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asima dajiangjun
西汉前期大将军掌领兵征伐之事。西汉有前、后、左、右将军,但不常置。汉初军帅称将军,如曹参、周勃等都用此号。吕后、景帝时,灌婴、窦婴曾为大将军。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卫青因大破匈奴而拜为大将军,以统率诸将军。元狩四年(前119),武帝为了尊宠有功的卫青、霍去病,初置大司马,以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以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这是西汉将军前冠以大司马的开端。
武帝临终时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佐幼主昭帝。从此,居此位者由军队的最高将领一变而为文职的宰辅之官,而且和丞相一样,置官属以理事。昭帝时,国事皆决于光;大司马大将军尽管位在丞相下,但实权则在丞相之上。宣帝时,外戚许延寿、史高以大司马车骑将军身份辅政,遂开以后王商、王凤等以外戚预政都须加上大司马车骑将军之类头衔的先声。
成帝末,确立了三公制。大司马后面不再联以将军之号,和丞相、大司空并列为三公。三公为皇帝的三个最高辅政之臣,但仍以大司马居首位。掌权重臣如董贤、王莽等,职位都为大司马。
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改大司马为太尉,以后不再见大司马的名称。光武帝给予吴汉、耿弇等有功将帅以大将军之号,但无实权。然而,从和帝时起,居大将军之位者为外戚窦宪、邓骘、梁冀等人,其权势极大。大将军官属的秩禄、人数都超过太尉府,当时人还把大将军府和三公府合称为“四府”。从外戚专权以后,大将军的权位高于三公,直至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