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晦迹韬光、年灾月晦、盲风晦雨等含“晦”的成语27个,其中“晦”开头的成语2个,“晦”结尾的成语8个,“晦”在中间的成语17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晦”开头的成语1、晦迹韬光[huì jì tāo guāng]
【解释】晦、韬:隐藏;迹:踪迹;光:指才华。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使外露。
【出处】《隋书·薛道衡传》:“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
【示例】晦迹韬光为隐居,结茅成舍自耕锄。 ——明·无名氏《太平宴》第一折
2、晦盲否塞[huì máng pǐ sè]
【解释】国政混乱,下情不能上达。
【出处】宋·朱熹《大学章句序》:“晦盲否塞,反覆沉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
“晦”结尾的成语1、年灾月晦[nián zāi yuè huì]
【解释】旧时迷信说法,指在一定时刻将遭遇某种灾难。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回:“为是林冲年灾月厄,遭这场屈事。今去沧州,生死不保,诚恐误了娘子青春。”
【示例】你也别难过!年灾月晦,过了这一阵子就好了。等志端稍微好一点儿,我打发人来接你! ——高阳《慈禧全传》三十
2、遵时养晦[zūn shí yǎng huì]
【解释】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后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
【出处】《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示例】仆拟遵时养晦,以待政府之稔恶,其时排去一二佞人,有如摘果。 ——章炳麟《致伯中书》四
3、遵养时晦[zūn yǎng shí huì]
【解释】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后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
【出处】《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示例】段祺瑞经了此险,越发杜门谢客,遵养时晦,连几个围棋好友,也不甚往来了。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一回
4、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
【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示例】他急于韬光养晦,不想出山。
5、风潇雨晦[fēng xiāo yǔ huì]
【解释】潇:冷落,没有生气;晦:昏暗。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势险恶。
【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示例】当此国基甫定,风潇雨晦之时,正全体国民卧薪尝胆之日。 ——清·梁启超《政府大政方针宣言书》
6、韬光隐晦[tāo guāng yǐn huì]
【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
【出处】郭沫若《<虎符>附录·写作缘起》:“这也与其说是由于信陵君的悲观、失望而至于消极,倒宁可说是由于魏王的猜忌、残忍,而使他不得不韬光隐晦的。”
7、风雨如晦[fēng yǔ rú huì]
【解释】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示例】游子归来了,在这风雨如晦之晨,游子归来了。 ——郭沫若《星空·归来》
8、韬光用晦[tāo guāng yòng huì]
【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
【出处】唐·黄滔《知白守黑赋》:“圣人所以立言于彼,垂训于后,将令学者得韬光用晦之机,不使来人有衒实矜华之丑。”
“晦”在中间的成语1、盲风晦雨[máng fēng huì yǔ]
【解释】指非常急骤凶猛的风雨。比喻困境。同“盲风怪雨”。
【出处】杨笃生《新湖南》第五篇:“愈挫愈奋,愤盈旁魄,几使俄政府权力威命之所及,俱陷于盲风晦雨之途焉。”
【示例】盲风晦雨凄其夜,起读先生《正气歌》。 ——柳亚子《题〈张苍水集〉》诗
2、艰深晦涩[jiān shēn huì sè]
【解释】艰深:文辞深奥难懂;晦涩:意义隐晦,不顺口。形容笔调深僻、寓意难以理解的文章。
【出处】宋·黄伯思《东观余论·校定楚辞序》:“故分章办事,以其所对,别附于问,庶几览者莹然,知子厚之文不苟为艰深也。”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上》:“为文而晦涩若此,其湮弗没传也。”
3、养晦韬光[yǎng huì tāo guāng]
【解释】指隐藏行迹和才能,不露锋芒。
【出处】清·王韬《凇滨琐话·罗浮幻迹》:“苟能养晦韬光,始许了却前缘,重联仙侣。”
4、埋声晦迹[mái shēng huì jì]
【解释】犹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出处】《南史·萧修传》:“修静恭自守,埋声晦迹。”
5、风雨晦暝[fēng yǔ huì míng]
【解释】指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
【出处】唐·王度《古镜记》:“遂起视之,则风雨晦暝,缠绕此树,电光晃耀,忽上忽下。”
6、韬光晦迹[tāo guāng huì jì]
【解释】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五十六引《高僧传》:“释僧同,韬光晦迹,人莫能知,居寒山。”《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示例】单说这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怀才抱德,韬光晦迹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异宝,良金美玉,藏于泥土之中。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十
7、韬神晦迹[tāo shén huì jì]
【解释】指隐藏踪迹。
【出处】《晋书·卢道衡传》:“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
8、一晦一明[yī huì yī míng]
【解释】一暗一明。常指昼夜循环。
【出处】《庄子·田子方》:“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淮南子·兵略训》:“一晦一明,孰知其端绪。”
【示例】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一晦一明,孰知其端绪。”
9、风雨晦冥[fēng yǔ huì míng]
【解释】指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同“风雨晦暝”。
【出处】《元史·世祖纪一》:“乙巳迟明,至江岸,风雨晦冥,诸将皆以为未可渡,帝不从。”
10、韬晦待时[tāo huì dài shí]
【解释】指暂时掩藏锋芒,隐匿踪迹,等待时机而动。
【出处】茅盾《蚀·动摇六》:“辛亥那年国光就加入革命,后来时事日非,只好韬晦待时。”
11、遵养晦时[zūn yǎng huì shí]
【解释】内外受到敌人的攻击。
【出处】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一:“浮云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1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fēng yǔ rú huì,jī míng bù yǐ]
【解释】晦:黑暗;已:止。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雄鸡啼叫不止。比喻在黑暗的社会里不乏有识之士。
【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示例】依仁蹈义,舍命不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让爵让产,史不绝书。 ——清·梁启超《中国古代思潮》第三章
13、黯晦消沉[àn huì xiāo chén]
【解释】指湮没消失。
【出处】蒋智由《<中国之武士道>序》:“凡有绝大之战争,往往赖有雄伟之文,淋漓之诗歌,而后其印象日留于国民心目之间。否则,不数年间而黯晦消沉以尽。”
14、杜门晦迹[dù mén huì jì]
【解释】晦:隐匿。关上门,隐匿自己的踪迹。指隐居起来,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或动态。
【出处】《周书·宇文神举传》:“显和具陈宣杜门晦迹,相时而动,孝武深纳焉。”
【示例】我准备杜门晦迹,潜心向佛。
15、阴雨晦冥[yīn yǔ huì míng]
【解释】晦冥:昏暗。阴雨连绵,天昏地暗。比喻灾祸连绵。
【出处】宋·无名氏《宣和遗事·前集》:“上下三千余年,兴亡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
16、韬晦之计[tāo huì zhī jì]
【解释】韬:把才华隐藏起来;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示例】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17、隐晦曲折[yǐn huì qū zhé]
【解释】隐晦:不明显。指写文章或说话时用隐隐约约、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思想。
【出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可以大声疾呼,而不要隐晦曲折,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
【示例】他的文章很隐晦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