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国”的成语大全(283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国家大事、求荣卖国、护国佑民等含“国”的成语283个,其中“国”开头的57个,“国”结尾的78个,“国”在中间的148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国”开头的成语

1、国家大事[guó jiā dà shì]

【解释】大事:重大事情。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贾复传》:“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

【示例】普通一般学者,只在书斋里打圈子,对于国家大事则不闻不问。 ——郭沫若《王安石》

2、国耳忘家,公耳忘私[guó ěr wàng jiā,gōng ěr wàng sī]

【解释】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3、国色天姿[guó sè tiān zī]

【解释】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天姿:天生的姿色。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出处】《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汉武帝内传》:“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示例】现出女娲圣像,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婉然如生。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一回

4、国脉民命[guó mài mín mìng]

【解释】国家的动脉,人民的生命。比喻国家、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的根基。

【出处】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当此国难深重之秋,苦犹不思变计,则日汪肆扰于外,奸徒破坏于内,国脉民命,岌岌可危矣。”

5、国无宁日[guó wú níng rì]

【解释】宁:安宁。国家动荡而没有太平的时候。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宋大国也,起倾国兵,盛气而来……吾国无宁日矣。”

【示例】战犯不除,国无宁日。 ——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

6、国是日非[guó shì rì fēi]

【解释】国是:国家大事。国家的前景一天不如一天。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自是朝政反复,国是日非。”

7、国之将亡,必有妖孽[guó zhī jiāng wáng,bì yǒu yāo niè]

【解释】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8、国富民康[guó fù mín kāng]

【解释】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散乐移风,国富民康。”

9、国之干城[guó zhī gān chéng]

【解释】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国家主权的捍卫者。

【出处】《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孔颖达疏:“言以武夫自固,为捍蔽如盾,为防守如城然。”

10、国无二君[guó wú èr jūn]

【解释】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

【出处】《礼记·丧服四制》:“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11、国家将亡,必有妖孽[guó jiā jiāng wáng,bì yǒu yāo niè]

【解释】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示例】‘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主公当避凶就吉;今若背反,必丧身矣。 ——《三国志通俗演义·司马懿破公孙渊》

12、国之四维[guó zhī sì wéi]

【解释】指治国的纲纪准则。

【出处】《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13、国事蜩螗[guó shì tiáo táng]

【解释】蜩:蝉;螗:一种比蝉还小的虫,但和蝉相近;蜩螗:指蝉鸣声,这里指纷扰不宁。形容国事动荡不安。

【出处】《诗经·大雅·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示例】但现在国事蜩螗,人心震动,外交失败,内政不修,正是岌岌可危的时候。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十五回

14、国尔忘家,公尔忘私[guó ěr wàng jiā,gōng ěr wàng sī]

【解释】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出处】鲁迅《两地书》:“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

15、国步方蹇[guó bù fāng jiǎn]

【解释】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出处】南朝·宋·谢庄《孝武帝哀策文》:“王室多故,国步方蹇。”

16、国仇家恨[guó chóu jiā hèn]

【解释】国家被侵略之仇,家园被破坏之恨。

【出处】陈荫荣《兴唐传·闹花灯》第九回:“孩子,想当初你姑爹……也是为了报国仇家恨呀!”

【示例】她忍着国仇家恨,被迫去应酬他。

17、国富民强[guó fù mín qiáng]

【解释】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18、国富民安[guó fù mín ān]

【解释】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出处】《汉书·刑法志》:“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19、国步艰危[guó bù jiān wēi]

【解释】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出处】清·顾炎武《赠路舍人泽溥》诗:“国步方艰危,简在卿昆季。”

20、国无捐瘠[guó wú juān jí]

【解释】瘠:瘦弱;捐瘠:贫弱以至死。国内没有因贫困饥饿而死亡的人。

【出处】《汉书·食货志》:“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蓄积多而备先具也。”

21、国人皆曰可杀[guó rén jiē yuē kě shā]

【解释】全国人民都认为他该死。形容民愤极大。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示例】查汪逆收集党徒,附敌叛国,订立卖国密约,为虎作伥,固国人皆曰可杀。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22、国家闲暇[guó jiā xián xiá]

【解释】国家太平无事,既无内乱,也无外患。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23、国色天香[guó sè tiān xiāng]

【解释】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出处】唐·李浚《摭异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示例】于那娉婷妩媚之中,无不带著一团书卷秀气,虽非国色天香,却是斌斌儒雅。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六回

24、国无宁岁[guó wú níng suì]

【解释】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日子。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5回:“国无宁岁,民无安时。”

25、国恨家仇[guó hèn jiā chóu]

【解释】恨:怨恨。国家被侵略和家园被破坏之仇恨。

【出处】《二度梅》第四场:“我良玉幸而留下残生……诛灭卢贼,以雪国恨家仇。”

26、国士无双[guó shì wú shuāng]

【解释】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示例】似臣呵,常人有数;论此人,国士无双。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四折

27、国家多难[guó jiā duō nàn]

【解释】难:灾难。国家多次遭到灾难。形容国家政局不稳。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

28、国家栋梁[guó jiā dòng liáng]

【解释】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肩负国家重任的人。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真乃国家栋梁。”

29、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guó yǐ mín wéi běn,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解释】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条件。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物为头等大事。

【出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

【示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况在战争日,粮食更居先。 ——董必武《挽沈骊英女士》

30、国无幸民[guó wú xìng mín]

【解释】幸民:侥幸偷生的人。国家治理有方,人民勤于职守,安居乐业。

【出处】《左传·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

31、国之存亡,匹夫有责[guó zhī cún wáng,pǐ fū yǒu zé]

【解释】匹夫:平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平民都有责任。

【示例】国之存亡,匹夫有责,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32、国亡种灭[guó wáng zhǒng miè]

【解释】国家被瓜分,种族被灭绝。

【出处】孙中山《孙文学说》第三章:“彼欧美学者于埃及、巴比伦之字,国亡种灭,久不适于用者,犹不惮搜求破碎,复其旧观。”

33、国利民福[guó lì mín fú]

【解释】国家的利益,百姓的幸福。

【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五回:“如车有辙,如舟有舵,无旁挠,无中阻,以专趋国利民福之一途。”

34、国尔忘家[guó ěr wàng jiā]

【解释】一心为国,不顾家庭。

【出处】《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示例】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 ——鲁迅《两地书》九

35、国将不国[guó jiāng bù guó]

【解释】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庄寿香号称名臣,听说在和议开始时,他主张把台湾赠英……国将不国,这才是糊涂到底了呢!”

【示例】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国府就怕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鲁迅《“友邦惊诧”论》

36、国家多故[guó jiā duō gù]

【解释】故:变故,事故。国家总出现重大变故。

【出处】《三国志·魏志·钟会传》:“方国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

【示例】太平天国·赖文光《自述》:“六年秋,值国家多故之际……弃文就武,奉命出师江右。”

37、国耳忘家,公尔忘私[guó ěr wàng jiā,gōng ěr wàng sī]

【解释】为了国家忘了自己的家,为了公事忘了私事。形容一心为国为公。

【出处】《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38、国家大计[guó jiā dà jì]

【解释】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

【示例】那时似乎并不谈什么国家大计。 ——鲁迅《知难行难》

39、国家兴亡,匹夫有责[guó jiā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解释】匹夫:平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平民都有责任。

【出处】京剧《将相和》第五场:“国家大事,卑人不该开口。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今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示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得奋起直追。

40、国而忘家[guó ér wàng jiā]

【解释】指为国事而忘其家。

【出处】《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示例】马识途《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他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充分发挥了人定胜天的无比威力,打了一个大胜仗。”

41、国难当头[guó nàn dāng tóu]

【解释】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出处】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在国难当头的现在,白天里讲些冠冕堂皇的话……不就正是这些人么?”

【示例】国难当头,我们应该尽弃前嫌。

42、国困民穷[guó kùn mín qióng]

【解释】国家困难,百姓穷困。

【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我想到我国的上层社会,虽然国困民穷,却非外国货不买的情形,不禁使我面红耳赤。”

【示例】我想到我国的上层社会,虽然国困民穷,却非外国货不买的情形,不禁使我面红耳赤。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三章

43、国富民丰[guó fù mín fēng]

【解释】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散乐移风,国富民康。”

【示例】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国富民丰,时有管弦之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44、国不堪贰[]

45、国破家亡[guó pò jiā wáng]

【解释】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晋·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

【示例】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 ——明·赵弼《续宋丞相文文山传》

46、国富兵强[guó fù bīng qiáng]

【解释】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出处】《韩非子·定法》:“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战国策·齐策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示例】陛下圣明神武,朝野清晏,国富兵强,号令如一。 ——《晋书·杜预传》

47、国耳忘家[guó ěr wàng jiā]

【解释】指为国事而忘其家。同“国而忘家”。

【出处】汉·贾谊《陈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示例】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48、国贼禄鬼[guó zéi lù guǐ]

【解释】国贼:损害国家利益,出卖国家主权的民族败类;禄鬼:指利欲熏心贪求官禄的人。指不顾国家利益,一心钻营名利的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子,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49、国泰民安[guó tài mín ān]

【解释】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示例】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

50、国中之国[guó zhōng zhī guó]

【解释】指一个国家内,国家政府管辖不到的地方。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接受了这个条件……就使清朝的“小朝廷”成为‘国中之国’。”

51、国事多艰[guó shì duō jiān]

【解释】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出处】《旧五代史·唐书·萧顷传》:“时国步艰难,连帅倔强,率多奏请,欲立家庙于本镇,顷上章论奏,乃止。”

52、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guó bì zì fá,ér hòu rén fá zhī]

【解释】一个国家必先种下了被伐的恶因,然后才会有别人来讨伐的结果。比喻要从自身找事变的原因。

【出处】《孟子·离娄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示例】一面看,一面想起四书上面“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章

53、国安民泰[guó ān mín tài]

【解释】安:安定;泰:平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0回:“再拈信香一炷,愿今国安民泰,岁稔年和,三教兴隆,四方宁静。”

54、国计民生[guó jì mín shēng]

【解释】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出处】《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示例】这几年她已深切了解,做官的人,对国计民生,或者不甚措意,但于权贵的荣辱得失,十分敏感。 ——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55、国步多艰[guó bù duō jiān]

【解释】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出处】《诗经·大雅·桑柔》:“于乎有哀,国步斯频。”唐·郑谷《读前集二首》其二:“风骚如线不胜悲,国步多艰即此时。”

【示例】今国步多艰,中原隔绝,江、淮之地,尚有盗贼,驻跸之地,最为急务。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

56、国家将兴,必有祯祥[guó jiā jiāng xīng,bì yǒu zhēn xiáng]

【解释】祯祥:吉兆。国家兴盛必定有某种征兆。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示例】‘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主公当避凶就吉;今若背反,必丧身矣。 ——《三国志通俗演义·司马懿破公孙渊》

57、国步艰难[guó bù jiān nán]

【解释】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出处】《诗经·大雅·桑柔》:“於乎有哀,国步斯频。”

【示例】际兹国步艰难,方当拨乱反正。 ——清·冯桂芬《复庄卫生书》

“国”结尾的成语

1、求荣卖国[qiú róng mài guó]

【解释】荣:荣华富贵。出卖国家的权益,谋求个人的名利权势。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6回:“康王用的俱是奸臣,求荣卖国之辈,如何保守得江山?”

2、丧权辱国[sàng quán rǔ guó]

【解释】丧:丧失;辱:使受到耻辱。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出处】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

【示例】惩办丧权辱国的官僚! ——欧阳山《柳暗花明》

3、杀身救国[shā shēn jiù guó]

【解释】不惜牺牲生命以报答国家。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4、捐躯报国[juān qū bào guó]

【解释】舍弃身躯,报效国家。

【出处】《元史·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

【示例】我想做了武将,固当捐躯报国。 ——清·钱采《说岳全传》第16回

5、安邦治国[ān bāng zhì guó]

【解释】使国家安定太平。

【出处】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我这剑要卖与烈士,大则安邦定国,小则御侮捍身,您孩儿每识个什么?”

【示例】安邦治国平天下,自有周公孔圣人。 ——冰心《斯人独憔悴》

6、万室之国[wàn shì zhī guó]

【解释】万室:万户。有万户居民的国家。多指古代小诸侯国。

【出处】《孟子·告子下》:“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管子·乘马》:“上地方八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

7、隐然敌国[yǐn rán dí guó]

【解释】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同“隐若敌国”。

【出处】宋·阳枋《谢交割启》:“隐然敌国,咸称细柳之真;贤若长城,岂类棘门之戏。”

8、丧师辱国[sàng shī rǔ guó]

【解释】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七回:“前日正被蔡京、童贯、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锋复军杀将,丧师辱国,大肆诽谤,欲皇上加罪。”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为了激励士气,凡是丧师辱国的文武官员,都要严办。”

9、于民润国[yú mín rùn guó]

【解释】润:益。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

【出处】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丝,损人利己;蚕腹有丝,于民润国。”

【示例】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二折:“小生我贫居白屋,学浅才疏,艰辛陋巷,未遇皇宣,又不曾于民润国施功效,善机谋虎略龙韬。”

10、以身报国[yǐ shēng bào guó]

【解释】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

【出处】《魏书·辛雄传》:“卿等备位纳言,当以身报国。”

【示例】不幸吾计不成,反中敌计,我二人惟有以身报国的了。 ——清·吴趼人《痛史》第四回

11、忠君爱国[zhōng jūn ài guó]

【解释】对君主忠贞,对国家挚爱。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此人虽则商贾之流,倒也有些忠君爱国之心、排患解纷之略。”

【示例】诸将赴都堂听讲经史,庶几忠君爱国之心。 ——清·朱彝尊《袁凯传》

12、病民害国[bìng mín hài guó]

【解释】病:损坏,祸害。害人民、害国家。

【出处】清·严复《救亡决论》:“从未问津,致一是云为,自亏自损,病民害国,暗不自知。”

13、以身许国[yǐ shēng xǔ guó]

【解释】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

【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武帝纪上》:“横尸庙门,遂其由来以身许国之志。”

【示例】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与民除害。 ——清·林则徐《家书·给妻郑夫人书》

14、于家为国[yú jiā wéi guó]

【解释】为国家为人民。

【出处】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一折:“正直无私有至灵,于家为国保庶民,祈晴祷雨皆显应,掌管经书文卷中。”

【示例】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二折:“据元帅济世才施宽厚,于家为国,端的是分破圣人忧。”

15、以身殉国[yǐ shēng xùn guó]

【解释】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

【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沈文秀传》:“伯宗曰:‘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

【示例】或是表现在不做新朝的官甚至以身殉国上。 ——朱自清《论气节》

16、闭关锁国[bì guān suǒ guó]

【解释】闭关:封闭关口;锁:封锁。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

【出处】《周易·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示例】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为打破闭关锁国,西学东渐开了先河。 ——柯灵《<近代文学丛谈>序》

17、形胜之国[xíng shèng zhī guó]

【解释】形胜:地理形势优越。指地势优越的国家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险千里,持戟百万。”

18、西方净国[xī fāng jìng guó]

【解释】指西方净土。

【出处】清·龚自珍《西郊落花歌》:“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19、礼让为国[lǐ ràng wéi guó]

【解释】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出处】《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示例】中国又原是“礼让为国”的,既有礼,就必能让,而愈能让,礼也就愈繁了。 ——鲁迅《准风月谈·礼》

20、公忠体国[gōng zhōng tǐ guó]

【解释】指尽忠为国。

【出处】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办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一定要用公忠体国的有才能的人,来办这项国事。”

【示例】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郭沫若《蜀道奇》诗

21、齐家治国[qí jiā zhì guó]

【解释】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示例】君臣父子全忠孝,齐家治国谙经略。 ——明·冯惟敏《点绛唇·改官谢恩》

22、图身忘国[tú shēn wàng guó]

【解释】只贪图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危亡。

【出处】唐·白居易《有木诗八首·序》:“余读《汉书》列传,见佞顺媕娿,图身忘国,如张禹辈者。”

23、一言寿国[yī yán shòu guó]

【解释】以极少的言语可使国家的寿命延长。

【出处】《管子·霸言》:“夫一言而寿国,不听而亡国。若此者大圣之言也。”

24、相忍为国[xiāng rěn wèi guó]

【解释】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出处】《左传·昭公元年》:“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

【示例】我们除向国民党提出抗议和善后条件外,仍然相忍为国。 ——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

25、国中之国[guó zhōng zhī guó]

【解释】指一个国家内,国家政府管辖不到的地方。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接受了这个条件……就使清朝的“小朝廷”成为‘国中之国’。”

26、兴邦立国[xīng bāng lì guó]

【解释】邦:国家。建立并振兴国家。

【出处】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安排打凤牢龙计,准备兴邦立国机。”

27、万乘之国[wàn shèng zhī guó]

【解释】乘:四匹马拉的车。指大国。一般指周朝。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示例】臣何惜一朝之命,而不安万乘之国哉! ——《旧唐书·苏安恒传》

28、尽忠报国[jìn zhōng bào guó]

【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示例】尽忠报国,乃臣子之责。 ——明·郭勋《英烈传》第三回

29、父母国[fù mǔ guó]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示例】回瞻父母国,日出东方。 ——唐·阎朝隐《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30、经邦纬国[jīng bāng wěi guó]

【解释】经、纬: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治理、规划。邦:国家。指治理国家。

【出处】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司徒诏》:“是以经邦纬国必俟曹之勋,燮理阴阳允归锺华之望。”

31、千乘之国[qián shèng zhī guó]

【解释】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千乘之国。”

【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1回:“说来说去都是千乘之国,不知支那之外,更有五洲万国的了。”

32、尽瘁事国[jìn cuì shì guó]

【解释】瘁:劳累。竭尽劳苦,报效国家。

【出处】《诗经·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示例】若必强吾一言,则吾谓四月来之交涉,我政府尽瘁事国之诚,良不可诬。 ——清·梁启超《痛定罪言》

33、摅忠报国[shū zhōng bào guó]

【解释】摅:抒发。抒发忠诚,报效国家。

【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十九回:“汝等赴任之后,各宜摅忠报国,施展奇抱,不枉为一世之丈夫也。”

34、天府之国[tiān fǔ zhī guó]

【解释】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示例】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35、富可敌国[fù kě dí guó]

【解释】敌:匹敌。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

【出处】《汉书·邓通传》:“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

【示例】盖卞滨自他祖父遗下家业,到他手里,单以各处田地而论,已有一万余顷,其余可想而知,真是富可敌国。 ——清·李汝珍《镜花缘》六十四回

36、裕民足国[yù mín zú guó]

【解释】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

【示例】此数百万金,皆中国裕民足国之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四回

37、赤心报国[chì xīn bào guó]

【解释】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出处】唐·刘长卿《疲兵篇》:“赤心报国无片赏,白首还家有几人。”

【示例】如今归顺万岁,就是唐家的臣子,自当要赤心报国。 ——《说唐》第57回

38、捐躯殉国[juān qù xùn guó]

【解释】殉国:为国家的利益而牺牲生命。为了国家而献出生命。

【出处】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示例】就使束手就擒,莫若捐躯殉国。 ——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

39、大盗窃国[dà dào qiè guó]

【解释】大盗:指窃国篡位者。指坏人窃取政权,颠覆国家。

【出处】清·严复《辟韩篇》:“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示例】大盗窃国,予智自雄,冯借政治上之枢机,戕贼风俗之大本。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

40、杀身报国[shā shēn bào guó]

【解释】不惜牺牲生命来报答国家。亦作“杀身救国”。

【出处】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臣又多幸天皇任之以股肱,誓期杀身报国,致一人于尧舜。”

【示例】舍命于家,就死成仁,杀身报国。 ——元·曾瑞《哨遍·羊诉冤》套曲

41、尸位误国[shī wèi wù guó]

【解释】误:使受损害。指占着职位不做事,使国家受到损失。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如有慢视民瘼者,定行揭帖揭上几个,断不叫这等尸位病民者,得以漏网。”

42、里通外国[lǐ tōng wài guó]

【解释】暗中勾结外国,阴谋叛国。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 大则指为‘里通外国’,就是现在之所谓‘汉奸’。”

【示例】他里通外国,是一个典型的大汉奸。

43、破家危国[pò jiā wēi guó]

【解释】不但损毁自己的家庭,而且危害国家。

【出处】三国·魏·钟会《母夫人张氏传》:“嫡庶相害,破家危国,古今以为鉴诫。”

44、舟中敌国[zhōu zhōng dí guó]

【解释】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示例】势苟安则异类同心也,势苟危则舟中敌国也。 ——唐·陆贽《论关中事宜状》

45、四战之国[sì zhàn zhī guó]

【解释】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出处】《商君书·兵守》:“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史记·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

【示例】西汉·司马迁《史记·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

46、周游列国[zhōu yuó liè guó]

【解释】周游:全都走到,游遍。原指孔丘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当时的许多国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后指走遍各地。

【出处】曹余章《上下五千年·孔子周游列国》:“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示例】扁鹊深入民间,‘周游列国’,‘随俗为变’,解除人民疾病的痛苦。 ——陶铸《崇高的理想》

47、安邦定国[ān bāng dìng guó]

【解释】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

【出处】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我这剑要卖与烈士,大则安邦定国,小则御侮捍身,您孩儿每识个什么?”

【示例】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定国访知音。 ——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一折

48、形亲之国[xíng qīn zhī guó]

【解释】指边界相邻而友好的国家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传》:“今秦与楚,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

49、舍身为国[shě shēn wéi guó]

【解释】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

【示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舍身为国的英雄事迹,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敬颂。

50、强兵富国[qiáng bīng fù guó]

【解释】使兵力强大,国家富足。

【出处】使兵力强大,国家富足。

【示例】主上以圣德登大位,臣民之所推戴,列圣之所听闻,公当强兵富国,尊主庇民,奈可自卑辱至此,非开所敢闻也。 ——《宋史·曾开传》

51、忠君报国[zhōng jūn bào guó]

【解释】忠于国君,报效国家。

【出处】元·郑德辉《伊尹耕莘》第二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乃是男儿所为。”

【示例】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八卷:“忠君报国之丈夫,马革裹尸,肝胆涂地所不辞也。”

52、毁家纾国[huǐ jiā shū guó]

【解释】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出处】《左传·庄公三十年》:“斗穀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示例】夫毁家纾国,大臣之有事,急病让夷,君子之所贵。 ——清·钱谦益《清文华殿中书房办事大理寺右寺副汪镳授儒林郎》

53、方外之国[fāng wài zhī guó]

【解释】方外: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区域。旧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小国。

【出处】《汉书·文帝纪》:“朕既不明,不能远德,使方外之国或不宁息。”

54、虎狼之国[hǔ láng zhī guó]

【解释】像饿虎贪狼一样的国家。形容侵略成性的国家。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示例】我们要时刻提防那些虎狼之国的侵略。

55、富堪敌国[fù kān dí guó]

【解释】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同“富可敌国”。

【出处】《廿载繁华梦》第三回:“若库书吏役,反得富堪敌国,坐拥膏腴。”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所以虽不是富堪敌国,而殷厚之处,远非外人所能想象。”

56、冠带之国[guān dài zhī guó]

【解释】冠带:帽子,带子。指讲礼仪的国家和习于礼教的人民。

【出处】《韩非子·有度》:“兵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

57、专权误国[zhuān quán wù guó]

【解释】坏人专权会坑害国家。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四十:“朕久闻其专权误国,今仙机示朕,朕当即为处分,卿不可泄于外人。”

【示例】偏逡见了元帝,极言石显专权误国,触动元帝怒意,斥令退去,反将他降为郎官。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八十九回

58、经帮纬国[jīng bāng wěi guó]

【解释】经、纬: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治理、规划;邦:国家。指治理国家。

【出处】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司徒诏》:“是以经邦纬国必俟曹之勋,燮理阴阳允归锺华之望。”

59、同舟敌国[tóng zhōu dí guó]

【解释】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示例】饮恨亲冤已数年,枕戈思报叹无缘。同舟敌国今相遇,又隔江山路几千。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60、倾城倾国[qīng chéng qīng guó]

【解释】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下·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示例】所谓倾城倾国者,盖一城一国之人皆倾心而爱悦之。 ——宋·袁文《瓮牖闲评》第二卷

61、保家卫国[bǎo jiā wèi guó]

【解释】保卫家乡和祖国。

【出处】冰心《跟小朋友谈访埃观感》:“在保家卫国的强烈感情里,我们两国人民是血肉相连的!”

【示例】男子汉应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62、捐生殉国[juān shēng xùn guó]

【解释】捐生:舍弃生命;殉国:为国家而牺牲生命。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出处】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示例】正义愍公毓临节能固,捐生殉国,成为令典,没世不忘。 ——《隋书·豆毓传》

63、独立王国[dú lì wáng guó]

【解释】指抵制或不服从上级领导的行政区域或单位。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8章:“所谓政治分会与北洋军阀的巡阅使毫没有区别,目的在于割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

【示例】我希望有一个独立王国。

64、忧民忧国[yōu mín yōu guó]

【解释】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出处】唐·贯休《蜀王登福感寺塔三首》其二:“似圣悲增道不穷,忧民忧国契尧聪。”

【示例】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65、父母之国[fù mǔ zhī guó]

【出处】《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66、窃钩盗国[qiè gōu dào guó]

【解释】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成为诸侯。讽刺小盗被杀、大盗窃国的反常现象。

【出处】廖仲恺《有感》:“窃钩盗国将谁咎?扃鐍缄滕只自欺。”

67、国将不国[guó jiāng bù guó]

【解释】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庄寿香号称名臣,听说在和议开始时,他主张把台湾赠英……国将不国,这才是糊涂到底了呢!”

【示例】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国府就怕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鲁迅《“友邦惊诧”论》

68、窃钩窃国[qiè gōu qiè guó]

【解释】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出处】《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69、破家为国[pò jiā wèi guó]

【解释】为了国家,不惜损毁自己的家庭。

【出处】汉·侯霸《李通辞位议》:“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

【示例】再对贼锋,父子并命,可谓破家为国,守死勤事。 ——《晋书·卞壶传》

70、破家亡国[pò jiā wáng guó]

【解释】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唐·杜牧《隋苑(红霞一抹广陵春)》诗:“却笑丘墟隋炀帝,破家亡国誊谁人?”

【示例】却笑吃虚隋炀帝,破家亡国为何人。 ——唐·李商隐《定子(檀槽一抹广陵春)》诗

71、欺君误国[qī jūn wù guó]

【解释】欺骗君主,祸害国家。

【出处】明·陆采《明珠记·奸谋》:“刘震这厮索强,前日弹我欺君误国,要将枭首示众。”

【示例】欺君误国任专权,罪恶而今达帝天。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0回

72、隐若敌国[yǐn ruò dí guó]

【解释】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

【示例】天地之内,指麾无前,熊威虎力,隐若敌国。 ——唐·吕温《凌烟阁勋臣颂》

73、精忠报国[jīng zhōng bào guó]

【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示例】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

74、三徙成国[sān xǐ chéng guó]

【解释】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同“三徙成都”。

【出处】《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75、上医医国[shàng yī yī guó]

【解释】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指为国家除患祛弊。高贤能治理好国家。

【出处】《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76、华胥之国[huá xù zhī guó]

【解释】华胥:传说中的国名。用以指梦境。

【出处】《列子·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77、赤心奉国[chì xīn fèng guó]

【解释】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出处】《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莫不赤心奉国,忠孝全身。”

【示例】我赤心奉国,何罪之有。

78、病民蛊国[bìng mín gǔ guó]

【解释】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昔刘晏桑弘羊,利尽缁铢,而未尝病国病民,后世犹说其聚敛。”

【示例】吾辈病民蛊国不能仇,现在之执法者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

“国”在中间的成语

1、护国佑民[hù guó yòu mín]

【解释】捍卫国家,保护人民。

【出处】《孤本元明杂剧·双林坐化》第二折:“扫荡妖魔神鬼怕,护国佑民万万纪。”

2、亡国之臣[wáng guó zhī chén]

【解释】使国家灭亡的臣子。现比喻对国家有损害的官员。

【出处】《史记·苏秦列传》:“夫骄君必好利,而亡国之臣必贪于财。”

【示例】照你说来,我吴某只能做亡国之臣?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三章

3、先国后己[xiān guó hòu jǐ]

【解释】把国事放在自己事的前面。

【出处】《左传·昭公二年》:“辞不忘国,忠信也;先国后己,卑让也。”

4、为国为民[wéi guó wéi mín]

【解释】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草庐记·玄德合巹》:“为国为民声华重。”

5、开国济民[kāi guó jì mín]

【解释】开国:创建国家;济:救助。开创大业,救济百姓。

【出处】唐·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6、举国一致[jǔ guó yī zhì]

【解释】全国上下,团结一致。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

【示例】我们要力争举国一致抗击“非典”

7、举国上下[jǔ guó shàng xià]

【解释】举:全。指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出处】梁启超《管子传》第六章第一节:“苟且偷惰,习焉成风,举国上下,颓然以暮气充塞之。”

【示例】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喜获金牌,举国上下欢腾一遍。

8、徇国忘家[xùn guó wàng jiā]

【解释】指为国尽忠而不顾家庭的得失。

【出处】唐·李翰《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序》:“至若义感于内,诚动于中,徇国忘家,恤人犹己。”

【示例】宋·陆游《贺莆阳陈右相户》:“方孤论折群邪之锐,盖一身为众正之宗,徇国忘家,惟天知我。”

9、民富国强[mín fù guó qiáng]

【解释】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主内实府库,垦其田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示例】我们中国现在可以说是民富国强了。

10、御敌于国门之外[yù dí yú guó mén zhī wài]

【解释】国门:原指国都的城门,后泛指出入国境的要道。原指强盗在国都门外抢劫。后泛指当敌人未进入统辖区就进行抵御,不让敌人进来。

【出处】《孟子·万章下》:“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

【示例】军事冒险主义者则坚决反对此种步骤,他们的主张是所谓“御敌于国门之外”。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1、亡国三户[wáng guó sān hù]

【解释】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 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12、敌国外患[dí guó wài huàn]

【解释】指来自敌对国家的侵略骚扰。

【出处】《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示例】敌国外患,日冯陵而无已。 ——章炳麟《藩镇论》

13、皇亲国戚[huáng qīn guó qī]

【解释】皇帝的亲戚。指极有权势的人。

【出处】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刀斧手且住者,不知是那个皇亲国戚来了也,等他过去了,才好杀人那!”

【示例】告爹妈,儿为两个朋友是皇亲国戚,要我陪宿,不免依他。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

14、亡国之音[wáng guó zhī yīn]

【解释】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出处】《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史记·乐书》:“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示例】卿勿为亡国之音,使人悒悒。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林四娘》

15、忧国奉公[yōu guó fèng gōng]

【解释】心怀国家,努力做好工作。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16、亡国之社[wáng guó zhī shè]

【解释】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

【出处】《谷梁传·哀公四年》:“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

【示例】汉·蔡邕《独断》:“亡国之社:古者天子亦取亡国之社以分诸侯,使为社以自儆戒。”

17、移国动众[yí guó dòng zhòng]

【解释】动摇国基及民心。

【出处】《管子·五辅》:“若民有淫行邪性,树为淫辞,作为淫巧,以上谄君上,而下惑百姓,移国动众,以害民务者,其刑死流。”

18、忧国爱民[yōu guó ài mín]

【解释】忧心国家,爱护百姓。

【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示例】先皇帝即位之初,风飞雷厉,将大有为。忧国爱民之心虽切于己,尊贤使能之道未得其人。 ——明·宋濂《元史·本纪第四·世祖一》

19、安国富民[ān guó fù mín]

【解释】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出处】《汉书·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20、误国殄民[wù guó tiǎn mín]

【解释】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贪缪之相,误国殄民,逐之已晚。”

21、开国元老[kāi guó yuán lǎo]

【解释】元老:政界年辈资望高的人。指建国时资历声望高的人。

【出处】《北史·赵普传》:“伏见山南东道节度使赵普,开国元老,参谋缔构,厚重有识。”

【示例】秉忠自幼为僧,世祖至大都见之,乃以释服相从军旅间,未年始就冠服,为元朝开国元老,非偶然也。 ——明·李贽《焚书·与周友山书》

22、家亡国破[jiā wáng guó pò]

【解释】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晋·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

【示例】家亡国破此身留,留滞聊城又过秋。 ——金·元好问《送仲希兼简大方》诗

23、举国若狂[jǔ guó ruò kuáng]

【解释】举:全;狂:狂欢。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

【出处】《礼记·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示例】为甚一纸招贴,便举国若狂如此?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

24、两国相战,不斩来使[liǎng guó xiāng zhàn,bù zhǎn lái shǐ]

【解释】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自古‘两国相战,不斩来使’。于礼不当。”

25、忧国如家[yōu guó rú jiā]

【解释】忧虑国事,就像家事一样悬挂在心里。

【出处】汉·刘骜《赐翟方进册》:“君其孰念详计,塞绝奸原,忧国如家,务便百姓,以辅册。”

【示例】唐·韩愈《论今年权停举选状》:“以臣之愚,以为宜求纯信之士,骨鲠之臣,忧国如家,忘身奉上者。”

26、亡国奴[wáng guó nú]

【解释】指已经亡国或所在国土被侵占、受外国侵略者奴役的人。

【出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现在他们眼看就要当亡国奴了,除了反抗,再没有出路。”

【示例】我不想当亡国奴。

27、民困国贫[mín kùn guó pín]

【解释】人民困苦,国家贫穷。

【出处】《宋史·河渠志一》:“当此天灾岁旱,民困国贫之际,不量人力,不顺天时,知其有大不可者五。”

【示例】此天灾岁旱、民困国贫之际,不量人力,不顺天时,知其有大不可者五……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五十五

28、爱国如家[ài guó rú jiā]

【解释】凡是热爱祖国的人都不分彼此,看成是一家人。

【出处】东汉·荀悦《汉纪·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

【示例】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故皇天亦祐之如子。 ——《晋书·刘聪传》

29、忧国忘私[yōu guó wàng sī]

【解释】忧劳国事,不考虑个人私事。

【出处】《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征东将军胡质、卫尉田豫皆服职前朝,历事四世,出统戎马,入赞庶政,忠清在公,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馀财,朕甚嘉之。”

【示例】其忧国忘私,乘马三年,不别牝牡。 ——《古文苑·楚相孙叔敖碑》

30、亡国怨祝[wáng guó yuàn zhù]

【解释】怨:埋怨;祝:太祝,旧时为执掌祭礼祝祷的官。旧指国家衰亡时,不从自身找原因,而去埋怨为国家祭祀祝祷的人。

【出处】汉·王充《论衡·解除》:“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祝其何罪?”

31、忧国恤民[yōu guó xù mín]

【解释】忧虑国事。怜恤百姓。

【出处】冯·徐干《中论·谴交》:“文书委于官曹,系囚积于囹圄,而不遑省也。详察其为也,非欲忧国恤民,谋道讲德也。”

32、共商国是[gòng shāng guó shì]

【解释】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二》:“愿相国与诸侯士大夫共商国是。”

33、亡国破家[wáng guó pò jiā]

【解释】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相刺》:“屈原行吟泽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贤以自辅,任能以治国,然牵于流说,惑于道谀,是以贤圣蔽掩,而谗佞用事,以此亡国破家,而贤士饥于岩穴也。”

【示例】亡国破家皆有恨,捧心无语泪苏台。 ——唐·湘妃庙《与崔渥冥会杂诗》

34、窃钩者诛,窃国者侯[qiè gōu zhě zhū,qiè guó zhě hóu]

【解释】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示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 ——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序》

35、天姿国色[tiān zī guó sè]

【解释】天姿:天生的姿色;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出处】《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汉武帝内传》:“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示例】俺安禄山,前往曲江,恰好遇着三国夫人,一个个天姿国色。 ——清·洪昇《长生殿·褉游》

36、蹙国丧师[cù guó sàng shī]

【解释】蹙:收缩,指丧失国土。国土沦丧,军队失利。

【出处】《晋书·陆晔何充等传论》:“及其入处国钧,未有嘉谋善政,出总戎律,唯闻蹙国丧师,是知风流异贞固之才,谈论非奇正之要。”

37、富国彊兵[fù guó jiāng bīng]

【解释】使国家富裕,军力强盛。亦作“富国强兵”。

38、安国宁家[ān guó níng jiā]

【解释】指治理国家。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39、治国安邦[zhì guó ān bāng]

【解释】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出处】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示例】王朔《谁比谁傻多少》:“咱们女人图什么?又不想开天辟地,治国安邦,图的不就是个舒服吗?”

40、祸国误民[huò guó wù mín]

【解释】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出处】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41、杞国之忧[qǐ guó zhī yōu]

【解释】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

【出处】宋·岳珂《桯史·岁星之祥》:“士大夫皆有杞国之忧。”

【示例】独以役重赋烦,人民凋蒺,识者不无杞国之忧。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第五卷

42、卖国求利[mài guó qiú lì]

【解释】勾结投靠敌人,出卖国家的权益,谋求个人的富贵。同“卖国求荣”。

【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六:“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次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求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

43、邦国殄瘁[bāng guó tiǎn cuì]

【解释】殄:尽,绝;瘁:病。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出处】《诗经·大雅·瞻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示例】宁使人材蛰伏,邦国殄瘁,而必不可使一党不居于势要者。 ——清·章炳麟《致张继、于右任书》

44、金闺国士[jīn guī guó shì]

【解释】指朝廷的杰出才士。

【出处】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二六○:“勉求玉体长生诀,留报金闺国士知。”

【示例】金闺国士知多少,寂寞鱼龙江海秋。 ——高旭《自题花前说剑图》诗

45、小国寡民[xiǎo guó guǎ mín]

【解释】国家小,人民少。

【出处】《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示例】则虽弊精神,劳思虑,而不足以理小国寡民,况任天下之重乎?(宋·陆游《静镇堂记》)

46、蠹国耗民[dù guó hào mín]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彼募化亦谋食之一道,必以其不耕不织为蠹国耗民,彼不耕不织而蠹国耗民者,独僧尼耶?”

47、矫国更俗[jiǎo guó gēng sú]

【解释】匡正国事,改革敝俗。同“矫国革俗”。

【出处】《战国策·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作“矫国更俗”。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48、亡国富库[wáng guó fù kù]

【解释】亡:灭亡;国:国家;富:富足;库:国库。国家灭亡,国库富足。指为求国库富足,对百姓残酷压榨,横征暴敛,从而使国家灭亡。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臣闻王主富民,霸主富武,亡国富库。”

49、福国利民[fú guó lì mín]

【解释】福:护佑。为国家和人民造福谋利。

【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林则徐给其妻郑夫人家书里说:‘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国利民,与民无害。”

50、徇国忘己[xùn guó wàng jǐ]

【解释】徇:同“殉”。指尽忠于国家之事而放弃个人得失。

【出处】《宋书·谢晦传》:“逮营阳失德,自绝宗庙,朝野岌岌,忧及祸难,忠谋协契,徇国忘己,援登圣朝,惟新皇祚。”

51、误国害民[wù guó hài mín]

【解释】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同“误国殃民。”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四回:“张俊身为大将,不思报效,专权乱政,误国害民。”

52、败国丧家[bài guó sàng jiā]

【解释】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出处】《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

【示例】盖三人皆元戚机臣,其残膏积侈,败国丧家,帝特恶焉。 ——陈衍《元诗纪事·黄菜叶谣》

53、敌国同舟[dí guó tóng zhōu]

【解释】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示例】敌国同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

54、佐国之谋[zuǒ guó zhī móu]

【解释】佐:协助;谋:谋略。协助治国的谋略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拔于囚虏之中,信其佐国之谋。”

55、图国忘死[tú guó wàng sǐ]

【解释】图国:谋求报国。谋求国家利益而忘记自己的生死。比喻忠贞报国。

【出处】《左传·昭公元年》:“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

56、朝章国典[cháo zhāng guó diǎn]

【解释】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同“朝章国故”。

【出处】《隋书·牛弘传》:“晋秘书监荀勖定魏《内经》,更著《新簿》。虽古文旧简,犹云有缺,新章后录,鸠集已多,足得恢弘正道,训范当世。属刘、石凭陵,京华覆灭,朝章国典,从而失坠。”

57、两国交兵,不斩来使[liǎng guó jiāo bīng,bù zhǎn lái shǐ]

【解释】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5回:“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们派个人去是决计不要紧的。”

58、亡国败家[wáng guó bài jiā]

【解释】国家灭亡了,家庭破坏了。比喻给国家及个人造成极严重的后果。

【出处】《孟子·离娄上》:“安其危而利其葘,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示例】若后庭内宠过多,三后并立,必致亡国败家,愿陛下思患预防,毋自取咎! ——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二十八回

59、亡国大夫[wáng guó dà fū]

【解释】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遗臣。

【出处】《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孔颖达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

【示例】邹韬奋《从心坎里》:“这种精神和‘亡国大夫’的奴性正是立于相反的两极端。”

60、亡国之器[wáng guó zhī qì]

【解释】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

【出处】《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示例】魏法亡国之器,而于义竟无取焉。 ——《晋书·五行志上》

61、经国大业[jīng guó dà yè]

【解释】经国:治理国家;大业:伟大的事业。极言文章有重要作用。

【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62、爱国一家[ài guó yī jiā]

【解释】凡是热爱祖国的人都不分彼此,看成是一家人。

【出处】《人民日报》1958.10.11:“都本着‘爱国一家’的原则,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

63、卖弄国恩[mài nòng guó ēn]

【解释】旧指官僚恃恩弄权。

【出处】《后汉书·孝灵帝纪》:“君以阉宦之隶,刀锯之残,越从洿泥,扶侍日月,卖弄国恩,阶贱为贵,劫迫帝主,荡覆王室,假息漏刻,游魂河津。”

64、胸怀祖国,放眼世界[xiōng huái zǔ guó,fàng yǎn shì jiè]

【解释】怀:怀藏。胸中怀藏祖国,眼光要放远到全世界

【出处】张双林《解读北京人》:“上海人过于讲实惠,讲自家的事,而北京人确实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65、忧国忘思[yōu guó wàng sī]

【解释】忧劳国事,不老虎个人私事。

【出处】《古文苑·楚相孙叔敖碑》:“其忧国忘私,乘马三年,不别牝牡。”

66、保国安民[bǎo guó ān mín]

【解释】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四回:“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

【示例】而友邦远国,顺天事大,保国安民,皇天监之,亦克昌焉。 ——《明史·西域四》

67、忧国忘家[yōu guó wàng jiā]

【解释】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

【出处】《后汉书·来歙传》:“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

【示例】忧国忘家,用意深远,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 ——唐·韩愈《论孔戣致仕状》

68、绝国殊俗[jué guó shū sú]

【解释】不同国家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出处】《文子·精诚》:“天下莫不仰上之德,象主之旨,绝国殊俗,莫不重译而至,非家至而人见之也。”

【示例】绝国殊俗、 僻远幽间之处,不能被德承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 ——《淮南子·修务训》

69、民安国泰[mín ān guó tài]

【解释】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示例】百姓每家家庆,庆道是民安国泰,法正官清。 ——元·宫大用《垂钓七里滩》第三折

70、破国亡宗[pò guó wáng zōng]

【解释】国家破灭,宗族不存。

【出处】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五:“用商鞅桑宏羊之术,破国亡宗者皆是也。”

71、经国之才[jīng guó zhī cái]

【解释】经:治理。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形容才能卓著。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一时莫伦,有经国之才。”

【示例】祖迈,有经国之才,为相国参军、散骑常侍。 ——《晋书·刘坤传》

72、一国三公[yī guó sān gōng]

【解释】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示例】武夫当道势汹汹,一国三公谁适从。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十四回

73、治国齐家[zhì guó qí jiā]

【解释】齐:整治。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

【出处】《礼记·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示例】说与你夫人爱女休禽犊,馆明师茶饭须清楚。你看俺治国齐家、也则是数卷书。 ——明·汤显祖《牡丹亭·训女》

74、匡国济时[kuāng guó jì shí]

【解释】匡正国家,挽救时局。

【出处】《隋书·帝纪第一·高祖上》:“匡国济时,除凶拨乱。”唐·李翱《卓异记·三十二年居相位》:“玄龄初与杜如晦为友,属隋室丧乱,未尝不慨然相顾,有匡国济时之心。”

【示例】[郑相国] 匡国济时,终始一致,文经武纬,何谢古人! ——唐·康骈《剧谈录·凤翔府举兵》

75、辱国殃民[rǔ guó yāng mín]

【解释】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国殄民”。

【出处】《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韩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赵愚丞相,罢黜道学诸臣,轻开边衅,辱国殃民。”

【示例】夷人放肆,无恶不作,皆由官无血性,恬不识羞,以致辱国殃民。 ——郭沫若主编《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76、富国强民[fù guó qiáng mín]

【解释】指使国家富足,民力强盛。

【出处】先秦·商鞅《商君书·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示例】父亲到处寻找着富国强民的救国良策,但他终于没有找到。 ——张书绅《正气歌》

77、蠹国病民[dù guó bìng mín]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因思一时富贵权势之人,生长纨绮中……非惟不知稼穑之艰难,流于奢淫以蠹国病民,抑又不知世间温饱安逸之正味为不少。”

【示例】依然是敷衍颟顸,蠹国病民,自家拼命的自杀自亡,他人是救不来的。 ——张孝若《张季直先生传记》

78、忧国哀民[yōu guó āi mín]

【解释】担心国事,为百姓的安危担心。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救边》:“羌独往来,深入多杀,己乃陆陆,相将诣阙,谐辞礼谢,退云状,会坐朝堂,则无忧国哀民恳恻之诚,苟转相顾望,莫肯违止,日晏时移,议无所定,己且须后。”

79、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

【解释】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80、误国欺君[wù guó qī jūn]

【解释】欺骗君主,祸害国家。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假如有一等做官的,误国欺君,侵剥百姓,虽然官高禄厚,难道不是大盗?”

【示例】蔡京父子为宰相二十徐年,妒贤嫉能,贪婪无厌,误国欺君。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二回

81、安国之道,先戒为宝[ān guó zhī dào,xiān jiè wéi bǎo]

【解释】道:方法,途径;戒:戒备;宝:宝物,比喻珍贵的东西。保障国家安全的方法,先有戒备是最重要的。

【出处】战国·吴起《吴子·料敌第二》:“夫安国之道,先戒为宝。今君已戒,祸其远矣。”

82、万国来朝[wàn guó lái cháo]

【解释】万:概数,多;朝:朝贡,朝拜。很多国家来朝拜。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太平年万国来朝,雍熙世八仙庆寿。”

【示例】清·无名氏《刘公案》第一回:“万国来朝纳进奉,朝出贤臣刘墉:出口成章合圣明,这才亚似孔孟。”

83、振国之患[zhèn guó zhī huàn]

【解释】振:振兴,振兴国家,消除灾难。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

84、委国听令[wěi guó tīng lìng]

【解释】把国家政权交给别人,一切听从别人的命令。

【出处】《史记·秦本纪》:“韩王入朝,魏委国听令。”

【示例】魏王惧,遣使谢罪,亦使太子增为质于秦,委国听令,自此六国,俱宾服于秦。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一回

85、殃国祸家[yāng guó huò jiā]

【解释】使国家遭殃,家庭受害。

【出处】南朝·梁·萧衍《净业赋》:“前轮折轴,后车覆轨,殃国祸家,亡身绝祀。”

86、天香国色[tiān xiāng guó sè]

【解释】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出处】唐·李浚《摭异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示例】他有个亲生的女儿,叫做娟奴,见在南瓦子住,果是天香国色。 ——明·郑若庸《玉玦记·访友》

87、辱国殄民[rǔ guó tiǎn mín]

【解释】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同“辱国殃民”。

【出处】明·刘基《春秋明经·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他日西鄙之伐,辱国殄民,果谁之所致乎!”

88、亡国之道[wáng guó zhī dào]

【解释】道:道路,途径。国家灭亡的途径。比喻执政者违背民意,不得人心。

【出处】秦·孔鲋《孔丛子·对魏》:“国内之民将叛,四方之士不至,此乃亡国之道也。”

【示例】势屈而兵胜,亡国之道也。 ——《金史·夹谷清臣等传赞》

89、病国殃民[bìng guó yāng mín]

【解释】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只为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为相,妒贤嫉能,病国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

【示例】你们的结果必弄得病国殃民。

90、悮国欺君[wù guó qī jūn]

【解释】悮:耽误;欺:欺骗。欺骗君王,祸害国家。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假如有一等做官的,悮国欺君,侵剥百姓,虽然官高禄厚,难道不是大盗?”

91、辱国丧师[rǔ guó sàng shī]

【解释】指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损失。

【出处】《明史·彭泽传》:“琼遂劾泽妄增金币,遗书议和,失信启衅,辱国丧师。”

【示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蔡京经体赞元,其子蔡攸,如是复军杀将,辱国丧师。”

92、益国利民[yì guó lì mín]

【解释】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利。

【出处】《周书·文帝纪下》:“参考变通,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新制。”

【示例】这是益国利民的大好事。

93、民生国计[mín shēng guó jì]

【解释】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出处】《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示例】旧章既失,便新不成新,旧不成旧,一物一器,尚不适用,何况那政治上的事,关系民生国计的呢? ——清·颐琐《黄绣球》第七回

94、败国亡家[bài guó wáng jiā]

【解释】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出处】参见“败国丧家”。

【示例】自古以来,因为奸臣陷害忠良,以致败国亡家,这种例子也不少。 ——欧阳予情《忠王李秀成》第一幕

95、开国元勋[kāi guó yuán xūn]

【解释】元勋:有特大功绩的人。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大功的人。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吴山顶上神仙》:“那时第一个开国元勋青田刘伯温先生与冷启敬相好,时常以道术互相参证。”

【示例】朱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

96、民殷国富[mín yīn guó fù]

【解释】殷:殷实,富足;阜:丰富。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示例】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97、有国难投[yǒu guó nán tóu]

【解释】有国家却不能回去。

【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我这里叫尽屈有谁来分剖,送的我眼睁睁有国难投。”

【示例】则为我攀花折柳,致令的有国难投。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

98、开国承家[kāi guó chéng jiā]

【解释】指建立邦国,继承封邑。

【出处】《易·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孔颖达疏:“若其功大,使之开国为诸侯;若其功小,使之承家为卿大夫。”

【示例】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 ——唐·刘知幾《史通·世家》

99、入国问禁[rù guó wèn jìn]

【解释】进入别国境界,先了解他们的禁令或禁忌。

【示例】现在入国问禁可以在网上进行了。

100、富国裕民[fù guó yù mín]

【解释】使国家和人民富裕。

【出处】刘大白《龟——为任君茂梧题画》诗:“你大肚彭亨,好像个财神。但身没半文,说什么富国裕民!”

101、破国亡家[pò guó wáng jiā]

【解释】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唐·汪遵《咏酒二首》诗:“后人不识前贤意,破国亡家事甚多。”

【示例】世事纷纷难诉陈,知机端不误终身。若论破国亡家者,尽是贪花恋色人。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三卷

102、蠹国殃民[dù guó yāng mín]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出处】《明史·方从哲传》:“代营榷税,蠹国殃民。”

【示例】世间何物最堪憎?蠹国殃民莫若僧。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一回

103、富国强兵[fù guó qiáng bīng]

【解释】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

【出处】《商君书·壹言》:“故治国者,其专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示例】起感恩无已,慨然以富国强兵自任。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六回

104、公耳忘私,国耳忘家[gōng ěr wàng sī,guó ěr wàng jiā]

【解释】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105、兴国安邦[xīng guó ān bāng]

【解释】兴:兴盛;邦:国家。国家兴盛安定。

【出处】《林海》:“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

106、富国安民[fù guó ān mín]

【解释】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出处】《汉书·沟洫志》:“此诚富国安民,兴利除害,支数百岁,故谓之中策。”

【示例】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国安民之法,下有强兵战胜之术。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十二

107、蠹国残民[dù guó cán mín]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出处】宋·苏轼《张诚一责授左武卫将军制》:“乃者奸言诐行,蠹国残民之状,论者纷然,方议其罪,而悖德隐恶,达于朕听,考实其状,至不忍言。”

108、误国殃民[wù guó yāng mín]

【解释】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

【出处】明·杨继盛《请诛贼臣疏》:“臣观大学士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十五出:“切惟元老严嵩僭窃,权侔人主,误国殃民,奸谋久矣。”

【示例】这实在是误国殃民的事! ——郭沫若《孔雀胆》第二幕

109、亡国必楚[wáng guó bì chǔ]

【解释】灭亡秦国的一定是楚国。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 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示例】仆闻楚隐士南公,深通术数,尝谓楚虽三户,亡国必楚。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十五回

110、矫国革俗[jiǎo guó gé sú]

【解释】匡正国事,改革敝俗。

【出处】《战国策·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111、巾国英雄[jīn guó yīng xióng]

【解释】巾国:即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指女子中的英雄。亦作“巾帼英雄”。

【出处】范克明《张学良传·郭松龄》:“原来,是由于有超人胆识,被誉为‘巾国英雄’的韩淑秀‘不顾风险,冒死拦截刑车,陈述郭松龄是他的未婚夫,归奉完婚,根本没有参加革命党的事,因此郭才未遭杀害’并应聘当了张作霖的教训队的教官。”

112、全国一盘棋[quán guó yī pán qí]

【解释】指全国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互相协作。

【出处】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

【示例】必须按照全国一盘棋的精神,使目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陈云《当前基本建设工作中的几个重大问题》

113、蠹国害民[dù guó hài mín]

【解释】蠹: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

【出处】宋·苏轼《张诚一责授左武卫将军制》:“乃者奸言诐行,蠹国残民之状,论者纷然,方议其罪,而悖德隐恶,达于朕听,考实其状,至不忍言。”

【示例】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腾天。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

114、徇国忘身[xùn guó wàng shēn]

【解释】徇:为国献身。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

【出处】唐·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

115、忧国忘身[yōu guó wàng shēn]

【解释】忧劳国事,不顾个人安危得失。

【出处】《晋书·淮南忠壮王允传》:“故淮南王允忠孝笃诚,忧国忘身,讨乱奋发,几于克捷。”

【示例】《明史·于谦传》:“至性过人,忧国忘身。”

116、亡国之事[wáng guó zhī shì]

【解释】事:事情,事件。使国家灭亡的事件。

【出处】《庄子·至乐》:“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铖之诛而为此乎?”

【示例】朕非亡国之君,而遇亡国之事,死不瞑目!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七章

117、忧国忧民[yōu guó yōu mín]

【解释】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示例】那时节,朕却忧国忧民。 ——明·吴承恩《西游记》

118、定国安邦[dìng guó ān bāng]

【解释】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竭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凰。”

【示例】他上陈了许多定国安邦的良策。

119、祸国殃民[huò guó yāng mín]

【解释】祸、殃:损害。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出处】章炳麟《正学报缘起·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示例】第八条罪状是: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120、黼国黻家[fǔ guó fú jiā]

【解释】指国家文教之治,美如锦绣。

121、人之云亡,邦国殄瘁[rén zhī yún wáng,bāng guó tiǎn cuì]

【解释】人:贤人;云:助词;亡:失去;殄瘁:病困。贤人死亡了,国事危殆。旧时用来怀念那些身系国家安危的贤人。

【出处】《诗经·大雅·瞻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示例】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吾既不复能言,安用此默默生乎! ——《晋书·刘聪载记》

122、公而忘私,国而忘家[gōng ér wàng sī,guó ér wàng jiā]

【解释】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示例】这是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典型之一。 ——徐特立《我的一家》序

123、倾国倾城[qīng guó qīng chéng]

【解释】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出处】《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汉书·外戚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示例】一个太真妃倾国倾城。 ——元·白朴《梧桐雨》第一折

124、体国经野[tǐ guó jīng yě]

【解释】体:划分;国:都城;经:丈量;野:田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

【出处】《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高官分职,以民为极。

【示例】李鸿章尤赏之,尝蔬荐称有物与民胞之量,体国经野之才。 ——《清史稿·金福曾传》

125、入国问俗[rù guó wèn sú]

【解释】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示例】夏酋诘以入国问俗之义。 ——宋·岳珂《悜史·张元吴昊》

126、干国之器[gān guó zhī qì]

【解释】干:治;干国:治理国家;器:度量,器量。治理国家的才干和器量。

【出处】《后汉书·史弼传》:“弼有干国之器,宜登台相。”

127、为国捐躯[wèi guó juān qū]

【解释】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二回:“可怜成汤首相,为国捐躯。”

【示例】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十九回

128、体国安民[tǐ guó ān mín]

【解释】体:划分;国:都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

【出处】《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高官分职,以民为极。

129、亡国之主[wáng guó zhī zhǔ]

【解释】主:君主。亡国时的君主,即最后一代君王。

【出处】《吕氏春秋·谨听》:“亡国之主反此,乃自贤而少人。”

【示例】至于“毅宗”,则是崇祯帝的庙号,亡国之主,更不可用。 ——高阳《慈禧全传》四十

130、治国安民[zhì guó ān mín]

【解释】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国家,安定人民。

【出处】《汉书·食货志上》:“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示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府实行了一整套治国安民的措施。

131、亡国之语[wáng guó zhī yǔ]

【解释】语:话语、言论。使国家灭亡的言论。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论诽》:“故圣人为政,必先诛之,伪巧言以辅非而倾覆国家也。今子安取亡国之语而来乎?”

【示例】上宽赦大王,王复安得此亡国之语乎!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132、主少国疑[zhǔ shǎo guó yí]

【解释】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示例】疆场骚动,主少国疑,不乘此时出师却贼,如何安定社稷? ——蔡东藩《后汉演义》第九十六回

133、众人国士[zhòng rén guó shì]

【解释】众人:普通人;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示例】岂不闻豫让“众人国士”之论乎?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

134、年经国纬[nián jīng guó wěi]

【解释】指以年为经,以国为纬的编写史书的方法。

135、一代国色[yī dài guó sè]

【解释】国色:美丽超群的女子。为一代人当中长得最美的女子。

【出处】元·杨维桢《题二乔观书图》:“乔家二女双芙蓉,一代国色江之东。”

136、蹙国百里[cù guó bǎi lǐ]

【解释】蹙:收缩;百里:形容很多。丧失大片国土。

【出处】《诗经·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也日蹙国百里。”

137、立国安邦[lì guó ān bāng]

【解释】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

【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你看我立国安邦为相宰,那其间日转千阶,喜笑迎腮,挂印悬牌。”元·宫大用《七里滩》第一折:“自开基起运,立国安邦,坐筹帷幄,竭力疆场。”

【示例】圣朝卿相,一个个忠君上,立国安邦,扶持万载山河壮。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

138、卖国求荣[mài guó qiú róng]

【解释】勾结投靠敌人,出卖国家的权益,谋求个人的富贵。

【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六:“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次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求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

【示例】贾似道卖国求荣,请速正法。 ——清·吴趼人《痛史》第六回

139、开国功臣[kāi guó gōng chén]

【解释】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四回:“看那呼延灼一表非俗,正是:开国功臣后裔,先朝良将玄孙。”

【示例】以后元璋作了皇帝,淮西诸将和幕府僚属都成了开国功臣。 ——吴晗《朱元璋传》

140、杞国忧天[qǐ guó yōu tiān]

【解释】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

【出处】明·何景明《田子行》:“丹诚不回白日照,杞国忧天独劳苦。”

141、民穷国困[mín qióng guó kùn]

【解释】百姓穷困,国家困难。

142、敌国通舟[dí guó tōng zhōu]

【解释】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

【出处】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敌国通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143、亡国之余[wáng guó zhī yú]

【解释】余:余留。已灭亡国家留下来的后代。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示例】明公以亡国之余,处群雄角力之秋,继两世拭逆之后,即效法周公,卑躬下士,犹恐士之不至。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144、亡国之声[wáng guó zhī shēng]

【解释】指淫靡的音乐。

【出处】《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

【示例】今也匹夫之徒,曾无意于先王之制,而习亡国之声,岂能保其六七尺之体哉。 ——《孔子家语·辨乐解》

145、裕国足民[yù guó zú mín]

【解释】裕:富饶。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出处】明·张居正《答应天巡抚论大政大典》:“且此项钱粮,贮积甚多,将来裕国足民,更不外索。”

146、亡国灭种[wáng guó miè zhǒng]

【解释】国家灭亡,种族灭绝。指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

【出处】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在如此的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国民党如果还因循上述的政策不愿迅速改变,将使抗日战争蒙受绝大的不利。”

【示例】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在如此的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国民党如果还因循上述的政策不愿迅速改变……。”

147、朝章国故[cháo zhāng guó gù]

【解释】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日记或书信,是向来有些读者的。先前是在看朝章国故,丽句清词,如何抑扬,怎样请托,于是害得名人连写日记和信也不敢随随便便。”

148、废国向己[fèi guó xiàng jǐ]

【解释】损害国家利益,谋取个人私利。

【出处】《国语·晋语一》:“废国而向己,不可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