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冬葵子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异名:冬葵(《本经》),葵菜、冬寒菜(《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为锦葵科锦葵属植物冬葵的果实。锦葵属全世界约30种;中国约5种、2变种(包括栽培种)。
原植物:冬葵Malva crispa L.(Malva verticillata L.),又名皱叶锦葵(《华北经济植物志要》),蕲菜(江西)。
历史: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名曰葵。《纲目》谓:“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日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菜。……六七月种者为秋葵,八,九月种者为冬葵,经年收采。正月复种者为春葵,然宿根至春亦生。”又云:“葵,气味俱薄,淡滑为阳,故能利窍通乳,消肿滑胎也。其根叶与子,功用相同。”《别录》载:“冬葵子,生少室山。十二月采之。又云:以秋种葵,覆养经冬,至春作子者谓之冬葵,入药性至滑利。春葵子亦滑,不堪药用,故是常葵耳。”《植物名实图考》亦云:“冬葵,为百菜之主,江西、湖南皆种之,湖南亦呼葵菜,亦曰冬寒菜,江西呼蕲菜。葵、蕲一声之转,志书亦多载之。”根据以上文献记述,冬葵子,应为本品。而《中国药典1985年版》所收载的冬葵果,将野葵,和《尔雅》、《植物名实图考》称菟葵者定为M.verticillata L.,实系考证上的错误,应于订正。在不同产地,也有将“菟葵”作冬葵用的。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达1m;茎直立,不分枝,被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4~7cm,被疏柔毛;叶圆形,直径5~8cm,常为掌状5~7裂或角裂.裂片三角状圆形,基部心形,边缘具细锯齿,并极皱缩扭曲,两面被极疏糙伏毛或星状毛,脉上更为明显。花簇生或单生于叶腋,花梗极短;小苞片3,披针形,被糙伏毛;花萼浅杯状,长8~10mm,5裂,裂片三角形,疏被星状柔毛;花瓣5片,白色,较萼片略长。果扁球形而小,直径约8mm,分果爿11,网状,具细柔毛。种子肾形,暗黑色。花期6~9月。
生境与分布:栽培供蔬食用,河北、甘肃、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均有栽培。
生药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药材产于四川、内蒙古。
鉴别
性状:果实扁球状盘形,直径4~7mm,外被膜质宿萼,宿萼钟状,黄绿色或黄棕色;果实有分果瓣10~12枚,黄白色或黄棕色,具环向细脉纹。种子肾形,直径1.5~2mm,表面棕黄色或黑褐色,较薄的一边中央凹下。质坚硬。气微,味涩。以颗粒饱满、老熟者为佳。
显微 本品宿萼表面观:下表皮星状毛由2~8个(多由4~8个)细胞组成,单个细胞长50~1140μm,直径约75μm,壁稍厚;腺毛头部椭圆形,5~7个细胞,直径25~38μm。上表皮单细胞非腺毛细长,弯曲或平直,长约至1190μm,壁薄或稍厚。上下表皮气孔均为不等式。叶肉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6~25μm,棱角较尖。本品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一层长方形表皮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中果皮由2~3层类圆形薄壁细胞和一层含草酸钙棱晶的细胞组成,薄壁组织中有大型粘液细胞散在。含晶细胞类圆形,壁厚且木化。中果皮与内果皮间有10余束纤维束,呈环状排列。内果皮为一列径向延长的石细胞,呈栅栏状,侧壁及内壁甚厚,木化。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尚有炒制、盐制等炮制方法。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含中性多糖MVS-Ⅰ和2个酸性多糖MVS--ⅢA和ⅣA。
参考文献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1991;6(2):76。
药性性味:甘、涩,凉。 ①《本经》:“甘,寒。” ②《药性论》:“滑,平。” ③《本草再新》:“甘、苦,微寒。” ④《四川中药志》:“甘、淡,寒。” ⑤黄雅镕《中药学》:“甘,微寒。”
归经:大肠、小肠、膀胱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小肠、膀胱二经。” ②《得配本草》:“入足太阴经气分。” ③《本草求真》:“入胃、大、小肠经。” ④《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⑤《中药大辞典》:“入大、小肠、膀胱经。” ⑥《眼科临床药物》:“入大肠、小肠二经。”
功效:清热利水,消肿,通乳,滑胎。
主治:尿路感染,二便不通,水肿,淋病,妇女乳汁不通,乳房胀痛,乳痈,胞衣不下。 ①《本经》:“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 ②《本草经集注》:“葵子汁解椒毒。” ③《别录》:“疗妇人乳难内(‘内’一作‘血’)闭。” ④《药性论》:“治五淋,主奶肿,下乳汁。” ⑤《本草衍义》:“患痈疖毒热内攻,未出脓者,水吞3~5枚,遂作窍,脓出。” ⑥《纲目》:“通大便,消水气,滑胎,治痢。” ⑦《本草汇》:“下胞衣。” ⑧《全国中草药汇编》:“利尿下乳,润肠通便。治泌尿系感染、结石,乳汁不通,大便燥结,胞衣不下。” ⑨《眼科临床药物》:“催乳汁,消睑肿。治产后乳少,胞睑浮肿。” ⑩《简明中医辞典》:“利尿,通乳,滑肠。治小便不利,水肿,热淋,砂淋,乳汁不行,乳房肿痛,大便干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散剂。
使用注意:脾虚肠滑者忌服,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黄芩为之使。” ②《得配本草》:“气虚下陷,脾虚肠滑,两者禁用。” ③《简明中医辞典》:“孕妇慎服。” ④《药性诗歌》:“性滑利,若用之催生,切勿用之过早。”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①配茯苓,治水肿,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 ②配砂仁,治产妇乳汁稀少,乳房胀痛。 ③配木通,治小儿小便困难,尿急胀痛。 ④配火麻仁,治津亏之大便秘结。 ⑤配冬瓜子,治肺痈,水肿,小便不利,大便不通。 ⑥配牛膝,治产后胎盘滞留。 ⑦配花粉、通草,治乳汁不通。 ⑧配金钱草,治泌尿系结石。 ⑨配滑石、香薷,治夏季感受暑热所致的小便不利,尿痛。 ⑩配车前草、茯苓,治水肿而有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⑾配车前子,治淋症。 ⑿配桃仁、郁李仁,治大便秘结。 ⒀配木通,滑石,治孕妇小便不利。 ⒁配大黄,治妊娠大便不通。 ⒂配车前子、海金沙,治小便不利,淋沥涩痛,水肿等症。 ⒃配蒲黄,治血淋。 ⒄配通草、炙山甲,治乳汁不通。 ⒅配王不留行、当归,治产后乳汁不足。 ⒆配漏芦、瓜蒌,治乳痈初起。 ⒇配黄芪、猪蹄,治乳汁不足。 (21)配海金沙、牛膝,治泌尿系结石。
方选和验方: ①葵子茯苓散(《金匮要略》)冶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冬葵子500g,茯苓90g。为散,饮服10g,每日3服,小便利则愈。 ②冬葵子汤(《圣济总录》)治妊娠,大小便不通:冬葵子6g,大黄3g。水煎,分2次服。 ③治横倒生方(《太平圣惠方》)治横倒生,手足先出:冬葵子6g,黄明胶、滑石各30g。水煎,分2次服。 ④冬葵子汤(《中药临床应用》)治小便不利:冬葵子12g,滑石9g,香薷3g,藿香4.5g。水煎服。 ⑤冬葵子散(《太平圣惠方》) 1)治热病,小便赤涩不通:冬葵子、滑石各60g,赤茯苓、木通、黄芩、石韦、茅根、朴硝各30g。研为散,每服12g,水煎服。 2)治小儿血淋不止,尿道涩痛:冬葵子、蒲黄、生地黄各15g。水煎服。3)治小儿突然小便不通,小腹急闷:冬葵子30g,木通15g。研为散,每服3g,水煎服。 ⑥葵子汤(《外台秘要》)治伤寒差后,劳复方:冬葵子60g,粱米30g。煮薄粥饮之。 ⑦葵子汤(《鸡峰普济方》)治小便凝涩不通:冬葵子、车前子、茯苓、白术、木通、赤芍各等份。为粗末,每服6g,酒调下。 ⑧葵子散(《太平圣惠方》)治冷淋,小便数,恒不利:冬葵子、赤茯苓、白术、当归、泽泻各30g,木香15g。研为散,每服9g,水煎服。 ⑨葵子散(《太平圣惠方》)治小便卒淋涩,水道热痛:冬葵子、瞿麦、木通、榆白皮各30g,滑石90g。研为散,每服12g,加葱白2茎,水煎服。 ⑩葵子散(《太平圣惠方》)治妇人五淋,小便涩,腹痛气闷:冬葵子、石韦、王不留行、滑石、瞿麦、当归、赤芍药、琥珀、炙甘草各30g。研为散,每服6g,大麦粥汤调下。 ⑾葵子散(《圣平太惠方》)治妇人小便不通,大便难:冬葵子、车前子、大黄、冬瓜仁、当归各1g,滑石30g,木通、炙甘草各15g。研为散,每服9g,水煎服。 ⑿葵子散(《证治准绳》)治石淋、尿道涩痛不可忍:冬葵子30g,石楠叶、榆白皮、石韦、木通各15g。为粗末,每服1.5g,葱白汤调下,日2次。 ⒀葵子散(《证治准绳》)治小儿诸淋:冬葵子、车前子、木通、炒桑白皮、瞿麦、赤茯苓、栀子、炙甘草等份。水煎服。 ⒁催生散(《太平圣惠方》)治难产:冬葵子、滑石各30g,蒲黄、木通各15g。研为散,每服3g,开水调下。 ⒂葵子茯苓散(湖北中医杂志1986;(6))治急性肾炎:冬葵子15g,茯苓12g,川贝母9g,苦参15g。随证加减;外受风热型加麻黄6g,连翘10g,石膏15g;疮毒浸淫型加竹叶10g,银花10g,连翘10g,蒲公英15g;湿热内蕴型加萆薢10g,苡米15g,白术10g;正气虚弱型加党参10g,白术10g,黄芪10g。 ⒃葵子茯苓散(湖北中医杂志1986;(6))治急性肾炎:冬葵子15g,茯苓12g,川贝母9g,苦参15g。加减,水煎服。 ⒄《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尿路感染,小便不利:冬葵子、泽泻各9g,茯苓皮15g,车前子12g。水煎服。” ⒅《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泌尿系结石:冬葵子150g,木贼、泽泻、车前子、川牛膝、海金沙、地龙、茯苓、桔梗、滑石、郁金各90g,甘草、火硝各60g,琥珀、沉香各15g,鸡内金45g。上药除火硝、滑石、琥珀外,其余皆用火焙干,再加入琥珀共研细末,过筛后用火硝化水叠丸,如绿豆大,以滑石为衣。每次15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单方应用:①《肘后方》:“治卒关格,大小便不通,支满欲死:葵子60g,水800ml,煮取200ml,顿服。内猪脂如鸡子1丸则弥佳。” ②《千金方》:“治血淋及虚劳尿血:葵子30g,水600ml,取汁,日3服。” ③《千金方》:“治妊娠患子淋:葵子30g,以水600ml,煮取400ml,分再服。” ④《食疗本草》:“治难产,若生未得者:冬葵子15g,捣破,以水400ml,煮取200ml;已下,只可100ml,去滓,顿服之。” ⑤《妇人良方》:“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奶房胀痛,留蓄作痈毒:葵菜子(炒香)、缩砂仁等份。为末,热酒服6g。” ⑥《圣惠方》:“治血痢、产痢:冬葵子为末,每服6g,入腊茶3g,沸汤调服,日3次。” ⑦《圣惠方》:“治痎疟邪热:冬葵子阴干为末,酒服6g。” ⑧江西《草药手册》:“治盗汗:冬葵子9g,水煎兑白糖服。”
医药家论述①李时珍《纲目》:“葵,气味俱薄,淡滑为阳,故能利窍通乳,消肿滑胎也,其根叶与子,功用相同。” ②仲学辂《本草崇原集说》:“葵性寒滑,似非孕妇所宜,何以《金匮》治妊娠水气,用葵子茯苓散?修园曰,有病则病当之也。《千金》以参、术等味驾驭其间,愈觉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