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安眉带眼、安心乐业、安分守命、安之若固等“安”开头的成语117个,包括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1、安眉带眼[ān méi dài yǎn]
【解释】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
【示例】我们都是安眉带眼的人,做事得讲人性。
2、安心乐业[ān xīn lè yè]
【解释】指心绪安定,生活愉快。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那二姐得了这个所在,又见园里姐妹个个相好,倒也安心乐业的,自为得所。”
【示例】这里的百姓可以安心乐业了。
3、安分守命[ān fèn shǒu mìng]
【解释】安于本分,谨守命运的安排。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一回:“你安分守命,别要再生妄想了。”
4、安之若固[ān zhī ruò gù]
【解释】固:本来。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不正常的现象,视为本来就是如此一样,毫不在意。
【出处】清·陈确《查氏石家漾三世合葬志》:“而查伯母董硕人之行,尤非恒情所堪。以硕人之贤,而不见答于惺玄先生,硕人安之若固,无《终风》之怨。”
5、安忍阻兵[ān rěn zǔ bīng]
【解释】阻兵:依仗手中掌握的兵力。凭借统率之兵,行残忍之事。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示例】群丑窃柄,怙恶不悛,安忍阻兵,自逃覆载。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五回
6、安危相易[ān wēi xiāng yì]
【解释】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出处】《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解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微之可志也。”
【示例】“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事之由妄想而成者,岂独胚胎然哉? ——章炳麟《菌说》
7、安之若素[ān zhī ruò sù]
【解释】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出处】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示例】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
8、安家落户[ān jiā luò hù]
【解释】安:安置;落户:指定居。到一个新地方安家,长期居住。
【出处】丁玲《杜晚香》:“我们决心在这里安家落户。”
【示例】想叫你父女俩,到龙潭街去安家落户。 ——郭澄清《大刀记》第一章
9、安生服业[ān shēng fú yè]
【解释】指平稳地生活,安心地从事自己的生业。
【出处】梁斌《红旗谱》:“她想到冯老兰,不一定肯让朱老忠安生服业地活下去,她的心情更加忧惧不安。”
【示例】你要好好安生服业,养家活口。
10、安国之道,先戒为宝[ān guó zhī dào,xiān jiè wéi bǎo]
【解释】道:方法,途径;戒:戒备;宝:宝物,比喻珍贵的东西。保障国家安全的方法,先有戒备是最重要的。
【出处】战国·吴起《吴子·料敌第二》:“夫安国之道,先戒为宝。今君已戒,祸其远矣。”
11、安闲自得[ān xián zì dé]
【解释】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12、安贫守道[ān pín shǒu dào]
【解释】安于贫穷,恪守信仰。
【出处】宋·苏轼《荐布衣陈师道状》:“臣等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
【示例】由张东白之事观之,非平日安贫守道之意彻乎表里,安能使朋友信之如是。 ——《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上·布政陈克庵先生选》
13、安于泰山[ān yú tài shān]
【解释】比泰山还稳固。形容稳固而不可动摇。
【出处】《汉书·枚乘传》:“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示例】炀帝不悟,自以为安于泰山,方率百万之师而有事于辽,辽东之役未归,而中国之难已起。 ——唐·陈子昂《谏政理书》
14、安民济物[ān mín jì wù]
【解释】济:救济;物:指人,公众。安抚百姓。旧时常用以形容朝廷大臣的抱负。
【出处】五代·罗隐《谗书》卷四:“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15、安身乐业[ān shēn lè yè]
【解释】指安稳快乐地过日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你二人不知谁生谁死,这如何便当作安身乐业的去处?”
【示例】百姓盼望过上安身乐业的日子。
16、安分守常[ān fèn shǒu cháng]
【解释】分:本分;守:保持;常:常规。规矩老实,安守本分,不惹是生非。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你可好生用心学习,再如不安分守常,你可仔细。”
17、安分守理[ān fèn shǒu lǐ]
【解释】安于本分,遵守事理。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18、安贫乐道[ān pín lè dào]
【解释】道:主张,思想。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出处】《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示例】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
19、安堵如常[ān dǔ rú cháng]
【解释】堵:墙壁,居所。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汉·荀悦《汉纪·高祖纪》:“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洒。”
【示例】到了省城时,市面竟安堵如常,大为奇异。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四十三回
20、安于覆盂[ān yú fù yú]
【解释】盂:一种敞口装液体的容器。比翻过来放着的盂还要安稳。比喻非常稳固。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
21、安身之处[ān shēn zhī chù]
【解释】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示例】能够找到职业,找到安身之处,该是多么令人高兴啊。 ——杨沫《青春之歌》第三章
22、安枕而卧[ān zhěn ér wò]
【解释】放好枕头睡大觉。比喻太平无事,不必担忧。
【出处】《史记·黥英列传》:“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
【示例】孔子见疏,必弃鲁国而适他国,君可安枕而卧矣。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
23、安份守己[ān fèn shǒu jǐ]
【解释】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出处】李劼人《天魔舞》第17章:“所以我们对于空子,应该广劝他们安份守己的好。”
【示例】聂绀弩《季氏将伐颛臾》:“种种田,做个安份守己的老百姓,不同样也可以过一辈子么?”
24、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
【解释】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出处】《老子》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示例】一家正安居乐业,不想安禄山兵乱,潼关失守,天子西幸。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六
25、安贫乐贱[ān pín lè jiàn]
【解释】安于贫贱,并以此为乐。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蔡邕传》:“夫子生清穆之世,禀醇和之灵,覃思典籍,韫椟六经,安贫乐贱,与世无营。”
【示例】安贫乐贱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26、安世默识[ān shì mò shí]
【解释】安世:西汉丞相张安世,记忆力极强;默识:能背诵而牢记不忘。指人记忆力好,能过目成诵。
【出处】三国·魏·孔融《荐祢衡表》:“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诫不足怪。”
27、安民告示[ān mín gào shì]
【解释】安定人心的布告。现也指把要商量的或要办的事情预先通知大家。
【出处】清·金念劬《避兵十日记》:“嘱两县速出安民告示,谕令店铺照常开张。”
【示例】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做准备。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28、安闲自在[ān xián zì zài]
【解释】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出处】明·李贽《焚书·预约·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示例】贤契们不必介怀,只恐朝廷放不下我;若能休致,老夫倒得个安闲自在。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三回
29、安常守分[ān cháng shǒu fèn]
【解释】分:本分,自己分内的。习惯于平稳的生活,安守本分。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四:“如有一般人,只安常守分,不恁求利,然有时意思亦是求利,察其所安,又看他心所安稳处,一节深一节”。
30、安时处顺[ān shí chǔ shùn]
【解释】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出处】《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示例】他长期以来安时处顺,缺乏锻炼,因而经不起挫折。
31、安不忘虞[ān bù wàng yú]
【解释】虞:忧患。安定太平的时候不能忘记潜伏着的忧患。
【出处】《宋书·文帝纪》:“安不忘虞,经世之所同,治兵交战,有国之恒典。”
32、安分守已[ān fěn shǒu jǐ]
【解释】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出处】《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别胡行乱闹了。”
【示例】他是个安分守已的公民。
33、安内攘外[ān nèi rǎng wài]
【解释】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示例】安内攘外之大经,富国强兵之远略。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34、安如磐石[ān rú pán shí]
【解释】磐石:大石头。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出处】《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示例】立宪国皇室所以安如磐石,道皆在是也。 ——清·梁启超《责任内阁释义》
35、安常履顺[ān cháng lǚ shùn]
【解释】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出处】《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示例】凡士之安常履顺而自检其身,与所以施于家者,其事未若二妇人之艰难也,而乃苟于自恕,非所谓失其本心者与?(清·方苞《方任二贞妇传》
36、安于故俗,溺于旧闻[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én]
【解释】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示例】安于故俗,溺于旧闻的人不能成大业。
37、安身之地[ān shēn zhī dì]
【解释】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示例】我们要尽快找到安身之地。
38、安贫知命[ān pín zhī mìmg]
【解释】命:命运。安于贫困的境遇,知道自己的命运,不怨天尤人。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39、安忍无亲[ān rěn wú qīn]
【解释】安忍:习于残忍,不以为异。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示例】李世绩之安忍无亲也,置父于窦建德之刃下而不恤。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高宗》
40、安乐窝[ān lè wō]
【解释】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出处】宋·邵雍《无名公传》:“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示例】疏帘竹簟山茶碗,此是幽人安乐窝。 ——宋·辛弃疾《题鹤鸣亭》诗
41、安国宁家[ān guó níng jiā]
【解释】指治理国家。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42、安富恤贫[ān fù xù pín]
【解释】恤:救济。使富有的人安定,贫穷的人得到救济。
【出处】《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示例】各国都应采取一些安富恤贫的措施,以保障社会的安定。
43、安之若命[ān zhī ruò mìng]
【解释】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出处】《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示例】家素贫弊,宅舍未立,儿息不免粗粝,而安之若命。 ——宋·谢庄《与大司马江夏王义恭笺》
44、安然无恙[ān rán wú yàng]
【解释】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出处】《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示例】只求处士每岁元旦,作一朱幡,上图日月五星之文,立于苑东,吾辈则安然无恙矣。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
45、安分守己[ān fèn shǒu jǐ]
【解释】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出处】宋·袁文《翁牖闲评》八:“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示例】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别胡行乱闹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
46、安家乐业[ān jiā lè yè]
【解释】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出处】《汉书·谷永传》:“薄收赋税,毋殚民财,使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
【示例】俺在北京安家乐业,你来赚我上山。 ——《水浒传》第八五回
47、安老怀少[ān lǎo huái shào]
【解释】安:安顿;怀:关怀。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示例】诚为枉法营私,原王章所不宥;要知安老怀少,亦圣道之大同。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
48、安堵乐业[ān dǔ lè yè]
【解释】安堵:相安,安定。犹言安居乐业。
【出处】三国·魏·钟会《檄蜀文》:“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
【示例】今且安堵乐业,勿妄自辛苦。 ——《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
49、安安静静[ān ān jìng jìng]
【解释】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而且已换上了一件新罩袍,安安静静偎倚着他姐姐坐着。”
【示例】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你的心上是不是长了草?能不能安安静静地做成一件事?”
50、安若泰山[ān ruò tài shān]
【解释】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出处】《南史·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示例】夜宿丈人之馆,安若泰山。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
51、安忍残贼[ān rěn cán zéi]
【解释】残贼:伤害、毁坏人的身心。安于做残酷狠毒的事情。
【出处】《唐律·十恶》:“安忍残贼,背违正道,故曰不道。”
52、安身为乐[ān shēn wéi lè]
【解释】身子安定就是快乐。
【出处】《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安身为乐,无忧为福。”
53、安心落意[ān xīn luò yì]
【解释】放心,无忧虑。
【示例】这就是我刚才对你说的,不要再去想起复做官,安心落意守祖坟的原因所在。你明白吗? ——唐浩明《黑雨》十
54、安分守拙[ān fèn shǒu zhuō]
【解释】规矩老实,宁按照愚拙的想法行事,也不取巧。
【出处】清·顾炎武《复智栗书》:“贤侄今日惟有善事高堂,力学不倦,安分守拙,以为保家之计。”
55、安富恤穷[ān fù xù qióng]
【解释】安定富有者,振济贫苦者。指统治者治国安民之道。
【出处】《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示例】损不失富,优可赈穷,此乃古者安富恤穷之善经,不可舍也。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六
56、安安心心[ān ān xīn xīn]
【解释】保持心境平静,不受外界干扰。
【示例】他已经安安心心过日子了。
57、安危与共[ān wēi yǔ gòng]
【解释】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58、安常处顺[ān cháng chǔ shùn]
【解释】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出处】《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示例】安常处顺,以为社会一健全分子,以徐徐发达,人尽能之,岂待我辈。 ——清·梁启超《中国前途之希望与国民责任》
59、安邦治国[ān bāng zhì guó]
【解释】使国家安定太平。
【出处】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我这剑要卖与烈士,大则安邦定国,小则御侮捍身,您孩儿每识个什么?”
【示例】安邦治国平天下,自有周公孔圣人。 ——冰心《斯人独憔悴》
60、安常习故[ān cháng xí gù]
【解释】习:习惯;故:旧例。安于常规,习惯旧例。形容按照常规和老套办事,守旧而不思变革。
【出处】宋·刘挈《论人才》:“有安常习故乐于无事之论,有变古更法喜于敢为之论。”
【示例】彼安常习故之流。 ——清·魏源《治篇七》
61、安富尊荣[ān fù zūn róng]
【解释】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安定富足,尊贵荣华。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示例】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62、安家立业[ān jiā lì yè]
【解释】安置家庭,创立基业或事业。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出处】梁斌《漫谈<红旗谱>的创作(代序)》:“于是背起铺盖卷下了关东,在关东挖参、淘金,积了一些钱,回来安家立业,准备报仇。”
【示例】他想叫郭全海安家立业,娶个好媳妇,让他日子过得好,工作更安心。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十三
63、安其所习[ān qí suǒ xí]
【解释】安于自己所习惯的事物。常指习惯势力对人的影响和支配。
【出处】《汉书·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
64、安祥恭敬[ān xián gōng jìng]
【解释】古时指教育儿童应注意的四点:安定而不轻躁,详审而不疏率,表现要谦恭,心里要有所敬畏。
【出处】宋·朱熹《小学·嘉言》:“教小儿,先要安祥恭敬。”
【示例】见了娄潜斋家学生安祥恭敬,又动了桥梓同往之意。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回
65、安常守故[ān cháng shǒu gù]
【解释】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
【出处】明·海瑞《申军门吴尧便宜五事文》:“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至任以来,千万人以鼓舞作兴,翻然改革望之矣。”
【示例】他长期以来安常守故,缺乏锻炼,因而经不起挫折。
66、安邦定国[ān bāng dìng guó]
【解释】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
【出处】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我这剑要卖与烈士,大则安邦定国,小则御侮捍身,您孩儿每识个什么?”
【示例】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定国访知音。 ——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一折
67、安危相易,祸福相生[ān wēi xiāng yì,huò fú xiāng shēng]
【解释】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示例】‘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事之由妄想而者,岂独胚胎然哉? ——章炳麟《菌说》
68、安如泰山[ān rú tài shān]
【解释】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示例】在敌人的强大攻势下,我军阵地安如泰山。
69、安适如常[ān shì rú cháng]
【解释】安静而舒适,象往常一样。指经过某种变动后,恢复了正常,使人感到舒适。
【出处】叶圣陶《线下·孤独》:“待交了春,天气渐见和暖,就安适如常了。”
【示例】他终于又回到安适如常的生活了。
70、安行疾斗[ān xíng jí dǒu]
【解释】行动从容,战斗英勇。
【出处】《吴子·应变》:“安行疾斗,一结其前,一绝其后。”
71、安室利处[ān shì lì chù]
【解释】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
【示例】她很想有安室利处以栖身。
72、安于磐石[ān yú pán shí]
【解释】磐石:大石头。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73、安故重迁[ān gù zhòng qiān]
【解释】指安于旧俗,不轻易改变。
【出处】汉刘向《说苑·修文》:“触情从欲,谓之禽兽;苟可而行,谓之野人;安故重迁,谓之众庶;辨然否,通古今之道,谓之土。”
74、安步当车[ān bù dàng chē]
【解释】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示例】每日到局只要把照例的公事办完,立刻回公馆吃饭,一到下午,便一个人安步当车,出门逍遥自在去了。 ——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第七回
75、安不忘危[ān bù wàng wēi]
【解释】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出处】《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礼,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示例】何小姐是从苦境里过来的,如今得地身安,安不忘危,立志要成全起这份人家,立番事业。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76、安于盘石[ān yú pán shí]
【解释】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出处】《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杨倞注:“磐石,盘薄,大石也。”
77、安生乐业[ān shēng lè yè]
【解释】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出处】《汉书·严助传》:“使元元之民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传之子孙,使之无穷。”
【示例】以是黎民感德,皆安生乐业,实有太平之象。 ——明·张居正《谢召见疏》
78、安于现状[ān yú xiàn zhuàng]
【解释】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出处】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示例】我从小就不安于现状,我总是在想改变我的现状,因为我不愿意白吃干饭混日子。 ——巴金《探索集·探索》
79、安土重居[ān tǔ zhòng jū]
【解释】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出处】《后汉书·杨终传》:“传曰:‘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80、安忍之怀[ān rěn zhī huái]
【解释】习于残忍之事的心肠。
【出处】《隋书·刑法志》:“枭首轘身,义无所取,不益惩肃之理,徒表安忍水怀。”
81、安神定魄[ān shén dìng pò]
【解释】魄:魂魄。安定心神,恢复神智。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剂,……一夜稳睡。”
【示例】贾母叫鸳鸯找些安神定魄的药,按方吃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五回
82、安国富民[ān guó fù mín]
【解释】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出处】《汉书·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83、安车蒲轮[ān chē pú lún]
【解释】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并用蒲叶包着车轮,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
【出处】《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壁,征鲁申公。”
【示例】申公待聘,安车蒲轮。 ——明·张岱《寿周霞城八十》
84、安坐待毙[ān zuò dài bì]
【解释】坐着等死。指不积极想办法,坐等灭亡。
【出处】明·李贽《焚书·复邓鼎石》:“惟是世人无才无术,或有才术矣,又恐利害及身,百般趋避,故亦遂因循不理,安坐待毙。”
【示例】我们要积极进取,不能安坐待毙。
85、安如太山[ān rú tài shān]
【解释】形容极其平安稳固。泰,也写作“太”。同“安如泰山”。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坤之中孚》:“安如太山,福禧屡臻。虽有豺虎,不致危身。”
【示例】你不要自以为是安如太山。
86、安土息民[ān tǔ xī mín]
【解释】安土:使地方安定;息民:使人民生息。安定社会秩序,让人民休养生息。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安土息民,以待其敝。”
87、安安合适[ān ān hé shì]
【解释】刚刚适合,恰好相合。
【示例】这件作品摆在这里安安合适。
88、安于所习[ān yú suǒ xí]
【解释】习惯于自己熟悉的东西。常指习惯势力对人的影响和支配,使人固守常规,不知变通。
【出处】明·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89、安心立命[ān xīn lì mìng]
【解释】使身心安定,精神上有所寄托。
【出处】李大钊《青春》:“夫青年安心立命之所,乃在循今日主义以进。”
90、安营下寨[ān yíng xià zhài]
【解释】安、下: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栅栏。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杂剧楔子:“今领十万雄兵,来到这里,离徐州不远,清风岭安营下寨。”
【示例】操曰:“吾料吕布有勇无谋,不足虑也。”教且安营下寨,再做商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91、安分随时[ān fèn suí shí]
【解释】时:时俗。安守本分,顺随时俗。指处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安然自得,满足现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92、安心定志[ān xīn dìng zhì]
【解释】指安下心来。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一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
93、安魂定魄[ān hún dìng pò]
【解释】魂、魄:人的灵气、精神。指使人心安定。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四出:“不寻常,安魂定魄赛过反精香。”
【示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夫妻两人急来救得迎儿苏醒,讨些安魂定魄汤与他吃了。”
94、安弱守雌[ān ruò shǒu cí]
【解释】雌:柔弱,低下。安于软弱低下的地位,不逞强好胜。
【出处】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夫安弱守雌,笃于旧习,固无以争存于天下。”
95、安土乐业[ān tǔ lè yè]
【解释】安居本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出处】汉扬雄《连珠》:“吏不苟暴,役赋不重,财力不伤,安土乐业,民之乐也。”
【示例】今天下不见兵革之具,而元元安土乐业,人致其力,以生天下之财。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96、安营扎寨[ān yíng zhā zhài]
【解释】安、扎: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栅栏。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出处】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二折:“这周瑜匹夫,累累兴兵来索取俺荆州地面,如今在柴桑渡口安营扎寨,其意非小。”
【示例】打什么地方进兵,打什么地方退兵,什么地方可以安营扎寨,什么地方可以埋伏,指手画脚的讲了一通。——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
97、安分知足[ān fèn zhī zú]
【解释】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
【示例】这吴推官若是安分知足的人,这也尽叫是快活的了。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一回
98、安然无事[ān rán wú shì]
【解释】犹言平安无事。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二回:“四嫂不来聒噪,耳根清净,倒也安然无事,除非把你两家合成一家,我一个人就好照顾了。”
【示例】要得安然无事,除非把你两家合成一家,我一个人儿就好照顾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99、安安逸逸[ān ān yì yì]
【解释】安闲舒适,自由自在。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给他娶了亲,原想大家安安逸逸的过日子,不想命该如此,偏偏娶的嫂子又是一个不安静的,所以哥哥躲出门的。”
【示例】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6回:“我们在此安安逸逸自由自在不好,管他娘什么闲事。”
100、安土重迁[ān tǔ zhòng qiān]
【解释】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出处】《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示例】自古道:“安土重迁。”说了离乡背井,那一个不怕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
101、安良除暴[ān liáng chú bào]
【解释】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
【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舍之职责,在乎除暴安良。”
【示例】《三侠五义》间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102、安堵如故[ān dǔ rú gù]
【解释】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汉·荀悦《汉纪·高祖纪》:“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洒。”
【示例】当涂、徽州、得以安堵如故,皆先生一谑之力也。 ——清·张岱《王谑庵先生传》
103、安于一隅[ān yù yī yù]
【解释】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出处】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示例】你不能只求安于一隅,要有更大的目标。
104、安居乐俗[ān jū lè sú]
【解释】居住舒适安逸,习俗称心乐意。
【出处】《老子》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至老死不相往来。”
105、安安分分[ān ān fèn fèn]
【解释】为人规矩老实,做事不敢越轨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倘使他安安分分的画了出来,写了个老老实实的上下款,未尝不过得去。”
【示例】钱钟书《围城》:“像我这样一个又丑又穷的老婆,虽然讨你的厌,可是安安分分,不会出你的丑的。”
106、安宅正路[ān zhái zhèng lù]
【解释】比喻仁义。指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出处】《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107、安然如故[ān rán rú gù]
【解释】还象原来那样安安稳稳。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你只看这一个,那一个,都是为谁而卒?岂可我做儿的倒安然如故?”
108、安定团结[ān dìng tuán jié]
【解释】指形势、秩序、生活安稳,民众气氛和睦。
【出处】邓小平《军队要整顿》:“我们要遵照毛泽东同志关于安定团结的指示,整顿军队。”
【示例】搞好安定团结是我们工作的头等大事。
109、安土重旧[ān tǔ zhòng jiù]
【解释】指留恋故土,不轻易改变旧俗。
【出处】《后汉书·南蛮传》:“[蛮夷]外痴内黠,安土重旧。”
【示例】蛮夷者,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其受异气于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
110、安心恬荡[ān xīn tián dàng]
【解释】心情平静,不求名利。
【出处】《文选·张华·励志诗》:“安心恬荡,栖志浮云。”
111、安身立命[ān shēn lì mìng]
【解释】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示例】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以安身立命。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
112、安安稳稳[ān ān wěn wěn]
【解释】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小储君倒也安安稳稳守着妆盒做护身符,则是我陈琳战战兢兢抱着个天大闷葫芦。”
【示例】他安安稳稳地坐在牛背上。
113、安心乐意[ān xīn lè yì]
【解释】原指心情安宁,情绪愉快。后多指内心情愿,十分愉快。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四回:“我看二嫂子如今倒是安心乐意的孝敬我妈妈,比亲媳妇还强十倍呢。”
【示例】自己便安心乐意,在寺里住下。 ——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二十五回
114、安分循理[ān fèn xún lǐ]
【解释】安守本分,遵循事理或礼法。
【出处】《戚蓼生序本石头记》第五十八回:“因文官等一干人,或心性高傲,或倚势凌下,拣衣挑食,或口角锋芒,大概不安分循理者多。”
115、安难乐死[ān nàn lè sǐ]
【解释】安难:不避危难。不惧危难,把死视为快乐。形容不怕牺牲。
【出处】《战国策·楚策》:“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
116、安如盘石[ān rú pán shí]
【解释】安:安稳;盘石:大石头。像盘石一样安稳不动。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荀况《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
【示例】立宪国皇室所以安如盘石者,道皆在是也。 ——清·梁启超《责任内阁释义》
117、安详恭敬[ān xiáng gōng jìng]
【解释】古时指教育儿童要注意的四点:安定而不轻躁,详审而不疏率,表现要谦恭,心里要有所敬畏。
【出处】宋·朱熹《小学·嘉言》:“教小儿,先要安详恭敬。”
【示例】这谭孝移平日仰娄潜斋为人端方,已是十分要请;见了娄潜斋家学生安详恭敬,又动了桥梓同往之意。 ——清·李观海《歧路灯》第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