再三劝慰;说什么公道总在人心。”

22、公正廉洁[gōng zhèng lián jié]

【解释】指廉洁奉公,不循私情。

【出处】清·昭槤《啸亭杂录·金元史》:“劾其贪酷诸款,而后又言其公正廉洁、惜名器、重士节诸语。”

【示例】他一辈子都要求自己公正廉洁地做官。

23、公平交易[gōng píng jiāo yì]

【解释】公平合理的买卖。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8回:“公平交易,又不化他,又不抢他,何罪之有!”

【示例】我们需要市场的公平交易,才能保证市场繁荣。

24、公平无私[gōng píng wú sī]

【解释】办事公平,没有私心。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示例】我们办事尽量做到公平无私。

25、公私兼济[gōng sī jiān jì]

【解释】既照顾到公家的利益,也照顾到私人的利益。

【出处】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判》:“况今征税有常,公私兼济。”

26、公而忘私,国而忘家[gōng ér wàng sī,guó ér wàng jiā]

【解释】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示例】这是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典型之一。 ——徐特立《我的一家》序

27、公生明,偏生暗[gōng shēng míng,piān shēng àn]

【解释】公:公平;明·明亮;偏:不公正;暗:昏暗,不明事理。公正就耳聪目明,偏私就昏暗愚昧。

【出处】《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

28、公公婆婆[gōng gōng pó pó]

【解释】公公与婆婆,丈夫的父亲和母亲。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咱们九个心里孝顺,只是不象那小蹄子嘴巧,所以公公婆婆老了,只说他好,这委屈向谁诉去?”

29、公正廉明[gōng zhèng lián míng]

【解释】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7回:“二则象大帅这样公正廉明,做属员的人,只要自己谨慎小心……还愁将来不得差缺吗?”

【示例】这样公正廉明的官员真是难得。

30、公规密谏[gōng guī mì jiàn]

【解释】指多方劝谏。公,公开;密,私下。

【出处】《三国志·魏志·桓阶传》:“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

31、公私分明[gōng sī fēn míng]

【解释】公家的与私人的界限十分清楚。

【出处】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

【示例】真正做到公私分明是不容易的。

32、公听并观[gōng tīng bìng guān]

【解释】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

【出处】《三国志·魏书·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见于理而物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远与黄唐角功,近昭文武之迹,岂近习而已哉?”

【示例】刑平而公,赏重而信,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 ——宋·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33、公耳忘私[gōng ěr wàng sī]

【解释】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同“公尔忘私”。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上之化也。”

34、公侯干城[gōng hóu gān chéng]

【解释】公、侯:古时爵位;干:盾;城:城池;干城:比喻捍卫。指为公侯抵御外侮的武将。

【出处】《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35、公私交困[gōng sī jiāo kùn]

【解释】公家私人均陷困境。

【出处】《明史·食货志六》:“虚糜干没,公私交困焉。”

【示例】因为按照我们现在落后农村的生产力,及经常遭受战争摧毁的环境,若果脱离生产的人太多了,便会养不活,便会公私交困。 ——《解放日报》1942.9.4

36、公平正直[gōng píng zhèng zhí]

【解释】公道平等,不偏袒,不营私。

【出处】元·孙仲章《勘头巾》第四折:“也只要全大人体面,方才得公平正直万人传。”

【示例】玉皇说我在阳世为人公平正直……正要补我做个太子太命。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二回

37、公耳忘私,国耳忘家[gōng ěr wàng sī,guó ěr wàng jiā]

【解释】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38、公平合理[gōng píng hé lǐ]

【解释】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出处】毛泽东《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只要美国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不再如过去那样用种种可耻的方法破坏和阻挠谈判的进行,则朝鲜的停战谈判是可能成功的。”

【示例】站好了队,排好了号,分果实分土地就公平合理。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

39、公门桃李[gōng mén táo lǐ]

【解释】公:对人的尊称。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40、公道合理[gōng dào hé lǐ]

【解释】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同“公平合理”。

【出处】西戎《纠纷》:“工要评的公道合理,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41、公报私仇[gōng bào sī chóu]

【解释】假借公事报私人的仇恨。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九:“汪知县公报私仇,借家人卢才的假人命,装在我名下,要加小的死罪。”

【示例】昏君乱相,为别人公报私仇。 ——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

42、公买公卖[gōng mǎi gōng mài]

【解释】公家向民间购买物品,公平交易,不使百姓吃亏。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百七回:“大人做道员时,驿上草料豆子,公买公卖,分毫不亏累农户。”

【示例】他们都不抢掠,公买公卖。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43、公车上书[gōng chē shàng shū]

【解释】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出处】《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汉书·张敞传》:“天子思敞攻效,使使者即家所在召敞。敞……即装随使者诣公车上书。”

【示例】制台原是不得已之举,台民不甘臣日,公车上书反抗,列名的千数百人。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44、公子哥儿[gōng zǐ gē ér]

【解释】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见安公子那一番举动,早知他是不通世路艰难,人情利害的一个公子哥儿。”

【示例】你这样的公子哥儿能干什么大事。

45、公而忘私[gōng ér wàng sī]

【解释】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出处】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像他这样不折不扣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国中,究竟能有几个?”

【示例】这两位同学的破釜沉舟,公而忘私的勇气,是使我私心佩服的,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46、公有公理,婆有婆理[gōng yǒu gōng lǐ,pó yǒu pó lǐ]

【解释】公:称丈夫的父亲。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出处】鲁彦《西安印象》:“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然又引经据典,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47、公私两便[gōng sī liǎng biàn]

【解释】便:便利,方便。对公家和私人都便利。

【出处】《汉书·沟洫志》:“衣食县官,而为之作,乃两便。”颜师古注:“令县官给其衣食,而使修治河水,是为公私两便。”《晋书·阮种传》:“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损益,使公私两济者,委曲陈之。”

【示例】议者以为不议其身,止令输赋,则公私两便,可以久行。 ——宋·刘安世《论役法之弊》

48、公私两济[gōng sī liǎng jì]

【解释】指对公家私人都有好处。

【出处】《晋书·阮种传》:“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损益,使公私两济者,委曲陈之。”

49、公子王孙[gōng zǐ wáng sūn]

【解释】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示例】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六回

50、公道大明[gōng dào dà míng]

【解释】公道:公正的原则道理,即正义。公正的道理得到发扬。比喻正义得到伸张。

【出处】明·天然智叟《石头点·侯官县烈女歼仇》:“郡中缙绅、耆老、邻里,公书公呈,一齐并进,公道大明。”

51、公私兼顾[gōng sī jiān gù]

【解释】既照顾到公家的利益,也照顾到私人的利益。

【出处】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判》:“况今征税有常,公私兼济。”

【示例】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周恩来《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

52、公道自在人心[gōng dào zì zài rén xīn]

【解释】公道:公正的道理;自:当然,自然。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的心里。指群众对事情的是非曲直知道的清楚明白。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王大将军下,庾公问:‘闻卿有四友……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

【示例】骑在马上,自言自语道:“公道自在人心,也不枉我一番必力了。” ——清·燕谷老人《续孽海花》第六十回

53、公诸于世[gōng zhū yú shì]

【解释】公:公开;诸:“之于”的合音;世:世上。把事情的内容向世人公开。

【出处】《上饶集中营·茅家岭地狱》:“把许多革命青年、爱国志士的遭遇,公诸于世。”

【示例】我们必须把这段历史公诸于世。

54、公事公办[gōng shì gōng bàn]

【解释】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

【出处】宋·魏了翁《奏外寇未静二相不咸旷天工而违明几》:“自今公事公言,进而明目张胆以陈之论奏,退而同心协虑以见之施行,毋面从而背违也。”

【示例】藩台见人家不来打点,他便有心公事公办,先从余荩臣下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55、公正严明[gōng zhèng yán míng]

【解释】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七回:“二则象大帅这样公正廉明,做属员的人,只要自己谨慎小心……还愁将来不得差缺吗?”

【示例】这样公正严明,执法如山,人民怎不信服。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四章

56、公道难明[gōng dào nán míng]

【解释】公道:公正的原则道理,即正义。公正的道理难以得到伸张。

【出处】唐·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公”结尾的成语

1、三鹿郡公[sān lù jùn gōng]

【解释】三鹿:合起来是“麤”(粗)字。形容人的粗心大意。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三鹿郡公》引《幽燕记》:“袁利见为性顽犷,方棠谓袁生已封三鹿郡公,盖讥其太粗疏也。”

2、砥节守公[dǐ jié shǒu gōng]

【解释】砥:磨刀石;节:节操。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出处】《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3、废私立公[fèi sī lì gōng]

【解释】指去私为公。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正父子之位。”

【示例】贞谦之功,废私立公。 ——《鹖冠子·道端》

4、枵腹从公[xiāo fù cóng gōng]

【解释】枵腹:空腹,肚饥。指饿着肚子办公家的事。形容一心为公。

【出处】清·李宝嘉《活地狱》楔子:“到了这个分上,要想他们毁家纾难,枵腹从公,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一个。”

【示例】则彼共和政府自大统领、国会议员,下之未入流之小吏,除枵腹从公外更无他术。 ——清·梁启超《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

5、一秉大公[yī bǐng dà gōng]

【解释】指言论行事全秉公心。

【出处】明·张居正《答工部郎中刘公伯燮言用人毁誉》:“仆近来用人处事,一秉大公。”

【示例】那里有好人?本县为官,上不欺君,下不虐民,自到任二年之久,我一秉大公办事。 ——坑余生《续济公传》第二回

6、守法奉公[shǒu fǎ fèng gōng]

【解释】守:遵守。遵守法令,奉行公事。

【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常则要守法奉公理遮民,屏邪除佞进忠良。”

7、砥节奉公[dǐ jié fèng gōng]

【解释】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出处】《明史·周延传》:“延颜面寒峭,砥节奉公。权臣用事,政以贿成,延未尝有染。”《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8、一心为公[yī xīn wéi gōng]

【解释】一心:专心,全心全意。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

【示例】我一心为公,却换得如此结局。

9、公门有公[gōng mén yǒu gōng]

【解释】公:公侯。旧时指公侯之家出公侯。

【出处】《晋书·王沉传》:“百辟君子,奕世相生,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10、登明选公[dēng míng xuǎn gōng]

【解释】登:升,推举;明:明察;选:选拔;公:公正。选拔和推荐明察而公正的人才。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登明先公,杂进巧拙。”

11、夏五郭公[xià wǔ guō gōng]

【解释】《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出处】《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

12、文章巨公[wén zhāng jù gōng]

【解释】巨:大。文章大家。形容文才出众。

【出处】唐·李贺《高轩过》:“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示例】其他诗亦甚佳,如云:“含风广开闻棋响,度日长廊转柳阴。”颇似文章巨公所作,殊不类衲子。 ——宋·许顗《彦周诗话》

13、洗手奉公[xǐ shǒu fèng gōng]

【解释】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同“洗手奉职”。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宫闱日用之数,视前代不过什二三,而内务府堂郎中皆视为脂膏窟泽,相沿积习,几无一洗手奉公之人。”

14、啬己奉公[sè jǐ fèng gōng]

【解释】啬:节俭。自己节俭,尽力办好公共的事业。

【示例】他为官清廉,啬己奉公,赢得众人的钦佩。

15、一国三公[yī guó sān gōng]

【解释】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示例】武夫当道势汹汹,一国三公谁适从。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十四回

16、开诚布公[kāi chéng bù gōng]

【解释】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示例】上头的公事是叫地方官时时接见商人,与商人开诚布公,联络一气。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

17、夙夜在公[sù yè zài gōng]

【解释】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出处】《诗经·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示例】毅夙夜在公,坐而待旦。 ——《晋书·刘毅传》

18、亡是公[wú shì gōng]

【解释】亡:即无。指不存在的人或物。

【出处】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假托的人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亡是公者,无是人也。”

【示例】应同亡是公,一对子虚听。 ——宋·苏轼《李公择过高邮见施大夫与孙莘老赏花诗……依韵奉答亦以一戏公择云尔》

19、以私害公[yǐ sī hài gōng]

【解释】指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

【出处】《韩诗外传》卷一:“楚白公之难,有庄之善者,辞其母,将死君……比至朝,三废车中。其仆曰:‘子惧,何不反也?’曰:‘惧,吾私也;死君,吾公也。吾闻君子不以私害公。’遂往死之。”

【示例】义重而恩轻,则不以私害公。 ——宋·秦观《白敏中论》

20、循私废公[xùn sī fèi gōng]

【解释】曲从私情,不顾公理。

【出处】宋·苏颂《论省曹寺监法令繁密》:“若官司措置失当,及徇私废公,致有赴诉,并委台察纠案。”

21、割臂盟公[gē bì méng gōng]

【解释】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22、梦见周公[mèng jiàn zhōu gōng才]

【解释】周公:西周初著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为孔子哀叹自己体衰年老的辞句。后多作为瞌睡的代称。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示例】在门底铺了一条夏布裙子,头垫了门枕,在那里‘梦见周公’。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

23、四世三公[sì shì sān gōng]

【解释】世:父子相继;三公:执掌朝政的大臣。指世代官居高位。

【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记载:汉代袁安在汉章帝刘烜时为司徒,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

【示例】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吾效应天顺人,正位九五。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24、金母木公[jīn mǔ mù gōng]

【解释】金:五行之一,西方属金;木:五行之一,东方属木。指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比喻年高有才德的人。

【出处】清·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所云意马心猿,金母木公《西游记》中作‘金公’、‘木母’,比喻孙悟空和猪八戒。”

25、七相五公[qī xiāng wǔ gōng]

【解释】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

【出处】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

【示例】齐诸田,楚屈、景,皆右姓也。其后进拔豪英,论而禄之,盖七相五公之所由兴也。 ——《新唐书·儒学传中·柳沖》

26、文抄公[wén chāo gōng]

【解释】指那些剽窃别人作品的人。

【示例】我痛恨那些文抄公的偷窃行为。

27、徇私废公[xùn sī fèi gōng]

【解释】曲从私情,不顾公理。

【出处】宋·苏颂《论省曹寺监法令繁密》:“若官司措置失当,及徇私废公,致有赴诉,并委台察纠案。”

【示例】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这几件钗钏、衣裙,却放不到我香君眼里! ——清·孔尚任《桃花扇·骂筵》

28、城北徐公[chéng běi xǘ gōng]

【解释】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后作美男子的代称。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示例】我没有城北徐公那么漂亮。

29、不喑不聋,不成姑公[bù yīn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

【解释】姑公:婆婆,公公。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出处】《释名·释首饰》:“不喑不聋,不成姑公。”

30、专心向公[zhuān xīn xiàng gōng]

【解释】一心为公,不谋私利。

【出处】《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及在朝,不结交援,专心向公。”

3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

【解释】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示例】在讨论会上,他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2、洁己从公[jié jǐ cóng gōng]

【解释】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同“洁己奉公”。

【出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都督命令》:“是时湖北不仅财政充裕,同志皆洁己从公,而军械子弹被服,亦甚充足。”

33、项庄之剑,志在沛公[xiàng zhuāng zhī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

【解释】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处】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

【示例】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

34、名卿钜公[míng qīng jù gōng]

【解释】名公巨卿。指有名望的权贵。

35、名卿巨公[míng qīng jù gōng]

【解释】有名声的权贵。

【出处】宋·欧阳修《江邻几文集序》:“名卿巨公往往见于余文。”

【示例】名卿巨公多所推尊,叶內翰清臣牧金陵。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十

36、三旨相公[sān zhǐ xiàng gōng]

【解释】用来讽刺庸禄低能的大官。

【出处】《宋史·王圭传》:“以其上殿进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曰已得圣旨也。”

37、涓滴归公[juān dī guī gōng]

【解释】涓滴:小水点,比喻细微的东西。形容属于公家的财物全部缴公,不占为私有。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真正是涓滴归公,一丝一毫不敢乱用。”

【示例】然必涓滴归公,撙节动用,始得实济。 ——《清史稿·文宗纪》

38、衮衮诸公[gǔn gǔn zhū gōng]

【解释】衮衮:相继不绝。旧指身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们。

【出处】唐·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示例】国民党的衮衮诸公管我们这些穷学生的什么“宣言”、“上书”!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六章

39、私仇不及公[sī chóu bù jí gōng]

【解释】及:达到。不因私人的仇怨而害及到公家之事。

【出处】《左传·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40、忧国奉公[yōu guó fèng gōng]

【解释】心怀国家,努力做好工作。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41、不痴不聋,不成姑公[bù chī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

【解释】姑公:婆婆和公公。不装傻装聋,就难当婆婆公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出处】汉·刘熙《释名》卷二:“不瘖不聋,不成姑公。”

42、推诚布公[tuī chéng bù gōng]

【解释】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示例】尔二人自任阁事,推诚布公,不唯朕知之,天下无不知者。 ——《清史稿·伊桑阿传》

43、洁己奉公[jié jǐ fèng gōng]

【解释】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

【出处】《宋书·林邑国》:“法命肃齐,文武毕力,洁己奉公,以身率下。”

【示例】万想不到果真总督大人还要当当,真算得洁己奉公第一等好官了。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3回

44、廉洁奉公[lián jié fèng gōng]

【解释】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廉洁不贪,忠诚履行公职,一心为公。

【示例】国家公务员应该廉洁奉公。

45、克己奉公[kè jǐ fèng gōng]

【解释】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示例】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46、灭私奉公[miè sī fèng gōng]

【解释】灭:消灭。消灭私念,一心为公。

【出处】唐·元稹《崔倰授尚书户部侍郎制》:“辟名用物者逃无所入,灭私奉公者得以自明。”

47、点滴归公[diǎn dī guī gōng]

【解释】指公家的钱财一点一滴都归还公家,丝毫不浪费或私用。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真是涓滴归公,一丝一毫不敢乱用。”

【示例】阳翰升、程步高经手的一件,那要算是数目最大而且最容易舞弊的一件,却是点滴归公。 ——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

48、执法不公[zhí fǎ bù gōng]

【解释】拒绝公正,在实施法律中的不公正。

【示例】我们要坚决杜绝执法不公的现象。

49、文章钜公[wén zhāng jù gōng]

【解释】文章大家。形容文才出众。同“文章巨公”。

50、折臂三公[zhé bì sān gōng]

【解释】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出处】唐·刘禹锡《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上车著作应来问,折臂三公定送方。”

51、舍己为公[shě jǐ wèi gōng]

【解释】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出处】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示例】我们应当培养下一代具有舍己为公的好品德。

52、天下为公[tiān xià wéi gōng]

【解释】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示例】万古千秋业,天下为公器。 ——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诗

53、力疾从公[lì jí cóng gōng]

【解释】力疾:带病坚持;从公:从事公务。形容克服病痛,坚持工作。

【出处】《三国志·魏志·曹爽传》:“臣辄力疾,将兵屯洛水浮桥,伺察非常。”

【示例】袁世凯便先用电报回复奕劻,说屈永秋告了病假,力疾从公,自是分所当为。 ——高阳《慈禧全传》九十四

54、以私废公[yǐ sī fèi gōng]

【解释】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晃回顾众将,厉声大叫曰:‘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公惊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

55、退食自公[tuì shí zì gōng]

【解释】减膳以示节俭。指操守廉洁。

【出处】《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示例】唐·杨炯《梓州惠义寺重阁铭》:“庶政惟私,万民以理,闲庭不忧,退食自公。”

56、项庄舞剑,志在沛公[xiàng zhuāng wǔ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

【解释】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处】清·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在康有为之意,志在成名(余成名),如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今见成名动也不动,已自愧悔。”

【示例】《大马扁》第四回:“在康有为之意,志在成各,如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今见成各也不动,已自愧悔。”

57、一秉至公[yī bǐng zhì gōng]

【解释】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58、坐无车公[zuò wú chē gōng]

【解释】坐:通“座”,坐席;车公:晋人车胤。比喻宴会时没有嘉宾。

【出处】《晋书·车胤传》:“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

“公”在中间的成语

1、廉明公正[lián míng gōng zhèng]

【解释】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一卷:“以尔廉平公正,命长郡治。”

【示例】那安老爷……真真廉明公正,不想被河台大人参了一本,谁人不说冤枉。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

2、大动公惯[dà dòng gōng guàn]

【解释】形容公众愤然而出,主持正义。

【示例】恐怖分子的罪恶行径,使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大动公惯,同声谴责。

3、王孙公子[wáng sūn gōng zǐ]

【解释】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示例】从来仕宦官员,王孙公子,要讨美妾的都到广陵郡来拣择聘娶。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4、背公营私[bèi gōng yíng sī]

【解释】指损公肥私,违法求利。亦作“背公向私”。

【出处】宋·张商英《护法论》:“今背公营私者侵渔不已。”

【示例】郭疏云:“明珠与余国柱背公营私诸款。” ——清昭槤《啸亭杂录·郭刘二疏》

5、自有公论[zì yǒu gōng lùn]

【解释】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扞庾公呴又问:‘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

【示例】虽然是非曲直,自有公论;但是现在的世人,总是人云亦云的居多。 ——清·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一回

6、王公大人[wáng gōng dà rén]

【解释】国君重臣。后泛指高官贵人。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示例】清·龚自珍《明良论一》:“富贵者,天所以待王公大人君子。”

7、损公肥私[sǔn gōng féi sī]

【解释】损害公家的利益而使私人获利。

【出处】《新华月报》1979年第1期:“在群众中,有些人损公肥私,无理取闹。”

【示例】我们不能损公肥私。

8、天公不做美[tiān gōng bù zuò měi]

【解释】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出处】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13回:“偏偏天公不做美,疾风凄雨,彻夜飘零,把这般普天同庆的大喜事,未免减色三分。”

9、平步公卿[píng bù gōng qīng]

【解释】指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很高的官位。

【出处】唐·白居易《浔阳岁晚寄元八郎中》:“虚怀事僚友,平步取公卿。”

10、假公济私[jiǎ gōng jì sī]

【解释】假:借;济:帮助。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出处】《汉书·杜业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示例】现在那些招摇撞骗,假公济私的玩意儿太多了。 ——欧阳山《三家巷》二六

11、化公为私[huà gōng wéi sī]

【解释】指以不法手段侵吞公物。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回:“舍二弟又说我弃了许多祖业,背地里化公为私,所瞒并不止这两项。”

【示例】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以权谋私,化公为私。”

12、奉公如法[fèng gōng rú fǎ]

【解释】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示例】想俺这为官的,都只要奉公如法也啊。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

13、背公向私[bèi gōng xiàng sī]

【解释】指损公肥私,违法求利。

【出处】《宋书·百官志下》:“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背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14、秉公办事[bǐng gōng bàn shì]

【解释】秉持公正之心做事,公事公办。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昨儿巡抚吴大人来陛见,说起令尊翁前任学政时,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

15、急公近利[jí gōng jìn lì]

【解释】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胶西王》:“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16、背公徇私[bèi gōng xùn sī]

【解释】公:正直无;徇:曲从。违背正道,营私舞弊。

【出处】《北史·炀帝纪》:“侵害百姓,背公徇私。”

17、明公正义[míng gōng zhèng yì]

【解释】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气”。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77回:“若遇着买花儿东西,明公正义问他要。”

18、木公金母[mù gōng jīn mǔ]

【解释】即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寿,比喻庆寿之主人夫妇。

【出处】唐·杜光庭《仙传拾遗·木公》:“昔汉初,小儿于道歌曰:‘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时人皆不识,唯张子房知之。”

【示例】共喜木公金母宴,正当浴佛饭僧时。 ——清·赵翼《寿全惕庄鹾使六十》

19、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chǒu xí fù shǎo bù dé jiàn gōng pó]

【解释】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只得脱袍解带,免冠徒跣,跪于门外。”

20、借公行私[jiè gōng xíng sī]

【解释】借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一卷:“见善忘举者妒,知恶不劾者比,依违是非者谲,借公行私者佞。”

【示例】借公行私,针砭时弊,是杂文的主要特点。

21、激起公愤[jī qǐ gōng fèn]

【解释】激发了公众共同的愤慨。

【示例】日军的暴行激起公愤,人们奋起反抗。

22、报冰公事[bào bīng gōng shì]

【解释】旧时官场指清苦的差使。

23、出公忘私[chū gōng wàng sī]

【解释】出于公心忘掉私情。

【出处】清·梅曾亮《送周石生序》:“非出公忘私、尽扫刮同异恩怨、屏置城府外,不足称朝廷委任、寄耳目之意。”

24、名公巨卿[míng gōng jù qīng]

【解释】指有名望的权贵。亦作“名公钜卿”。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与他往来的,俱是名公巨卿。”

【示例】这些案件,是不是有名公巨卿在内的。 ——鲁迅《论人言可畏》

25、急公好施[jí gōng hào shī]

【解释】指热心公益,乐于施舍。

【出处】清·顾炎武《歙王君墓志铭》:“君虽业盐,而孝友,急公好施,有远见,能自树。”

26、直入公堂[zhí rù gōng táng]

【解释】比喻言行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九:“可是,咱们就这么直入公堂的去说,还是不行。”又《四世同堂》七:“到这几家去!别直入公堂的跟人家求事,明白吗?要顺口答应的探听有什么路子可走!”

27、张公吃酒李公醉[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zuì]

【解释】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

【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天后时,谣言曰:‘张公吃酒李公醉。’张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

【示例】世上有如此不公之事,正是张公吃酒李公醉,桑树上脱枝柳树上报。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六回

28、勇于私斗,怯于公愤[yǒng yú sī dòu,qiè yú gōng fèn]

【解释】私:私利;怯:畏缩。为了争取个人私利很勇敢,为了大家的利益在行动上则畏缩不前。

29、黄公酒垆[huáng gōng jiǔ lú]

【解释】垆:酒肆放置酒坛的土台子,借指酒店,酒馆。又见到了黄公开的那个酒馆。比喻人见景物,而哀伤旧友,或作为伤逝忆旧之辞。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今日视虽近,邈若山河。’”

【示例】山阳笛声之感,黄公酒垆之忆,为之悠悠上心。 ——元·戴表元《剡源集·题萧子西诗卷后》

30、黄公好谦[huáng gōng hào qiān]

【解释】指人过分谦虚。

【出处】《尹文子·大道上》:“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

31、假公营私[jiǎ gōng yíng sī]

【解释】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同“假公济私”。

【出处】《元典章·礼部一·进表》:“照得近年以来,在外诸司不详站赤生受指,以进表为由,假公营私,滥行给驿。”

【示例】应该先从他们开刀:渎职,贪污,假公营私,忘了公仆的身份。 ——臧克家《裁员》诗

32、白衣公卿[bái yī gōng qīng]

【解释】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33、徇公灭私[xùn gōng miè sī]

【解释】指尽忠于国家民众之事而弃置个人私利。

【出处】唐·白居易《与薛苹诏》:“卿勤王之节,徇公灭私;事主之诚,移忠资孝。”

34、殴公骂婆[ōu gōng mà pó]

【解释】殴:殴打。指泼妇殴打辱骂公婆。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9回:“偏他至不贤惠,殴公骂婆,打邻毁舍,降汉子,比凡人不同。”

35、高阳公子[gāo yáng gōng zǐ]

【解释】高阳:地名,在今河南杞县。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高阳公子休闲过,不比寻常卖酒家。”

36、坐无公车[zuò wú gōng chē]

【解释】比喻宴会时没有嘉宾。

【出处】《晋书·车胤传》:“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

37、王公贵戚[wáng gōng guì qī]

【解释】泛指皇亲国戚。

【出处】《宣和画谱·李成》:“其后王公贵戚皆驰书致币,恳请者不绝于道,而成漫不省也。”

38、周公吐哺[zhōu gōng tǔ bǔ]

【解释】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示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39、天公不作美[tiān gōng bù zuò měi]

【解释】天公:老天爷;作美:成全。老天爷不成全。形容事情很不顺利。

40、万乘公相[wàn shèng gōng xiàng]

【解释】乘:四匹马拉的车;万乘:指帝王。指辅佐帝王的公卿宰相。

【出处】唐·韩愈《祭十二郎文》:“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41、苞苴公行[bāo jū gōng xíng]

【解释】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指公开行贿。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苞苴行与?谗夫兴与?”

42、张公吃酒李公颠[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diān]

【解释】后有移花接木或顶缸之义。同“张公吃酒李公醉”。

【出处】宋·李棨《北里志·张住住》:“曲中唱曰:张公吃酒李公颠,盛六生儿郑九怜。”

43、太公钓鱼,愿者上钩[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解释】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出处】《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负命者上钩来!’”

【示例】这有何妨,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四出

44、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

【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示例】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45、花花公子[huā huā gōng zǐ]

【解释】指衣着华丽,只会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弟。

【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六回:“活死人便知他是个仗官托势的花花公子了。”

【示例】他和小丑的不同,是不扮横行无忌的花花公子,也不扮一味仗势的宰相家丁。 ——鲁迅《二丑艺术》

46、急公好义[jí gōng hào yì]

【解释】急:急于。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出处】汉·刘向《新序·节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为人也,公正而好义。”

【示例】急公好义之心萌,独立自存之志固,言议波涌,为作日多。 ——鲁迅《集外集拾遗·破恶声论》

47、国尔忘家,公尔忘私[guó ěr wàng jiā,gōng ěr wàng sī]

【解释】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出处】鲁迅《两地书》:“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

48、名公大笔[míng gōng dà bǐ]

【解释】名家的大手笔。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名公大笔,却是本家风味。”

49、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huǒ dào zhū tóu làn,qián dào gōng shì bàn]

【解释】形容钱能通神,不管办什么事,都必须用金钱打点贿赂才能办成。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自古道好: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凭你世间稀奇作怪的东西,有了钱,那一件做不出来。”

50、王公贵人[wáng gōng guì rén]

【解释】泛指达官贵人。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51、对薄公堂[duì bù gōng táng]

【解释】在法庭上受审问。

52、大公至正[dà gōng zhì zhèng]

【解释】至:最;正:公正。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

【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来惩办林、邓,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

53、生公说法[shēng gōng shuō fǎ]

【解释】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出处】《莲社高贤传》:“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点头。”

【示例】谁谓周郎顾曲之场,非即生公说法之地乎! ——清·俞樾《余莲村劝善杂剧序》

54、因公假私[yīn gōng jiǎ sī]

【解释】借公务谋取私利。

【出处】《后汉书·李固传》:“因公假私,依正行邪。”

55、生公说法,顽石点头[shēng gōng shuō fǎ,wán shí diǎn tóu]

【解释】shēng gōng shuō fǎ,wán shí diǎn tóu

【出处】传说晋朝和尚道生法师对着石头讲经,石头都点头了。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56、翩翩公子[piān piān gōng zǐ]

【解释】旧时对风流而有文采的富贵子弟的誉称。

【出处】三国·魏·曹植《侍太子坐》诗:“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示例】到了次日,北侠扮作个赳赳的武夫,智化扮作个翩翩公子,各自佩了利刃一把,找了个买卖渡船。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百十二回

57、振缨公朝[zhèn yīng gōng cháo]

【解释】缨:古代帽子上系在颔下的带子;公朝:在朝廷上做事。整理好头冠,入朝处理政事。

【出处】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

58、山公启事[shān gōng qǐ shì]

【解释】晋山涛为吏部尚书,凡选用人才,亲作评论,然后公奏,时称“山公启事”。比喻公开选拔人才。

【出处】《晋书·山涛传》:“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示例】人间只有稽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 ——唐·李商隐《赠宇文中丞》

59、先公后私[xiān gōng hòu sī]

【解释】先以公事为重,然后考虑私事。

【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示例】卿先公后私,可谓大忠矣。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

60、货赂公行[huò lù gōng xíng]

【解释】赂:贿赂;公行:公开。公开用金钱、财物收买别人进行不正当的活动。

【出处】《魏书》:“三公倾邪,皆希世见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

【示例】货赂公行,帑藏损耗,神怒民怨,众叛亲离。 ——《陈书·傅縡传》

61、弃公营私[qì gōng yíng sī]

【解释】丢弃公益,谋求私利。

【出处】《元史·泰定帝纪》:“四方代祀之使,弃公营私,多不诚洁,以是神不谙格,请慎择之。”

【示例】共产党人不能弃公营私。

62、不公不法[bù gōng bù fǎ]

【解释】不公平待人,不遵守法律。形容为非作歹,仗势欺人的行为。

【出处】宋·司马光《与姪贴》:“不可恃赖我势,作不公不法,搅扰官法。”

【示例】平昔见稍有不公不法之事,便执法处分,不少假借。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

63、对簿公堂[duì bù gōng táng]

【解释】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负责广之幕府对簿。”

【示例】既然说不清,就只好对簿公堂了。

64、出以公心[chū yǐ gōng xīn]

【解释】指考虑事情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示例】虽然事情没办好,但他是出以公心,还是可以原谅的。

65、托公行私[tuō gōng xíng sī]

【解释】犹言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出处】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而乃冯附城社,蔽亏日月,托公行私,交游群小。”

66、国耳忘家,公耳忘私[guó ěr wàng jiā,gōng ěr wàng sī]

【解释】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67、货贿公行[huò huì gōng xíng]

【解释】指公开行贿受赂。同“贿赂公行”。

【出处】《魏书·刑罚志》:“天平后,迁移草创,百司多不奉法,货贿公行。”《陈书·傅縡传》:“货贿公行,帑藏损耗,神怒民怨,众叛亲离。”

【示例】时盗贼蜂起,百姓饥馑,玄竟不能救恤,而官方坏乱,货贿公行。 ——《隋书·卫玄传》

68、获隽公车[huò jūn gōng chē]

【解释】汉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指入京应试的人。“获隽公车”为会试得中的意思。

【出处】《红楼梦》第一○三回:“学生自蒙慨赠到都,托庇获隽公车。受任贵乡,始知老先生超悟尘凡,飘举仙境。”

69、因公行私[yīn gōng xíng sī]

【解释】借公务谋取私利。同“因公假私”。

【出处】《后汉书·陈宠传》:“断狱者急于篣格酷烈之痛,执宪者烦于诋欺访滥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纵威福。”

70、明信公子[míng xìn gōng zǐ]

【解释】印章的别名。

【出处】清·厉荃《事物异名录·文具·图章》:“名篆,字少章,号明信公子。”

71、羊公鹤[yáng gōng hè]

【解释】比喻名不副实。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庾失小望,遂名之为羊公鹤。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故称比之。”

【示例】恰似羊公鹤,可怜生氃氋。 ——唐·寒山《诗》

72、以公灭私[yǐ gōng miè sī]

【解释】指出以公心而去掉个人的私情或恩怨。

【出处】《书·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蔡沈集传:“以天下之公理,灭一己之私情。”

【示例】太史必当谨书灾异。愿陛下翕受敷施,以壮人才之精神;虚心容纳,以植人言之骨干。念邦本而以公灭私,严边备而思患豫防。 ——元·脱脱《宋史·马廷鸾传》

73、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示例】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74、一字入公门[yī zì rù gōng mén]

【解释】事情一旦告到官府,有案为凭,就无法挽回。告诫人们诉讼应慎重。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一字入公门,九牛曳不出。”

【示例】只这他自己的状上好些别脚,“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哩。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十六回

75、无肠公子[wú cháng gōng zǐ]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登涉》:“称无肠公子者,蟹也。”

【示例】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76、贿赂公行[huì lù gōng xíng]

【解释】贿赂:因请托而私赠财物;公行:公开做。指公开行贿受赂。

【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李特雄寿势志》:“货贿公行,惩劝不明。”《北史·柳彧传》:“前在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示例】言路阻而宵人得志,径窦开而贿赂公行。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

77、买卖公平[mǎi mài gōng píng]

【解释】买或卖公平合理,互不相欺。

【出处】清·寄生氏《五美缘》第五十七回:“小人买卖公平,不知为何告在大老爷台下?”

【示例】红军不仅买卖公平,而且纸币完全兑换,商人十分满意。 ——成仿吾《长征回忆录》五

78、奉公不阿[fèng gōng bù ē]

【解释】汉·刘珍《东观汉记·李恂》:“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出处】汉·刘珍《东观汉记·李恂》:“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示例】我喜欢他那奉公不阿的性格。

79、待诏公车[dài zhào gōng chē]

【解释】待:等待;诏:诏命,皇帝发出的命令;公车: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举的人,后举人被称为公车。在公车官署随时准备皇帝召唤。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传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80、羊公之鹤[yáng gōng zhī hè]

【解释】羊公:指晋朝征南大将军羊祜。原指羊公不舞之鹤。现比喻名不副实。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庾失小望,遂名之为羊公鹤。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故称比之。”

81、八公草木[bā gōng cǎo mù]

【解释】将八公山的草木视为敌人。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示例】这事让我有八公草木的余悸。

82、正直公平[zhèng zhí gōng píng]

【解释】指正直而又公道,不偏袒。

【出处】元·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二折:“我平日所行正直公平,所断之事并无冤枉。”

【示例】如今为官做吏的人,贪爱的是钱财,奉承的是富贵,把那“正直公平”四字撇却东洋大海。(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83、金衣公子[jīn yī gōng zǐ]

【解释】黄鹂的别称,也叫黄莺。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上:“明皇每于禁苑中见黄莺,常呼之为金衣公子。”

【示例】金衣公子绛桃花,飞下乔林过锦江。 ——元·王恽《钱舜举桃花黄莺图》

84、徇公忘己[xùn gōng wàng jǐ]

【解释】徇:同“殉”。指尽忠于国家民众之事而弃置个人私利。

【出处】唐·白居易《与薛苹诏》:“卿勤王之节,徇公灭私;事主之诚,移忠资孝。”

85、八公山上,草木皆兵[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

【解释】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示例】“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错觉的一例。 ——毛泽东《论持久战》

86、三公九卿[sān gōng jiǔ qīng]

【解释】三公:古时辅助国君的最高官员;九卿:古时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 

【出处】《史记·日者列传》:“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

【示例】可是当今朝廷之事,三公九卿,为皇上辅粥者多是满人,而汉人仅居十之二三。 ——二月河《康熙大帝》三十四

87、秉公无私[bǐng gōng wú sī]

【解释】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3回:“以明天地鬼神,秉公无私,但有报应轻重远近之别耳。”

【示例】他这人一向秉公无私。

88、欺公罔法[qī gōng wǎng fǎ]

【解释】欺骗公众,无视法律。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这一班光棍奴才,敢如此欺公罔法。”

89、景公求雨[jǐng gōng qiú yǔ]

【解释】祈求龙王降雨的迷信活动。比喻统治者体恤民情,顺应民意。

【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于是景公出野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

【示例】领导干部应该学习景公求雨,体恤民情。

90、奉公守法[fèng gōng shǒu fǎ]

【解释】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示例】我们每个人都要奉公守法,决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

91、忧公忘私[yōu gōng wàng sī]

【解释】关心公益,不顾私利。

【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示例】宋·司马光《上体要疏》:“陛下苟能精选晓知钱谷、忧公忘私之人,以为三司使、副判官、诸路转运使,各使久于其任……何患财利之不丰哉!”

92、名公钜卿[míng gōng jù qīng]

【解释】指有名望的权贵。同“名公巨卿”。

93、是非自有公论[shì fēi zì yǒu gōng lùn]

【解释】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会作出恰当的评判。

【出处】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扞庾公呴又问:‘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

94、万世公论[wàn shì gōng lùn]

【解释】指历代的公正之论。

【出处】《元史·仁宗纪》:“人言御史台任重,朕谓国史院尤重;御史台是一时公论,国史院实万世公论。”

【示例】则如宋蒋之奇尝诬奏欧阳修矣,胡纮辈尝诬奏朱熹矣,未闻以一人私情废万世公论也。 ——《明史·何乔新传》

95、王阳在位,贡公弹冠[wáng yáng zài wèi,gòng gōng tán guān]

【解释】王:汉代王吉;贡:贡禹;弹冠:拂去冠上的灰尘。比喻好朋友进退相随,取舍一致。也指一人得官,同类相庆。

【出处】《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96、秉公灭私[bǐng gōng miè sī]

【解释】主持公道,灭除私念。

【出处】明·张居正《答郑范溪书》:“今不务为秉公灭私,振废起坠。”

【示例】他秉公灭私,让人尊敬。

97、游闲公子[yóu xián gōng zǐ]

【解释】指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

【示例】于是游闲公子,暇豫王孙。 ——汉·马融《长笛赋》

98、丑媳妇总得见公婆[chǒu xí fù zǒng de jiàn gōng pó]

【解释】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十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

【示例】丑媳妇总得见公婆,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99、秉公任直[bǐng gōng rèn zhí]

【解释】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出处】明·张居正《答郑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

100、明公正道[míng gōng zhèng dào]

【解释】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气”。

【出处】明·无名氏《人中画· 风流配》二:“此女不但才高,而词意甚正,要我明公正气去求亲,而不要私相挑引。”

【示例】明公正道的,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101、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解释】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出处】清·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贾老爷若是爱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爱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这里。”

【示例】据传说他[姜太公]心肠好人公正,鱼若从水中跳出三尺吞他的饵,那是鱼自己的过错。普通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便是此意。 ——林语堂《苏东坡传》第六章

102、持论公允[chí lùn gōng yǔn]

【解释】立论公正,不偏袒。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儒林传》:“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

【示例】某报创刊以来,一向持论公允,所以人人爱读它。

103、明公正气[míng gōng zhèng qì]

【解释】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出处】明·无名氏《人中画· 风流配》二:“此女不但才高,而词意甚正,要我明公正气去求亲,而不要私相挑引。”

【示例】这会儿,鬼使神差,活该败露!爽性明公正气的把簪儿拿出手来。 ——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

104、老虎借猪,相公借书[lǎo hǔ jiè zhū,xiàng gōng jiè shū]

【解释】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105、奖拔公心[jiǎng bá gōng xīn]

【解释】奖:劝勉,夸奖;拔:选拔,提升。奖励和提拔出于公心。

【出处】宋·王谠《唐语林·文学》:“李封州甘为文至精,奖拔公心,亦类数公。”

106、秉公办理[bǐng gōng bàn lǐ]

【解释】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五回:“北静王甚加爱惜,又赏了茶。因说道:‘昨儿巡抚吴大人来陛见,说起令尊翁前任学政时,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

【示例】本部院凡事秉公办理,从不假手旁人。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

107、盗贼公行[dào zéi gōng xíng]

【解释】指社会治安差,盗贼公开行窃,无所顾忌。

【出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夭厉不戒。”

【示例】潼关将军才且武,五千士卒健于虎;朝廷养汝为阿谁,盗贼公行如不睹。 ——明·方孝孺《潼关》

108、山公倒载[shān gōng dǎo zǎi]

【解释】山公,指晋·山简。山简性嗜酒,镇守襄阳,常游高阳池,饮辄大醉。其指醉酒后躺倒在车上。形容烂醉不醒。

【出处】唐·白居易《酬裴相公题兴化小池见招长句》诗:“山公倒载无妨学,范蠡扁舟未要追。”

【示例】山公倒载群儿笑,焦遂高谈四座惊。 ——金·元好问《与张杜饮》诗

109、郭公夏五[guō gōng xià wǔ]

【解释】《春秋》一书中,“郭公”下未记事,“夏五”后缺“月”字。比喻文字脱漏。

【出处】《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

110、背公循私[bèi gōng xún sī]

【解释】公:正直无;循:曲从。违背正道,营私舞弊。

【出处】公:正直无;循:曲从。违背正道,营私舞弊。

111、卖公营私[mài gōng yíng sī]

【解释】指出卖公众利益以谋求个人私利。

【出处】《魏书·赵黑传》:“高官禄厚,足以自给,卖公营私,本非情愿。”

【示例】他很想卖公营私,可惜做不到。

112、覆公折足[fù gōng zhé zú]

【解释】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

【出处】《周易·鼎》:“鼎折足,覆公餗。”

【示例】太尉樊裬,司徒许相,皆窃位怀禄,苟进无耻,终无匡救之益,必有覆公折足之患。 ——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

113、未了公案[wèi liǎo gōng àn]

【解释】公案:案件,问题。没有解决的案件或事情。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清凉泰饮灯禅师》:“时有僧问:‘如何是先师未了底公案?’师便打曰:‘祖祢不了,殃及儿孙。’”

【示例】文成公于‘思无邪’自为一说,前辈谓之未了公案。 ——元·方回《可言集考》

114、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chǒu xí fù miǎn bù dé jiàn gōng gū]

【解释】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出处】清·张岱《与祁世培》:“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缅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区别之也。”

115、叶公好龙[yè gōng hào lóng]

【解释】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示例】叶公好龙,好其是而非者。 ——清·梁启超《敬告国人之误解宪政者》

116、托公报私[tuō gōng bào sī]

【解释】借公事报私怨。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

117、奉公正己[fèng gōng zhèng jǐ]

【解释】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魏书·高道穆传》:“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

118、奉公克己[fèng gōng kè jǐ]

【解释】指严以律己,一心为公。

【出处】《东观汉记·周泽传》:“[泽]为渑池令,奉公克己。”

119、至公无我[zhì gōng wú wǒ]

【解释】至:极,最;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士大夫为吏者,当以至公无我处之,事自理,民自服。”

120、天公地道[tiān gōng dì dào]

【解释】形容十分公平合理。

【出处】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政治自由,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

【示例】这是天公地道的事:打日本每个人都该去,打平了就回来。 ——沙汀《呼嚎》

121、例行公事[lì xíng gōng shì]

【解释】按照惯例办理的公事。现在多指刻板的形式主义的工作。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

【示例】回来等我把那些例行公事办毕了,还有几句要紧的话同你商量呢。 ——清·王浚卿《冷眼观》第十四回

122、自报公议[zì bào gōng yì]

【解释】自己报名或报出自认的情况,由群众讨论评议。

【示例】我们对领导干部应建立自报公议的制度。

123、忧公无私[yōu gōng wú sī]

【解释】一心忧劳国事,不顾及私利。

【出处】三国·魏·桓范《世要论·臣不易》:“陈之于主,行之于身,志于忠上济事,忧公无私。”

124、孟公投辖[mèng gōng tóu xiá]

【解释】孟公:西汉陈遵的字;辖:安在车轴末端的挡铁。原指陈遵强留客人陪他饮酒。后形容喜酒好客,情真意笃。

【出处】《汉书·游侠传·陈遵》:“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示例】若见孟公投辖饮,莫忘冲雪送君时。 ——宋·苏轼《送赵寺丞寄陈海洲》

125、名公巨人[míng gōng jù rén]

【解释】指有名望的显要人物。亦作“名公钜人”。

【出处】唐·韩愈《徐偃王庙碑》:“自秦至今,名公巨人,继跡史书。”

【示例】细看下款,才知道这是所谓京兆布衣知堂先生周作人的近影,并非名公巨人的遗像。 ——廖沫沙《人间何世》

126、私设公堂[sī shè gōng táng]

【解释】私:私下,暗地里;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指私下非法地设置审讯室。

【示例】老人家,你想过没有,抓个活口,是送官治罪,还是私设公堂呢,那不给四爷添了麻烦吗? ——二月河《康熙大帝》四十五

127、贿货公行[huì huò gōng xíng]

【解释】指公开行贿受赂。同“贿赂公行”。

【出处】《梁书·武帝纪上》:“贩官鬻爵,贿货公行。”《隋书·炀帝纪下》:“政刑弛紊,贿货公行。”

【示例】督领既多,且所部军人,富于财物,遂贿货公行。 ——《北史·元景安传》

128、抱冰公事[bào bīng gōng shì]

【解释】公事:公务。指旧时官场中清苦的差使。

【出处】宋·陶穀《清异录·官志》:“当其役者曰:‘又管抱冰公事也。’”

129、正明公道[zhèng míng gōng dào]

【解释】指正大光明。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二回:“你这话不怕熏的人慌!你要是正明公道的人,没的敢说你不是个大的们!人干不出来的事,你干出来了!还要卖人的老婆?你卖坟上的树,卖老婆使不得么?”

130、忧公如家[yōu gōng rú jiā]

【解释】担忧公事,就像担忧家事一样上心。

【出处】《三国志·蜀志·杨洪传》:“洪少不好学问,而忠清款亮,忧公如家,事继母至孝。”

【示例】柔而不犯,文而有礼,忠贞之性,忧公如家。 ——《后汉书·胡广传》

131、名公钜人[míng gōng jù rén]

【解释】指有名望的显要人物。同“名公巨人”。

132、凭虚公子[píng xū gōng zǐ]

【解释】凭:依托。比喻假设的人或事。

【出处】汉·张衡《西京赋》:“有凭虚公子者,心奓体忲。”

【示例】凭虚公子就是子虚先生。

133、至公无私[zhì gōng wú sī]

【解释】非常公正,不存私心。

【出处】《管子·形势解》:“风漂物者也,风之所漂,不避贵贱恶美;雨濡物者也,雨之所堕,不避小大强弱。风雨至公而无私。”

【示例】昔尧治天下,至公无私,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 ——三国·魏·嵇康《高士传》

134、丁公凿井[dīng gōng záo jǐng]

【解释】比喻传来传去而失真。

【出处】汉·王充《论衡·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示例】丁公凿井的成语典故也就是穿井得人的典故。

135、国耳忘家,公尔忘私[guó ěr wàng jiā,gōng ěr wàng sī]

【解释】为了国家忘了自己的家,为了公事忘了私事。形容一心为国为公。

【出处】《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