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ulu
道教方术。“符”是道士书写的一种笔画屈曲、似字非字的图形。“箓”是记天曹官属佐吏之名、又有诸符错杂其间的秘文。道教称符箓是天神的文字,能治病、镇邪、驱鬼、召神。
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建立时,即使用符箓术。史载张陵曾“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道书称太上老君下降鹤鸣,授张陵“正一盟威”之经930卷,符图70卷。《太平经》云:“欲除疾病而大开道者,取诀于丹书吞字也。”五斗米道和太平道最初就是用朱笔书写符箓于纸,烧于水中,为人治病,并以此为传道的主要方法。此后符箓之术遂成为天师道、正一道派之主要方术。东晋后期出现的灵宝派亦重符箓,其所出经书中,符箓斋戒书占半数以上。“三张”(张陵、张衡、张鲁)或稍后时期,天师道内盛行过一种授箓制度,即对入道者,须举行授箓仪式,将箓授予入道者,随身佩戴;其后视入道年限和道行深浅更换不同等级之箓。寇谦之改革天师道,继承授箓制度。北魏太武帝曾亲备法驾而受箓;北周时,帝受箓如魏之旧。皇帝受箓,既表示其崇信道教,又表示其帝位神授。隋唐时外丹术大盛,符箓不显,但亦不乏擅长符箓之术的道士,以叶法善声名最著。北宋时,龙虎、阁皂、茅山分传天师、灵宝、上清三宗经箓,称“三山符箓”。金元之际,内丹鼎盛,但擅长符箓术之正一道仍在南方同北方之全真道、真大道教、太一教并立。明代以后,全真转衰,正一道仍以符箓之术行世。
现存有关符箓之经籍颇多。《正统道藏》三洞之神符类,皆为此类经书。其中有《三洞神符记》、《太上灵宝五符》、《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