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凿”的成语大全(55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凿石索玉、方枘圜凿、匡衡凿壁等含“凿”的成语55个,其中“凿”开头的26个,“凿”结尾的11个,“凿”在中间的18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凿”开头的成语

1、凿石索玉[záo shí suǒ yù]

【解释】凿:打孔;索:求。为了找到玉而凿石头。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出处】《三国志·镯志·秦宓传》:“甫欲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随、和炳然,有如皎日,复何疑哉!”

2、凿四方眼儿[záo sì fāng yǎn er]

【解释】形容呆板固执,不会变通。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这么大人了,要撒尿倒底说呀,怎么憋着不言语呢!还这么凿四方眼儿,一定要使个净桶。”

【示例】这话不必这等凿四方眼儿,他纵不曾读过史书,难道连《天雨花》上的左仪贞他也不知道不成?(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

3、凿坏以遁[záo pī yǐ dùn]

【解释】指隐居不仕。

【出处】《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4、凿空指鹿[záo kōng zhǐ lù]

【解释】指凭空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示例】上怒下诏,自旬日三贬公至循州长史,凿空指鹿,四海之士盛冤之。 ——唐·李钰《唐丞相太子少师赠太尉牛公神道碑铭序》

5、凿破浑沌[záo pò hùn dùn]

【解释】浑沌:传说中的中央之帝。指违反自然,致成祸害。也指开通耳目,增长人的知识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应帝王》:“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是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6、凿隧入井[záo suì rù jǐng]

【解释】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

【出处】《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7、凿坯而遁[záo pī ér dùn]

【解释】指隐居不仕。同“凿坏以遁”。

【出处】语出《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肯,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为天下显武。”

8、凿龟数策[záo guī shǔ cè]

【解释】凿龟:钻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吉凶;数策:数蓍草的茎,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

【出处】《韩非子·饰邪》:“赵又尝凿龟数策而北伐燕,将劫燕以逆秦,兆曰大吉。”

9、凿空投隙[záo kōng tóu xì]

【解释】指寻找时机、捏造罪名。

【出处】《新唐书·酷吏传序》:“推劾之吏,以嶮责痛诋为功,凿空投隙,相矜以残。”

10、凿坏而遁[záo pī ér dùn]

【解释】坏:没有烧过的砖瓦、陶器等。遁:逃避。谓隐居不仕。

【出处】《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示例】宫保一定要先生出来做宫,先生却半夜里跑了,一定要出来摇串铃。试问,与那凿坏而遁,洗耳不听的,有何分别呢?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11、凿壁悬梁 [záo bì xuán liáng]

【解释】形容刻苦读书。

【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展夕不休。乃至睡眠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示例】效先儒入室升堂,淑诸人凿壁悬梁 。 ——明·徐霖《绣襦记·正学求君》

12、凿枘圆方[záo ruì yuán fāng]

【解释】凿:榫眼;枘:榫头。圆榫眼,方榫头,两下里合不来。比喻格格不入。

【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示例】比迫于衣食,强勉万一之遇,而寸长尺短各有所施,凿枘圆方卒以不合。 ——宋·秦观《与苏公先生简》

13、凿饮耕食[záo yǐn gēng shí]

【解释】指百姓乐业,天下太平。

【出处】汉·王充《论衡·感虚》:“尧时五十之民击壤于涂,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也!’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示例】臣亦遭逢,生此嘉运,凿饮耕食,自幸唐年。 ——《南齐书·王融传》

14、凿骨捣髓[záo gǔ dǎo suǐ]

【解释】形容十分刻毒。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若得那先生凿骨捣髓的臭骂了一场,即刻收拾了书箱去了。”

15、凿壁偷光[záo bì tōu guāng]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示例】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 ——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16、凿圆枘方[záo yuán ruì fāng]

【解释】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同“方枘圆凿”。

【出处】语本《楚辞·宋玉·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难入。”

【示例】比迫于衣食,强勉万一之遇,而寸长尺短各有所施,凿圆枘方卒以不合。 ——宋·秦观《与苏公先生简》

17、凿空立论[záo kōng lì lùn]

【解释】凿空:缺乏根据,牵强附会。比喻本来缺乏根据,却挖空心思穿凿附会地作出论断。

【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学》:“固不可凿空立论,然读书有疑有所见,自不容不立论。”

18、凿凿言之[záo záo yán zhī]

【解释】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示例】入朝之后,或至尊顾问;或因事敷陈;或九卿会议,当尽力凿凿言之。 ——高阳《清官册》五

19、凿空取办[záo kōng qǔ bàn]

【解释】指巧立名目,勒索榨取。

【出处】宋·俞文豹《吹剑录》:“薛寺正季宣谓州县凿空取办,虽有奉法吏,欲宽弛而不得骋。”宋·丘珂《愧郯录·作邑之制》:“间有赋人实窄,凿空取办,郡县不相通融,鲜不受督趣。”

20、凿凿可据[záo záo kě jù]

【解释】凿凿:确实。确实可作依据。

【出处】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皆凿凿可据。”

【示例】按此器除孙雨人处现存一具,合之富海帆处一具,皆凿凿可据。 ——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官僚雅集杯》

21、凿柱取书[záo zhù qǔ shū]

【解释】指秉承先人的遗训。

【出处】王闿运《常公神道碑》:“公体山川之醇气,禀玉石之上灵,凿柱取书,安弦习礼。”

22、凿空之论[záo kōng zhī lùn]

【解释】凿空:缺乏根据。空泛而没有根据的言论。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学五》卷十一:“固不可凿空立论,然读书有疑有所见,自不容不立论。”

23、凿壁借光[záo bì jiè guāng]

【解释】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4、凿穴为居[záo xué wéi jū]

【解释】凿:打孔,挖洞。开凿山洞用作居住的地方。比喻隐士生活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台佟传》:“佟隐于武安山,凿穴为居,采药自业。”

25、凿楹纳书[záo yíng nà shū]

【解释】指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出处】《晏子春秋·杂下三十》:“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

26、凿凿有据[záo záo yǒu jù]

【解释】凿凿:确实。有确实的证据。

【出处】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皆凿凿可据。”

【示例】小弟之言,凿凿有据。 ——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

“凿”结尾的成语

1、方枘圜凿[fāng ruì huán záo]

【解释】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同“方枘圆凿”。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此……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2、量枘制凿[liáng ruì zhì záo]

【解释】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同“量凿正枘”。

【出处】唐·杨炯《卧读书架赋》:“从绳运斤,义且得于方正;量枘制凿,术仍取于纵横。”

3、失之穿凿[shī zhī chuān záo]

【解释】穿凿: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

【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义理之说无穷》卷二:“用是知好奇者欲穿凿附会固各有说云。”

【示例】“天阙象纬逼”,当如旧字,作“天窥”、“阅”,咸失之穿凿。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4、证据确凿[zhèng jù què záo]

【解释】确凿:确实。证据确实可靠,无法否认。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尸场检验,证据确凿。且并未用刑,尔兄自认斗杀,招供在案。今尔远来,并非目睹,何得捏词妄控。理应治罪,姑念为兄情切,且恕。不准。”

5、炳炳凿凿[bǐng bǐng záo záo]

【解释】形容所术明确有据。

【出处】《明史·海瑞等传赞》:“丘橓、吕坤虽非瑞匹,而指陈时政,炳炳凿凿,鲠亮有足称者。”

6、言之凿凿[yán zhī záo záo]

【解释】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示例】宋儒据理谈天,自谓穷造化阴阳之本;于日月五星,言之凿凿,如指诸掌。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7、妄生穿凿[wàng shēng chuān záo]

【解释】妄:胡乱地。指胡乱地去穿凿附会。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世传不真,妄生穿凿,唯按此行之,乃见其验。”

8、混沌未凿[hùn dùn wèi záo]

【解释】混沌:古人想像中的天地形成以前的状态;凿:凿开。世界尚处于蒙昧状态之中,天地尚未形成。比喻人的本性纯真朴实。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自天地开辟以来,原有这等混沌未凿之人……无不富贵寿考,安乐终身。”

9、人言凿凿[rén yán záo záo]

【解释】凿:明确真实。指人们议论确有其事。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十一回:“我不晓得是真是假,但是人言凿凿,谅非无因。”

10、方枘圆凿[fāng ruì yuán záo]

【解释】枘:榫头;凿:榫眼。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示例】方枘圆凿匪所用,顾者却避多猜嫌。 ——清·金农《秋雨坐槐树下书怀》诗

11、附会穿凿[fù huì chuān záo]

【解释】将无关之事硬扯在一起牵强地解释。

【出处】宋·陈善《扪虱新话·欧阳公信经废传》:“此岂可以私意附会穿凿而为之哉。”

【示例】董仲舒取《春秋》所记天变灾异广泛地予以附会穿凿,使《公羊》学彻底的阴阳五行化。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

“凿”在中间的成语

1、匡衡凿壁[kuāng héng záo bì]

【解释】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示例】因效匡衡凿壁之义,于墙上穴一小孔,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 ——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书房壁》

2、斧凿痕迹[fǔ záo hén jì]

【解释】斧:斧头;凿:凿子;痕:痕迹。原指用斧头、凿子在木石上加工留下的痕迹。多用来比喻诗文字画等造作,不自然。

【出处】唐·韩愈《调张籍》:“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宋·朱弁《曲洧旧闻》:“古语云:大匠不示人以璞。盖恐人见其斧凿痕迹也。”

【示例】余最爱《绣孺记》中《鹅毛雪》一折,皆乞儿家常口头话,熔铸浑成,不见斧凿痕迹。 ——明·沈德符《顾曲杂言〈拜月亭〉》

3、枘圆凿方[rùi yuán záo fāng]

【解释】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参见“枘凿方圆”。

【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示例】则日东月西,何缘相会,枘圆凿方,入于参差。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5回

4、确凿不移[què záo bù yí]

【解释】确实可靠,不容怀疑。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诗经’上这两句我还记得,是‘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如今用这个典故,可称确切不移。”

【示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确凿不移的真理。

5、穿凿傅会[chuān záo fù huì]

【解释】生拉硬扯,牵强解释。

【出处】明·王廷相《答许廷纶》:“与夫五行之学,皆出于异端穿凿傅会之私,儒者不宜据以解经。”

6、圆凿方枘[yuán záo fāng ruì]

【解释】枘:榫头;凿:榫眼。方榫头,圆榫眼,两下里合不来。比喻格格不入。

【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示例】盖北辕适楚,圆凿方枘,欲求扶,倾愈疾,其可得乎?(唐·陆长源《上宰相书》)

7、穿文凿句[chuān wén záo jù]

【解释】钻研文字,琢磨词句。后用作为文牵强附会之意。

【出处】《艺文类聚》卷七九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君年少,何以轻穿文凿句,而妄讥诮老子耶?”

8、磨牙凿齿[mó yá záo chǐ]

【解释】咬牙切齿。形容凶狠的样子。

【出处】清·钱谦益《刻<邹忠介公奏议>序》:“呜呼!天地间之元气终不可以灭己,而谗夫小人磨牙凿齿者,相仍而未艾。”

【示例】磨牙凿齿地对齐占杰说:‘那你跟我捎个信,告诉王科长说,我当下这就退社。’ ——康濯《东方红》第五章

9、无斧凿痕[wú fù záo hén]

【解释】斧、凿:木工用的斧头和凿子。没有用斧头、凿子削刻的痕迹。比喻艺术品达到天然浑成的境界。

【出处】宋·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话》卷一:“观子美到州以后诗,简易纯熟,无斧凿痕,信是如弹丸矣。”

【示例】大抵精于设色,如良工之无斧凿痕耳。 ——宋·赵佶《宣和画谱·花鸟》

10、斧凿痕[fǔ záo hén]

【解释】斧:斧头;凿:凿子;痕:痕迹。原指用斧头、凿子在木石上加工留下的痕迹。多用来比喻诗文字画等造作,不自然。

【出处】唐·韩愈《调张籍》:“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示例】老苏文字,篇篇无斧凿痕。 ——宋·韩淲《涧泉日记》下

11、丁公凿井[dīng gōng záo jǐng]

【解释】比喻传来传去而失真。

【出处】汉·王充《论衡·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示例】丁公凿井的成语典故也就是穿井得人的典故。

12、量凿正枘[liáng záo zhèng ruì]

【解释】指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

【出处】《楚辞·离骚》:“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葅醢。”《淮南子·人间训》:“ 事有所至,而巧不若拙,故圣人量凿而正枘。”

【示例】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事有所至,而巧不若拙,故圣人量凿正枘。”

13、枘凿冰炭[ruì záo bīng tàn]

【解释】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参见“枘凿方圆”。

【出处】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

14、架谎凿空[jià huǎng záo kōng]

【解释】指扯谎作假。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二回:“这杨大郎名唤杨光彦,绰号铁指甲,专一粜风卖雨,架谎凿空。”

15、方凿圆枘[fāng záo yuán ruì]

【解释】凿:榫眼;枘:榫头。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示例】然杂取《公羊》《谷梁》以释《左氏》,此乃以冠双屦,将丝综麻,方凿圆枘,其可入呼? ——唐·孔颖达《春秋正义序》

16、枘凿方圆[ruì záo fāng yuán]

【解释】枘、凿,榫头与卯眼。一方一圆,则无法投合。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

【出处】明吾邱瑞《运甓记弃官就辟》:“一官寥落误儒绅,枘凿方圆迕世情。”

【示例】毕箕风雨难凭准,枘凿方圆费弥缝。 ——清钱谦益《续次敬仲韵》之二

17、涉海凿河[shè hǎi záo hé]

【解释】渡过海去开河道。比喻事情无法成功。

【出处】《庄子·应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18、穿凿附会[chuān záo fù huì]

【解释】穿凿: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附会:把不相干的事拉在一起。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

【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义理之说无穷》卷二:“用是知好奇者欲穿凿附会固各有说云。”

【示例】但在解释经文的时候,却往往一个字一个字的咬嚼;这一咬嚼,便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了。 ——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