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辩”的成语(40个)

本文整理了辩说属辞、能言舌辩、无可辩驳等含“辩”的成语40个,其中“辩”开头的成语5个,“辩”结尾的成语20个,“辩”在中间的成语15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辩”开头的成语

1、辩说属辞[biàn shuō zhǔ cí]

【解释】属辞:撰写文章。用诡辩的的言论撰写文章。

【出处】《韩非子·存韩》:“辩说属辞,饰非诈谋,以钓利于秦,而以韩利窥陛下。”

2、辩口利辞[biàn kǒu lì cí]

【解释】指善辩的口才,犀利的言辞。形容能言善辩。

【出处】《后汉书·班昭传》:“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

3、辩口利舌[biàn kǒu lì cí]

【解释】指能言善辩,伶牙利嘴。

【出处】汉·王充《论衡·物势》:“亦或辩口利舌,辞喻横出为胜。”

4、辩才无阂[biàn cái wú hé]

【解释】佛教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出处】《艺文类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国师草堂寺智者约法师碑》:“显证一乘,宣扬三慧,辩才无阂,游戏神通。”

5、辩才无碍[biàn cái wú ài]

【解释】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出处】《华严经》“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若能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

【示例】这可见韵高的辩才无碍,说得顽石点头了。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三回

“辩”结尾的成语

1、能言舌辩[néng yán shé biàn]

【解释】言:说,讲;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出处】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一折:“圣人着小官传与李道宗,便着差能言舌辩,通晓沙漠人言说语,你可去说将这匹马来。”

【示例】刚才小唐打发那三个,何等不容易,他还是能言舌辩的呢。 ——叶圣陶《金耳环》

2、不屑置辩[bù xiè zhì biàn]

【解释】屑:认为值得;置辩:辩论,申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出处】鲁迅《孔乙己》:“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示例】我对此事都不屑置辩。

3、有口莫辩[yǒu kǒu mò biàn]

【解释】虽然有嘴却不能分辨。指有冤难伸,或内情曲折复杂,难以说清楚。

【出处】宋·欧阳修《菱溪大石》:“嗟予有口莫能辩,叹息但以两手扪。”

【示例】有手莫炙权门火,有口莫辩荆山主。 ——宋·黄庭坚《赠赵言》

4、无庸置辩[wú yōng zhì biàn]

【解释】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用不着争辩。

【出处】郭沫若《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尊重民族形式并不是复古,那是无庸置辩的。”

【示例】这事无庸置辩是你的错。

5、百口莫辩[bǎi kǒu mò biàn]

【解释】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出处】宋·刘过《建康狱中上吴居父》:“虽有百口而莫辩其辜。”

【示例】玉林和忠和醒悟了,一打便是祸事,若是李三顺身上有了伤,便百口莫辩,“官司”非输不可。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6、众口之辩[zhòng kǒu zhī biàn]

【解释】比喻各学派间的辩论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杂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因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

7、无庸争辩[wú yōng zhēng biàn]

【解释】无庸:无须,不用。无须争辩。

8、无可置辩[wú kě zhì biàn]

【解释】置辩:辩论,申辩(用于否定)。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表示确凿无疑。

【出处】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十六:“太社不立于京都,当安所立。尤无可置辩矣。”

【示例】我们应该用无可置辩的道理说服人,而不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9、无可争辩[wú kě zhēng biàn]

【解释】没有什么可争辨的。表示确实无疑。

【出处】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十六:“太社不立于京都,当安所立。尤无可置辩矣。”

【示例】我们应该用无可争辩的道理说服人,而不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10、米盐博辩[mǐ yán bó biàn]

【解释】比喻议论广博细杂。

【出处】《韩非子·说难》:“米盐博辩 ,则以为多而交之。”

11、雄辞闳辩[xióng cí hóng biàn]

【解释】指说理充分,气势宏大的言词。

【出处】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示例】有了他的雄辞闳辩,我们不担心失败了

12、不容置辩[bù róng zhì biàn]

【解释】置:安放。不容许别人进行辩解。指没有辩护的余地。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生》:“吾合休矣。既而俘者尽释,惟某后至,不容置辩,立斩之。”

【示例】不,这都是事实,不容置辩的事实! ——艾立国《人生能有几次搏》

13、能言巧辩[néng yán qiǎo biàn]

【解释】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言辩。

【出处】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示例】蹰很薄,据俗见说,这是能言巧辩的标记。 ——叶圣陶《桥上》

14、有口难辩[yǒu kǒu nán biàn]

【解释】虽然有口,却难以分辩清楚。常指含冤受屈但又无处申诉。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孟夫人有口难辩,倒被他缠住身子,不好动身。”

【示例】证据确凿,铁证如山,有口难辩,抓进牢去,判了十五年徒刑。 ——张书绅《正气歌》

15、能言善辩[néng yán shàn biàn]

【解释】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出处】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示例】而且伶牙俐齿,能言善辩。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16、百辞莫辩[bǎi cí mò biàn]

【解释】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出处】鲁迅《准风月谈·后记》:“被责难者处于时势潮流之下,百辞莫辩,辩则反动更为证实。”

17、百喙莫辩[bǎi huì mò biàn]

【解释】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的嘴也不能辩解。同“百口莫辩”。

【出处】宋·陈亮《谢何正言启》:“谤出事情之外,百喙莫辩;变生意料之余,三肱并折。”

【示例】素臣一段议论,如老吏断狱,使刘邦百喙莫辩。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七十一回

18、高谈雄辩[gāo tán xióng biàn]

【解释】大发议论,长于说理。形容能言善辩。

【出处】唐·杜甫《饮中八仙歌》:“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示例】周庸祐与各亲朋正自高谈雄辩,忽冯少伍走近身旁,附耳说了几句话,周庸祐登时面色变了。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八回

19、百喙难辩[bǎi huì nán biàn]

【解释】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辩解。同“百口莫辩”。

【出处】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三十六回:“此时证据显然,百喙难辩。荣复证成延广罪案十条,每服一事,即授一筹。”

【示例】这事真让百喙难辩。

20、事实胜于雄辩[shì shí shèng yú xióng biàn]

【解释】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

【出处】鲁迅《<热风>题记》:“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示例】事实胜于雄辩。一贯火暴性子的乡长,这回不得不认错了。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

“辩”在中间的成语

1、无可辩驳[wú kě biàn bó]

【解释】辩驳: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没有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形容事实确凿,理由充足。

【示例】他问一句,澄观点一下头,只觉他每一句话都是无可辩驳。 ——金庸《鹿鼎记》第二十三回

2、不辩菽麦[bù biàn shū mài]

【解释】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3、口辩户说[kǒu biàn hù shuō]

【解释】户:住户。口头争辩并挨户劝说。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虽口辩户说之,不能化一人。”

4、论辩风生[lùn biàn fēng shēng]

【解释】议论辩驳,极生动而又风趣。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七宝山座》:“惟张九龄论辩风生,升此座,余人不可阶也。”

5、析辩诡辞[xī biàn guǐ cí]

【解释】指巧言邪说。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下》:“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

【示例】仲尼既没,析辩诡辞,骊架塞路。 ——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

6、不可辩驳[bù kě biàn bó]

【解释】辩驳:提出论据,进行辩论,以反驳对方的论点。指理论精辟,证据确凿,使人无法辩驳。

7、博闻辩言[bó wén biàn yán]

【解释】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出处】《吕氏春秋·疑似》:“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

8、夸辩之徒[kuā biàn zhī tú]

【解释】夸:浮夸;辩:巧辩。指说话做事不实事求是,爱虚夸强辩的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

9、雄辩强据[xióng biàn qiáng jù]

【解释】雄健的辩论口才,强有力的证据。

【出处】宋·王令《代韩退之答柳子厚示浩初序书》:“又间得子厚文,皆雄辩强据,渊源衍长。”

10、大辩不言[dà biàn bù yán]

【解释】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示例】他显示出大辩不言沉稳的个性。

11、雄辩高谈[xióng biàn gāo tán]

【解释】雄:强有力的;高:大而广。大发议论,长于说理。形容能言善辩。

【出处】北周·庾信《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高谭变白马,雄辩塞飞狐。”唐·杜甫《饮中八仙歌》:“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示例】却说安老爷的话,一层逼近一层,引得个邓九公雄辩高谈,真情毕露。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12、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zhì zú yǐ shì fēi,biàn zú yǐ xíng shuì]

【解释】智:智谋,指巧诈,诡辩。巧诈足够拒绝别人的规劝,言辞足够掩饰自己的过失

【出处】汉·刘向《说苑·臣术》:“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反言易辞而成文章,内离骨肉之亲,外妒乱朝廷,如此者谗臣也。”

13、大辩若讷[dà biàn ruò nè]

【解释】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45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示例】大辩若讷,历官有声。是司出纳,我庾如京。 ——唐·杨炯《梓州官僚赞》

14、览闻辩见[lǎn wén biàn jiàn]

【解释】指见识多,能说会道。

【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为人览闻辩见,目达耳通,诸事无所不知。”

15、利口辩给[lì kǒu biàn jǐ]

【解释】利口:锋利的口才。形容能言善辩。

【出处】《史记·张释之列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

【示例】你这不过是利口辩给,强词夺理罢了。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