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ehua
[外文]:cut flower
自植物体上剪取的姿色优美或具芳香的花枝、果枝或叶枝。作花卉装饰。
发展概况原始社会人们就有采撷花朵、枝、叶来装饰自身的行为。中国在佛教鼎盛的唐代,寺庙中已用瓶插荷花作供品。明代袁宏道著《瓶史》(1599)对插花的选材、造型,容器的形状、质地、色彩与花材的关系,瓶花与放置环境的协调等均有论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切花技艺专著,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它对日本插花艺术理论的创立与发展也有很大影响。荷花瓶插在唐代随佛教由中国传入日本后,由日本僧人逐渐发展成为日本式的插花艺术,以选材严格,造型讲究,着重于形象与寓意而著称于世。西方国家早期的切花应用多是取大束切花插瓶,或用绳索把花朵枝叶串编起来,悬挂在墙面、门廊或窗框等处作为装饰。选材不拘,花朵繁多,色彩艳丽,是其特色。现在的花篮、花圈及切花桌饰、墙饰等,就由此演变而来。中国在清代已出现用切花制作的“四季花篮”。20世纪20~3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传入,切花及用其制作的花束、花篮及花圈等,也逐渐流行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
类别根据使用时的状况,切花可分为两类:
(1)鲜切花。一般为花枝硬挺、花美色鲜或具芳香、切枝水养可维持较长时间的观花种类,如菊花、杂种香水月季、唐菖蒲、郁金香、小苍兰等。观叶的种类则有文竹、假叶树属、苏铁及蕨类植物等。
(2)干切花。一般为花枝切下后经干燥或人工着色处理,能长期保持花朵姿色的种类,如翠菊、千日红、银苞菊、各种蕨类的叶、禾草类的穗或叶、松柏枝叶及球果以及苏铁、栎类、广玉兰的叶片等。
分级包装和保鲜精确的分级及科学的包装是国际市场上对切花商品的普遍要求。切花常以花枝长短、粗细和花头大小分级,分级后的切花,属中小朵类别的以5或10枝为1束,5~10束为单位,竖立排放入带通气孔的硬纸箱内,每束均衬有透气软纸,外套塑料袋。花枝饱含水分,但不应附有可见水滴。名贵和大朵切花的每一花枝用胶纸带固定于盒底硬衬上,基部插入具弹性小孔盖的小水瓶中,可保持运输期间的鲜挺。除经保鲜贮藏者外,从采收、包装经运输到达目的地,以1~2天完成为宜。常用的贮藏温度为1~4℃,相对湿度为60%。据试验,将蕾期香石竹切花切口用药液处理后装入塑料袋,充以二氧化碳或氮气,贮于冷凉环境中,数月后取出并促使花朵开放后投入市场,其费用远低于在寒冷季节栽培所需的费用。
应用插花是应用最多且较为精致的一种花卉装饰。艺术的插花造型选材不可繁杂,以1~3种为适,但花朵的形状、大小和色彩要有一定变化。大致可分自然式、盆景式(见盆景)和整形式 3种(图1、图2)。当品种单一,色彩相似时,可利用花朵大小之差,使其聚散得体,形象生动。花形虽相似但色彩对比强烈时,宜选色彩能与花色相呼应的容器。奇特的花枝还可用最简单的陪衬,并配合灯光投影,以充分突出其特点。为延长插花的观赏时间,可采用灼烧切口、水中剪取花枝,或敲裂木本切花枝条基部等方法处理,以促进吸水。此外,对花色绚丽,持久性较好的切花种类,还可用细铁丝编扎制作花篮(图3),选用不易枯萎的切花,将较短小的枝叶、花草先扎在小竹签上,然后插入草环以编组成花圈;或用较小的花环将切花以美丽的图案形状置于宴会桌上或墙头组成桌饰(图4)或墙饰,以及制造各种大、中型的或微 型的串花造型等。
发展趋势日益便利的交通条件已使切花生产可不受产销距离的限制,因而适地适花,以便充分发挥产区自然环境和技术设备条件的优势,已成为现代切花生产发展的基本趋势。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不仅可以防止由病毒引起的品种退化,而且可在短期内获取大量规格一致的优良苗株,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切花栽培的大规模工厂化。用单一品种进行集中大规模生产时,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水、肥、温、光、气等环境因子,使用机械设备完成土壤消毒、播种、扦插、配制基质、栽苗、防治病虫害及采收花枝等作业项目,将使世界切花经营的产量、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