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扁青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异名:白青(《本经》),碧青(《唐本草》),大青、石青(《纲目》、《矿物学》)。
基源:扁青为碳酸盐类孔雀石族矿物。
原矿物:扁青一般指蓝铜矿。
历史:扁青最早记载于《本经》,列为上品。李时珍释名曰:“扁以形名。”苏恭谓:“武昌者,片块小而更佳。简州(今四川简阳县东)、梓州(今四川三台县)者,形扁作片而色浅。”李时珍又谓:“而今货石青者,有天青、大青……,种种不同。本草所载扁青、层青、碧青、白青,皆其类耳。”据以上所述的形状,色泽等与矿物蓝铜矿(石青)相吻合。蓝铜矿由于集合体形态不同,颜色有深蓝色或天蓝色。
形态:蓝铜矿属于单斜晶系。晶体呈厚板状或短柱状;集合体成钟乳状、粒状、皮壳状或土状。深蓝色,钟乳状或土状者常为浅蓝色。条痕浅蓝色。玻璃光泽,钟乳状或土状者,光泽暗淡。半透明至不透明。硬度3.5~4。密度3.77g/cm3。质脆,断面贝壳状。(图见《中国矿物药图鉴》.9页.图58)
产状:蓝铜矿产于铜矿脉之氧化带中。经常与孔雀石共生,二者可以相互转变。
产地 产于吉林、河南、湖南、江苏、广西、云南、新疆、湖北、四川、福建。
生药加工炮制:《本草品汇精要》:“先捣罗,再以水飞极细,候干,再研细。”
化学性质主含碱式碳酸铜(2CuCO3·Cu(OH)2)[1],其中含CuO2 69.24%,CO2 25.53%,H2O 5.23%。并含Pb、Zn、Cu、Ni、V、As、Mg、Sn、Ba、Ti、Mn、Sr、Fe、Al、Ag等微量元素[2]。
参考文献[1]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743。[2] 中国矿物药.地质出版社,1988:179。
药理内服后能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外用能收缩粘膜血管、减少粘液分泌,并具杀灭细菌、微生物的作用。
参考文献中国矿物药图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79。
药性性味:酸、咸,平。有小毒。 ①《本经》:“甘,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雷公:小寒。”“雷公:咸。” ③《别录》:“酸、咸。”
功效:祛痰,催吐,破积,明目。
主治:风痰癫痫,惊风,目痛,目翳,创伤,痈肿。 ①《本经》:“主目痛,明目,折跌,痈肿,金疮不瘳。破积聚,解毒气,利精神。”“主明目,利九窍,耳聋,心下邪气,令人吐,杀诸毒三虫。” ②《吴普本草》:“治丈夫内绝,令人有子。” ③《别录》:“去寒热风痹及丈夫茎中百病,益精。” ④《纲目》:“吐风痰癫痫,平肝。”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研细调敷或点眼。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化痰丸(《瑞竹堂经验方》)治顽痰不化:石青30g(水飞),石绿15g(水飞)。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丸,温汤下。有痰即吐去1~2碗,不损人。
单方应用:①《本草汇言》:“治小儿急惊风:石青30g,天竺黄15g,牛黄0.3g。俱研极细末。每服0.3~0.6g,生姜汤调下。” ②《本草汇言》:“治目痛、目痒,并翳膜不明:石青9g,珍珠3g,研极细。用银簪脚点小许。”
医药家论述①倪朱谟《本草汇言》:“苏氏曰:此药善能明目、退翳,镇惊定狂,下痰破坚。然终属石药,但中痛即己,不可多服久服也。” ②张璐《本经逢原》:“石青,走肝磨坚积,故《本经》所主,皆肝经积聚之病。时珍用吐风痰,研细温水灌下即吐,肝虚易惊多痰者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