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惊”的成语大全(207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惊惶不安、风尘之惊、心惊胆落等含“惊”的成语207个,其中“惊”开头的80个,“惊”结尾的52个,“惊”在中间的75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惊”开头的成语

1、惊惶不安[jīng huáng bù ān]

【解释】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示例】但为了怕刚有些懂人事的小皇帝惊惶不安,所以不愿召见弘德殿的师傅。 ——高阳《玉座珠帘》十五

2、惊世震俗[jīng shì zhèn sú]

【解释】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惊骇。同“惊世骇俗”。

【出处】宋·王安石《余姚县海塘记》:“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

3、惊心破胆[jīng xīn pò dǎn]

【解释】指内心十分震惊、恐惧。

【出处】汉·王符《潜力夫·论三式》:“故凡欲变风改俗者,其行赏罚者也,必使足惊心破胆,民乃易视。”

4、惊世骇俗[jīng shì hài sú]

【解释】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惊骇。

【出处】宋·朱熹《答陈抑之》:“勤劳半世,汩没于章句训诂之间,黾勉于规矩绳约之内,卒无高奇深眇之见可以惊世而骇俗。”

【示例】这超越自我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度,这是大自然有意作出的惊世骇俗之举吗? ——薛尔康《北国秋叶》

5、惊喜欲狂[jīng xǐ ruò kuáng]

【解释】既惊又喜,高兴得都要发疯了。形容喜出望外,过于兴奋的情壮。

【出处】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九·胡氏子》:“胡惊喜欲狂,即与偕入室,夜分乃去。”

【示例】彩云倒出于意外,自然惊喜欲狂,不觉绸缪备至。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

6、惊世骇目[jīng shì hài mù]

【解释】指使世人见而惊奇。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二》:“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

7、惊惶无措[jīng huáng wú cuò]

【解释】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示例】告以连称作乱之事。遂造寝室,告于襄公。襄公惊惶无措。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

8、惊恐失色[jīng kǒng shī sè]

【解释】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示例】满朝文武见皇帝如此震怒,个个惊恐失色,替黄道周捏了一把冷汗。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9、惊猿脱兔[jīng yuán tuō tù]

【解释】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10、惊恐失措[jīng kǒng shī cuò]

【解释】措:安排。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出处】都德《柏林之围》:“我和他惊恐失措地互相看着。”

11、惊师动众[jīng shī dòng zhòng]

【解释】师:众人。比喻惊动很多人来做一件事。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只怕燕窝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示例】对付三个手无寸铁的老人,何必这样惊师动众! ——季羡林《牛棚杂忆》第七节

12、惊慌无措[jīng huāng wú cuò]

【解释】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同“惊惶失措”。

【出处】清·蒲松龄《翻魇殃》第十二回:“这谣言传的凶……一家人惊慌无措。”

【示例】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0回:“吓得太太惊慌无措,李夫人面面相觑,无计可施。”

13、惊见骇闻[jīng jiàn hài wén]

【解释】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同“惊耳骇目”。

【出处】清·刘大櫆《与王君书》:“以故凡厥所有,皆与世龃龉,只可自娱,不堪共质。间尝出以示人,惊见骇闻,非怒则笑。”

14、惊世绝俗[jīng shì jué sú]

【解释】指卓绝特异,使世人震动。

【出处】宋·苏轼《王元之画像赞》:“公之所为,必将惊世绝俗,使斗筲穿窬之流心破胆裂。”

【示例】他在这次研讨会上发表了惊世绝俗的观点

15、惊天地泣鬼神[jīng tiān dì qì guǐ shén]

【解释】惊:震惊。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

【出处】清·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示例】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16、惊风雨,泣鬼神[jīng fēng yǔ,qì guǐ shén]

【解释】惊:震惊;泣:小声哭。使风和雨震惊,使鬼和神哭泣。原形容诗文极为优美,感人至深。后也用以形容感人的英雄气概或业绩。

【出处】唐·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韵》诗:“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7、惊心掉胆[jīng xīn diào dǎn]

【解释】惊:惊吓;掉:恐惧,战栗。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

【出处】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掉胆。”

18、惊采绝绝[jīng cǎi jué jué]

【解释】形容才华惊人,文辞瑰丽。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绝,难与并能矣。”

19、惊惶失措[jīng huáng shī cuò]

【解释】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示例】少卿虚心病,元有些怕见他的,亦且出于不意,不觉惊惶失措。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20、惊肉生髀[jīng ròu shēng bì]

【解释】惊叹久处安逸,不能有所作为。

【出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刘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示例】人人惊肉生髀,却日欲挥戈。 ——宋·刘厵《水调歌头》词

21、惊心眩目[jīng xīn xuàn mù]

【解释】震动人心,耀人眼目。

【出处】《隋书·经籍志四》:“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

22、惊恐万状[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解释】惊恐: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示例】大家定睛看时,原来是一群野雉,象是大敌袭来,惊恐万状地向南飞去。 ——曲波《林海雪原》三十四

23、惊皇失措[jīng huáng shī cuò]

【解释】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同“惊惶失措”。

24、惊风怒涛[jīng fēng nù tāo]

【解释】比喻生活中的艰辛险恶。

【出处】清·刘大櫆《谢氏妹六十寿序》:“唯谢氏妹衣食粗足,而遭家多难,未尝得一日安居。其婿师其既殂,吾妹维持门户,抚其孤,才六岁,恐惧忧伤,备尝艰苦……回思三十年前,惊风怒涛,恍如梦寐。”

25、惊魂摄魄[jīng hún shè pò]

【解释】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同“惊魂夺魄”。

【出处】《花城》1981年第1期:“为了探索生命的奥秘,科学家们正付出艰辛的劳动和经历着惊魂摄魄的斗争。”

26、惊才绝艳[jīng cái jué yàn]

【解释】形容才华惊人,文辞瑰丽。

【出处】清·王晫《今世说·企羡》:“彭羡门惊才绝艳,词家推为独步。”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刘英初编修》:“英初本惊才绝艳,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尽。”

【示例】不知堕向泥犁者,可有惊才绝艳词。 ——清·舒位《鬼》诗

27、惊蛇入草[jīng shé rù cǎo]

【解释】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出处】《宣和书谱·草书七》:“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示例】作一戈如百钧弩,作一点如高峰堕石,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惊蛇入草。 ——明·李贽《初潭集·师友四》

28、惊心裂胆[jīng xīn liè dǎn]

【解释】指内心十分震惊、恐惧。同“惊心破胆”。

【出处】茅盾《子夜》十四:“他来上海也已经有两三天了,然而在前线炮火中的惊心裂胆,以及误陷入敌阵被俘那时候的忧疑委屈,还不曾完全从他脑膜上褪去。”

29、惊魂未定[jīng hún wèi dìng]

【解释】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示例】他至今还惊魂未定。

30、惊神破胆[jīng shén pò dǎn]

【解释】形容极其恐惧。

【出处】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上:“凡所书判,或是卒然,故趋事皆惊神破胆矣。”

31、惊风骇浪[jīng fēng hài làng]

【解释】比喻使世俗震动、极不寻常。

【出处】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示例】把一桩惊风骇浪的大案,办得来云过天空。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

32、惊魂不定[jīng hún bù dìng]

【解释】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示例】因此在等候的时候,一个个面色如土,惊魂不定,互相偷看,交换眼色。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九章

33、惊心夺目[jīng xīn duó mù]

【解释】指内心震动很大,引起非常注意。

【出处】清·秋瑾《〈中国女报〉发刊词》:“使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使全球人种惊心夺目,拍手而欢呼。”

34、惊心惨目[jīng xīn cǎn mù]

【解释】眼见之后内心震动,感到悲惨。

【出处】清·俞蛟《梦厂杂著·春明丛说·人骨箸记》:“髑髅累累,杂骨如竹头木屑,堆置墙角如阜……不禁惊心惨目。”

【示例】数种祸惊心惨目,述阴谋暮鼓晨钟。 ——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一回回目

35、惊愚骇俗[jīng yú hài sú]

【解释】使愚昧鄙俗之人感到震惊。

【出处】清·李绂《裕州观祷雨》诗:“神或附人称马子,惊愚骇俗走相使。”

36、惊喜交集[jīng xǐ jiāo jí]

【解释】交集:一起袭来。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又惊又喜。

【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卷四:“生闻之,惊喜交集。”

【示例】正在这里,夫妻不期而遇,惊喜交集。 ——程思远《李宗仁先生晚年》第五章

37、惊涛怒浪[jīng tāo nù làng]

【解释】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同“惊涛骇浪”。

【出处】宋·韩拙《论观画别识》:“颠崖峻壁之间,一水飞出,如练千尺悬洒于万仞之下,有惊涛怒浪,涌瀼腾沸,喷溅漂流。”

【示例】君不见新滩奇险天下闻,惊涛怒浪如山立。 ——《新滩观捕鱼歌》

38、惊魂落魄[jīng hún luò pò]

【解释】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同“惊魂丧魄”。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三章:“左昆山久历戎行,也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断不会因吃了一次败仗就惊魂落魄,不敢再战。”

39、惊心丧魄[jīng xīn sàng pò]

【解释】形容十分恐惧。亦作“惊心褫魄”。

【出处】清·唐甄《潜书·远谏》:“诵吾之言,有不惊心丧魄、手战股栗者,非君也。”

40、惊心吊胆[jīng xīn diào dǎn]

【解释】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二回:“可不是,我们在这里也是惊心吊胆。”

【示例】天亮的时候,他就惊心吊胆的走下楼来。 ——郁达夫《沉沦》

41、惊群动众[jīng qún dòng zhòng]

【解释】比喻惊动很多人来做一件事。同“惊师动众”。

【出处】明·袁宏道《与黄平倩书》:“凡事只平常去,不必惊群动众。”

42、惊涛巨浪[jīng tāo jù làng]

【解释】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同“惊涛骇浪”。

【出处】清·李调元《大风渡黄河歌》:“我闻黄河天上来,惊涛巨浪相喧豗。”

43、惊喜交加[jīng xǐ jiāo jiā]

【解释】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又惊又喜。

【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卷四:“生闻之,惊喜交集。”

【示例】此时忽然的骨肉团圆,惊喜交加。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

44、惊慌失色[jīng huāng shī sè]

【解释】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示例】次日,燕紫琼、宰玉蟾闻得丈夫又困在阵内,吓的惊慌失色,坐立不宁。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45、惊心骇目[jīng xīn hài mù]

【解释】指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同“惊心骇瞩”。

【出处】《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忆昭楼洪杨奏稿》:“连日宝山兵勇陆续回苏,昨穿城走者数十人……孙邑尊讯供后,转送抚宪,传询押解回沪,众各惊心骇目。”

【示例】爰就所言,略加评语。不学如余,固不能直揭其隐,亦聊为读者惊心骇目,不为所惑之一助云尔。 ——达时《夫巳氏之支那观》

46、惊风扯火[jīng fēng chě huǒ]

【解释】形容大惊小怪,自我惊扰。

【出处】沙汀《在祠堂里》:“‘你们这些人的话也难讲,’他说:‘总是惊风扯火的!请问,搜查也搜查了,他还会把那个抓起来枪毙么?不会的。’”

47、惊采绝艳[jīng cǎi jué yàn]

【解释】指文采惊人,辞藻华美。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示例】因暇[余]熟读长吉诗,刺其文字之惊采绝艳,一一汇录。 ——清·郑文焯《鹤道人论词书》

48、惊弓之鸟[jīng gōng zhī niǎo]

【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示例】绍闻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一回

49、惊才绝绝[jīng cái jué jué]

【解释】形容才华惊人,文辞瑰丽。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绝,难与并能矣。”

【示例】李长吉惊才绝绝,锵宫戛羽,下视东野,真乃蚯蚓窍中苍蝇鸣耳。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

50、惊人之举[jīng rén zhī jǔ]

【解释】值得赞叹的、令人惊奇的、好像超出人的能力或努力所达到的事情。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5章:“他过去在学校里的一些小小的‘惊人之举’,完全出于性格本身所致。”

【示例】我们期待你有惊人之举。

51、惊惶万状[jīng huáng wàn zhuàng]

【解释】惊惶: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52、惊天地,泣鬼神[jīng tiān dì,qì guǐ shén]

【解释】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

【出处】清·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53、惊魂失魄[jīng hún shī pò]

【解释】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同“惊魂丧魄”。

【出处】《抗日歌谣·歌颂八路军》:“八路八路……赛如猛虎;敌人一见,惊魂失魄掉屁股。”

54、惊心骇神[jīng xīn hài shén]

【解释】指内心感到十分震惊。

【出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护弥曰:‘佛者不是凡人……奕弈尊荣,盖鸾凤之苗嫡。’须达闻说,惊心骇神,渴仰之情,不离心腑。”

55、惊悸不安[jīng jì bù ān]

【解释】悸:心跳。惊慌心跳,不能安宁。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十六回:“虽则无人,心实惊悸不安。”

【示例】多情的女孩子,被她朋友的痛苦吓住了,她显得比道静更加惊悸不安。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章

56、惊魂甫定[jīng hún fǔ dìng]

【解释】甫:刚开始。惊惶失措的心情刚刚平定下来。

【出处】宋·魏了翁《辞免召赴行在状》:“今惊魂甫定,若再为万里之役。必不能将亲就养,人子之义,实非所安。”

【示例】驻沪已一星期,惊魂甫定。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九回

57、惊心悲魄[jīng xīn bēi pò]

【解释】指使人心中震动和悲哀。

【出处】《宋书·周朗传》:“是杀人之日有数途,生人之岁无一理,不知复百年间,将尽以草木为世邪,此最是惊心悲魄恸哭太息者。”

58、惊魂动魄[jīng hún dòng pò]

【解释】形容十分恐惧。

【出处】清·陈确《示儿帖》:“《易》曰:‘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罪大而不可解。’每读《易》至此,未尝不惊魂动魄,心胆堕地也。”

【示例】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72回:“众妖妇久知冷于冰名姓,听了这三个字,无不惊魂动魄。”

59、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

【解释】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出处】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示例】又觉得身体动荡,仿佛在惊涛骇浪的小船里。 ——叶圣陶《地动》

60、惊喜若狂[jīng xǐ ruò kuáng]

【解释】形容又惊又喜,难以自持。

【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示例】他意外见到阔别多年的好友真是惊喜若狂。

61、惊叹不止[jīng tàn bù zhǐ]

【解释】叹:感叹;止:终结。因为惊异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形容感受至深。

【示例】至于烟火,也是花样繁多,令人惊叹不止。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62、惊才风逸[jīng cái fēng yì]

【解释】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63、惊愕失色[jīng è shī sè]

【解释】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示例】这话登时传到宋良箴耳内,吓得惊愕失色,泪落不止。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

64、惊心褫魄[jīng xīn chǐ pò]

【解释】形容十分恐惧。同“惊心丧魄”。

【出处】明·焦竑《焦氏笔乘·支谈下》:“世方惊心褫魄,我独燕处超然。”

65、惊心吊魄[jīng xīn diào pò]

【解释】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同“惊心动魄”。

【出处】清·无名氏·《惧内供状》:“将登山临水,总是惊心吊魄之场。”

66、惊鸿艳影[jīng hóng yàn yǐng]

【解释】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出处】清·丘逢甲《席上有赠》:“姗姗微步上瑶台,笑看惊鸿艳影来。”

【示例】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素妆淡服,丰神绝世,惊鸿艳影,湖水皆香。 ——清·王韬《鹃红女史》

67、惊神泣鬼[jīng shén qì guǐ]

【解释】形容震动很大,十分感人。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文事》:“惊神泣鬼,皆言词赋之雄豪;遏云绕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示例】磨剑问天真本色,惊神泣鬼大文章。 ——马骏声《赠亚子》诗

68、惊心悼胆[jīng xīn dào dǎn]

【解释】悼:战栗。形容恐惧到极点。

【出处】章炳麟《新方言·释言》卷上:“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悼胆。”

69、惊惶失色[jīng huáng shī sè]

【解释】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

【出处】元·孔齐《至正直记·罗太无高节》:“司徒称名大呼,以手触扃。从官偕至者,动以百骑,惊惶失色”

70、惊心怵目[jīng xīn chù mù]

【解释】指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同“惊心骇瞩”。

【出处】季新《红楼梦新评》:“此书识字男女,人人爱阅。如今批了出来,准科学的学理,以指中国家庭的种种症结,使人阅之,惊心怵目。”

71、惊慌失措[jīng huāng shī cuò]

【解释】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示例】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72、惊心动魄[jīng xīng dòng pò]

【解释】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示例】只听跑上几个人去,把椤子往地下一摔,霍绰的一声,惊心动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六回

73、惊魂丧魄[jīng hún sàng pò]

【解释】形容十分恐惧。

【出处】明·李贽《四书评·论语·季氏》:“夫子于是略及子路,而遂言‘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呜呼!使季孙闻之,不惊魂丧魄也哉!”

【示例】虏则惊魂丧魄,而我同胞当此喜慰之喜际,转生感喟。 ——邹鲁《戊申云南河口之役》

74、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

【解释】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示例】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觉轰轰烈烈,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功垂竹帛,世享荣华。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75、惊起梁尘[jīng qǐ liáng chén]

【解释】形容歌声高妙动人。

【出处】《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示例】忔憎声里金珠迸,惊起梁尘落舞帘。 ——宋·赵元福《鹧鸪天·赠歌妓》词

76、惊叹不已[jīng tàn bù yǐ]

【解释】叹:感叹;已:终结。因为惊异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形容感受至深。

77、惊魂夺魄[jīng hún duó pò]

【解释】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二六:“当一个文化熟到了稀烂的时候,人们会麻木不仁的把惊魂夺魄的事情与刺激放在一旁,而专意到吃喝拉撒中的小节目上去。”

78、惊心骇瞩[jīng xīn hài zhǔ]

【解释】指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

【出处】《宋书·孔琳之传》:“降死之生,诚为轻法,然人情慎显而轻昧,忽远而惊近,是以盘盂有铭,韦弦作佩,况在小人,尤其所或目所不睹,则忽而不戎,日陈于前,则惊心骇瞩。”

79、惊耳骇目[jīng ěr hài mù]

【解释】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须臾,云晦雷发,惊耳骇目。”

【示例】又‘长亭酒未醒,千里风动地’,‘天仗森森练雪拟,身骑骏马白鹰臂’,斯并惊耳骇目。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王昌龄》

80、惊弦之鸟[jīng xián zhī niǎo]

【解释】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同“惊弓之鸟”。

【出处】《榖梁传·成公二年》:“齐侯使国佐如师”唐·杨士勋疏:“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惊弦之鸟,不可以应弓。”

【示例】但唐公是惊弦之鸟,犹自不敢放胆。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回

“惊”结尾的成语

1、风尘之惊[fēng chén zhī jīng]

【解释】风尘:战乱。战乱发生的警报。

【出处】王闿运《振威将军张威墓志铭》:“归葬时,东夷有风尘之惊,廷臣喧嚣,仓黄促战。”

2、半夜敲门心不惊[bàn yè qiāo mén xīn bù jīng]

【解释】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

【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示例】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3、鹤怨猿惊[hè yuàn yuán jīng]

【解释】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

【出处】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示例】搔首倚薰风,一幅画图尘土中。鹤怨猿惊人去也,潜龙。谁绞香车起蛰松。 ——宋·王奕《南乡子·和谢潜庵蒋山》词

4、一坐皆惊[yī zuò jiē jīng]

【解释】指满座皆惊服。同“一坐尽惊”。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示例】吕陶,字元钧,成都人。蒋堂守蜀,延多士入学,亲程其文,尝得陶论,集诸生诵之,曰:“此贾谊之文也。”陶时年十三,一坐皆惊。 ——《宋史·吕陶传》

5、石破天惊[shí pò tiān jīng]

【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出处】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示例】陈继泰被他们这样的一来,好似那雷霆乍震,石破天惊,只吓得个肺腑皆崩,神魂出窍。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九回

6、鸡犬不惊[jī quǎn bù jīng]

【解释】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

【出处】宋·彭龟年《止堂集·一八·寿张京尹十首》:“翁见一笑大欢足,鸡犬不惊仁意多。”

【示例】文王与子牙放炮起兵。一路上父老相迎,鸡犬不惊。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

7、打草蛇惊[dǎ cǎo shé jīng]

【解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同“打草惊蛇”。

【出处】《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示例】但恐见黄商伯狼狈后,打草蛇惊,亦不敢放手做事耳。 ——宋·朱熹《答黄仁卿书》

8、鬼哭神惊[guǐ kū shén jīng]

【解释】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水浒传》第七十回:“张清带住枪杆,去锦袋中摸出一石子。手起处真似流星掣电,石子来吓得鬼哭神惊。”

9、冻浦鱼惊[dòng pǔ yú jīng]

【解释】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后为孝亲之典。

【出处】《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示例】温席扇枕,承颜悦膝;冻浦鱼惊,寒林笋出。 ——北周·庚信《周柱国大将军拓跋俭神道碑》

10、胆战魂惊[dǎn zhàn hún jīng]

【解释】战:发抖。形容十分恐惧害怕。

【出处】《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闻说便胆战心惊,岂得交吾曹为使。”

【示例】你来生仍投入汉家,立为献帝,一生被曹操欺侮,胆战魂惊,坐卧不安,度日如年。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一

11、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píng shēng mò zuò kuī xīn shì,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

【解释】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12、眼跳心惊[yǎn tiào xīn jīng]

【解释】眼皮跳动,内心惊恐。形容感到不安、害怕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好生奇怪,吓得眼跳心惊,把个舌头伸出,半晌还缩不进去。”

13、被宠若惊[bèi chǒng ruò jīng]

【解释】指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顿觉吃惊不安。

【出处】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未及期年,擢置周行,遽参法从,省躬无有,被宠若惊。”

14、骨颤肉惊[gǔ chàn ròu jīng]

【解释】形容惊恐万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乃问周仓曰:‘昨夜梦见主公深奥血污……不知主何吉凶?’”

15、见善若惊[jiàn shàn ruò jīng]

【解释】善:善良,美好;惊:震动。看见好人好事就会受到震动。

【出处】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嫉恶如仇。任座抗行,史鱼厉节,殆无以过也。”

【示例】蔡东藩《后汉演义》第七十八回:“说他淑质贞亮,英才卓烁,见善若惊,嫉恶若仇,有鸷鸟累百,不如一鹗等语。”

16、受怕担惊[shòu pà dān jīng]

【解释】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他是个娇滴滴美玉无瑕,粉脸生春,云鬓堆鸦。恁的般受怕担惊,又不图甚浪酒闲茶。”

【示例】她自来到这里以后,心情也突然变得轻松起来,无须再像在内地那样,时时受怕担惊,处处都得提防戒备。 ——聂云岚《玉娇龙》第三十六回

17、胆丧心惊[dǎn sàng xīn jīng]

【解释】形容内心盐分惊慌恐惧。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袁绍父子胆丧心惊,奔入旧寨。”

【示例】北兵因高平一败,胆丧心惊。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

18、胆丧魂惊[dǎn sàng hún jīng]

【解释】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出处】《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到此也胆丧魂惊,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

19、半夜敲门不吃惊[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

【解释】比喻没有做亏心的事。

【出处】元·无名氏《玎玎珰珰盆儿鬼》第二折:“平生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20、得之若惊[dé zhī ruò jīng]

【解释】形容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患得患失。

【出处】《老子》第十三章:“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

21、狼顾麇惊[láng gù jūn jīng]

【解释】狼顾:狼行走时常回头后顾,比喻后顾之忧;麇:獐子。比喻惊恐万状。

【出处】《新唐书·岑文本传》:“大王诚纵兵剽系,恐江岭以南,向化心沮,狼顾麇惊。”

22、边尘不惊[biān chén bù jīng]

【解释】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

【出处】《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上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示例】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蔡见庵宪法使》自此边尘不惊,西陲寝烽者数岁,蔡坐此,被议罢归。

23、一座皆惊[yī zuò jiē jīng]

【解释】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示例】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座皆惊。 ——明·李贽《初潭集·君臣六》

24、匕鬯无惊[bǐ chàng wú jīng]

【解释】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同“匕鬯不惊”。

【出处】黄远庸《弹劾案与新内阁》:“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

25、匕鬯不惊[bǐ chàng bù jīng]

【解释】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出处】《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示例】赣、宁之乱,坐镇上游,匕鬯不惊,指挥若定。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六回

26、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píng shēng bù zuò kuī xīn shì,yè bàn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

【解释】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出处】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

27、一坐尽惊[yī zuò jìn jīng]

【解释】指满座皆惊服。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28、乘虚可惊[chéng xū kě jīng]

【解释】乘:趁着;惊:惊吓。趁敌人空虚可以恫吓他。

【出处】《投笔肤谈·达权》:“乘分可图,乘虚可惊,乘乱可取。”

29、胆破心惊[dǎn pò xīn jīng]

【解释】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四回:“猛抬头,人人自胆破心惊!钟声半彻云霄,舞动起多少回鸾翔凤。”

【示例】这事让她胆破心惊。

30、胆战心惊[dǎn zhàn xīn jīng]

【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示例】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三回

31、见惯不惊[jiàn guàn bù jīng]

【解释】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出处】宋·邵雍《首尾吟135首》:“见惯不惊新物盛,话长难说故人稀。”

【示例】他们见惯不惊,也就只好由我了。 ——朱自清《笑的历史》

32、狼顾麕惊[láng gù qiān jīng]

【解释】比喻惊恐万状。

【出处】《新唐书·岑文本传》:“文本说孝恭曰:‘自隋无道,四海救死,延项以望真主……大王诚纵兵剽系,恐江岭以南,向化心沮,狼顾麕惊。’”

33、神色不惊[shén sè bù jīng]

【解释】神色:神情。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

34、令人吃惊[lìng rén chī jīng]

【解释】让人感到惊讶。

【出处】臧克家《以耳代目之类》:“这种以耳代目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但这种情况却并不是罕见的。”

【示例】他的行为令人吃惊。

35、狗吠之惊[gǒu fèi zhī jīng]

【解释】吠:狗叫;惊:惊吓。比喻小的惊吓。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中国无狗吠之惊,而外累于远方之备。”

【示例】你不至于被这狗吠之惊所吓倒吧。

36、大吃一惊[dà chī yī jīng]

【解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示例】那个朋友和他再次见面,不禁大吃一惊。 ——巴金《等着盼着》

37、鸾跂鸿惊[luán qí hóng jīng]

【解释】比喻书法笔势飞举之态。

【出处】宋·黄伯恩《法帖刊误·王大令书上》:“才披尺许目增明,鸾跂鸿惊欲飞逝。”

38、海波不惊[hǎi bō bù jīng]

【解释】海面平静,不起波浪。比喻平安无事。

【出处】唐·李庾《东都赋》:“开元太平,海波不惊,乃驾神都,东人夸荣。”

39、肉跳心惊[ròu tiào xīn jīng]

【解释】心里吃惊,身上肉跳。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示例】冤家,真个无差。好些时肉跳心惊,这场兜答。(明·汤显祖《紫钗记·哭收钗燕》)

40、宠辱不惊[chǒng rǔ bù jīng]

【解释】宠:宠爱。受宠受辱都不在乎。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出处】晋·潘岳《在怀县》诗:“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

【示例】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虽未到宠辱不惊,名利皆忘的境地,却已能不动声色,淡然置之。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41、受宠若惊[shòu chǒng ruò jīng]

【解释】宠:宠爱。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出处】《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宋·欧阳修《辞特转吏部侍郎表》:“受宠若惊,况被非常之命,事君无隐,敢倾至恳之诚。”

【示例】受宠若惊,居亢无悔。 ——《宋史·张洎传》

42、一座尽惊[yī zuò jìn jīng]

【解释】座:指在座的人。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少君及言与人大夫游猎处,老人为儿时识其家处,一座尽惊。”

43、肉颤心惊[ròu chàn xīn jīng]

【解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出处】《三国演义》第九回:“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44、鸡犬无惊[jī quǎn wú jīng]

【解释】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同“鸡犬不惊”。

【出处】李根源《记云南起义》:“事定,文光被举为滇西都督,市井晏然,鸡犬无惊。”

45、宠辱若惊[chǒng rǔ ruò jīng]

【解释】惊:惊惶不安。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出处】《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46、失之若惊[shī zhī ruò jīng]

【解释】形容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得失。

【出处】《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47、鹊反鸾惊[què fǎn luán jīng]

【解释】形容字写得神采飞动,如盘旋往复的鹊鸟和鸾鸟。同“鹊返鸾回”。

48、宠辱无惊[chǒng rǔ wú jīng]

【解释】宠:宠爱;辱:羞辱。受宠受辱都不感到惊讶、无动于衷。指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

【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回:“叔宝也是个宠辱无惊的豪杰,到此时也容纳不住。”

49、胆颤心惊[dǎn chàn xīn jīng]

【解释】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示例】所以,每有风声,无不‘谈虎色变’,胆颤心惊。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八章

50、肉跳神惊[ròu tiào shén jīng]

【解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出处】老舍《神拳》第三幕:“知县肉跳神惊坐立不安。”

51、狗吠不惊[gǒu fèi bù jīng]

【解释】吠:狗叫声。狗偶尔的叫声不会引起惊慌。形容社会太平安定。

【出处】《后汉书·岑熙传》:“(熙)迁魏郡太守,……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

52、闻宠若惊[wén chǒng ruò jīng]

【解释】犹言受宠若惊。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出处】南朝·梁·殷芸《小说》第二卷:“恐泊泥以浊白水,飘尘以乱清风,是以承命倾筐,闻宠若惊。”

【示例】将启北户之人,向通云南之国,闻宠若惊,奄从深夜。 ——北周·庾信《罔大将军琅琊定公司马裔墓志铭》

“惊”在中间的成语

1、心惊胆落[xīn jīng dǎn luò]

【解释】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出处】宋·欧阳修《祭苏子美文》:“人有遭之,心惊胆落,震汗如麻。”

2、浮云惊龙[fú yún jīng lóng]

【解释】浮云:飘浮的云彩,这里指姿态飘逸。形容笔势轻快敏捷而有力。

【出处】《晋书·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3、骇浪惊涛[hài làng jīng tāo]

【解释】骇:使惊怕;涛:大波浪。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出处】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示例】年未及笄,遍历海外,走蛮烟瘴雨之乡,受骇浪惊涛之险。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4、怵目惊心[chù mù jīng xīn]

【解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出处】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示例】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而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 ——闻一多《龙凤》

5、语惊四座[yǔ jīng sì zuò]

【解释】四座:周围在座的人。所讲的话让周围在座的人都感到震惊。形容说话观点与众不同,有分量。

【示例】这番话当真是语惊四座,骇人听闻。 ——金庸《神雕侠侣》第十四回

6、一鸣惊人[yī míng jīng rén]

【解释】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示例】一鸣惊人,实在是出乎意外。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7、自相惊扰[zì xiāng jīng rǎo]

【解释】自己人互相惊动,引起骚乱。

【出处】《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示例】希望我全体人民,一律安居乐业,切勿轻信谣言,自相惊扰。切切此布。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

8、魂惊胆落[hún jīng dǎn luò]

【解释】形容惊恐万分。

【出处】《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目连虽是圣人,亦得魂惊胆落。”

【示例】番子正在魂惊胆落,又见山后那二百人,摇旗呐喊飞杀上来。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

9、耽惊受怕[dān jīng shòu pà]

【解释】担受惊吓。

【出处】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受官差在旅途,耽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

【示例】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了海阔一个家业,耽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

10、眩目惊心[xuàn mù jīng xīn]

【解释】使人眼花心惊。

【出处】宋刘氏《重修文宣王庙记》:“增华崇丽,眩止惊心。”

11、胆惊心战[dǎn jīng xīn zhàn]

【解释】惊:惊惧,害怕;战: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明·陆采《怀香记·索香看墙》:“可怜平地风波变,天那好苦,霎时间胆惊心战。”

12、又惊又喜[yòu jīng yòu xǐ]

【解释】既惊讶又高兴。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忽闻有人唤他,强展星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

【示例】三五年一定胜利,大家听了又惊又喜。 ——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

13、吃惊受怕[chī jīng shòu pà]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二回:“铁扇子宋清策着一乘山轿,抬着宋太公到来,众人扶策下轿上厅来。宋江见了,喜从天降,笑逐颜开。宋江再拜道:‘老父惊恐,宋江做了不孝之子,负累了父亲吃惊受怕。’”

14、一惊非小[yī jīng fēi xiǎo]

【解释】惊:惊慌,惊恐;非:不。突然发生意外的严重情况,感到十分吃惊。

【出处】明·罗贯中《粉妆楼》第九回:“他进城买豆子,听得这个消息,一惊非小,忙忙急急跑回家来告诉女儿一遍。”

【示例】灯笼灭了,包袱也不见了,这一惊非小。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五十六回

15、心惊胆丧[xīn jīng dǎn sàng]

【解释】内心惊吓害怕。同“心惊胆慑”。

【出处】明·张四维《双烈记·寇逸》:“忽听喊声来,心惊胆丧,急急奔离天罗地网。”

16、失惊打怪[shī jīng dǎ guài]

【解释】①形容大惊小怪。②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

【出处】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善谑诗词》:“……御史论其白衣吃菜,遂赋《鹊桥仙》词云:‘远公莲社,流传图画,千古声名犹在。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

【示例】空着我便耳热眼跳,心神恍忽,失惊打怪。 ——元·刘庭信《新水令·春恨》套曲

17、担惊受恐[dān jīng shòu kǒng]

【解释】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示例】早知道这般的担惊受恐,我可也图甚么衣紫拖朱。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一折

18、拍案惊奇[pāi àn jīng qí]

【解释】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

【出处】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示例】更令人拍案惊奇的是:杜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2.1.2

19、自相惊忧[zì xiāng jīng rǎo]

【解释】自己人互相惊动扰乱,造成不安。

【出处】《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示例】怀光闻官军大集,举烽召兵,无人肯至,就是部下将士,也自相惊忧。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六十八回

20、鸟惊鱼骇[niǎo jīng yú hài]

【解释】像鸟、鱼那种受惊的样子。

【出处】明·张居正《答蜀中开府谭二华书》:“蜀地岩邻番,其民犷悍易动,大抵綏之则靖,扰之则乱,怠则顿网诡衍,急则鸟惊鱼骇。”

21、语不惊人[yǔ bù jīng rèn]

【解释】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出处】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示例】语不惊人,而意自至,由其理明而气足以掳之也。 ——明·刘基《<苏平仲文集>序》

2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bù míng zé yǐ,yī míng jīng rén]

【解释】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3、触目惊心[chù mù jīng xīn]

【解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出处】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示例】又因他姓赤,惟恐厕内倘有赤痢血痔之类,也好教他触目惊心,时常打扫:因此把他派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24、猿惊鹤怨[yuán jīng hè yuàn]

【解释】猿和鹤凄厉地啼叫。

【出处】宋·王阮《秋日寄舍弟》诗:“猿惊鹤怨草三尺,楚尾吴头天一方。”

25、吊胆惊心[diào dǎn jīng xīn]

【解释】犹言吊胆提心。

【出处】《说唐》第八回:“众将进前射箭,射中的磨旗擂鼓,不中的吊胆惊心。”

【示例】你不必这样吊胆惊心地过日子。

26、可惊可愕[kě jīng kě è]

【解释】惊、愕:惊讶。形容非常惊讶。

【出处】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皆一一达之于诗。”

【示例】日本自明治变法,三十年来进步之速,可惊可愕。弟的这书也不过断烂朝报,一篇陈帐,不适用的了。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八回

27、走蚓惊蛇[zǒu yǐn jīng shé]

【解释】蚓:蚯蚓。跑着的蚯蚓,惊走的蛇。形容矫健迅捷的笔势

【出处】元·汤式《一枝花·赠明时秀》套曲:“锦绣额赠新题走蚓惊蛇,丹青帧摸巧样回莺舞鹤。”

【示例】明·陈大声《北伴读书·富文堂宴赏》曲:“简书文半逼苏,诗律法全学杜,走蚓惊蛇,写一笔唐怀素。”

28、担惊受怕[dān jīng shòu pà]

【解释】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水浒传》第三五回:“你们若要做夫妻,每日同一处,不担惊受怕,我却有一条妙计,只是难教你。”

【示例】担惊受怕的一晚,就是我生平最甜蜜的一天。 ——欧阳予情《屏风后》

29、心惊胆慑[xīn jīng dǎn shè]

【解释】内心惊吓害怕。

【出处】《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怀中履孝,道广德新,合力义亏,仁者心惊胆慑。”

【示例】扳著花枝将身拽,呀,一声树拉,一声树拉,不觉心惊胆慑。 ——明·孙柚《琴心记·夜亡成都》

30、鱼惊鸟溃[yú jīng niǎo kuì]

【解释】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比喻军队溃败。也比喻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出处】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公以国盗边警,知无不为,恤是同盟,诛其丑类,莫不鱼惊鸟散,面缚头悬。”

31、鸟惊鱼溃[niǎo jīng yú kuì]

【解释】溃:溃散。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出处】《隋书·杨玄感传论》:“民为凋尽,徭戍无期,率土之心,鸟惊鱼溃。”

【示例】日本鬼子被八路军打得鸟惊鱼溃了

32、魂惊魄惕[hún jīng pò tì]

【解释】形容十分震惊。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又《十三只做式图》一册……予见之而魂惊魄惕,此予响者意地中固有之局,何斯人之先得我心邪?”

33、相惊伯有[xiāng jīng bó yǒu]

【解释】伯有:春秋时郑国大夫良霄的字,相传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无缘无故自相惊扰。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示例】请不要相惊伯有了。

34、打草惊蛇[dǎ cǎo jīng shé]

【解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出处】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示例】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

35、鸟惊鱼散[niǎo jīng yú sàn]

【解释】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同“鸟散鱼溃”。

【出处】《南史·宋武帝纪》:“番禺之功,俘级万数,左里之捷,鸟散鱼溃。”

【示例】彼吐谷浑等各有部落,见利则锐敏争进,不利则鸟惊鱼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为国家用! ——《资治通鉴·唐纪·唐文宗开成三年》

36、心惊肉战[xīn jīng ròu zhàn]

【解释】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同“心惊肉跳”。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示例】步难移心惊肉战,眼昏花天翻地转。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鲛绡记·典刑遇赦〉》

37、自惊自怪[zì jīng zì guài]

【解释】自己觉得又害怕又惊异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晴雯笑道:‘也不用我唬去,这小蹄子已经自惊自怪的了。’”

38、望洋惊叹[wàng yáng jīng tàn]

【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39、急惊风撞着慢郎中[jí jīng fēng zhuàng zhe màn láng zhōng]

【解释】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三:“此时富家子正是:急惊风撞着了慢郎中。”

【示例】这真是急惊风撞着慢郎中了,我家里死在床上,我如何等得急你呢?(《晚清文学丛钞·瞎编奇闻》第五回)

40、魂惊魄落[hún jīng pò luò]

【解释】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此本一上,这厮不独削籍清朝,抑且置身圜土,使众人魂惊魄落,舌结口钳。”

41、语不惊人死不休[yǔ bù jīng rèn sǐ bù xiū]

【解释】语:言语,也指文句。如果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至死也不罢休。

【出处】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示例】大约耐肚皮里先有仔“语不惊人死不休”一个成见,所以与“温柔敦厚”之旨离开得远仔点。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六十回

42、骇目惊心[hài mù jīng xīn]

【解释】使人见到非常震惊。

【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平地水深数丈,树头牵夫藻荇,舵尾压于楼台,骇目惊心,声如万马。”

【示例】[包兴]不觉骇目惊心,失声道:‘哎哟……这是那里来的刀。’ ——《三侠五义》第三八回

43、打鸭惊鸳[dǎ yā jīng yuān]

【解释】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出处】明·梅鼎祚《昆化奴》第二折:“我不是要害你性命也,则怕打鸭惊鸳,打草惊蛇。”

44、心惊胆怕[xīn jīng dǎn pà]

【解释】内心惊吓害怕。同“心惊胆慑”。

【出处】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三折:“受了他五七日心惊胆怕,不似这两三程行得人力尽身乏。”

【示例】吴强《红日》:“胜利的冲锋号,抖荡着使敌人心惊胆怕的嘹亮声音。”

45、鱼惊鸟散[yú jīng niǎo sàn]

【解释】指像鱼腐烂鸟溃散。比喻迅即崩溃,完全失败。

【出处】《陈书·高祖纪上》:“公以国盗边警,知无不为,恤是同盟,诛其丑类,莫不鱼惊鸟散,面缚头悬。”

46、天惊石破[tiān jīng shí pò]

【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出处】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示例】小弟只记得那年畅闻高谕,所谈西周政治艺术,天惊石破,推崇备至,私心窃以为过当。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八回

47、躭惊受怕[dān jīng shòu pà]

【解释】犹言担受惊吓。

【出处】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受官差在旅途,躭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

【示例】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了海阔一个家业,躭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 ——《水浒传》第六一回

48、魂惊胆颤[hún jīng dǎn chàn]

【解释】形容惊恐万分。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三回:“薛举一枝画戟,神出鬼没,若舞梨花,遍身解数。官军看了,个个魂惊胆颤。”

49、游云惊龙[yóu yún jīng lóng]

【解释】形容书法精妙。

【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50、雷惊电绕[léi jīng diàn rào]

【解释】雷鸣电闪。比喻落笔如飞的笔画。

【出处】宋·何蘧《春渚纪闻·赵德麟跋太白帖》:“虽自九天分派,不与万李同林。步处雷惊电绕,空余翰墨窥寻。”

51、心惊胆碎[xīn jīng dǎn suì]

【解释】碎:破裂。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30回:“下令急回兵北走。众军心惊胆碎,兵溃争先。”

52、胆惊心颤[dǎn jīng xīn chàn]

【解释】惊:惊惧,害怕;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金·王吉昌《永遇乐》词:“知剑刚锋,百魔剿退,胆惊心颤。”

53、心惊胆战[xīn jīng dǎn zhàn]

【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

【示例】霎时间,森林里传来让人心惊胆战的吼声。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三章

54、神惊鬼怕[shén jīng guǐ pà]

【解释】让神仙吃惊,让鬼神害怕。形容人的武艺勇猛过人或技艺十分高超

【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21回:“那士信足智多谋,熟于兵法,人号为‘小张飞’,使有一条铁鞭,神惊鬼怕。”

55、飞鸟惊蛇[fēi niǎo jīng shé]

【解释】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出处】《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56、大惊小怪[dà jīng xiǎo guài]

【解释】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

【出处】宋·朱熹《答林择之》:“要肱把此事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示例】兄弟,休要大惊小怪的,则他便是杨衙内,是个有权有势的的。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

57、心惊胆寒[xīn jīng dǎn hán]

【解释】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出处】明·李日华《南西厢记·飞虎授首》:“心惊胆寒,浑身上淋漓雨汗。”

58、鸟惊兽骇[niǎo jīng shòu hài]

【解释】形容成群的人象受尽的鸟兽一样逃散。

【出处】《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当秦罢候置守之后,民疲秦役,天下土崩;或岁改主,或月易公,鸟惊兽骇,莫知所从,于是豪强并争,虎裂狼分,疾搏者获多,迟后者见吞。”

【示例】两支练勇的队伍崩溃了,好像鸟惊兽骇,拼命逃窜,有的人连手中的兵器也抛掉了。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三章

59、妙语惊人[miào yǔ jīng rén]

【解释】妙语:有深意或动听的语言。绝妙动听的语言令人吃惊。

【出处】宋·黄庭坚《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诗》:“扫花坐卧吹,妙语益难忘。”

【示例】说什么可以不考虑出奇制胜,怎么说却要求妙语惊人。 ——老舍《出口成章·话剧的语言》

60、动魄惊心[dòng pò jīng xīn]

【解释】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示例】其事至险 计至毒。道路相告,动魄惊心。 ——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61、貌不惊人[mào bù jīng rén]

【解释】指相貌平常,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1回:“看你这般人不出众,貌不惊人,有何本事,要想做状元么?”

【示例】他虽然貌不惊人,可本事很大。

62、虚惊一场[xū jīng yī cháng]

【解释】指事后才知道是不必要的惊慌。

【出处】王朔《痴人》:“我坚信我会被稠密的气流托住,托不住也会在坠落过程中倏地醒来,在床上虚惊一场。”

【示例】我们发现原来是虚惊一场。

63、打鸭惊鸳鸯[dǎ yā jīng yuān yāng]

【解释】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出处】宋·梅尧臣《打鸭》诗:“莫打鸭,打鸭惊鸳鸯。”

【示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打鸭惊鸳鸯,分飞各异方。”

64、心惊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

【解释】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示例】在那个闷热的夜晚,发生了那种淑娴现在想起还心惊肉跳的事情,使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创伤。 ——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五章

65、大惊失色[dà jīng shī sè]

【解释】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示例】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又自称举人,不觉大惊失色。 ——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回

66、翩若惊鸿[piān ruò jīng hóng]

【解释】比喻美女的体态轻盈。

【出处】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洛神)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示例】正在绳子忽低忽昂的走来走去,大有娇若游龙,翩若惊鸿之势。 ——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

67、心惊胆颤[xīn jīng dǎn chàn]

【解释】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出处】《秦并六国平话》卷上:“王翦见李牧归城不出,持兵克日攻城。城前发喊,惊得赵王心惊胆颤,文武诸将仓皇无计。”

【示例】霎时间,森林里传来让人心惊胆颤的吼声。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三章

68、鸟惊鼠窜[niǎo jīng shǔ cuàn]

【解释】形容惊恐逃窜。同“鸟骇鼠窜”。

【出处】《明史·艾万年传》:“贼衣食易尽,生理一绝,鸟惊鼠窜。”

69、心惊胆裂[xīn jīng dǎn liè]

【解释】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九回:“先锋将魄散魂飞,合后兵心惊胆裂。”

【示例】清·陈瑞生《再生缘》第九回:“已晓得皇甫敬投降外国,到江陵县拿解合家等事,只吓得魂飞魄散,心惊胆裂。”

70、矫若惊龙[jiǎo ruò jīng lóng]

【解释】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出处】《晋书·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71、动地惊天[dòng dì jīng tiān]

【解释】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示例】夺魁喊声竟起,动地惊天怒似雷,天赛比。 ——明·无名氏《阴山破虏》第三折

72、愤风惊浪[fèn fēng jīng làng]

【解释】指狂风骇浪。

【出处】《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武帝]便投劾星弛,不复寝食,倍道就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

73、担惊忍怕[dān jīng rěn pà]

【解释】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

74、失惊倒怪[shī jīng dǎo guài]

【解释】犹失惊打怪。惊恐;慌张。

【出处】《天花雨》第十四回:“回家方稀奇事,失惊倒怪落三魂。”

75、回惊作喜[huí jīng zuò xǐ]

【解释】回:转换。由惊恐变为喜悦。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国王闻言,回惊作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