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ibing qiuben
[外文]:identification of root cause before initiation treatment
寻找出病证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是中医治则学说的一个基本原则。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正治、反治都是遵循治病求本这一基本原则的。
本与标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凡病因与症状,先病与后病,正气与邪气,病在内与病在外等,都有标本关系存在。以邪正而言,则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以病因与症状而言,则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以先病与后病而言,则先病为本,后病为标;以内外而言,则病在内为本,病在外为标。一般情况下,标根于本,病本能除,标也随之消解。辨识本与标,就是找出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找出疾病的根本病因,从而确定恰当的治疗方法。
治病求本原则在临床上,主要是分析病证的主次先后,轻重缓急,用来确定治疗的步骤。如受寒发热的疾病,病因寒邪为本,发热证象为标,治当散寒以退热;阴虚发热的疾病,则阴虚为本,发热为标,治当养阴以退热。此即治求其本。但在某些情况下,标病甚急,如不及时解决,可危及生命或影响疾病的治疗,此时则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治其标病,后治本病。若标本并重,则应标本兼治。如长期阴虚发热的病人,合并失眠,阴虚发热为本,失眠为标,标病不急,当治阴虚之本,待阴精充足,则标病自除。但若阴虚发热而合并咽喉肿痛,食饮难下,此时阴虚发热虽是本病,但喉症比较紧急,标病就成为主要的矛盾,故必须急治咽喉肿痛,待其改善,再缓治阴虚之本。标本兼治,在临床运用更为广泛,如临床表现有身热,腹硬满痛,大便燥结,口干渴,舌燥苔焦黄等,此属邪热里结为本,阴液受伤为标,标本俱急,治用泻下与滋阴两法并行,一方面,泻其实热可以存阴;另一方面,滋阴润燥又有利于通下,标本兼顾,相辅相成。
总之,无论急则治其标,或是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治,都是服从于治病求本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