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新修本草

世界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修的中药学著作。收药850种,在广泛实地调查基础上撰成,附有彩色图谱。唐代苏敬等儒臣和医官奉诏编于显庆二年至四年(657~659),故又称《唐本草》。此书由李勣(封英国公)领衔总定,故又名《英公本草》。原书由3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总计54卷。其中《新修本草》(正文)20卷,目录1卷;《药图》25卷,目录1卷;《图经》7卷。现在传存的《新修本草》,系指其正文部分,是在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的。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将中国早期重要本草重新分类修订,并在附注中讨论了药物形态及产地等重要问题。但他处于南北朝国家长期分裂时期,局处江南一隅,凭个人之力,难以查清药物品种和产地。唐朝政府根据臣僚的建议,利用盛唐国家统一、财力丰厚的优势,组织了儒、医结合的编写班子,并下诏征集全国各地所产药物,记录有关资料,绘成彩色药图,第一次较全面地对国内药物进行了实地调查。书中最能反映唐代药物调查成果的《药图》和《图经》成书不久即失传,但它征求资料、编绘药图的经验直接给此后宋代政府编修《本草图经》以启发。今存《新修本草》,即其正文20卷。基本上保留了《本草经集注》原有内容和体例,并予以扩充和补正。此书较《本草经集注》分类更详细,内容亦大大扩充。增补药品114种,使全书药物总数达到850种。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为此书增添了不少外来药(如龙脑、安息香、胡椒、郁金、诃子等)。在苏敬等新增加的药物注文中,对药物品种等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考订,纠正了《本草经集注》中的许多错误。

据记载,此书是当时医学生的必修教材。它传入日本最迟应在日本天平三年(731),并很快被作为日本医学生的必修课。唐代陈藏器以此书为对象进行补遗解纷,编成了《本草拾遗》(739)。此后五代后蜀及宋代诸官修本草,均以此书为蓝本进行补订。今有日本江户末期古抄本残卷10卷,近代以来多次影印出版。另敦煌发现此书古抄残篇3种(见敦煌医学文献),今均流落海外。根据以上残卷及现保存在《证类本草》、《千金翼方》诸书中的该书内容,日人冈西为人及中国人尚志钧分别辑复了《新修本草》。冈西为人《重辑新修本草》先后由台湾中国医药研究所(1964)及日本学术图书刊行会(1973)影印。尚志钧《唐·新修本草》于1981年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