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世界经济模型的方法有投入产出法、计量经济学、线性规划、系统动力学等方法。这些方法有时互相结合使用。列昂捷夫等人为联合国编制的全球投入产出模型对2000年前每10年的经济成长与发展环境、政策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研究,但不能评价生产活动和产量收入的组成等多种可相互替代的方案,也不能从中选取某种重要目标作为最佳方案。克莱因等人为联合国编制的用作短期预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可用以分析世界生产水平、贸易流量、价格形态以及国际经济传递机制。联合国1970年采纳的全球计量经济学模型则是一种长期政策模型。联合国在80年代发展的动态线性规划模型,除能在空间上进行连接外,还能在时间上进行扩展的动态连接。这种模型能选取相互替代的方案,评价各种资源分配政策。福雷斯特和梅多斯等人用系统动力学建立的世界动态模型可模拟政策变化,分析世界人口、资源、生产和污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比较粗糙的、概括的经济增长模型。
世界经济模型一般具有层次结构。在描述较高层次的全球发展过程时,可把世界分为若干国家和地区,彼此通过世界市场、国际协定、国际计划以及对环境和气候等的各种影响而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的动态特性取决于文化、政治、经济、资源、人口和科学技术进步等各方面的因素,可借助能反映全球特定问题的种种假定加以描述。全球发展过程下一层次的描述属于区域内部或国家一级的描述。这一层次的因素是人口、工业生产、食物生产、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科学技术进步、社会进步、国家计划和管理体制等。
全球发展过程涉及复杂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生态过程,很难用一个统一的精确的模型描述,因此在建模中需要将定量方法与运用人的经验的方法即定性方法相结合。一种可行的方案是将全球发展模型的计算机仿真看作人机系统,将人的经验通过人机交互引入仿真,而且使人起主导作用。