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名”开头的成语大全(含解释和出处)

整理了名垂竹帛、名闻天下、名不符实、名过其实等“名”开头的成语106个,包括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1、名垂竹帛[míng chuí zhú bó]

【解释】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示例】十万人马不是一个小数目,将军如真能为朝廷效力,将来定能建不世功业,名垂竹帛。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2、名闻天下[míng wén tiān xià]

【解释】形容名声极大。

【出处】《北齐书·魏收传》:“功业显著,名闻天下。”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这个以韩信而名闻天下的古淮阴,是南来水陆要冲的第一大码头。”

3、名不符实[míng bù fú shí]

【解释】名声与实际不符。

【出处】廖仲恺《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训话》:“所谓盛名难负,名不符实,反为见笑。”

【示例】我们不能名不符实,表里不一。

4、名过其实[míng guò qí shí]

【解释】名声超过实际才能。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故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

【示例】臣向者名过其实,食浮于人,兄弟并窃于贤科,衣冠或以为盛事。 ——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

5、名满天下[míng mǎn tiān xià]

【解释】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出处】《管子·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示例】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 ——宋·苏轼《上梅直讲书》

6、名缰利索[míng jiāng lì suǒ]

【解释】缰:马缰绳;索:绳子。比喻功名利禄如束缚人的缰绳和锁链。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0回:“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索么?”

7、名微众寡[míng wēi zhòng guǎ]

【解释】微、寡:小,少;众:人数。名声小,人数少。

【出处】《晋书·傉檀传》:“彼名微众寡,易以讨御,吾不过一月,自足周旋。”

【示例】曹操比诸袁绍,名微众寡,乃竟并吞袁氏,转弱为强,虽赖天时,亦借人谋。 ——蔡东藩《后汉演义》第八十二回

8、名声过实[míng shēng guò shí]

【解释】名声超过实际。指虚有其名。

【出处】《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及为将军守边,招致宾客而下士,名声过实。”

9、名动天下[míng dòng tiān xià]

【解释】动:震动。名声震动天下。形容人声名显赫。

【出处】明·焦竑《玉堂丛语·文学》:“年十七八,已名动郡邑间,比登进士,遂名动天下。”

10、名显天下[míng xiǎn tiān xià]

【解释】形容名声极大。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11、名公巨卿[míng gōng jù qīng]

【解释】指有名望的权贵。亦作“名公钜卿”。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与他往来的,俱是名公巨卿。”

【示例】这些案件,是不是有名公巨卿在内的。 ——鲁迅《论人言可畏》

12、名声籍甚[míng shēng jí shèn]

【解释】比喻名声极大。

【出处】《史记·陆贾列传》:“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

【示例】策入等,以秘书郎签书平江军判官,名声籍甚。 ——《宋史·李清臣传》

13、名流巨子[míng liú jù zǐ]

【解释】著名人士与重要人物。

【出处】萧乾《未带地图的旅人》:“凭着个人奋斗而出人头地,不是变成百万富翁,就是当上名流巨子。”

【示例】他做梦都想跻身于名流巨子之列

14、名垂青史[míng chuí qīng shǐ]

【解释】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出处】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示例】无不希望捧着张献忠成就大事,自己成为开国功臣,封侯拜相,封妻荫子,并且名垂青史。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三章

15、名德重望[míng dé zhòng wàng]

【解释】犹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明·李贽《与弱侯焦太史书》:“所幸菩萨不至终穷,有柳塘老以名德重望为东道主。”

【示例】当时尝屡布之诏令,是以名德重望若范文正公家。亦有是事。 ——清·叶廷琯《吹网录·赵用圹志书女再嫁》

16、名利双收[míng lì shuāng shōu]

【解释】既得名声,又获利益。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七回:“因为他此番奉委,一定名利双收,因此大家借了趵突泉地方,凑了公分备了一席酒替他送行。”

【示例】其实名利双收,三百六十行生意,再没有强如做官的了。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六回

17、名公钜卿[míng gōng jù qīng]

【解释】指有名望的权贵。同“名公巨卿”。

18、名题雁塔[míng tí yàn tǎ]

【解释】雁塔:西安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唐代进士多题姓名于塔下。在大雁塔内题名。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示例】放榜集慈恩,名题雁塔旁。 ——金松岑《慈恩寺浮屠》

19、名不虚立[míng bù xū lì]

【解释】指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虚妄。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示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

20、名高难副[míng gāo nán fù]

【解释】副:相称。指盛名之下,实际难与相符。

【出处】《后汉书·黄琼传》:“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示例】当时文人,皆邵之下,但以不持威仪,名高难副,朝廷不令出境。 ——《北史·邢邵传》

21、名声若日月[míng shēng ruò rì yuè]

【解释】名声:名誉;若:象。名誉声望象日月之光,永不消失。形容德高望重。

【出处】《荀子·不苟》:“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

22、名贸实易[míng mào shí yì]

【解释】贸:齐等;易:变易。指名称相似,实质不同。

【出处】《商君书·开塞》:“二者名贸实易,不可不察也。”

23、名书竹帛[míng shū zhú bó]

【解释】书:书写,记载;竹帛:史书。把名字留在史书上。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

24、名花无主[míng huā wú zhǔ]

【解释】名贵的花没有主人。比喻还没有嫁人的名门闺秀或有名气的美女。

【出处】《浣溪沙传奇》:“咱花枝无主,一任东风嫁。”

25、名存实亡[míng cún shí wáng]

【解释】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消亡。

【出处】唐·韩愈《处州孔子庙碑》:“郡邑皆有孔子庙,或不能修事,虽设博士弟子,或役于有司,名存实亡。”

【示例】五代兵革相继,礼法陵夷,顾惟考课之文祗拘州县之辈,黜陟既异,名存实亡。 ——《宋史·梁鼎传》

26、名实难副[míng shí nán fù]

【解释】名声大,实际才能与名声不相称。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示例】这儿的特产真是名实难副。

27、名门望族[míng mén wàng zú]

【解释】名门:豪门。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3回:“即如家嫂,是名门望族,他本族本家进士一大堆,他偏是异样的难讲。”

【示例】他出身于名门望族。

28、名震一时[míng zhèn yī shí]

【解释】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出处】《新唐书·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29、名利兼收[míng lì jiān shōu]

【解释】收:收获。又有名又得利。

【出处】老舍《赵子曰》:“人家可以这样作,作了还来个名利兼收。”

30、名士夙儒[míng shì sù rú]

【解释】名士:有名的人;夙儒:有学问的人。知名人士和老学者。

【出处】《新唐书·萧复传》:“复衣垢弊,居一室,学自力,非名士夙儒不与游。”

31、名山之席[míng shān zhī xí]

【解释】指书院负责人。

【出处】清·严复《道学外传》:“独恨此辈既充塞国中,岂无上膺执政之权,下拥名山之席者?”

32、名从主人[míng cóng zhǔ rén]

【解释】事物以主人所称之名为名。

【出处】《榖梁传·桓公二年》:“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

【示例】李去病听见他开口说‘支那’两字,心中好生不悦,忖道:怎么连名从主人的道理都不懂得?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

33、名鞿利鞚[míng jī lì zhōu]

【解释】犹名缰利锁。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34、名倾一时[míng qīng yī shí]

【解释】倾:倾慕,钦佩。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大。

【出处】《清史稿·艺术·王时敏传附原祁》:“王翚名倾一时,原祁高旷之致实过之。”

35、名噪一时[míng zào yī shí]

【解释】噪:群鸣。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国师阅文偶误》:“娄上王辰玉、松江董元宰入都,名噪一时。”

【示例】朱半仙,时文中之能手也,名噪一时。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科场》

36、名利之境[míng lì zhī jìng]

【解释】境:场所。名和利的场所。指官场。

【出处】唐·杨炯《李君神道碑》:“不扫一室,自怀包括之心;独守太玄,且忘名利之境。”

37、名重识暗[míng zhòng shí àn]

【解释】暗:愚昧不明。形容名气很大但学识浅薄。

【出处】《晋书·周顗母李氏传》:“伯仁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

38、名不徒显[míng bù tú xiǎn]

【解释】徒:空;显:显露。名望不会轻易得来。

【出处】《吕氏春秋·期贤》:“凡国不徒安,名不徒显,必得贤士。”

39、名山胜水[míng shān shèng shuǐ]

【解释】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同“名山胜川”。

【出处】《尚书·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示例】这绣江县是济南府的外县,离府城一百一十里路,是山东有数的大地方,四境多有名山胜水。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三回

40、名葩异卉[míng pā yì huì]

【解释】卉:草的总称。原意是指名贵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出处】元·董解元《西厢记》第三折:“明晃晃辉金碧,修完济楚,栽接奇异,有长松矮柏,名葩异卉。”

【示例】园中古藤奇木,名葩异卉,山禽怪兽,种种备焉。 ——清·沈德潜《兰雪堂记》

41、名实相副[míng shí xiāng fù]

【解释】名声和实际一致。

【出处】汉·陆粹《为曹公与孔融书》:“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

【示例】又如臣下有所建议,君主便叫他去做,看他能照所说的作到否。名实相副的赏;否则罚。 ——朱自清《经典常谈·诸子第十》

42、名实相称[míng shí xiāng chèn]

【解释】指名声与实际一致。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2回:“妹子这个名字,叫做有名无实,那里及得尧蓂姐姐弹得幽雅,他才名实相称哩。”

43、名缰利锁[míng jiāng lì suǒ]

【解释】缰:缰绳。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出处】宋·柳永《夏云峰》词:“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示例】我们原系方外闲人,逍遥散淡,无束无拘,又何名缰利锁之不能解脱耶。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回

44、名不副实[míng bù fù shí]

【解释】副:相称,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出处】汉·祢衡《鹦鹉赋》:“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示例】县、区、乡各级民众政权是普遍地组织了,但是名不副实。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45、名扬天下[míng yáng tiān xià]

【解释】形容名声极大。

【出处】《管子·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示例】驾着宝船到达圣地麦加,成为一家之中第三位“马哈吉”,成为名扬天下的中国穆斯林!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三章

46、名扬四海[míng yáng sì hǎi]

【解释】四海:天下。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大。

【出处】元·郑光祖《刍梅香》第四折:“这是一段姻缘天上来,现如今名扬四海。”

【示例】潮汕功夫茶名扬四海。

47、名垂百世[míng chuí bǎi shì]

【解释】垂:流传下去。好名声流传后代。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

【示例】命终三纪,名垂百世。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48、名落孙山[míng luò sūn shān]

【解释】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出处】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示例】若不幸名落孙山,那时更自难堪。 ——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一回

49、名列前茅[míng liè qián máo]

【解释】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示例】去年弟在京师,听说二公子中了秀才,且名列前茅,颇为学台赏识,实在可贺可贺。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

50、名不虚行[míng bù xū xíng]

【解释】虚:不真实。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出处】《晋书·唐彬传》:“帝顾四坐曰:‘名不虚行。’”

51、名不虚得[míng bù xū dé]

【解释】指盛名非凭空取得。

【出处】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倩娘端妍绝伦,紫云名不虚得。”

52、名臣硕老[míng chén shuò lǎo]

【解释】硕:大;老:对古代公卿大夫的尊称。指有名望的大臣。

【出处】明·焦竑《玉堂丛语·序》:“夫国家二百年来,名臣硕老,强半出自玉堂精选。”

53、名垂万古[míng chuí wàn gǔ]

【解释】指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唐·杜甫《醉时歌》:“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示例】平生牵系为浮名,名垂万古知何用。 ——宋·欧阳珣《踏落行》词

54、名公大笔[míng gōng dà bǐ]

【解释】名家的大手笔。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名公大笔,却是本家风味。”

55、名士风流[míng shì fēng liú]

【解释】名士:指恃才放达不拘小节的人。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出处】《后汉书·方术传论》:“汉世这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示例】好好!咱们名士风流,下该洒脱些才是。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一回

56、名卿巨公[míng qīng jù gōng]

【解释】有名声的权贵。

【出处】宋·欧阳修《江邻几文集序》:“名卿巨公往往见于余文。”

【示例】名卿巨公多所推尊,叶內翰清臣牧金陵。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十

57、名卿钜公[míng qīng jù gōng]

【解释】名公巨卿。指有名望的权贵。

58、名不常存[míng biāo qīng shǐ]

【解释】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出处】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示例】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不常存,万古流芳。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

59、名垂千秋[míng chuí qiān qiū]

【解释】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乐府诗集·满歌行二首》其二:“往者二贤,名垂千秋。”

【示例】这三人何尝不是残废?但却名垂千秋万世!在宽,一死易耳,大丈夫当在绝难之中以求生! ——梁羽生《江湖三女侠》第十三回

60、名声扫地[míng shēng sǎo dì]

【解释】名声:名誉,声望;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比喻名誉和声望被彻底破坏。

【示例】他们要想对付哪一个人,是先收集能使此人名声扫地的“材料”,或是动用酷刑,叫他招承一连串耸人听闻的罪状。 ——孙犁《耕堂读书记》七

61、名门世族[míng mén shì zú]

【解释】有名望的世家大族。

【出处】宋·朱熹《小学·外篇·嘉言》:“余见名门右族,莫不由祖先中孝勤俭以成立之。”

【示例】即如家嫂,是名门世族,他本族家进士一大堆,他偏是异样的难讲。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百三回

62、名符其实[míng fú qí shí]

【解释】符: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出处】茅盾《全运会印象》:“那边的‘国术场’还有一个老头子穿了长衫舞刀,这在中年太太之流看来,还不是名符其实的‘大杂耍’么?”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只是做官要做得名符其实,官派十足,那就不容易了。”

63、名标青史[míng biāo qīng shǐ]

【解释】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出处】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示例】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标青史,万古流芳。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

64、名门右族[míng mén yòu zú]

【解释】名门:有声望的豪门。有声望的世族之家。

【出处】《新唐书·柳玭传》:“夫名门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俭以成立之,莫不由子孙顽率奢傲以覆坠之。”

【示例】余见名门右族,莫不由祖先中孝勤俭以成立之。 ——宋·朱熹《小学·外篇·嘉言》

65、名价日重[míng jià rì zhòng]

【解释】名价:声望;日重:一天天增加。名声一天天大起来。

【出处】《宋书·张敷传》:“初,父邵使与南阳宗少文谈系象,往复数番,少文每欲屈,握麈尾叹曰:‘吾道东矣。’于是名价日重。”

66、名重当时[míng zhòng dāng shí]

【解释】重:敬重,器重。名望很高,在当时很有名。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卓茂传》:“茂与孔休,蔡勋、刘宣、龚胜、鲍宣六人同志,不仕王莽,并名重当时。”

67、名同实异[míng tóng shí yì]

【解释】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

【出处】《韩非子·奸劫弑臣》:“俱与有术之士有谈说之名,而实相去千万也,此夫名同而实异者也。”

【示例】元稹所说均田是均田赋,与唐朝前期的均田制名同实异。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

68、名垂后世[míng chuí hòu shì]

【解释】好名声流传的后代。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

【示例】身著图象,名垂后世。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臧洪传》

69、名不虚传[míng bù xū chuán]

【解释】虚:假。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然其私意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言,士不虚附。”

【示例】系船白面问溪翁,名不虚传说未通。 ——宋·华岳《白面渡》诗

70、名声在外[míng shēng zài wài]

【解释】名声:名誉,声望。指人出名后,名声在外流传,为众人所知。

【示例】他不但有名有姓,还是名声在外。 ——林斤澜《阳台》

71、名不正,言不顺[míng bù zhèng,yán bù shùn]

【解释】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示例】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名不正,言不顺,莫此为甚。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

72、名我固当[míng wǒ gù dāng]

【解释】叫我这个名字实在很恰当。

73、名教罪人[míng jiào zuì rén]

【解释】名教: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指破坏封建名分礼教的人。

【出处】宋·袁燮《又乞归田里第一奏》:“公论弗容,士友交谪,皆以为名教罪人,臣实惧也。”

【示例】故于非圣无法者,不得不诋为名教罪人,以求亲媚于君上。 ——吴虞《明李卓吾别传》

74、名正理顺[míng zhèng lǐ shùn]

【解释】指名义正当,合乎道理。

【出处】唐·颜真卿《请复七圣谥号状》:“太宗諡曰文,行周道也。名正理顺,垂之无穷。”

【示例】三酒之名,以酌有事者,取赐酒则别为一名,庶几名正理顺。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

75、名不正则言不顺[míng bù zhèng zé yán bù shùn]

【解释】名:名分;顺:合理。原指在名分上用词不当,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要与自己的地位相称,否则道理上就讲不通。

【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示例】名不正则言不顺,以此而求国民之效死恐后,于义终有未安。 ——邹韬奋《抗战以来·再谈抗日各党派对宪政的要求》

76、名公钜人[míng gōng jù rén]

【解释】指有名望的显要人物。同“名公巨人”。

77、名胜古迹[míng shèng gǔ jī]

【解释】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45章:“首都所有的名胜古迹都去了两次以上。”

【示例】中国的名胜古迹值得我们去参观。

78、名垂千古[míng chuí qiān gǔ]

【解释】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唐·杜甫《醉时歌》:“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示例】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 ——余秋雨《文化苦旅·五城记》

79、名登鬼录[míng dēng guǐ lù]

【解释】鬼录:也叫“鬼箓”,旧时迷信的人指冥间死人的名册。名字已登上鬼录了。指人将要死亡或已经死亡。

【出处】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

80、名副其实[míng fù qí shí]

【解释】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出处】汉·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

【示例】而况教育能不能名副其实,还是个不能便下断语的问题。 ——叶圣陶《桥上》

81、名师出高徒[míng shī chū gāo tú]

【解释】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出处】钱钟书《围城》:“顾先生摇头道:‘唉!名师出高徒,名师出高徒。”

【示例】真是名师出高徒,你的学生真是好样的。

82、名垂罔极[míng chuí wǎng jí]

【解释】罔极:没有极限,极为久远。名声流传的极为久远。

【出处】汉·王逸《楚辞章句·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83、名山大川[míng shān dà chuān]

【解释】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出处】《尚书·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示例】虽然那子胥多有本事,凭着俺这名山大川,长江险阻,那伍子胥怎便容易到的俺国来。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

84、名门旧族[míng mén jiù zú]

【解释】名门:有声望的豪门。有声望的世族之家。

【出处】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这个人就是当初老相公借银子的刘员外,他是名门旧族,现有百万家财。”

85、名目繁多[míng mù fán duō]

【解释】指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回:“还有学生卫兵,女子精武军,及男女赤十字会,名目繁多,数不胜数。”

【示例】农民以前的苛捐杂税名目繁多。

86、名下无虚[míng xià wú xū]

【解释】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出处】《陈书·姚察传》:“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示例】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87、名闻遐迩[míng wén xiá ěr]

【解释】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

【出处】《魏书·崔浩传》:“奚斤辨捷智谋,名闻遐迩。”

【示例】中国的长城名闻遐迩。

88、名实相符[míng shí xiāng fú]

【解释】名声与实际一致。

【出处】三国·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澡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

【示例】海口市是一个名实相符的花园城市。

89、名下无虚士[míng xià wú xū shì]

【解释】虚:假。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出处】《陈书·姚察传》:“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示例】名下无虚士,秀成智勇足备,吾不如之。 ——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十四回

90、名垂宇宙[míng chuí yǔ zhòu]

【解释】垂:流传。名誉传遍天下。

【出处】唐·杜甫《咏怀古迹》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91、名靰利鞚[míng jī lì kòng]

【解释】靰:马缰绳;鞚:马笼头。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出处】宋·方勺《泊宅编》卷一:“漾舟遥指烟波,群山森动,神闲意耸。迴首名靰利鞚,此情谁共。”

92、名山胜川[míng shān shèng chuān]

【解释】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

【出处】《晋书·孙统传》:“居职不留心碎务,纵意游肆,名山胜川,靡不穷究。”

【示例】祖国的名山胜川数不胜数。

93、名高天下[míng gāo tiān xià]

【解释】比喻全国闻名。

【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示例】尝君名高天下,天下知有孟尝君,不知有齐王,不日孟尝君且代齐矣!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四回

94、名山事业[míng shān shì yè]

【解释】名山:古代帝王藏策之府。世故在帝王藏策之府的事业。多指不朽的著作。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示例】我在这个生活圈内,我岂能泰然晏居,从事于名山事业吗?(郭沫若《行路难》)

95、名公巨人[míng gōng jù rén]

【解释】指有名望的显要人物。亦作“名公钜人”。

【出处】唐·韩愈《徐偃王庙碑》:“自秦至今,名公巨人,继跡史书。”

【示例】细看下款,才知道这是所谓京兆布衣知堂先生周作人的近影,并非名公巨人的遗像。 ——廖沫沙《人间何世》

96、名门闺秀[míng mén guī xiù]

【解释】名门:有名望的门第;闺秀:旧指有才德的女子。出身于豪族门第的女子。

【出处】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五十回:“这位郭观察虽是和他要好,却一向不晓得他的家事,只道贝夫人是个名门闺秀,自然是贝太史的内助,三从俱备、四德兼全的了。”

【示例】如果她是一般的名门闺秀,她必会对他全心爱慕。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一章

97、名门大族[míng mén dà zú]

【解释】名门:豪门。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4回:“你将近三十年纪,名门大族之家……切切不可干这样营生。”

98、名闻利养[míng wén lì yǎng]

【解释】佛家语。指名声远闻,以利养身。

【出处】《佛母般若经·菩萨相品》:“不求世间名闻利养,不乐多畜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及余资具。”

【示例】西土有诸讲师,家置一编,户抱一偈,名闻利养之故。 ——清·龚自珍《妙法莲花经四十二问》

99、名重一时[míng zhòng yī shí]

【解释】名:名声;一时:当代。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示例】这位朱大人,学问经济,名重一时。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100、名纸生毛[míng zhǐ shēng máo]

【解释】名片都已磨出了毛,以致字迹模糊不清。比喻时间多次未见而不得见。

【出处】唐·刘鲁风《江西投谒所知为典客所阻因赋》:“无钱将乞樊知客,名纸毛生不肯通。”

101、名誉扫地[míng yù sǎo dì]

【解释】指彻底失去声誉。

【出处】王朔《过把瘾就死》:“我也在一边坐下,喘出一口气,感到名誉扫地,威信扫地。”

【示例】她名誉扫地,没法在此呆下去了。

102、名存实废[míng cún shí fèi]

【解释】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废除。

【出处】唐·韩愈《处州孔子庙碑》:“郡邑皆有孔子庙,或不能修事,虽设博士弟子,或役于有司,名存实亡。”

【示例】堤以“永济”名者,自唐已有之,今名存实废,不可复考。 ——明·李东阳《冀州城重修记》

103、名书锦轴[míng shū jǐn zhóu]

【解释】锦轴:古代把历史写在带轴的锦缎上,代称历史。将名字写在史书上。

【出处】《神童诗·劝学》:“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104、名正言顺[míng zhèng yán shùn]

【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示例】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 ——元·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二折

105、名重天下[míng zhòng tiān xià]

【解释】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出处】《管子·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

【示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日后名重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

106、名实不副[míng shí bù fù]

【解释】名:名称;副:相称,相符合。名声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上》:“宰衡官以正百僚、平海内为职,而无印信,名实不副。”

【示例】无论怎样言行不符,名实不副。 ——鲁迅《十四年的“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