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鼓”的成语大全(150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鼓鼓囊囊、扬幡擂鼓、蒙在鼓里等含“鼓”的成语150个,其中“鼓”开头的38个,“鼓”结尾的42个,“鼓”在中间的70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鼓”开头的成语

1、鼓鼓囊囊[gǔ gǔ nāng nāng]

【解释】软外皮中塞得圆鼓鼓的;藏物凸起的样子。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九回:“看见皮瓠藤篮之类,鼓鼓囊囊的装着许多东西。”

【示例】把他们鼓鼓囊囊的一小袋金子往柜台上一扔。

2、鼓舌掀簧[gǔ shé xiān huáng]

【解释】掉动舌头,掀动乐器中的簧片。指用动人的言辞蛊惑人。

【出处】清·胡泉《貂裘换酒·题〈聊斋志异〉》词:“笔墨久抛荒,懒劳神雕虫小技,鼓舌掀簧。”

3、鼓旗相当[gǔ qí xiāng dāng]

【解释】两军对敌;对抗。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同“旗鼓相当”。

【出处】《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

4、鼓腹含和[gǔ fù hán hé]

【解释】吃饱肚子,和乐相处。形容太平欢乐。

【出处】严复《主客平议》:“煕皞之民,耕三馀一,鼓腹含和,无过庶过富之通患。”

5、鼓睛暴眼[gǔ jīng bào yǎn]

【解释】指眼睛突出的样子。

【出处】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中国的鼓睛暴眼的文字实在是比穿山甲、比猬毛还要难于接近的逆鳞。”

6、鼓破众人捶[gǔ pò zhòng rén chuí]

【解释】指众人群起攻击落魄失势之人。

【示例】这真是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捶,看见我软弱,你们就欺侮。

7、鼓腹而游[gǔ fù ér yóu]

【解释】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拍打肚皮四处游逛。形容闲暇无事,自得其乐。

【出处】《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示例】归来饭饱黄昏后,曲肱而枕,鼓腹而游。 ——明·冯惟敏《中吕粉蝶儿·五岳游囊杂咏》

8、鼓衰力竭[gǔ shuāi lì jié]

【解释】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鼓衰兮力尽,矢竭兮弦绝。”

【示例】又放翁古今体诗,每结处必有兴会,有意味,绝无鼓衰力竭之态。 ——清·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诗》

9、鼓刀屠者[gǔ dāo tú zhě]

【解释】鼓刀:操刀。宰杀牲口的屠夫。旧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出处】《史记·信陵君列传》:“君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示例】西汉·司马迁《史记·信陵君列传》:“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10、鼓盆之戚[gǔ pén zhī qī]

【解释】旧指死了妻子。

【出处】《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示例】家綦贫,又有鼓盆之戚。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谢》

11、鼓舞欢忻[gǔ wǔ huān xīn]

【解释】形容高兴而振奋。同“欢欣鼓舞”。

12、鼓噪四起[gǔ zào sì qǐ]

【解释】鼓噪:鸣鼓喧哗。四面战鼓响起,声势浩大。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以疑兵惊之。”

13、鼓吻奋爪[gǔ wěn fèn zhǎo]

【解释】犹言张牙舞爪。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出处】明·马中锡《中山狼传》:“言下狼复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14、鼓衰力尽[gǔ shuāi lì jìn]

【解释】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鼓衰兮力尽,矢竭兮弦绝。”

15、鼓乐齐鸣[gǔ yuè qí míng]

【解释】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形容热闹景象。

【出处】郭沫若《虎符》第二幕:“群众起来,鼓乐齐鸣。”

【示例】一时间,张灯结彩,鼓乐齐鸣,大街上热闹非凡。

16、鼓眼努睛[gǔ yǎn nǔ jīng]

【解释】眼睛张大、凸起的样子。指使眼色。

【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七:“‘你跟我来,有句话问你。’他鼓眼努睛,对她这样说。”

17、鼓舌摇唇[gǔ shé yáo chún]

【解释】鼓动嘴唇,摇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出处】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二折:“几时行通利方,凭着咱鼓舌摇唇,立取他封侯拜将。”

【示例】引线针儿,伐柯斧具,鼓舌摇唇,婚男嫁女,花红羊酒是常仪。 ——明·周履靖《锦笺记·联姻》

18、鼓唇弄舌[gǔ chún nòng shé]

【解释】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而胥吏衙役辈鼓唇咋舌欲以罔利,且言贼非真,器械自所制也。”

【示例】今已陷之于丧亡,尚不自耻,犹敢鼓唇弄舌于众诸侯之前耶? ——《封神演义》第九四回

19、鼓脑争头[gǔ nǎo zhēng tóu]

【解释】争着出头;要冒尖,强出头。

【出处】《全元散曲·柳营曲·风月担》:“勤儿每正鼓脑争头,斗喧呼谢馆秦楼。”

20、鼓吹喧阗[gǔ chuī xuān tián]

【解释】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离店家不上五六里之地,只是后面鼓吹喧阗,回头观看,灯火烛天。”

【示例】家中早已挂灯结彩,鼓吹喧阗。 ——《孽海花》第三回

21、鼓角齐鸣[gǔ jiǎo qí míng]

【解释】鼓:战鼓;角:古代军队中的乐器,即号角。战鼓响,号角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22、鼓腹含哺[gǔ fù hán bǔ]

【解释】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哺:口中所含的食物。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出处】《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示例】尧天舜日庆三多,鼓腹含哺遍地歌。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

23、鼓腹击壤[gǔ fù jī rǎng]

【解释】原指人民吃得饱,有余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同“击壤鼓腹”。

【出处】《隋书·儒林传·何妥》:“上古之时,未有音乐,鼓腹击壤,乐在期间。”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凿井耕田者不知自然,鼓腹击壤者不知帝力。”

【示例】普天之下,率土之滨,蟠木距于流沙,瀚海穷于丹穴,莫不鼓腹击壤,凿井耕田,治致升平,驱之仁寿。 ——《旧唐书·李密传》

24、鼓噪而进[gǔ zào ér jìn]

【解释】鼓:敲鼓;噪:高声叫喊。敲鼓呐喊,大张声势地向前进。

【出处】《左传·哀公十七年》:“越子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夹水而阵。越子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

【示例】《洪秀全演义》第33回:“三军一齐奋勇鼓噪而进。”

25、鼓舞欢欣[gǔ wǔ huān xīn]

【解释】形容高兴而振奋。同“欢欣鼓舞”。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一个个鼓舞欢欣,出门上马而去。”

【示例】然后鼓舞欢欣,跟了请来做翻译那位教习,一同出去。 ——《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

26、鼓乐喧天[gǔ yuè xuān tiān]

【解释】鼓:弹奏。喧天:声音大而嘈杂。弹奏着各种乐器,声响大得直冲云天。形容十分欢乐热闹。

【出处】《五代史平话·汉史》:“笙歌聒地,鼓乐喧天。”

【示例】郭小川《厦门风姿》:“我们城里的市声啊,烘托得有如鼓乐喧天。”

27、鼓舞人心[gǔ wǔ rén xīn]

【解释】鼓舞:振作,奋发。振奋人们的信心。增强人们的勇气。

【出处】汉·扬雄《法言·先知》:“鼓舞万物者,雷风乎?鼓舞万从者,号令乎?”

【示例】也不过四处游说,鼓舞人心。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四回

28、鼓足干劲,力争上游[gǔ zú gàn jìn,lì zhēng shàng yóu]

【解释】鼓:鼓动,振作;上游:比喻前列或高位。把劲头鼓足,努力争取进入先进行列。

【出处】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示例】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是热,没有冲天的干劲、争上游的决心,一切都无从谈起。 ——谢觉哉《冷和热》

29、鼓吻弄舌[gǔ wěn nòng shé]

【解释】指鼓弄唇舌。

【出处】《花月痕》第四四回:“又有一个枭鸟,在秋心院上,鼓吻弄舌,叫得跛脚毛发森竖!”

30、鼓馁旗靡[gǔ něi qí mí]

【解释】鼓点无力,旗帜歪倒。形容军队士气不振。

【出处】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凡行阵参伍弥缝之际,略觉鼓馁旗靡处,得健锐兵数十屹立其间,则整而复进。”

31、鼓唇摇舌[gǔ chún yáo shé]

【解释】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

【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3回:“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

32、鼓噪而起[gǔ zào ér qǐ]

【解释】鼓噪:喧闹,大喊大叫。喧叫闹哄起来。

【出处】《谷梁传·定公十年》:“两君就坛,两君相揖,齐人鼓噪而起,欲以执鲁君。”

33、鼓足干劲[gǔ zú gàn jìn]

【解释】鼓:鼓动,振作。把劲头鼓足,准备做事。

【出处】朱德《上黔灵山》:“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

34、鼓衰气竭[gǔ shuāi qì jié]

【解释】比喻力量耗尽,不能再有作为。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示例】抑又不知鼓衰气竭,自此为迁延之役耶? ——唐·白居易《因继集重续》

35、鼓角相闻[gǔ jiǎo xiāng wén]

【解释】鼓:战鼓;角:号角。战鼓声、号角声不断传出。形容军队驻地警戒,备战不懈,纪律森严。

【出处】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36、鼓唇咋舌[gǔ chún zǎ shé]

【解释】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同“鼓唇摇舌”。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而胥吏衙役辈鼓唇咋舌,欲以罔利。”

37、鼓舌扬唇[gǔ shé yáng chún]

【解释】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鼓舌扬唇,唱一年家春尽一年家春。”

38、鼓腹讴歌[gǔ fù ōu gē]

【解释】鼓:拍打;讴:歌唱。一边拍肚皮,一边唱歌。形容豪放不羁,闲散自乐。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准禅师》:“鼓腹讴歌笑不彻。”

【示例】鼓腹讴歌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鼓”结尾的成语

1、扬幡擂鼓[yáng fán léi gǔ]

【解释】幡:一种垂直悬挂的窄旗子。扬起幡,打着鼓。比喻大声张扬。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假如我不说明这话,大家断不得知。如今是扬幡擂鼓,弄到人家都知道了,都看见了。”

2、打当面鼓[dǎ dāng miàn gǔ]

【解释】比喻有话当面说,不背后议论。

【出处】罗旋《南国峰烟》:“你怎么想就怎么说,噼哩啪拉,把什么都摆出来,打当面鼓,不敲背后锣,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同志。”

【示例】说话不能任何事情都打当面鼓。

3、偃旗息鼓[yǎn qí xī gǔ]

【解释】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出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示例】秦显家的听了,轰去了魂魄,垂头丧气,登时偃旗息鼓,卷包而去。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4、朝锺暮鼓[zhāo zhōng mù gǔ]

【解释】佛寺晨撞锺,暮击鼓以报时。同“朝钟暮鼓”。

5、村歌社鼓[cūn gē shè gǔ]

【解释】指民间的歌谣、鼓乐。

【出处】元·姚守中《粉蝶儿·牛诉冤》套曲:“为伍的是伴哥王留,受用的是村歌社鼓。”

【示例】村歌社鼓,花灯影里竞喧阗。 ——《水浒传》第三三回

6、撞钟伐鼓[zhuàng zhōng fá gǔ]

【解释】指奏乐或敲击寺院的钟鼓。

【出处】《墨子·非乐上》:“撞巨钟,击鸣鼓。”《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撞钟击鼓而和。”

【示例】羽林军后,尽是左右金枪班。殿上撞钟伐鼓。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七十一回

7、筛锣擂鼓[shāi luó léi gǔ]

【解释】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或有那遭网的,遇扣的,夹活儿拿去了,教他跳圈做戏,翻筋斗,竖蜻蜓,当街上筛锣擂鼓,无所不为的顽耍。”

8、扬铃打鼓[yáng líng dǎ gǔ]

【解释】比喻大声张扬。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方是兴旺之家。若得不了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的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

9、撞钟击鼓[zhuàng zhōng jī gǔ]

【解释】指奏乐或敲击寺院的钟鼓。

【出处】《墨子·非乐上》:“撞巨钟,击鸣鼓。”《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撞钟击鼓而和。”

【示例】转到山门外,只听寺内撞钟击鼓,众僧出来迎接,向前与宋江、鲁智深等施了礼。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回

10、掩旗息鼓[yǎn qí xī gǔ]

【解释】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现比喻无声无息地停止运动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8回:“领着万余军马,人披软战,马摘銮铃,掩旗息鼓,疾驰到南土冈门口来。”

【示例】瞿秋白《饿乡纪程》第13回:“刘守清又骂了他们一顿,才算掩旗息鼓的下去了。”

11、当面锣,对面鼓[dāng miàn luó,duì miàn gǔ]

【解释】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一回:“他听见俺娘说不拘几时要对这活,他如何就慌了。要着我,你两个当面锣、对面鼓的对不是!”

【示例】就说媳妇儿也罢,也有这样当面锣,对面鼓的说亲的吗?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12、偃旗卧鼓[yǎn qí wò gǔ]

【解释】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同“偃旗息鼓”。

【出处】《梁书·王僧辩传》:“及贼前锋次江口,僧辩乃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示例】慎列树三棚,相去数里,偃旗卧鼓。于中栅声鼓,三栅悉兵以击,贼众大乱。 ——《旧唐书·伊慎传》

13、摇锣打鼓[yáng luó dǎ gǔ]

【解释】又敲锣,又打鼓。比喻大声张扬。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既是你乔亲家爹主主张,兑三百二十两,抬了来罢,休要只顾摇铃打鼓的了。”

14、扬锣捣鼓[yáng luó dǎo gǔ]

【解释】犹扬铃打鼓。比喻喧哗吵闹。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三回:“料想雯青这回必然要扬锣捣鼓的大闹,所以张夫人身虽在这边,心却在那边。”

15、仆旗息鼓[pū qí xī gǔ]

【解释】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现比喻无声无息地停止运动。

【出处】《新唐书·南蛮传》:“会蛮踵来,还攻大度河,仆旗息鼓。”

16、朝钟暮鼓[zhāo zhōng mù gǔ]

【解释】佛寺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

【出处】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示例】百尺高台面太湖,朝钟暮鼓宴姑苏。 ——明·梁辰鱼《浣纱记·伐越》

17、重张旗鼓[chóng zhāng qí gǔ]

【解释】重:重新;旗鼓:古时作战用的旌旗与战鼓。比喻失败或受挫折后,重新整顿与组织力量,准备再干。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8回:“圣清室已覆,袁为总统,他自然重张旗鼓,又复上台。”

18、摇铃打鼓[yáo líng dǎ gǔ]

【解释】比喻张扬,闹得大家都知道。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既是你乔亲家爹主主张,兑三百二十两,抬了来罢,休要只顾摇铃打鼓的了。”

19、重兴旗鼓[chóng xīng qí gǔ]

【解释】犹言重整旗鼓。

【出处】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现下招集人才,团练军马,倘有机会可乘,一定重兴旗鼓。”

20、抛金弃鼓[pāo jīn qì gǔ]

【解释】金:指锣。抛下助战用的锣与鼓。形容被打败而逃走。

【出处】元·无名氏《杏林庄》第二折:“俺如今不须用力死追复,他每都抛金弃鼓,领着残卒,离营撇寨那厢扑。”

【示例】军士抛金弃鼓,撇戟丢枪,觅子寻爷,呼兄唤弟,折了万余人马,退三十里外扎住。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七回

21、渔阳鼙鼓[yǔ yáng pí gǔ]

【解释】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示例】一朝渔阳动鼙鼓,大河以北无坚城。 ——宋·文天祥《过平原作》诗

22、重振旗鼓[chóng zhèn qí gǔ]

【解释】比喻失败后,整顿再起。

【出处】清·湘灵子《轩亭冤·惊梦》:“侬欲重振旗鼓,烦你拟篇男女平权文劝戒女子。”

【示例】我深信我们在这样挣扎苦斗中所获得的极可宝贵的经验,对于将来重振旗鼓的《生活日报》是有很大的裨益的。 ——邹韬奋《经历》五九

23、密锣紧鼓[mì luó jǐn gǔ]

【解释】戏剧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准备。

【出处】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8章:“如今村子上在密锣紧鼓地查什么阴谋,你走路也得当心呵,要带眼识人。”

【示例】他们密锣紧鼓地准备成立大会。

24、櫜弓卧鼓[gāo gōng wò gǔ]

【解释】藏弓息鼓。指战事停息,天下太平。

【出处】《后汉书·隗嚣传》:“弛使四夷,复其爵号。然后还师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

【示例】群凶破殄,始有櫜弓卧鼓之次,宜得名儒,典综礼纪。 ——《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

25、开台锣鼓[kāi tái luó gǔ]

【解释】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开头部分。也比喻一个事件的开头。

【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起头的话》:“如今只写一个故事,虽然仅是一个小村子里的事情,但也可以看出晋绥解放区人民在八年抗日战争中,艰苦斗争的轮廓。这些闲言淡语,只当作一段开台锣鼓吧!”

【示例】今天的演出是群众文化月的开台锣鼓,更精彩的内容还在后头。

26、紧锣密鼓[jǐn luó mì gǔ]

【解释】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

【出处】刘绍棠《狼烟》四:“绿树葱茏的太子镇里,传出一阵阵紧锣密鼓的喧响。”

【示例】经过一阵紧锣密鼓之后,新计划终于得以实施。

27、楼船箫鼓[lóu chuán xiāo gǔ]

【解释】乘坐楼船,吹箫击鼓。楼船:有楼饰的游船。

【出处】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七月半》:“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28、偃旗仆鼓[yǎn qí pú gǔ]

【解释】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同“偃旗息鼓”。

【出处】宋·苏洵《权书·法制》:“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

29、晨钟暮鼓[chén zhōng mù gǔ]

【解释】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出处】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示例】但见丹霞翠壁远近映楼阁,晨钟暮鼓杳霭罗幡幢。 ——宋·欧阳修《庐山高》诗

30、卷旗息鼓[juǎn qí xī gǔ]

【解释】犹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出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示例】须等那不贤之妇亲口道允,我等才卷旗息鼓,斩宽一时。 ——清·孙郁《绣帏灯·公讨》

31、卧旗息鼓[wò qí xī gǔ]

【解释】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出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蜀记》:“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卻洒。”

32、打边鼓[dǎ biān gǔ]

【解释】指从旁鼓吹、协助。

【出处】鲁迅《集外集·序言》:“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

【示例】他留下唐仲笙,本来想他会在旁边打边鼓,帮忙他劝说马慕韩,没料到马慕韩把唐仲笙抓过去,倒变成绊脚石了。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一

33、悬羊打鼓[xuán yáng dǎ gǔ]

【解释】把羊吊起来,使羊蹄乱动击鼓。古时作战,在军营中作这样的布置以诱惑敌人。

【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俺今夜倒下了空营,着悬羊击鼓,饿马提铃。”

【示例】又暗令兵士通知各位元帅,将各营虚设旗帐,悬羊打鼓。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七回

34、敲锣打鼓[qiāo luó dǎ gǔ]

【解释】①指欢庆祝贺。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出处】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我们取得那么大的胜利,人家服服贴贴,敲锣打鼓。”

【示例】当年刚刚问世的时候,敲锣打鼓,闹得沸沸扬扬。 ——秦牧《艺海拾贝·惠能和尚的偈语》

35、大张旗鼓[dà zhāng qí gǔ]

【解释】张:陈设,展示;旗鼓:旗帜和战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李参戎带著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便大张旗鼓,排齐队伍,浩浩荡荡的向前进发。”

【示例】至于那一部小说,本来当属于古董之部,若要大张旗鼓,颂为二十世纪的新作品,则小子不敏,实不敢也。 ——鲁迅《书信集·致胡适》

36、村箫社鼓[cūn xiāo shè gǔ]

【解释】指民间鼓乐。

【出处】宋·辛弃疾《沁园春》词:“被西风吹尽,村箫社鼓,青山留得,松盖云旗,吊古秋浓,怀人日暮,一片心从天外归。”

【示例】问造物何心,村箫社鼓,奔走儿童。 ——金·元好问《木兰花慢》词

37、渔阳鞞鼓[yǔ yáng pí gǔ]

【解释】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鞞鼓,骑兵用的小鼓。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8、打退堂鼓[dǎ tuì táng gǔ]

【解释】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缩。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也。”

【示例】敲败兵锣,打退堂鼓。 ——清·翟灏《通俗编》卷一

39、敲边鼓[qiāo biān gǔ]

【解释】比喻从旁帮腔、撺掇或助势。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这话须得你老哥自己去找他,我们旁人只能敲敲边鼓。”

【示例】每天又有帮闲的敲边鼓,给人们听惯了,就不但做得出,而且也行得通。 ——鲁迅《伪自由书·文章与题目》

40、大锣大鼓[dà luó dà gǔ]

【解释】形容大肆宣扬。

【出处】邹韬奋《萍踪忆语》:“我们一方面看着有些人替罗斯福‘复兴计划’大锣大鼓地吹着,一方面再看看所谓‘御用工会’的潜势力。”

【示例】他们大锣大鼓闹了这么一场,作用不是很大。

41、重整旗鼓[chóng zhěng qí gǔ]

【解释】整:整顿,收拾。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出处】清·萧山湘灵子《轩亭冤》卷上:“依欲重振旗鼓,烦你拟篇男女乎权文,劝戒女子。”

【示例】至清室已覆,袁为总统,他自然重整旗鼓,又复上台。”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八回

42、收锣罢鼓[shōu luó bà gǔ]

【解释】停止敲击锣鼓。比喻结束,结尾。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骨肉团聚,不过欢笑一场,以此收锣罢鼓,有何趣味。”

“鼓”在中间的成语

1、蒙在鼓里[méng zài gǔ lǐ]

【解释】好像被包在鼓里一样。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出处】钱钟书《围城》:“我是要听听,否则我真蒙在鼓里,不知道人家在背后怎样糟蹋我呢?”

【示例】我还蒙在鼓里,对此时一无所知。

2、锣齐鼓不齐[luó qí gǔ bù qí]

【解释】比喻人到不齐或条件不具备。

【示例】锣齐鼓不齐,我们何时才能开一个团圆会。

3、金鼓连天[jīn gǔ lián tiān]

【解释】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耳边厢金鼓连天震,征云冉冉,土雨纷纷。”

【示例】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待我出门一看,便知端的。 ——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

4、掀风鼓浪[xiān fēng gǔ làng]

【解释】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出处】毛泽东《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借着诺蒙坎停战协定的订立和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的传闻,掀风鼓浪,挑拨中苏两大民族间的感情。”

【示例】他最爱掀风鼓浪,挑起事端。

5、含哺而熙,鼓腹而游[hán bǔ ér xī,gǔ fù ér yóu]

【解释】哺:口中所含的食物;熙:游戏;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出处】《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示例】当此之时,万民猖狂,不知东西,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淮南子·俶真训》

6、一鼓一板[yī gǔ yī bǎn]

【解释】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公子身边最讲得话、像心称意的,有两个门客……大小事多要串通得这两个,方才弄得成。这两个一鼓一板,只要公子出脱得些,大家有味。”

7、旗鼓相望[qí gǔ xiāng wàng]

【解释】军队行列很长,战旗军鼓前后相接。形容队列绵延不绝,严整有气势。

【出处】《管子·轻重》:“桓公终举兵攻莱,战于莒必市里,众少未相知,而莱人大遁。故遂破其军,兼其地,而虏其将。”

【示例】坚南伐司马昌明,戎卒六十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 ——《魏书·苻坚传》

8、旗鼓相当[qí gǔ xiāng dāng]

【解释】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出处】《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

【示例】单说何孝先自办此事以来,居然别开生路,与申大善士一帮旗鼓相当,彼此各不相干。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9、敝鼓丧豚[bì gǔ sàng tún]

【解释】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出处】《荀子·解蔽》:“故丧于湿而击鼓鼓痹,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10、含哺鼓腹[hán bǔ gǔ fù]

【解释】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出处】《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示例】糯米蒸糕,大嚼了一个含哺鼓腹。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四回

11、暮鼓晨钟[mù gǔ chén zhōng]

【解释】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出处】唐·李咸中《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示例】我委实的捱不彻暮鼓晨钟。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

12、暮鼓朝钟[mù gǔ zhāo zhōng]

【解释】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同“暮鼓晨钟”。

【出处】宋·苏轼《书双竹湛师房》:“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

13、陶熔鼓铸[táo róng gǔ zhù]

【解释】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军机处各大臣,虽经洋翰林、洋进士一番陶熔鼓铸,也只晓得‘立宪,立宪’!”

14、悬羊击鼓,饿马提铃[xuán yáng jī gǔ,è mǎ tí líng]

【解释】悬:吊挂。把羊吊起来,使羊脚乱动击鼓;把铃吊在饿马的蹄子上发出声音。古代作战时使用空营诱惑敌人

【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俺今夜倒下个空营,着悬羊击鼓,饿马提铃。”

15、陶镕鼓铸[táo róng gǔ zhù]

【解释】陶镕:烧制陶器;鼓铸: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60回:“军机处各大臣,虽经洋翰林、洋进士一番陶镕鼓铸,也只晓得‘立宪,立宪’!”

【示例】他对我有陶镕鼓铸般的影响。

16、悬鼓待椎[xuán gǔ dài zhuī]

【解释】比喻急不可待。

【出处】《渊鉴类函·乐·鼓二》引明陈耀文《天中记》:“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民舍有鼓为妖。坐未几,鼓自风滚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谓纯仁曰:‘此鼓久不击,见好客至,故自来庭以寻槌耳。’令纯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

【示例】明·唐顺之《与李克斋侍郎书》:“止靠今岁新催丁田银,如悬鼓待椎之不可缓。”

17、摇唇鼓喙[yáo chún gǔ huì]

【解释】犹言摇唇鼓舌。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出处】明·宋濂《送徐大年还淳安序》:“世之好议论者,见其辞禄而归,摇唇鼓喙,诩诩相夸奖。”

18、钟鼓之乐[zhōng gǔ zhī yuè]

【解释】钟鼓;钟与鼓,乐器。指钟鼓一类的音乐

【出处】汉·贾谊《论时政疏》:“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

19、如鼓琴瑟[rú gǔ qín sè]

【解释】琴瑟:古代弦乐器。好像弹奏琴瑟一样。比喻夫妻间像弹奏琴瑟那样和谐美好。

【出处】《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示例】清依斯论,如鼓琴瑟。 ——《闺训千字文》

20、擂鼓鸣金[léi gǔ míng jīn]

【解释】金:指锣。指战场上击鼓打锣,以壮声势。

【出处】元·无名氏《午时牌》第二折:“我今日传了将令,则要您记的叮咛:也不许摇旗呐喊,也不许擂鼓鸣金。”

【示例】次日,四更造饭,五更结束已定,早听得水寨中擂鼓鸣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

21、摇唇鼓吻[yáo chún gǔ wěn]

【解释】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出处】《庄子·盗跖》:“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

【示例】不知小人得志,摇唇鼓吻,一时正人旋被斥逐,继而章惇复柄用,虽大防亦不能安其身于朝廷之上。 ——《宋史·刘黻传》

22、掉舌鼓唇[diào shé gǔ chún]

【解释】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9回:“妆女的呈娇献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示例】他一早就在教师里掉舌鼓唇。

23、明鼓而攻之[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解释】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4、对牛鼓簧[duì niú gǔ huáng]

【解释】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同“对牛弹琴”。

【出处】《庄子·齐物论》“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晋·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术终于昧然也。”

25、两部鼓吹[liǎng bù gǔ chuī]

【解释】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

【出处】《南齐书·孔稚珪传》:“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

【示例】而楼下的是坐着骂山门,这就叫我想起了唐朝的坐部伎和立部伎,而戏称之为“两部鼓吹”。 ——茅盾《霜叶红于二月花·新版后记》

26、奋翅鼓翼[fèn chì gǔ yì]

【解释】奋:奋力;鼓:振动。振动羽翼,奋力飞翔。比喻振作有为。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损》:“奋翅鼓翼,翱翔外国。”

27、卧鼓偃旗[wò gǔ yǎn qí]

【解释】偃:仰卧,引申为倒下。停止敲鼓,放倒旗子。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出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示例】思政命卧鼓偃旗,若无人者。 ——《资治通鉴·梁纪·高祖武皇帝太清二年》

28、欢忻鼓舞[huān xīn gǔ wǔ]

【解释】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三国十六》:“因名以劝实,因文以全质,而天下欢忻鼓舞于敦实崇质之中,以不荡其心。”

【示例】商民均欢忻鼓舞,启门照常营业。 ——张难先《都督府之组织设施及人选》

29、烽鼓不息[fēng gǔ bù xī]

【解释】烽鼓:烽火与战鼓;息:停止。比喻战乱不止。

【出处】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晋宋迄今,有切民患;烽鼓相望,岁时不息。”

30、羯鼓催花[jié gǔ cuī huā]

【解释】羯鼓:两面蒙皮,腰部较细的一种鼓。敲击羯鼓,使杏花早开。

【出处】唐·南卓《羯鼓录》载:唐玄宗喜好羯鼓,曾经在内庭击鼓,并且自己做了一曲《春光好》。当时正赶上庭中杏花开放,唐玄宗笑着说:“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

【示例】惟将羯鼓催花,赐得貂裘拖地。 ——明·陆采《明珠记·巡陵》

31、闻鼓而进,闻金而退[wén gǔ ér jìn,wén jīn ér tuì]

【解释】作战时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鸣金就后退。指军队服从命令,行动一致。

32、桴鼓相应[fú gǔ xiāng yìng]

【解释】桴:鼓槌。用鼓槌打鼓,鼓就响起来。比喻相互应和,配合得很紧密。

【出处】“好!”慈禧太后~地说,“别的差缺慢慢商量吧!”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示例】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这些团体和三厅的工作是能够桴鼓相应的。”

33、腰鼓兄弟[yāo gǔ xiōng dì]

【解释】腰鼓:古乐器,两头粗,中间细。比喻兄弟辈里居中的的那一个较差。

【出处】《齐书·沈冲传》:“冲与兄淡渊,名誉有优劣,世号为腰鼓兄弟。”

34、蛙鸣鼓吹[wā míng gǔ chuī]

【解释】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两部器乐合奏。一般指蛙鸣。也用来形容悠闲舒适的天然形成的生活环境。

【出处】《南齐书·孔稚珪传》:“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

【示例】万竿苦竹旌旗卷,一部蛙鸣鼓吹秋。 ——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晚游池亭》卷三十二

35、三鼓气竭[sān gǔ qì jié]

【解释】竭:尽。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尽。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示例】一鼓气盛,二鼓气衰,三鼓气竭。

36、欢呼鼓舞[huān hū gǔ wǔ]

【解释】形容欢乐兴奋之极。

【出处】宋·苏轼《缴进免五谷力胜税钱议札子》:“去岁扈从南郊,亲见百姓父老,瞻望圣颜,欢呼鼓舞,或至感泣。”

【示例】诸州之民,欢呼鼓舞,始知有父子生聚之乐。 ——元·张光祖《言行龟鉴·民政》

37、鸣鼓而攻之[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解释】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示例】此秀才中之异端,尔其鸣鼓而攻之!但念在天色已晚,可与同居中国,速领他到西小房去!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

38、重打鼓,另开张[chóng dǎ gǔ, lìng kāi zhāng]

【解释】重:重新。比喻重新开始,另起炉灶。

【出处】老舍《二马》第四段:“搬家,跟父亲痛痛快快的说一回,或者甚至闹一回,闹完了,重打鼓,另开张,干!”

39、息鼓偃旗[xī gǔ yǎn qí]

【解释】偃:仰卧,引申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出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示例】国民党的几次反共高潮,很快息鼓偃旗,与华侨的反对态度有直接关系。 ——孙挺信《中日大决战》第四章

40、金鼓齐鸣[jīn gǔ qí míng]

【解释】金鼓:指金钲和战鼓。金钲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出处】《吕氏春秋·不二》:“有金鼓,所以一耳。”

【示例】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枕地,一路都是火把。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回

41、商羊鼓舞[shāng yáng gǔ wǔ]

【解释】商羊:传说鸟名。商羊飞舞定有大雨。比喻重大变故发生之前的预兆。

【出处】《孔子家语·辨政》:“且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示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石燕飞翔,商羊鼓舞。滂沱的云中泻下,就似倾盆。”

42、钟鼓之色[zhōng gǔ zhī sè]

【解释】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出处】《管子·小问》:“夫欣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

【示例】欢欣众悦,钟鼓之色。 ——宋·李冗《独异志》卷中

43、羯鼓解秽[jié gǔ jiě huì]

【解释】羯鼓:两面蒙皮,腰部较细的一种鼓;解秽:除去脏物。敲击羯鼓,以解除不快。指用自己喜欢的事物来解除不快的情绪。

【出处】唐·南卓《羯鼓录》:“速召花奴,将羯鼓来,为我解秽。”

【示例】我也要掉句文哩,耘老听着,竟是洗盏更酌,浇浇我的块垒,强似那羯鼓解秽。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九回

44、扯鼓夺旗[chě gǔ duó qí]

【解释】形容作战勇敢。

【出处】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统雄兵劈面相持,驱貔虎扯鼓夺旗。”

【示例】扯鼓夺旗千般勇,三停刀上血光飞。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

45、摇唇鼓舌[yáo chún gǔ shé]

【解释】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出处】《庄子·盗跖》:“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

【示例】我正在这里指授进兵的方略,胆敢摇唇鼓舌,煽惑军心!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

46、锣鼓喧天[luó gǔ xuān tiān]

【解释】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出处】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示例】周庸祐一一回发,赏封五块银子,各人称谢。少时,锣鼓喧天,笙箫彻耳。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二回

47、布鼓雷门[bù gǔ léi mén]

【解释】布鼓:布蒙的鼓;雷门:古代浙江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

【出处】《汉书·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

【示例】酒酣耳热莫狂歌,布鼓雷门须缩手。 ——宋·朱熹《次张彦辅赏梅韵》

48、一鼓而下[yī gǔ ér xià]

【解释】趁形势有利或士气高昂时,一举打跨敌人或攻占城市。

【出处】明·无名氏《活拿萧天佐》第一折:“杨景凭手下将士,马到成功,觑贼兵一鼓而下也。”

【示例】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64回:“须先派一人到巡抚衙门去调兵,就在这七夕之日,可以一鼓而下。”

49、擂鼓筛锣[léi gǔ shāi luó]

【解释】擂鼓:急击鼓。筛锣:敲锣。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出处】元·杜仁杰《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曲:“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示例】前门里你出不去!那些大小妖精,都在门外摇旗呐喊,擂鼓筛锣,助着大王,与你徒弟厮杀哩。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九回

50、鸣鼓而攻[míng gǔ ér gōng]

【解释】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示例】不惜鸣鼓而攻,这倒不仅是一种曲解,简直是一种诬蔑! ——郭沫若《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

51、悬羊击鼓,饿马蹄铃[xuán yáng jī gǔ,è mǎ tí líng]

【解释】把羊吊起来,使羊蹄乱动击鼓;将铃绑在饿马蹄子上,蹄动发出声响。古时作战,在军营中作这样的布置以诱惑敌人。

【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俺今夜倒下了空营,着悬羊击鼓,饿马提铃。”

52、尧鼓舜木[yáo gǔ shùn mù]

【解释】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鼓:谏鼓;木:箴木。尧门旁设谏鼓,舜门外置箴木。形容君主贤明,能随时接受意见,听取忠告。

【出处】《旧唐书·褚亮传》:“尧木纳谏,舜木求箴。”

53、金鼓喧天[jīn gǔ xuān tiān]

【解释】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钟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7回:“公子偃命军中举火,一时金鼓喧天,直前冲突。”

54、破鼓乱人捶[pò gǔ luàn rén chuí]

【解释】比喻人失势受到大家的欺侮。

【示例】好啊!破鼓乱人捶呀!等三爷把傻巴儿的辫子揪下来,就砸你的铺子! ——冯骥才《神鞭》四

55、金鼓喧阗[jīn gǔ xuān tián]

【解释】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出处】清·金捧阊《守一斋笔记·芦花会》:“忽金鼓喧阗,仪卫甚盛,观者踵接肩摩。”

【示例】游人往来如织,金鼓喧阗,笙歌鼎沸,通宵达旦,金吾不禁。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六回

56、一鼓作气[yī gǔ zuò qì]

【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示例】初听这话,还是一鼓作气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

57、击壤鼓腹[jī rǎng gǔ fù]

【解释】击壤:古代的一种投掷游戏;鼓腹:鼓起肚子,意即饱食。形容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出处】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58、谏鼓谤木[jiàn gǔ bàng mù]

【解释】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谏;谤木:相传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

【出处】《淮南子·主术训》:“故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后汉书·杨震传》:“臣闻尧舜之时,谏鼓谤木,立之于朝。”

【示例】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 ——蔡东藩《后汉演义》第四十二回

59、摇吻鼓舌[yáo wěn gǔ shé]

【解释】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出处】《庄子·盗跖》:“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

【示例】一时鲜廉寡耻之徒。往来乎其间,摇吻鼓舌,劝之以势,诱之以利。 ——宋·陈亮《辩士传序》

60、弦而鼓之[xián ér gǔ zhī]

【解释】弦:琴弦,装上弦;鼓:弹。装上弦开始弹奏音乐。

【出处】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61、欢欣鼓舞[huān xīn gǔ wǔ]

【解释】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出处】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公始至,释其重荷……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示例】但在革命成功了的当时,我们一般的人是怎样地欢欣鼓舞哟! ——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62、吹鼓手[chuī gǔ shǒu]

【解释】旧时婚丧礼仪中吹打乐器的人,比喻专为别人捧场的人。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2回:“叫班吹鼓手,壮观壮观。”

【示例】做领导的既要有吹鼓手,也要有打手。

63、钟鼓馔玉[zhōng gǔ zhuàn yù]

【解释】指鸣钟鼓,食珍馐。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出处】唐·李白《将进酒》诗:“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示例】绮衣灿烂,钟鼓馔玉,剥下自润,而不睹其艰。 ——明·张居正《学农园记》

64、败鼓之皮[bài gǔ zhī pí]

【解释】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示例】败鼓之皮,物尽其用。

65、一鼓而擒[yī gǔ ér qín]

【解释】鼓:擂战鼓;擒:擒住。作战开始时,擂第一通战鼓就把敌人擒获了。比喻速战速决。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今夜曹仁必来劫寨。吾却于四下埋伏以应之,则曹仁可一鼓而擒也。”

【示例】我已算在这里了,天来兄弟,难得同时在家,倘使冒冒失失的去了,不能一鼓而擒,岂不是可惜! ——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十五回

66、击鼓鸣金[jī gǔ míng jīn]

【解释】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羊放马。”

【示例】击鼓鸣金的做法在现代战争中已经不用了。

67、胶柱鼓瑟[jiāo zhù gǔ sè]

【解释】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示例】若非公孙杵臼,焉得赵氏孤儿,既以遇难避仇,不必胶柱鼓瑟。 ——明·无名氏《鸣凤记·桑林奇遇》

68、诗肠鼓吹[shī chá gǔ chuì]

【解释】鼓吹:乐器合奏。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

69、闷在鼓里[mèn zài gǔ lǐ]

【解释】被包在鼓里面。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坐井观天,闷在鼓里,怎么行?”

70、欢忭鼓舞[huān biàn gǔ wǔ]

【解释】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同“欢忻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